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K细胞系细胞毒效应MTT比色法优化条件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爱玲 孙汭 +2 位作者 张建华 孙安源 田志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87-687,689,共2页
关键词 NK细胞 细胞毒效应 自然杀伤细胞 MTT比色法 优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熊丁丁 杨英珍 +1 位作者 胡英 陈灏珠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穿孔素(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等分为CVB3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所有小鼠于感染后第10天处死并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浸润细胞中PFP的表达,原位... 目的探讨穿孔素(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等分为CVB3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所有小鼠于感染后第10天处死并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浸润细胞中PFP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中CVB3RNA;半定量分析PFP抗原及CVB3RNA水平,并分析PFP抗原水平与CVB3复制及心肌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PFP抗原阳性信号指数与CVB3RNA杂交阳性信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P<0.05),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VMC发病中可能具有抗病毒及致心肌损害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免疫 穿孔素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Wee1基因靶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萍 朱慧芬 +4 位作者 朱丽娟 杨敬 张悦 邵静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 目的 :研究Wee1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对抗细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混合NIT及淋巴细胞培养获得CTL ,并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MTT法 ) ;采用脂质体将重组体Wee1Hu 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 ;以转染重组体前后的NIT为靶细胞 ,检测CTL介导的胞毒效应 (LDH法 ) ,同时测定抗穿孔素抗体对此效应的影响。结果 :混合细胞培养可诱导CTL的增殖 ;转染Wee1基因及加入抗穿孔素抗体NIT组发生的细胞溶解的数量最少。结论 :转Wee1基因靶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抗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穿孔素抗体可协同增强此抗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el基因 细胞 抗CTL介导 细胞毒效应 穿孔素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TNF-α的细胞毒效应与靶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文芳 尹丙姣 +2 位作者 熊平 龚非力 李卓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泌型TNF α(S TNF α)和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引起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观察两型TNF α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用Fura 2检测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TM T... 目的 :比较分泌型TNF α(S TNF α)和跨膜型TNF α(TM 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引起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观察两型TNF α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效应 ;用Fura 2检测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结果 :TM TNF α可杀伤实验所用 6株靶细胞 ;而S TNF α则仅对其中两株有细胞毒效应。两型TNF α杀伤靶细胞时 ,均伴有明显的Ca2 + 浓度升高。用钙螯合剂EGTA(10mmol/L)预先处理靶细胞30min ,只能降低S TNF α作用的靶细胞内的Ca2 + 浓度 ,并使其细胞毒效应明显减弱 (P <0 .0 1) ;对TM TNF α无影响。结论 :两型TNF α发挥细胞毒效应时 ,均可引起靶细胞内钙离子的重分布 ,导致靶细胞内Ca2 + 浓度的升高 ,但S TNF α的作用还可能与促进胞外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型TNF-Α 分泌型TNF-Α 细胞毒效应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和梭曼单一或复合作用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余争平 程天民 伊规须英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缺氧与梭曼中毒能引起不可逆性脑损伤认识已久,然而,缺氧与梭曼中毒复合对脑的作用所知甚少。本研究应用PC12细胞损伤模型,探讨缺氧和梭曼单一或复合作用对神经瘤细胞的损伤。方法:培养的PC12细胞暴露于含不同氧百分... 目的:缺氧与梭曼中毒能引起不可逆性脑损伤认识已久,然而,缺氧与梭曼中毒复合对脑的作用所知甚少。本研究应用PC12细胞损伤模型,探讨缺氧和梭曼单一或复合作用对神经瘤细胞的损伤。方法:培养的PC12细胞暴露于含不同氧百分比的空气及含不同浓度梭曼的培养液,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用以指示细胞毒效应的量效、时效关系,用t检验及双因素方差分析判别统计差别显著性及缺氧、梭曼双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①缺氧与梭曼中毒均显示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效应,两致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②两因素复合效应为单一效应之和,即两因素复合以叠加方式(1+1=2)致伤;③与单一因素作用相比,复合时细胞存活率变化更能灵敏地反映细胞毒效应。结论:本研究首次观察到缺氧与梭曼复合作用的细胞毒效应。缺氧与梭曼单一与复合作用的细胞毒作用表现为导致量效依赖型细胞内LDH释放及细胞存活率下降。两因素复合效应方式为简单叠加,这一现象可能提示两致伤因素致LDH释放的机理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梭曼 PC12细胞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素贤 黄瑾 董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 /巨噬细胞 (M)、树突状细胞 (DC)、B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 ,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 ] 检测了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ADCC)。结果 :哮喘小鼠M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B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在小鼠哮喘模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 细胞介导 细胞毒效应 哮喘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e1-GFP在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萍 吴砂 李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Wee1-GFP融合蛋白对胞毒T细胞介导的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将融合基因Wee1-GFP导入鼠胰岛瘤细胞(NIT-1)并检测其表达。以转染pWee1-GFP和空载体的NIT-1为靶细胞,采用ELISA凋亡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胞毒T细胞介... 目的:研究Wee1-GFP融合蛋白对胞毒T细胞介导的胞毒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将融合基因Wee1-GFP导入鼠胰岛瘤细胞(NIT-1)并检测其表达。以转染pWee1-GFP和空载体的NIT-1为靶细胞,采用ELISA凋亡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胞毒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结果:Western blot检出Wee1-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转染Wee1-GFP的靶细胞发生凋亡及损伤的细胞数比转染空载体的靶细胞少。结论:Wee1-GFP基因转染靶细胞具有一定的抵抗CTL介导的胞毒效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Wee1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学军 王冠 熊君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体外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采集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分为依托咪酯0.5μg/ml(E0.5组)、5μg/ml(E5组)、50μg/ml(E50组)和空白对照(C组)组,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体外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采集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分为依托咪酯0.5μg/ml(E0.5组)、5μg/ml(E5组)、50μg/ml(E50组)和空白对照(C组)组,孵育24h后,以Annexin-V/碘化丙啶(PI)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并以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瘤细胞标准株为靶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毒效应的大小。结果与C组比较,E0.5、E5组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50组凋亡显著增加(P<0.01)。E0.5、E5组单个核细胞对K562细胞毒作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而E50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有效血药浓度下,依托咪酯在体外环境下不影响单个核细胞的凋亡和对K562的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单个核细胞 凋亡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无血清培养及杀瘤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文理 邢佩霓 +3 位作者 魏续仓 王彤 杨娣娣 李梅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树突状细胞 (DCs)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方法 小牛血清 (FCS)、无血清 (SFM)及自体血清分别培养CML病人CD34 + 细胞或单个核细胞 (MNCs) ,以SCF、GM CSF、TNF α、IL 4 (A)与GM CSF、TNF α、IL 4 (B)...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树突状细胞 (DCs)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方法 小牛血清 (FCS)、无血清 (SFM)及自体血清分别培养CML病人CD34 + 细胞或单个核细胞 (MNCs) ,以SCF、GM CSF、TNF α、IL 4 (A)与GM CSF、TNF α、IL 4 (B)两组不同的细胞因子作对照。结果 CML DCsHLA DR高表达 ,CD80、CD83和CD86表达比例不高 ,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不强。SFM同FCS体系相比无显著差异。 5例CML DCsPh染色体比例与培养前MNCsPh染色体比例基本吻合 ;同时以CML DCs同自身T细胞、自体Ph+ MNCs共孵育 ,测其杀伤率为 (38.5± 6 .5 ) %。结论 CML DCs携带Ph染色体 ,能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自身白血病细胞 ,但需进一步改善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无血清培养 PH染色体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licensed NK细胞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龙 郭丽新 刘力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5-858,共4页
关键词 NK细胞 免疫效应 CELLS 细胞毒效应 病毒感染 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γTNFβ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电镜观察
11
作者 应红宁 马志章 +3 位作者 陈汉明 吴雪昌 沈翔 丁仁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0-271,共2页
本文用本实验室新分离的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γTNFβ)杂合蛋白,对人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该细胞株对人TFNγ,TNFα和TNFβ均有一定抗性)进行了细胞毒效应的研究。实验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系统集落形成法(培养5天)和^3H-... 本文用本实验室新分离的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γTNFβ)杂合蛋白,对人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该细胞株对人TFNγ,TNFα和TNFβ均有一定抗性)进行了细胞毒效应的研究。实验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系统集落形成法(培养5天)和^3H-TdR掺入法进行,并以人IFNγ、TNFβ以及丝裂霉素C等单因子或双因子为对照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 杀伤效应 K562细胞 电镜观察 ^3H-TdR掺入法 细胞毒效应 IFNΓ 甲基纤维素 研究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对NK细胞介导ADCC效应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闫旭丽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提取外周血NK细胞为效应细胞。选取培养至4-6代HUVEC与DSA共培养,将结合DSA的HUVEC作为靶细胞(CDH组),未结合DSA的HUVEC作为阴性对照(UDH组);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应用MTT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间接反映DSA介导ADCC效应对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强弱。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HUVEC细胞活性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在同一效靶比(1∶1、10∶1、20∶1)下,CDH组HUVEC细胞活性明显低于UDH组,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DH组;在效靶比为1∶1时,随着DSA浓度提高,CDH组HUVEC细胞OD值渐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SA可通过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 NK细胞 内皮细胞 单个核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T还原法检测NK细胞活性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24
13
作者 何金生 李瑞珠 宗庭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6-358,共3页
对MTT还原法用于检测NK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方法学探讨,实验表明,在MTT还原法中,用二甲亚砜代替异丙醇溶解存活的靶细胞,并选效靶细胞比例为10:1,效应细胞浓度为1×10^6,孵育时间4h,即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MTT还原法 NK细胞 细胞毒效应 K5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抗肿瘤作用及对单核巨噬细胞激活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邱爽 陆融 +6 位作者 赵岚 王松 周春雷 赵茜 李国力 高文远 姚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观察YSL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体系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PEMφ杀伤肿瘤细胞BEL-7402及B16-F10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观察YSL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体系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PEMφ杀伤肿瘤细胞BEL-7402及B16-F10的影响;观察YSL对PEMφ分泌合成IL-1β,FNF-α和NO等细胞毒效应分子的影响。结果:YSL能显著抑制BEL-7402移植瘤裸鼠的肿瘤生长,给药剂量为160μg/(kg·d)时疗效最显著,抑制率为44.03%;YSL体外对BEL-7402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增强裸鼠PEMφ对BEL-7402,B16-F10杀伤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增强Balb/c小鼠PEMφ对BEL-7402,B16-F10杀伤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促进小鼠PEMφ分泌合成细胞毒效应分子IL-1β,TNF-α和NO,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YSl能够抑制BEL-7402的增殖,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毒功能,促进细胞霉效应分子IL-1β,TNF-α和NO的分泌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丝亮肽 人肝癌BEL-7402 巨噬细胞 细胞毒效应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分泌外来体的特性及其增强CTL杀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英 陈绍倩 +1 位作者 黄玉敏 董子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树突状细胞(UBDC)及其分泌的亚细胞结构外来体(exosomes)的特性,以及他们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用rhSCF、rhGM-CSF及rhIL-4诱导12d,加入经反复冻融提取的肿瘤细胞膜抗原,... 目的探讨脐血树突状细胞(UBDC)及其分泌的亚细胞结构外来体(exosomes)的特性,以及他们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用rhSCF、rhGM-CSF及rhIL-4诱导12d,加入经反复冻融提取的肿瘤细胞膜抗原,继续培养2d。收集DC并从其培养上清中通过离心(1×105g)分离外来体。用流式细胞术、SDS-PAGE、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MTT比色法,对DC和外来体的特性及其对CTL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用3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UBMC12d,可使其扩增10倍,并出现DC典型的形态特征。负载肿瘤抗原后,细胞表面可高表达MHC-I、MHC-II、CD40、CD80、CD86、CD11c和CD54。利用超速离心法能从DC培养上清中分离出外来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CTL杀伤活性的分析表明,脐血DC分泌的外来体能有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并增强CTL的杀伤活性。结论由UBMC可诱导出大量的DC并分泌外来体。后者可有效地向CTL细胞递呈肿瘤抗原使之活化并增强其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外来体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兰海霞 博晓真 新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5-896,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巨噬细胞 活化巨噬细胞 体内激活 特异性抗体 中性粒细胞 细胞毒效应 效应因子 免疫活性 研究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高效表达TNF-α基因及其突变体的H22肿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清芬 李卓娅 +4 位作者 龚非力 姜晓丹 徐勇 冯玮 熊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建立转染3种TNF-α基因(分泌型TNF-α突变体、跨膜型TNF-α突变体和野生型TNF-α的H22细胞株,以比较不同类型TNF-α的杀瘤效应。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3种TNF-α基因导入小鼠H22肿瘤细胞中,用Southern印迹、RT-PCR、流式细胞术... 目的建立转染3种TNF-α基因(分泌型TNF-α突变体、跨膜型TNF-α突变体和野生型TNF-α的H22细胞株,以比较不同类型TNF-α的杀瘤效应。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3种TNF-α基因导入小鼠H22肿瘤细胞中,用Southern印迹、RT-PCR、流式细胞术和生物学活性检测等方法,从基因的整合、RNA转录、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4个方面,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鉴定。结果3种TNF-α基因均在H22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3种稳定高效表达TNF-α的H22肿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体内的抑瘤效应建立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型TNF-Α 分泌型TNF-Α 逆转录病毒载体 肿瘤 H22细胞 细胞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
18
作者 肖农 曹雪涛 +3 位作者 于益芝 雷虹 马施华 章卫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它除了直接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外还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发挥强有力的细胞毒效应。但TNF的半衰期短且毒负作用严重。已有学者研究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NF基因转染TIL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基因 转染 重组腺病毒介导 抗肿瘤作用 巨噬细胞功能 细胞 细胞毒效应 生物活性因子 逆转录病毒介导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Education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19
作者 苏龙 高素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9-1342,共4页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在抵抗某些病毒感染与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刺激与活化,即可发挥细胞毒效应,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虽然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但近来有研究... 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在抵抗某些病毒感染与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刺激与活化,即可发挥细胞毒效应,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虽然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但近来有研究显示NK细胞具有许多获得性免疫的特征,如产生病原体特异NK细胞及记忆NK细胞,接触相同抗原可产生增强的二次免疫应答[1,2].与T细胞及B细胞不同,NK细胞不经历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且特异性的受体,其功能被一系列抑制性及活化性受体控制.这些受体在NK细胞的激活与功能调控过程中均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天然免疫系统 二次免疫应答 CELLS 细胞毒效应 获得性免疫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转导抑制剂对TNFβ诱导L929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芳芳 杨帆 +4 位作者 周晴 马志章 丁仁瑞 邱莲女 周永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9-195,共7页
本文采用 FDA- PI荧光染色 ,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本实验室自行重组并纯化的人 TNFβ对 L92 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结果表明 TNFβ主要是诱导 L92 9细胞以凋亡的形式死亡 .实验还采用 8种信号转导抑制剂 ,观察它们对 TNF... 本文采用 FDA- PI荧光染色 ,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本实验室自行重组并纯化的人 TNFβ对 L92 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结果表明 TNFβ主要是诱导 L92 9细胞以凋亡的形式死亡 .实验还采用 8种信号转导抑制剂 ,观察它们对 TNFβ杀伤 L92 9细胞的影响 ,以探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初步研究表明 :磷脂酶 A2 ,Ca2 + 通道、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能抑制 TNFβ对 L92 9细胞的杀伤 ,而且抑制剂的持续存在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一抑制作用 ;相反地 ,蛋白激酶 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可促进凋亡 ;而环加氧酶、磷脂酰肌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TNFβ 信号转导抑制剂 信号转导 L929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毒效应 抑制率 杀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