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1
作者 程平 关军 +1 位作者 冯燕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7-783,共7页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目的:报告1例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预后,以加强对该罕见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CD8^(+)PCAECT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患者为42岁女性,以鼻面部及背部皮肤浸润性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病损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CD8^(+)PCAECTL,T3aN_(0)M_(0)期。予以CHOP/HD-MTX(甲氨蝶呤,6g/m^(2))方案交替化疗,4周期后评估达到完全缓解;DHAP方案(顺铂100mg/m^(2),d1+阿糖胞苷2g/m^(2),q12h,d2+地塞米松40mg/d,d1-4)化疗后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到足够数量的CD34+细胞。以BEAM方案进行预处理,然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巩固治疗。AHSCT后随访20个月,仍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CD8^(+)PCAECTL临床极为罕见,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以亲表皮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增生及侵袭性临床过程为主要特征。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仍无统一标准,预后很差,诱导化疗缓解后行AHSCT巩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皮肤侵袭性亲表皮CD8^(+)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 化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粒偶联抗OX40/抗AFP抗体在细胞毒性T细胞抗肝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明水 欧阳海超 +2 位作者 周山勇 李洁羽 叶韵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乳酸-羧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的纳米微粒偶联抗OX40及抗AFP抗体(抗OX40/抗AFP-NP)对甲胎蛋白AFP158-166抗原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AFP158-166)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粒(NP),并与抗OX40和抗... 目的探讨乳酸-羧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的纳米微粒偶联抗OX40及抗AFP抗体(抗OX40/抗AFP-NP)对甲胎蛋白AFP158-166抗原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AFP158-166)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粒(NP),并与抗OX40和抗AFP共价偶联。用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得PLGA-NP纳米颗粒的形态;ZetaPlusTM粒度测定仪检测纳米微粒的粒径及电荷;用BCA蛋白定量方法检测纳米微粒偶联抗体的效率;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形成树突状细胞(DC),用AFP158-166抗原肽负载DC诱导AFP特异性的CTL/AFP158-166;分别用2-(4-碘苯)-3-(4硝基苯)-5-(2,4-磺苯基四氮唑)-2H-四唑单钠盐-1法(WST-1)法、ELISA及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抗OX40/抗AFP-NP对CTL/AFP158-166细胞增殖能力、分泌IL-2和IFN-γ及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所制得的PLGA-NP为圆形,大小较均一,粒径约为(300±42)nm,带负电荷,约为-(25.12±5.34)mV。蛋白定量显示每mg的PLGA-NP偶联约100μg抗体,偶联效率为25%;增殖和活化实验显示偶联有抗OX40的纳米微粒能显著刺激CTL的增殖、IL-2和IFN-γ的分泌;杀伤实验显示,抗OX40/抗AFP-NP能显著增强AFP特异性CTL/AFP158-166细胞对HepG2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SMMC-7721杀伤作用无明显效果。结论抗OX40/抗AFP-NP能刺激CTL/AFP158-166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增强CTL/AFP158-166细胞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肝癌 细胞毒性t细胞 HepG2 OX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预测表位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云升 郝飞 +2 位作者 耿淼 叶庆佾 钟白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5-547,共3页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抗原的预测表位从理论上分析其与HLA-A2分子结合的情况,推测成为HLA-A2限制性表位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确立各表位及其与HLA-A2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的模拟结构。结果发现,各表位的三维结构符合HLA-A2...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抗原的预测表位从理论上分析其与HLA-A2分子结合的情况,推测成为HLA-A2限制性表位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确立各表位及其与HLA-A2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的模拟结构。结果发现,各表位的三维结构符合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的结构要求,能较好地与HLA-A2分子结合。根据分子模拟提供的理论支持,各预测表位均符合要求,提示可在后续实验中进行表位合成、筛选、鉴定和多肽疫苗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7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欧荣英 徐云升 +2 位作者 吴玉章 林治华 郑飞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状况,了解其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采取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Ⅰ类分子-肽五聚体技术,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8+细胞毒性T细... 目的:初步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状况,了解其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采取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Ⅰ类分子-肽五聚体技术,运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8+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及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结果:宫颈癌患者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记忆性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体内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322),体外经抗原肽刺激后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68)。结论: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数目减少,表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抗原表位有效的诱导是提高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途径,运用五聚体技术检测宫颈癌患者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可初步反映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并有利于进行复发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CD8+细胞毒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HIV-1感染者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定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春惠 徐克沂 +8 位作者 陈新月 吴昊 闫惠平 张永宏 伦文辉 徐小宁 ndrew Mc Michael Sarah Rowland-Jones 董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 目的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方法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POT分析8例患者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在大多数患者中存在较强的T细胞反应,特别对HIV-1病毒的pol、gag、nef蛋白的免疫反应比其他蛋白强。结论病毒特异性CTL免疫反应在HIV-1 LTNPs有较强并且很广泛的反应,这对于有效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有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可能是这些LTNPs及SP病程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HIV-1长期感染不进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凋亡-抗HBx/抗CD3双功能抗体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6
作者 廖勇 汤钊猷 +4 位作者 刘康达 叶胜龙 陈洁 薛群 孙瑞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研究发现,针对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受体[TCB/CD3复合物]与肿瘤相关抗原的双功能抗体能有效地介导CTL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为此,我们通过细胞融合法经流式细胞仪[FACS]无菌分选建立了抗HBx/抗CD3二次杂交瘤,应用该二次... 研究发现,针对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受体[TCB/CD3复合物]与肿瘤相关抗原的双功能抗体能有效地介导CTL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为此,我们通过细胞融合法经流式细胞仪[FACS]无菌分选建立了抗HBx/抗CD3二次杂交瘤,应用该二次杂交瘤所分泌的双特性单克隆抗体[BsAb]介导CTL在LTNM4裸鼠人肝癌模型进行了实验性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双功能抗体 抗C 介导 HB 肝癌细胞凋亡 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融合 表面受体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失衡的研究
7
作者 赵爽 颜学兵 +4 位作者 王金章 郝俊贵 汪明珊 冯霞 万美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c细胞亚群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双标志物Tc1(CD8/CCR5)、Tc2(CD8/CD30)的方法,测检了75例CHB、40例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Tc1/Tc2)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c细胞亚群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双标志物Tc1(CD8/CCR5)、Tc2(CD8/CD30)的方法,测检了75例CHB、40例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NC)外周血Tc1、Tc2水平。结果CHB和LC患者外周血水平Tc1明显高于NC组(P<0.01);LC组Tc2小于CHB和NC组(P<0.05);重型CHB患者Tc1、Tc2均明显低于其它CHB患者(P<0.01);CHB和LC组Tc1/Tc2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CHB患者Tc细胞亚群(Tc1/Tc2)与正常人存在着差异,Tc细胞亚群失衡可能在CHB、LC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毒性t细胞 乙型肝炎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
8
作者 郅克谦 刘继承 +2 位作者 韦树标 温玉明 王昌美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肿瘤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T细胞活化机制和杀死靶细胞的机制,进而综述目前常用的抗肿瘤免疫途径。
关键词 细胞毒性t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小鼠免疫损伤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婕妮 许馨予 +1 位作者 李欣 杨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3-651,共9页
目的:探讨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s,TFC)的特点及其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离4、10、15、20、25周龄及高血糖(hyperglycemia,Hi)组NOD小鼠的脾... 目的:探讨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follicular cytotoxic T cells,TFC)的特点及其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离4、10、15、20、25周龄及高血糖(hyperglycemia,Hi)组NOD小鼠的脾脏、淋巴结及胸腺淋巴细胞并进行流式染色,通过流式检测观察并比较TFC和CXCR5-CD8+T细胞在不同免疫器官中的分布情况、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细胞比例变化、脱颗粒标记物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7a,CD107a)、重组人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亚族成员1(recombinant human killer cell lect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G,member 1,KLRG1)、抑制性分子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的表达水平以及2种细胞释放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颗粒酶B(granzyme B,Gzm B)的能力。结果:TFC在NOD鼠不同免疫器官间表达存在差异,在脾脏和淋巴结中表达量相当,而在胸腺几乎无表达。在NOD小鼠血糖升高前,随着周龄的增加TFC细胞比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发病后比例下降。与CXCR5-CD8+T细胞相比,TFC细胞比例明显较低,但抑制性分子PD-1、TIM-3和脱颗粒标记物CD107a却呈显著性高表达。与此同时,TFC较CXCR5-CD8+T细胞具有更强地释放Gzm B[TFC(3.56±2.1)%,CXCR5-CD8+T细胞(0.78±0.39)%,P<0.05]和IFN-γ[TFC(43.65±12.25)%,CXCR5-CD8+T细胞(21.92±3.72)%,P<0.05]的能力。结论:TFC存在并参与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并通过细胞毒性作用促进NOD小鼠的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细胞毒性t细胞 NOD小鼠 1型糖尿病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敏树突状细胞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现让 魏玲 +2 位作者 王兴武 薛兴奎 宋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92-2196,共5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肿瘤及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方法细胞因子诱生人PBMC未成熟DCs,加入肿瘤细胞抗原提取物致敏DCs产生成熟DCs;通过细胞形态、表面标记鉴定成熟DCs,MTT法测成熟DCs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肿瘤及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方法细胞因子诱生人PBMC未成熟DCs,加入肿瘤细胞抗原提取物致敏DCs产生成熟DCs;通过细胞形态、表面标记鉴定成熟DCs,MTT法测成熟DCs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体外杀伤活性;裸鼠体内注射活化CTL观察其抑制移植瘤生长及发生的作用。结果经过7d培养,获得大量形态典型、具有强烈刺激增殖能力、高表达CD80(63.5%)、CD83(67.6%)和CD3/HLA-DR(83.2%)的DCs。其活化的CTL在20∶1效靶比时对抗原来源细胞株自身的杀伤率达75%以上,对同系细胞株的杀伤活性为35%-45%,对其它种系肿瘤细胞仅有微弱杀伤力(P<0.01)。CTL对裸鼠结肠癌HT-29移植瘤有特异性的生长抑制和预防生成作用(P<0.05)。CTL治疗组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细胞抗原活化的DC诱导CTL对肿瘤有特异性的杀伤作用,体内应用可特异性抑制移植结肠癌的生长或预防小鼠结肠癌移植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经修饰的survivin短肽体外诱导对胃癌细胞系具有限制性杀伤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11
作者 孙婷 魏立梅 丁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9461-9465,共5页
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体外诱导经修饰的survivin短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选取对HLA-A2分子亲和力更高的survivin短肽(96—104,LLLGEFLKL,HLA-A2限制性)以更有效地诱导特异性T细胞。选取正常志愿者外... 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体外诱导经修饰的survivin短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并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选取对HLA-A2分子亲和力更高的survivin短肽(96—104,LLLGEFLKL,HLA-A2限制性)以更有效地诱导特异性T细胞。选取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筛选其中HLA-A2+者,利用HLA-A2/survivin短肽有效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Pentamer实验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比率。Elispo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IFN-γ分泌能力。选取胃癌细胞系MKN28、SGC7901及KATO Ⅲ,检测其HLA-A2和survivin表达情况。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对三种细胞系的杀伤效果。Pentamer实验结果显示,HLA-A2/survivin短肽刺激之前短肽/HLA Pentamer和CD8双阳性细胞仅为0.06%,接受刺激后双阳性细胞增加到27.5%。Elispot实验结果显示HLA-A2/survivin短肽刺激后IFN-γ分泌细胞比率明显强于阴性对照组。PCR结果显示,KATO Ⅲ为HLA-A2+,MKN28和SGC7901为HLA-A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KATO III和SGC7901为survivin阳性,MKN28为survivin阴性。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结果显示,细胞能有效杀伤KATO III细胞,但对其他两种细胞杀伤效果不明显。p<0.01。经修饰的survivin短肽能够有效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并对胃癌细胞系有HLA-A2/survivin限制性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经修饰肽段 HLA-A2 外周血单核细胞 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邵丹卉 徐杨 +1 位作者 韩秋峪 孙礼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56-25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1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医院收治的URSA患者102例作为URSA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产检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CTLA4、HMGB1水平,检测两组Th17及Treg水平,并计算Th17/Treg,收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CLTA4、HMGB1水平与Th17、Treg、Th17/Treg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RS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LA4、HMGB1水平评估URSA发生的价值。结果URSA组血清CTLA4水平低于健康组,HMGB1水平高于健康组,Th17水平、Th17/Treg高于健康组,Treg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CTLA4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负相关,与Treg水平呈正相关(P<0.05)。HMGB1水平与Th17水平、Th17/Treg呈正相关,与Treg水平呈负相关(P<0.05)。孕次、血清CTLA4水平、血清HMGB1水平、Th17水平、Treg水平、Th17/Treg是URS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CTLA4、HMGB1水平及两种指标联合评估URS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87、0.908,约登指数分别为0.652、0.491、0.656。结论URSA患者血清CTLA4水平降低、HMGB1水平升高,与Th17/Treg平衡改变相关,血清CTLA4、HMGB1水平对URSA具有辅助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T白血病细胞利用柔软性逃避穿孔素介导的杀伤
13
作者 周雅博 王殿恒 黄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1-291,共1页
目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释放的穿孔素仅在肿瘤细胞膜表面打孔,而不在CTL表面形成孔洞,这种单向杀伤机制在免疫学角度尚未被阐明。穿孔素打孔既是一个化学过程,也是一个生物力学过程,细胞可利用其柔软性妨碍穿孔素打孔。方法实验室前... 目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释放的穿孔素仅在肿瘤细胞膜表面打孔,而不在CTL表面形成孔洞,这种单向杀伤机制在免疫学角度尚未被阐明。穿孔素打孔既是一个化学过程,也是一个生物力学过程,细胞可利用其柔软性妨碍穿孔素打孔。方法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活化的CTL下调FLNA表达,通过柔软性逃避穿孔素介导的杀伤,这种柔软性同样被T白血病细胞用于免疫逃逸。结果和结论本研究在细胞、动物及病人3个水平结合多组学、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发现ZAP70介导的YAP Y357磷酸化和活化使filamin A下调来诱导柔软性的形成。并且在CTL中,耐药转运蛋白MDR1表达更高,因此CTL比恶性T细胞对YAP抑制剂更具耐药性。YAP的适度抑制使恶性T细胞变硬,但CTL仍然保持一定的柔软性,从而使CTL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时避免自溶。因此,本发现揭示了一种基于机械力的针对T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策略。本研究基于生物机械力学和肿瘤免疫核心问题进行探究,揭示了T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背后的生物力学机制,为开发基于生物机械力学的新型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柔软性 穿孔素 生物力学机制 杀伤机制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干预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作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罗节 田岳凤 +2 位作者 徐小珊 翟春涛 李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 目的:比较不同艾灸干预下免疫抑制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2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条灸(MSM)组与隔药饼灸(HPM)组,每组5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MSM与HPM干预,均为隔日灸,共治疗10次。治疗结束后麻醉白兔,取血清、肝脏与脾脏,ELISA检测血清中PD-1、PD-L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D-1含量,RT-qPCR检测肝、脾组织CTLA-4 mRNA含量。结果:HPM和MSM均可降低免疫抑制下PD-1及PD-L1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脾脏CTLA-4和肝脏PD-1、CTLA-4水平升高,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肝组织中CTLA-4与PD-1呈显著正相关(r=0.7807,P<0.001)。结论:HPM可通过调控多个免疫抑制位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隔药饼灸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15
作者 鲜钰涵 冯宏盛 +7 位作者 高永宇 李海洋 杨思宇 桑辰君 曹玉蝶 唐越 李子彬 高凤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6-3099,共1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也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wine leukocyte antigen,SLA)Ⅰ类分子,在机体抗原递呈、器官移植、细胞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是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后,与SLA-Ⅰ类分子结合并递呈的线性肽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在机体抗原识别递呈和细胞免疫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CTL表位能够刺激CTLs发挥细胞杀伤作用,主要表现为杀伤病毒。作者将对口蹄疫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几种重要的猪源病毒的CTL表位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SLA-Ⅰ与CTL表位结合基序特征,以期为今后相关猪源病毒CTL表位的研究和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 猪口蹄疫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跃东 彭芝兰 +2 位作者 刘兴会 刘珊玲 王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用于卵巢癌过继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获得脐血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进行治疗并与外周血来源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相对照。结果脐血来...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用于卵巢癌过继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获得脐血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进行治疗并与外周血来源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相对照。结果脐血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不明显。结论脐血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中效应细胞来源试用于卵巢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细胞毒性t细胞 卵巢癌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不敏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肾细胞癌荷瘤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杰 王龙信 +5 位作者 唐朝朋 邢潇潇 张征宇 葛京平 秦卫军 田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能降低其递呈抗原的效率并促进其凋亡,文中观察TGF-β不敏感肿瘤特异性的DC疫苗免疫后的荷瘤Balb/c小鼠的细胞毒性T...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能降低其递呈抗原的效率并促进其凋亡,文中观察TGF-β不敏感肿瘤特异性的DC疫苗免疫后的荷瘤Balb/c小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对小鼠肾细胞癌Renca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利用修饰的TGF-βⅡ型受体(TβRⅡ)质粒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肾细胞癌Renca细胞裂解物负载的DC,获得表达显性负相TβRⅡ(TβRⅡDN)的DC,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mad-2的磷酸化情况,观察TGF-β体外增殖抑制效果。TβRⅡDN的DC疫苗接种荷瘤Balb/c小鼠模型,获取CTL与肿瘤细胞共同孵育51Cr释放实验测定细胞毒作用,同时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因子IFN-γ和IL-2变化情况。结果 TβRⅡDN-DC组细胞与DC细胞表型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对TGF-β增殖抑制不敏感同时检测不到磷酸化的Smad-2,能显著提高免疫小鼠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P<0.01);IFN-γ和IL-2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 TGF-β不敏感的DC疫苗能显著提高肾细胞癌荷瘤Balb/c小鼠CTL对相关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树突状细胞 疫苗 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栋 顾锡炳 +2 位作者 朱银芳 戴亚萍 汤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2组,甲组52例,HBV DNA 2~4 log10拷贝/m L,乙组57例,HBV DNA 5~7 log10拷贝/m L,比较2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HBV特异性CTL水平和肝功能的差异。结果:甲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低于乙组(t=11.101,P〈0.01),HBV特异性CTL水平高于乙组(t=24.424,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乙组(t=2.652,P〈0.01),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t=2.347,P〈0.05)。Child-pugh分级,甲组C级低于乙组(χ2=4.262,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因此,HBV特异性CTL水平低,进一步导致HBV DNA水平升高,导致肝功能损害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低,HBV特异性CTL水平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 HBV DNA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文旭 施秉银 +3 位作者 王惠芳 侯敏全 吴晓燕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分别用BbvⅠ和MseⅠ检测外显子 1和启动子的多态性。计算CTLA 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外显子 1GG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在AIT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A纯合子基因型和AG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②GD患者启动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 .0 1,OR =2 .6 1) ;HT患者虽然有较多的CC基因型及较少的CT基因型 ,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③GD患者启动子为CC纯合子 ,外显子 1为GG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OR =2 .38) ,计算连锁不平衡系数揭示启动子的C等位基因和外显子 1的G等位基因有连锁不平衡。结论 CTLA 4基因外显子 1G49等位基因与AITD显著相关 ;CTLA 4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 (C T)与GD的相关性是由于其与外显子 1连锁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CtLA-4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淑娜 姜综敏 +6 位作者 孟炜 江峰 顾伟鸣 胡伟忠 付朝伟 许爱娥 赖声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97例SLE患者和200例对照在启动子区-1722T〉C和-318C〉T位点的多态性。结果SLE患者组-1722T〉C位点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2),患者中的T等位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OR=1.94,95%CI1.34-2.80,P=0.000);而在-318C〉T位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是,两位点等位基因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精确P<0.05),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频率分布不同(χ2=12.64,P=0.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T-C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频率(P=0.001)而C-C单倍型频率较低(P=0.002)。结论CTLA-4基因-1722T〉C位点多态与SLE易感性有关。虽然本次研究结果未发现-318C〉T位点多态与SLE发病相关,但发现T-C单倍型为SLE易感单倍型,而C-C单倍型为其保护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