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克隆内皮细胞内毒素刺激后相关基因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自文 罗向东 杨宗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6-338,共3页
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内毒素刺激 6h后的mRNA并合成cDNA ,与对照组进行抑制消减杂交 ,经菌落斑点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 ,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并采用Northern杂交验证新的cDNA序列。共获得 2 5条差异表达基因 ,涉及与编码炎症介质、... 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内毒素刺激 6h后的mRNA并合成cDNA ,与对照组进行抑制消减杂交 ,经菌落斑点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 ,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并采用Northern杂交验证新的cDNA序列。共获得 2 5条差异表达基因 ,涉及与编码炎症介质、胞内信号传导、细胞骨架、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 ,其中 3条为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有效地克隆了内皮细胞内毒素刺激后相关基因 ,有助于阐明内毒素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消减杂交 克隆 内皮细胞 毒素 相关基因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炜景 赵亚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439-3441,共3页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耶),成为胃细菌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25年来,人们对坳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逐步认识到咖...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耶),成为胃细菌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25年来,人们对坳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逐步认识到咖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癌以及某些胃肠道外疾病有密切关系。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将耶列为Ⅰ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据2000年资料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因胃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胃MALT淋巴瘤 慢性胃炎患者 胃肠道外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消化性溃疡 活检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仔猪腹泻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南文金 黄健强 +3 位作者 吴静波 胡鸿惠 彭国良 肖正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129-134,共6页
采用PCR方法对56株仔猪黄白痢源大肠杆菌肠毒素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相关毒力因子STa、STb、LT和irp2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毒力因子基因型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8株受试菌检测到毒力因子,其中STa基因阳性率为3.57%,STb... 采用PCR方法对56株仔猪黄白痢源大肠杆菌肠毒素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相关毒力因子STa、STb、LT和irp2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毒力因子基因型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8株受试菌检测到毒力因子,其中STa基因阳性率为3.57%,STb基因阳性率为53.57%,LT基因阳性率为7.14%,irp2基因阳性率为21.43%,检测的毒力因子表现为5种基因型,主要的毒力因子基因型是STb和STb+irp2。致病性试验显示毒力基因阳性菌株均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致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流行的主要毒力因子为STb,其次为irp2、少数菌株携带STa和LT毒力因子,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快速确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毒素 强毒力 毒力基因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的致病性及致病基因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文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21期2-3,共2页
致病细菌引起人、畜疾病是细菌各种遗传性状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致病细菌及宿主细胞上多种相关分子的相互作用。病原细菌感染的第一步就是在特定组织细胞上定居。只有定居成功后,细菌才能在宿主体内增殖,最终致宿主发... 致病细菌引起人、畜疾病是细菌各种遗传性状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致病细菌及宿主细胞上多种相关分子的相互作用。病原细菌感染的第一步就是在特定组织细胞上定居。只有定居成功后,细菌才能在宿主体内增殖,最终致宿主发病或造成隐性感染。定居作用虽然不直接造成宿主组织损伤,但后果十分重要。在定居过程中,病原细菌首先通过菌毛等粘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多体结合,使细菌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随后,大多数病原菌就停留在细胞的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微生物 细菌致病基因 鉴定方法 细菌粘附 致病 整合素 宿主细胞 毒力基因 染色体 病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毒素衍生物LN-13诱导多药耐药细胞K562/A02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晨光 张猜 +3 位作者 赵安妮 李楠 陈虹 曹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鬼臼毒素衍生物LN-13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株K562/A02产生的凋亡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LN-13和阳性对照药VP-16抑制K562/A02细胞48 h后的生长情况及其IC50值,Hoechst 33342、PI双染色观察LN-13作用K562/A02细胞48 h... 目的研究新型鬼臼毒素衍生物LN-13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株K562/A02产生的凋亡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LN-13和阳性对照药VP-16抑制K562/A02细胞48 h后的生长情况及其IC50值,Hoechst 33342、PI双染色观察LN-13作用K562/A02细胞48 h后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LN-13作用K562/A02细胞48 h的凋亡情况,RTPCR检测LN-13作用K562/A02细胞后Bcl-2、Bax、Caspase-3、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LN-13作用K562/A02细胞后P-gp的表达情况。结果 LN-13对K562/A02细胞生长有显著地抑制,IC50值3.32μmol·L^(-1),Hoechst 33342、PI双染色观察到LN-13作用后,K562/A02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LN-13(2、4、8μmol·L^(-1))作用K562/A02细胞48 h后,出现剂量递增趋势的凋亡比例,分别达到15.0%、48.0%、68.96%。另外,随着LN-13剂量增加,K562/A02细胞的Bax、Caspase-3基因表达增加,mdr-1基因表达减少,另外也下调了P-g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N-13可诱导多药耐药肿瘤细胞K562/A02产生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gp蛋白表达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K562/A02细胞 新型鬼臼毒素衍生物LN-13 凋亡 P糖蛋白 多药耐药 凋亡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导致胃癌发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洁 孙哲 梅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细胞毒作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和空泡毒素A(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是Hp最典型的细胞毒代表...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细胞毒作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和空泡毒素A(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是Hp最典型的细胞毒代表。cagPAI可诱发促炎因子的释放及增强促上皮细胞增殖信号的兴奋程度;vacA则导致上皮空泡化和病原体黏附。明确cagPAI和vacA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利于全面理解Hp感染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根治Hp感染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空泡毒素A IV型分泌系统 EPYIA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腺瘤特征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志涛 王萍 +2 位作者 孙圣斌 张姮 吴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仅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结直肠腺瘤相关,但在不同种族间的结论不一致。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Hp感染与腺瘤特征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同...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仅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结直肠腺瘤相关,但在不同种族间的结论不一致。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Hp感染与腺瘤特征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腺瘤患者1 000例为结直肠腺瘤组,同时收集同时期本院通过结肠镜行结肠癌筛查未见肠道异常者1 5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 A)蛋白和胃泌素水平。结直肠腺瘤组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感染者(n=623)及非Hp感染者(n=377),Hp感染者根据是否表达Cag A蛋白进一步分为Cag A蛋白(+)(n=510)和Cag A蛋白(-)(n=113)。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直肠腺瘤组患者Hp感染率较对照组升高〔62.30%(623/1 000)与54.33%(815/1 500),OR=1.39,95%CI(1.18,1.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结肠癌家族史及Hp感染为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直肠腺瘤患者Hp感染者与非Hp感染者腺瘤数目、腺瘤蒂部分型、腺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者与非Hp感染者腺瘤大小及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瘤患者Cag A蛋白(+)Hp感染者血清胃泌素水平〔(65.78±9.23)ng/L〕高于Cag A蛋白(-)Hp感染者〔(55.04±8.05)ng/L〕和非Hp感染者〔(51.04±4.95)ng/L〕(P<0.05)。结论高脂血症、结肠癌家族史及Hp感染为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直肠腺瘤患者Cag A蛋白(+)Hp感染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推测Cag A蛋白所释放的促炎因子可能会促进结直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导致Cag A蛋白(+)Hp感染人群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活跃、异常增生,从而增加结直肠腺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胃泌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庆党 段广才 +2 位作者 张军喜 郗园林 张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Hp)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Hp标准株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胃炎非溃疡患者携带株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PCR扩增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致病岛基因(cag-PAI)的cag...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Hp)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Hp标准株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胃炎非溃疡患者携带株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PCR扩增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致病岛基因(cag-PAI)的cagA、cagE、cagT片段,并测定全部菌株的VacA活性。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单纯RAPD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别Hp与不同疾病结局无关(P=0.0685)。依据vacA+cag-PAI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别Hp与不同疾病结局无关(P=0.2685)。将RAPD分析结果与vacA+cag-PAI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聚类,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型别,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非胃炎非溃疡分别有自己的优势基因型,且各型间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VacA的活性表达情况在各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5)。结论Hp基因型与疾病类型有关,空泡毒素基因和致病岛基因可作为Hp基因分型的靶基因,RAPD是有效的基因分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基因分型 空泡毒素基因 致病基因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CagA介导的ERK信号通路活化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粉霞 陈丽 +1 位作者 孙宁 吴亚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CagA的致癌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CagA真核表达载体,将胃癌AG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CagA转染组(GZ7/CagA转染)...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CagA的致癌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CagA真核表达载体,将胃癌AG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CagA转染组(GZ7/CagA转染)和CagA + ERKi组(ERK1/2抑制剂预处理+GZ7/CagA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细胞中CagA、磷酸化ERK(p-ERK)、总ERK (T-ERK)、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胃癌AGS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AGS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agA转染组胃癌细胞中CagA、p-ERK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 <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 <0.01);与CagA转染组比较,CagA+ERKi组胃癌细胞中p-ERK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 <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 <0.01);与CagA转染组比较,CagA+ERKi组各时间点胃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 P <0.01);与CagA转染组比较,CagA+ERKi 组胃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P <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CagA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agA活化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胃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粘膜病患儿血清CagA抗体、VacA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阎晓莉 王宝珠 拜康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肠粘膜病患儿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空泡毒素抗原(VacA)的有无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印迹法对46例慢性胃炎和25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血清CagA抗体、VacA抗体进行了检...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肠粘膜病患儿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空泡毒素抗原(VacA)的有无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印迹法对46例慢性胃炎和25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血清CagA抗体、VacA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①慢性胃炎小儿血清H.Pylori CagA抗体(+)、VacA抗体(+)检出率为28.3%,消化性溃疡患儿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对慢性胃炎炎症活动程度进行分组检测,中、重度急性活动性胃炎患儿中H.Pylori CagA抗体(+)、VacA抗体(+)检出率为50.0%,与轻症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 H.pylori菌株存在不同致病能力,CagA、VacA是致小儿 H.Pylori相关性胃肠粘膜病重要的毒力因素;通过检测CagA、VacA抗体,可及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粘膜病 检测 临床意义 儿童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体 空泡毒素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霞 屈健宁 沈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患者Hp的cagA基因,并经HE染色评定胃粘膜炎症程度、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的发...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基因)与胃粘膜损伤及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患者Hp的cagA基因,并经HE染色评定胃粘膜炎症程度、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的发生率,免疫组化检测胃粘膜细胞核增殖抗原指数(PCNA LI%)。结果:37/50例含有cagA基因,消化性溃疡cagA基因阳性率高于慢性胃炎(P<0.01);cagA基因阳性者炎症程度和PCNA LI%均高于阴性者(P <0.05);但两组肠化生﹑淋巴小结及萎缩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cagA基因阳性Hp感染后可增加胃粘膜的炎性损伤及细胞增殖。cagA基因为Hp毒力指标之一,但并非致病的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E和virB11基因与胃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宝文 杨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毒力相关基因cagE和virB11基因型与胃癌病理分期、淋巴结受累及远端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进行cagE和virB11基因片段的扩增,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患者cagE和virB11基因型的检出率。结果胃癌患者中幽门螺...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毒力相关基因cagE和virB11基因型与胃癌病理分期、淋巴结受累及远端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进行cagE和virB11基因片段的扩增,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患者cagE和virB11基因型的检出率。结果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4.44%(141/259)。cagE基因检出率为57.45%(81/141),virB11基因检出率为65.25%(92/141)。cagE和virB11基因型(+/-、-/+、+/+、-/-)在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不同(χ2=14.53,P=0.002),尤其是cagE+/virB11+基因型;与其他基因型相比,cagE+/virB11+基因型在T2、T3期、淋巴结转移(N0、N1)、无远处转移的癌变组织中呈现出高检出率。结论 cagE+/virB11+基因型与胃癌的浸润、早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一种更具致病性的基因型,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螺杆菌 幽门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vacA毒性片段与cagA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13
作者 林珊珊 杨致邦 +1 位作者 刘淼 吴利先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32-1035,1044,共5页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 (VacA)毒性片段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的融合基因 (vlc)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为Hp双价融合蛋白候选疫苗的研究提供材料。 方法 用GeneSOEing技术将vacA毒性亚单位片段 (v)与cagA保守片段 (c)用疏水...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 (VacA)毒性片段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的融合基因 (vlc)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为Hp双价融合蛋白候选疫苗的研究提供材料。 方法 用GeneSOEing技术将vacA毒性亚单位片段 (v)与cagA保守片段 (c)用疏水性多肽接头 (Gly4Ser) 3 进行拼接 ,构建融合基因vlc,将vlc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QE30 ,经DNA测序分析确认后 ,转化E .coliDH5a ,IPTG诱导表达 ,Western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 DNA序列分析表明融合基因的连接顺序、方向正确 ,有一个碱基发生了无义突变。工程菌诱导后可表达相对分子量为 5 8× 10 3 的融合蛋白 ,与预期分子量一致 ,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8%。Westernblot显示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融合基因vlc构建成功 ,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有望进一步进行免疫保护性机制的研究和Hp疫苗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空泡毒素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融合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基因与其诱导的IL-8的表达
14
作者 徐灿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72-1374,共3页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后胃黏膜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 ,IL - 8(interleukin- 8)等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 ,HP菌株 cag致病岛 (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 PAI)的一些基因、ice A基因及编码外膜蛋白的某些基因片段与 HP感染后 IL ...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后胃黏膜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 ,IL - 8(interleukin- 8)等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 ,HP菌株 cag致病岛 (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 PAI)的一些基因、ice A基因及编码外膜蛋白的某些基因片段与 HP感染后 IL - 8的表达分泌及胃黏膜的损伤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两者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 HP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介素8 基因表达 CAG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力因子CagA上调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TET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昕 付华林 +2 位作者 郅晓 金卫林 崔大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与胃黏膜中TET2(ten-eleventranslocation 2)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TET2在CagA致癌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与胃黏膜中TET2(ten-eleventranslocation 2)蛋白表达的关系,以及TET2在CagA致癌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MGC-803中TET2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染色法检测TET2蛋白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将pEGFP-CagA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GES-1细胞,用200μmol/L H2O2处理GES-1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TET2 mRNA在GES-1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胃癌MGC-803细胞(1.00±0.08 vs 1.68±0.07,P<0.05),TET2蛋白在GES-1细胞表达水平低于胃癌MGC-803细胞(8.09±3.57 vs14.60±2.31,P<0.05)。与阴性对照组pEGFP-N1相比,pEGFP-CagA转染组GES-1细胞中TET2 mRNA表达水平升高(1.00±0.04 vs 0.06±0.00,P<0.05),TET2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16.45±4.40 vs 10.82±3.39,P<0.05),ROS积累水平升高(18.39±4.52 vs 15.31±4.40,P<0.05),细胞周期检测出现明显的凋亡峰。氧化应激(H2O2处理)模型中GES-1细胞与空白对照GES-1细胞相比,TET2 mRNA水平升高(1.44±0.02 vs 1.00±0.04,P<0.05),TET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15.72±4.52vs 11.74±4.34,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CagA可诱导GES-1细胞ROS增高和细胞周期的失衡,氧化应激可以诱导TET2表达上调,TET2可能参与CagA的致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 幽门螺旋杆菌 TET2蛋白 胃癌 MGC-803细胞 GES-1细胞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君子汤含药血清通过抑制RhoA/Rac1/Cdc42通路影响卵巢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凡 张学林 +2 位作者 冯静茹 郝洁 周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37,共9页
目的探索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化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人卵巢上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舒尼替尼组、四君子汤Ⅰ组、Ⅱ组和Ⅲ组。噻唑蓝法检测各组SKOV... 目的探索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化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人卵巢上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舒尼替尼组、四君子汤Ⅰ组、Ⅱ组和Ⅲ组。噻唑蓝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和人卵巢上皮细胞增殖变化情况;划痕实验和侵袭(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RhoA、Rac1和Cdc42 mRNA表达变化。结果各组人卵巢上皮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组SKOV3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N-cadherin、Vimentin蛋白、RhoA、Rac1、Cdc4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四君子汤Ⅰ、Ⅱ、Ⅲ组SKOV3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侵袭数量、N-cadherin、Vimentin蛋白、RhoA、Rac1、Cdc42 mRNA和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四君子汤Ⅲ组上述指标和舒尼替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化,可能与RhoA/Rac1/Cdc42信号通路激活受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含药血清 人卵巢癌细胞 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上皮间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振灿 周举坤 +4 位作者 许云鹏 王军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Hp感染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而EMT的异常调控则会导致胃癌发生。本文就Hp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EMT致胃癌的相关机制研究展开综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皮-间质转化 胃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曹月敏 张万星 +4 位作者 郭怀斌 彭彦辉 王兰辉 谭文科 宁殿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74-675,共2页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 目的研究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单纯胆囊结石(实验组)和25例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对照组)的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的胆汁及结石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cagA)。结果2组患者胃Hp感染率分别为51·4%(18/35)、48·0%(12/25),差异无显著性(χ2=0·069,P=0·793)。实验组胆汁标本中cagA7例阳性(20·0%,7/35),结石标本中1例阳性(2·9%,1/35),对照组胆汁标本无一例阳性,2组胆汁cagA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5·822,P=0·016),胆汁中cagA检出情况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χ2=3·886,P=0·049)。结论幽门螺杆菌DNA存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结石中,与胃Hp感染有关,胆囊Hp感染与胆囊结石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抗原 胆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长度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建嫦 张建中 +1 位作者 徐采朴 何利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幽门螺杆菌(Hp)分离株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基因的分布和多态性情况与Hp感染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设计针对cagA基因中一段297bp保守序列以及cagA基因3′端可变区两侧保守序列PCR引物,通过PCR检测82株我国Hp菌... 目的探讨我国幽门螺杆菌(Hp)分离株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基因的分布和多态性情况与Hp感染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设计针对cagA基因中一段297bp保守序列以及cagA基因3′端可变区两侧保守序列PCR引物,通过PCR检测82株我国Hp菌株的cagA基因分布情况,及其中77株HpcagA基因3′端可变区长度多态性。结果82株Hp中,77株(93.9%)297bpcagA基因片段扩增阳性;包括297bp片段扩增阴性的2株在内,71(92.2%)株可扩增出cagA基因3′端可变区,其中主要为PCR产物长度约825bp的Ⅰ型。结论我国Hp菌株cagA阳性率极高,其3′端可变区主要为较短的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菌株感染对IL-8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晓临 李莉 +1 位作者 都姝妍 袁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HpcagA菌株感染对IL 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对 2 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L 8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用PCR法 ,对 2 7例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2 7例胃癌组织中 ,有 2 5...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HpcagA菌株感染对IL 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对 2 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L 8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用PCR法 ,对 2 7例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2 7例胃癌组织中 ,有 2 5例 (92 % )可明显表达IL 8蛋白 ;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 ,基本没有IL 8蛋白的表达或仅有弱表达。HpcagA感染的胃癌组织中 ,IL 8的表达水平为 6 4 .2 7% ,高于未感染HpcagA的胃癌组织 (39.86 % )。结论IL 8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HpcagA感染有关 ,即HpcagA菌株感染可上调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8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