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因子产生及其分子机制
1
作者 曹腾辉 龙兴旺 +2 位作者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得了外泌体样纳米囊泡(rhizoma polygonati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RP-EVs),并对其表征和抗炎功能进行探究。结果:RP-EVs是主要带负电荷,平均粒径为166.5±3.3 nm的球状脂质囊泡。细胞摄取实验显示,RP-EVs可以被巨噬细胞吞噬。qPCR以及ELISA研究表明,RP-EVs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引起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P<0.0001)的升高。不仅如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DPPH清除实验证实,RP-EVs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P<0.05)。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利用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RP-EVs是通过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核因子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NF-κB p65)的入核转运(P<0.01)及磷酸化(P<0.001),进而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经动物实验,将RP-EVs腹腔注射至小鼠体内48 h,主要定位于小鼠的肝和脾。最后,利用腹腔注射LPS构建小鼠急性炎症模型,通过qPCR以及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发现RP-EVs可以缓解LPS引起的小鼠血清和脾中的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总之,本论文首次分离获得了RP-EVs,并揭示了其抗炎功能和潜在的机制,将为中药来源的纳米囊泡的功能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炎症性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外泌体样纳米囊泡 炎症因子 活性氧 细胞核因子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