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细胞凋亡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1表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姚敏 刘强 +1 位作者 顾永平 潘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细胞凋亡与肿瘤内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 38例 ,采用TUNEL法定量检测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LMP 1表达情况和肿瘤内TIA 1+细胞毒淋巴细胞数...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细胞凋亡与肿瘤内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 38例 ,采用TUNEL法定量检测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LMP 1表达情况和肿瘤内TIA 1+细胞毒淋巴细胞数。结果 :(1) 38例鼻咽癌组织学分为角化性鳞癌 7例 ,非角化性癌 8例 ,未分化癌 2 3例。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72 3、74 6和 30 7。角化性鳞癌和非角化性癌与未分化癌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 38例中LMP 1阳性病例 19例 ,占 5 0 %。除外角化性鳞癌后 ,LMP 1阳性组平均凋亡指数为 5 1 7,高于LMP 1阴性组的 37 3,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每 10 0 0个癌细胞范围内浸润的TIA 1+细胞数为 3~ 75个 ;在角化性鳞癌中平均 12 ,低于非角化性癌和未分化癌 (平均2 1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除外角化性鳞癌后 ,TIA 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较高 (r =0 40 47,P <0 0 5 )。结论∶(1)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有显著性 ;(2 )鼻咽癌组织内TIA 1+细胞数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有差别 ;(3)非角化性鼻咽癌组织中 ,LMP 1阳性者凋亡指数高 ,TIA 1+细胞数多者凋亡指数高。说明细胞毒淋巴细胞和LMP 1的表达具有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毒淋巴细胞 L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靶向树突状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2
作者 张锋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CTLA-4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融合蛋白能否与体外培养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靶向结合。方法:质粒pGJGLU/GFP体外转染COS-7细胞,... 目的:研究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CTLA-4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融合蛋白能否与体外培养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靶向结合。方法:质粒pGJGLU/GFP体外转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的表达,利用双抗夹心法,以人IgG作为标准品,检测培养上清中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并与浓缩的上清液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合在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蛋白,在封闭(C组)与未封闭(B组)树突状细胞表面CTLA-4配体,即B7分子的条件下,比较树突状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实验设置阴性对照(A组)。结果:转染后的COS-7细胞高表达绿色荧光融合蛋白,ELISA方法检测到浓缩后上清中蛋白浓度约相当于0.62mg/L人IgG。流式细胞术检测到B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组和C组,而A组与C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靶向重组质粒pGJGLU/GFP在COS-7细胞中高表达CTLA-4融合蛋白,蛋白具有CTLA-4的活性并与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中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滨 王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用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方法WT1基因一段序列,含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W... 目的用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方法WT1基因一段序列,含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WT1y。免疫Balb/c小鼠,ELISA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分离脾淋巴细胞,FCM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结果重组质粒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免疫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体外具有较强溶解靶细胞的功能。结论WT1基因的DNA疫苗具有很强的CTL效应,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 小儿肾母细胞 DNA疫苗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热休克蛋白/肽疫苗与白细胞介素-12联合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产生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宋舸 袁玫 +3 位作者 崔雪梅 眭翔 赵斌 卢世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组织来源混合热休克蛋白(mHSPs)/肽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为应用其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Wester... 目的研究肿瘤组织来源混合热休克蛋白(mHSPs)/肽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为应用其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Westernblot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的诱导及体外扩增、乳酸脱氢酶法等,测定肿瘤多肽复合物诱导活化小鼠体内CTL杀伤效应。结果mHSPS免疫组和mHSPs+Cy+IL-12免疫组体外诱生的CTL反应活性均比对照组的CTL活性有所升高,尤其mH-SPs+Cy+IL-12免疫组升高明显,且随效靶比的上升而上升;与正常小鼠(CD4+46%、CD8+18%)比较,对照组、mHSPs免疫组及mHSPs+Cy+IL-12免疫组小鼠CD4+亚群的比例分别为38%、46%、54%。CD8+亚群的比例分别为26%、22%、16%。结论混合热休克蛋白/肽可诱发强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当与IL-12、低剂量Cy者联合应用后免疫功能增强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80肉瘤 肿瘤 免疫治疗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癌总RNA转染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国强 钟翠平 +4 位作者 傅继东 范强 张新华 吴超群 顾云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体外经Hepa 1 6肝癌细胞株总RNA转染后 ,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诱导作用。方法 :自小鼠骨髓分离DC前体细胞 ,经GM CSF +IL 4培养、扩增 ;制备Hepa 1 6小鼠肝癌细胞株总RNA ,...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体外经Hepa 1 6肝癌细胞株总RNA转染后 ,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诱导作用。方法 :自小鼠骨髓分离DC前体细胞 ,经GM CSF +IL 4培养、扩增 ;制备Hepa 1 6小鼠肝癌细胞株总RNA ,体外转染DC ,检测DC诱导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及其特异性CTL的反应能力。结果 :经Hepa 1 6肝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 ,其组织相容性分子 (MHC I、II)及共刺激分子 (B7 1 、B7 2 )表达明显增高 ,刺激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且能诱导Hepa 1 6特异性CTL。结论 :以肝癌总RNA转染DC ,构造肝癌疫苗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癌 核糖核酸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动物实验 RNA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易碧玉 裴轶劲 +1 位作者 王春 蒋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90—01—01/2016—05—25期间CTLA4基因多态性与NHL易感性关...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90—01—01/2016—05—25期间CTLA4基因多态性与NHL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资料。采用sATA(v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0R)及其95%可信区间(口)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涉及CTLA4+49A/G、-318T/C、CT60A/G3个等位基因,NHL患者803例,对照共1254例。这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与NHL的易感性无相关性(PZ〉0.05或95%CI包含1)。在CTLA4+49A/G基因多态性的亚组分析中却发现携带AA是HNL混合型的危险因素(AAvsGG:OR=4.181,95%CI=1.362~12.833;AA+AGvsGG:OR=3.217,95%CI:1.055~9.810;AAvsAG+GGOR=2.827,95%CI:1.345—5.940),然而在B细胞淋巴瘤中是保护因素(AAvsGG:OR=0.465,95%CI=0.251—0.863;AAvsAG+GG:OR=0.534,95%CI:0.362~0.788);携带AA也是意大利人的危险因素(AAvsGG:OR=4.181,95%CI=1.362~12.833;AA+AG粥GG:OR=3.217,95%CI:1.055。9.810;AAvsAG+GG:OR=2.827,95%CI=1.345~5.940),但在中国人中是保护因素(AA粥GG:OR=0.643,95%CI=0.417~0.992:AA/38AG+GG:OR=0.601,95%CI:0.395—0.913)。结论CTLA4+49A/G、-318T/C、CT60A/G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与NHL易感性无明显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多态性 非霍奇金淋巴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静波 袁磊 +5 位作者 程昊钰 费新红 顾江英 薛松 贺俊宝 张维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15-1522,共8页
目的:研究EBV特异杀伤T淋巴细胞(EBV-CTL)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31日接受EBV-CTL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 目的:研究EBV特异杀伤T淋巴细胞(EBV-CTL)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31日接受EBV-CTL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感染12例的临床特征,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2例移植后接受EBV-CTL治疗的病例中,9例未接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4例发展为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含3例使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病例)。出现EBV感染中位时间47(22-71)d,CTL输注前抗病毒治疗中位时间10(8-33)d,开始CTL治疗中位时间为移植后59(34-86)d。43例次细胞输注过程顺利,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未见原有GVHD加重。第1疗程结束后9例获得CR,1例获得PR,2例获得NR,治疗后复发4例。第2疗程结束时复发4例均获得再次CR,PR病例最终仍未获得CR,移植后5个月死于GVHD。2例NR中仅1例获得CR,另1例仍处于NR,移植后5个月死于移植相关感染。4例PTLD病例均获得PTLD治愈。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EBV感染接受EBV-CTL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其疗效仍需要进一步临床深入研究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细胞毒T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质转导肽-HBcAg_(18-27)-Tapasin诱导C57BL/6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及HBV特异性CTL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唐余燕 陈小华 +2 位作者 汤正好 臧国庆 余永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胞质转导肽(CTP)-HBcAg18-27-Tapasin诱导C57BL/6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及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表达。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CTP-HBcAg18-27-Tapasin、对照组CTP-HBcAg18-27、HBcAg18-27-...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胞质转导肽(CTP)-HBcAg18-27-Tapasin诱导C57BL/6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及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表达。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CTP-HBcAg18-27-Tapasin、对照组CTP-HBcAg18-27、HBcAg18-27-Tapasin及空白组(生理盐水)。经肌肉免疫小鼠,ELISA检测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内的细胞因子;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实验组能有效刺激小鼠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FCM检测实验组融合蛋白诱导的CT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且实验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 CTP-HBcAg18-27-Tapasin融合蛋白免疫C57BL/6小鼠后,能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及增加CTL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转导肽 TAPASIN T细胞增殖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5对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煜 张涛 +4 位作者 谭勇 彭晶晶 周进军 许涛 付曾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IL-15和IL-2对树突状细胞疫苗(dendritic cells,DC)激活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取健康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采用肿瘤抗原负载的DC疫苗与脾淋巴细胞混合后,分别加入IL-15或IL-2培养7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IL-15和IL-2对树突状细胞疫苗(dendritic cells,DC)激活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取健康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采用肿瘤抗原负载的DC疫苗与脾淋巴细胞混合后,分别加入IL-15或IL-2培养7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的细胞数量;利用51Cr释放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IL-15联合DC疫苗增强了T细胞反应,包括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和功能的改变。结论:与IL-2相比,IL-15能更好的增强DC疫苗诱发的免疫反应,为IL-15与DC疫苗的联合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5 细胞介素-2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建良 黄友章 +3 位作者 杨平地 达万明 岑坚 兰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03-507,共5页
为了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采用细胞因子组合体外扩增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 ,对产生的DC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功能鉴定 ;用DC制备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和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溶靶细胞毒... 为了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采用细胞因子组合体外扩增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 ,对产生的DC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功能鉴定 ;用DC制备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和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溶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 :CBMNC中T细胞亚群与成人外周血相似 ;CD1a阳性细胞含量极少 ,仅为 (0 .4 1± 0 .0 9) % ;在DC扩增培养过程中 ,DC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胞体变大 ,形态不规则 ,有的细胞出现毛刺状突起 ,有的细胞出现粗大树根状突起 ;在培养 15天时 ,细胞群中CD1a阳性细胞达 (2 8.4± 3.5 5 ) % ,有 (6 3.6 7± 2 3.33) %的细胞表达CD86 ,(8.7± 1.4 9) %的细胞表达CD83,(32 .5± 1.5 3) %的细胞表达HLA DR ;产生的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刺激作用 ;经冻融的HL 6 0全细胞抗原脉冲的DC致敏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的CTL对HL 6 0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结论 :本研究中的脐血DC培养体系能产生较高含量的DC ,脐血DC在体外能诱导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杀伤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倩 刘欣 +4 位作者 王兴兵 汪健 李庆 杨璐璐 郭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4-820,共7页
目的:探索体外扩增白血病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tumor-associated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AA-CTL)的可行性,并验证其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 目的:探索体外扩增白血病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tumor-associated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AA-CTL)的可行性,并验证其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负载白血病相关抗原WT1、PRAME、NY-ESO-1混合多肽,然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育,扩增出TAA-CT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A-CTL表型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率,细胞毒实验检测TAA-CTL对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自体靶细胞的杀伤力。结果:1体外诱导培养的TAACTL扩增倍数为3.81±1.61;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CD3+细胞平均为(97.22±0.71)%,CD3+CD4+占(41.47±27.08)%,CD3+CD8+占(56.40±11.15)%,CD3-CD56+占(0.50±0.31)%,CD19+仅占(0.14±0.20)%,与对照组细胞表型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经抗原刺激后TAA-CTL分泌的胞内细胞因子,CD8+TAA-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为(27.67±2.21)%和(34.2±0.71)%,CD4+TAA-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分别为(21.6±2.55)%和(9.97±3.44)%;对照组CD8+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为(1.36±0.04)%和(5.58±0.03)%,CD4+CTL分泌的IFN-γ和TNF-α分别为(0.91±0.06)%和(1.60±0.07)%,均明显低于TAA-CTL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A-CTL在效靶比为5∶1、10∶1、20∶1和40∶1时对负载TAA的自体靶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6.85±5.25)%、(60.55±2.45)%、(67.4±3.60)%和(77.00±1.00)%,对未负载TAA的自体靶细胞未见明显杀伤作用(P<0.05)。结论: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可以成功诱导扩增出TAA-CTL并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肿瘤相关抗原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及其类似物促进小鼠同种细胞毒T细胞的形成
12
作者 董钟云 张友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5期376-380,共5页
本文报道了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棕榈酸视黄酯(Retinyl palmitate,RP)和维胺酯[N-(P-ethoxycarbophenyl)retinamide,R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和RP腹腔注射以及RI腹腔或灌胃给予均能明显增强体内外同种抗原刺激下细... 本文报道了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棕榈酸视黄酯(Retinyl palmitate,RP)和维胺酯[N-(P-ethoxycarbophenyl)retinamide,R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和RP腹腔注射以及RI腹腔或灌胃给予均能明显增强体内外同种抗原刺激下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产生;细胞重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RA具有双重作用,它既可增强纯化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又能提高脾粘附细胞的扶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类化合物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扶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sCTLA-4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立波 姜怡 +4 位作者 姜维洁 李和根 许玲 田建辉 刘苓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0-67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olubl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sCTLA-4)的表达,探讨其与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olubl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sCTLA-4)的表达,探讨其与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集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经病理证实的58例晚期NSCLC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运用ELISA法检测血中sCTLA-4含量,通过电话随访或上海市疾控中心获得患者生存期数据,分析sCTLA-4表达与NSCLC生存期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sCTLA-4表达率高于正常人(70.7% vs 6.7%, χ2=32.44,P〈0.01),外周血sCTLA-4增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较短(41.63个月vs 31.57个月, χ2=7.765,P〈0.01),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患者(RR=305, χ2=8.01, 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中sCTLA-4高表达,sCTLA-4可能成为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免疫逃逸 预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62细胞外泌体诱导特异性CTL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绍倩 杜英 +3 位作者 王鑫 顾巧丽 黄玉敏 董子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68-1171,共4页
为了研究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泌体能否诱导出K562细胞特异性CTL,采用四步离心法提取K562细胞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诱导CTL... 为了研究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泌体能否诱导出K562细胞特异性CTL,采用四步离心法提取K562细胞及K562细胞总RNA刺激人树突状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诱导CTL生成,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TL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K562细胞外泌体和K562细胞RNA刺激的DC和外泌体均能明显促进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未经外泌体作用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泌体作用后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比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强,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K562细胞外泌体能够诱导出特异性抗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融合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永芬 韩波 +3 位作者 伊迎春 张仪 路康 孙士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柯萨奇B3病毒(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病死率、心肌病理改变、病毒复制和心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106只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为12...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对柯萨奇B3病毒(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病死率、心肌病理改变、病毒复制和心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106只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为12~16 g,随机分为CTLA-4Ig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CTLA-4Ig组、病毒组和IgG组小鼠腹腔注射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为10-3/L的CVB3 0.15 ml,正常对照组小鼠接种0.15 ml不含病毒的Eagle液。CTLA-4Ig组、IgG组小鼠于接种病毒后6、72 h分别注射CTLA-4Ig(0.1 mg/kg)及IgG(0.1 mg/kg)。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并计算心肌组织病理积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p3分子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Foxp3+Tregs所占浸润细胞数的百分率。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较,CTLA-4Ig组小鼠病死率降低(80%比50%,P<0.05),心肌组织病理积分下降(1.78±1.05比1.00±0.72,P<0.05),心肌CVB3 mRNA表达减少(3.48±2.89比0.81±1.06,P<0.05);CTLA-4Ig组小鼠心肌组织中Foxp3+Tregs所占浸润细胞数的百分率较病毒组明显增加(9.22±2.28)%比(5.42±1.59)%,(P<0.05)。结论 CTLA-4Ig可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心肌病毒复制及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p3+Tregs比、抑制T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静悦 曹大勇 +4 位作者 刘文超 范黎 斯小明 腾增辉 杨文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dV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腺病毒表达载体AdVHBsAg转染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AdVHBsAg-DC肝癌瘤苗,采用Westernblotting法鉴定转染基因...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dV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腺病毒表达载体AdVHBsAg转染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AdVHBsAg-DC肝癌瘤苗,采用Westernblotting法鉴定转染基因表达,FACS检测表面分子和内吞功能,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MTT法检测CTL活性。结果:HBsAg基因转染后,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结果示HBsAg基因表达于转染的DC,表明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dVHBsAg-DC可高表达CD1a、CD11c、CD83、CD86和HLA-DR,但内吞功能较DC组降低(P<0.05)。AdVHBsAg-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高于DC对照组和AdVLacZ-DC组(P<0.05)。AdVHBsAg-DC体外诱导CTL对HepG2·2·15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肝癌相关基因HBsAg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切入点,该研究为HBV相关肝癌DC体内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肝肿瘤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时代:免疫治疗 被引量:11
17
作者 袁冬梅 宋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3-487,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除外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外的又一重要选择。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治疗、鳞癌还是非鳞癌,免疫治疗均有可能带来优于传统化疗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PD-L1阳性患者。本文对免疫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除外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外的又一重要选择。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治疗、鳞癌还是非鳞癌,免疫治疗均有可能带来优于传统化疗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PD-L1阳性患者。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分子标志物选择、联合治疗、耐药机制应用等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小细胞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程序死亡分子1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峰 蔡莉 +2 位作者 黄振平 丁莉莉 惠延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对于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d后,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中CD4+CD28+及CD4+CTLA-4+ T细胞的表达。PBS或自体iDC... 目的观察自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对于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d后,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中CD4+CD28+及CD4+CTLA-4+ T细胞的表达。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d后进行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临床观察两组植片的存活时间。结果iDC注射后,脾脏中CD4+CD28+ T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而CD4+CTLA-4+ 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iDC经尾静脉注射后明显延长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片的存活时间(P<0.01)。结论iDC可诱导CD80/CD86-CTLA-4抑制型共刺激信号替代CD80/CD86-CD28信号通路,从而阻断协同刺激信号的传递及T细胞的活化,对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4 CD28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的DC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运江 张建立 单保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自体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刺激后,对CTL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乳腺癌腋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DC及TDLNC,用自体癌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并和TDLNC共培养,诱导成为肿瘤抗原特异性CTL;检测特异性CTL对自体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DC-Ag-TDLNC、DC-TDLNC和TDLNC对自体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7.64%、31.25%和26.36%,P<0.001;三种TDLNC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腋下引流淋巴结中的单个核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活化及自体肿瘤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成熟DC,DC可促进TDLNC增殖、分化为特异性CTL,后者对自体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引流淋巴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化巨细胞病毒DNA定量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昊钰 杨帆 +7 位作者 杨怡欣 张书芹 张永平 张维婕 费新红 殷宇明 顾江英 王静波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血浆、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的巨细胞病毒(CMV)DNA定量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0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CMV肺炎的19例受者设...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血浆、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的巨细胞病毒(CMV)DNA定量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0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CMV肺炎的19例受者设为CMV肺炎组,选择同期仅发生CMV血症的229例受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的11例非CMV肺炎受者及根据病原学证据确诊细菌或真菌性肺炎进行痰培养的16例受者,分别设为对照A、B、C组。总结CMV肺炎的发生情况;分析CMV肺炎受者不同来源(血浆、痰液、BALF)标本的CMV DNA载量;总结CMV肺炎受者的预后情况。结果40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中有19例发生了CMV肺炎,CMV肺炎总体发生率为4.7%(19/405)。CMV肺炎受者的血浆、痰液、BALF的CMV DNA载量均分别高于对照A、B、C组(均为P<0.05)。19例受者中,有12例经抗病毒治疗后治愈,7例治疗失败死亡(其中3例放弃治疗),病死率为37%(7/19)。结论血浆、痰液、BALF的CMV DNA定量检测可提高CMV肺炎的诊断率,从而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病毒(CMV) 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DNA定量检测 移植物抗宿主病 更昔洛韦 膦甲酸钠 CMV特异性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CMV-IVIG) CM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MV-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