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法检测细胞核因子κB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桂林 刘尚喜 +1 位作者 邓燕 申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可定量的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以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AGE)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F-κB/p65免疫化学染色后,分析细胞NF-κB/p65核/浆的阳性染色比,以经典的...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可定量的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以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AGE)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F-κB/p65免疫化学染色后,分析细胞NF-κB/p65核/浆的阳性染色比,以经典的凝胶迁徙率泳动分析法作对照。结果HSA-AGE可激活HUVECNF-κB,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两种方法检测的趋势一致。结论免疫化学染色的图像分析法可用于定量检测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κb/检测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凝胶迁徙率泳动分析 免疫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膈散药物血清对脂多糖诱导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кB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江爱达 余林中 +2 位作者 龚小卫 邓鹏 马晓冬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膈散药物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кB(NF-кB)变化的影响,探讨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调控机制。方法制备凉膈散药物血清;提取并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凉膈散药物血清及LP... 目的观察凉膈散药物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кB(NF-кB)变化的影响,探讨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调控机制。方法制备凉膈散药物血清;提取并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凉膈散药物血清及LPS共同刺激已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NF-кB亚基p65,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测定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的p65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巨噬细胞经LPS刺激1h后,其核内的荧光强度(代表p65的表达量)显著增强。与LPS刺激组相比:抑制剂TLCK组、凉膈散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的荧光强度值均较低,有显著性差异,以TLCK及凉膈散大剂量组强度值最低,中、小剂量组次之;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则均无显著差异。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空白血清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剂量凉膈散药物血清均能抑制LPS所致的细胞核内p65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凉膈散解毒作用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膈散 脂多糖 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荧光法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内的活化与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伟 王奇 陈云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332-1334,共3页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κb 信号转导途径 机制研究 活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 NF-κb 调节 核转录因子 自由基损伤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波 罗成基 +3 位作者 郭朝华 程晓明 邹仲敏 周进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 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核的周围表达低水平的NF κB ,8.0Gy60 Co辐射损伤后 1h即见其表达较正常显著... 目的 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核因子 κB(NF 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核的周围表达低水平的NF κB ,8.0Gy60 Co辐射损伤后 1h即见其表达较正常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核移位 ,4h达高峰 ,6h有所回落 ,8h恢复正常 ;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发现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内存在低水平活性NF κB ,8.0Gy60 Co辐射损伤后 1h即见其活性明显升高 ,4h达高峰 ,8h恢复正常。结论  8.0Gy辐射损伤后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内NF κB的表达升高并激活 ,这可能与骨髓微环境内基质细胞的抗辐射能力及造血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微环境 辐射损伤 基质细胞核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高脂环境中THP-1细胞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_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刚 陈运贞 +1 位作者 雷寒 王周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8-1402,T004,共6页
目的 :观察茶多酚 (TP)对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诱导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株T... 目的 :观察茶多酚 (TP)对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诱导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株THP - 1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 ,加入TP干预后检测细胞NF -κB的核移位率、TGF - β1mRNA阳性指数、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等。结果 :茶多酚浓度为 0 4 - 4 0 μg/L时细胞NF -κB的核移位率、TGF - β1mR NA阳性指数、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等均低于未用TP干预的细胞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TP对高脂环境中单核-巨噬细胞NF -κB活化、TGF - β1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 ,并阻止泡沫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转化生长因子Β THP-1细胞核因子-κb mRNA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核因子κB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大丽 葛莉娜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cyclinD1在32例宫颈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肿瘤中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cyclinD1在32例宫颈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肿瘤中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75%(22/32),cyclinD178.5%;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无表达,cyclinD1表达率20.5%。结论:NFκBp65可能通过上调cyclinD1表达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核因子κb 宫颈癌 表达及 相关性研究 NF-κbp65 cyclinD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宫颈组织 阳性表达率 P65蛋白 肿瘤增殖 宫颈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激活单核细胞核因子-кB及辛伐他汀干预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学军 LI Jian-jun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予辛伐他汀干预,探讨CRP/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的抗AS效应.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免...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予辛伐他汀干预,探讨CRP/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辛伐他汀的抗AS效应.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观察CRP致单核细胞NF-κB p65活化的时间效应,ELISA法观察IL-6产生的时间-浓度效应,其峰值分别与辛伐他汀抑制剂组比较.结果:CRP刺激单核细胞NF-κB活化呈时间依赖性,高峰在2 h,单核细胞表达IL-6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在24 h达高峰.辛伐他汀(1×10-8mol/L~1×10-6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NF-κB活化与IL-6表达.结论:CRP激活正常人单核细胞NF-B信号途径,并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辛伐他汀抑制单核细胞NF-κB活性与IL-6表达,提示CRP/NF-κB信号途径在促进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辛伐他汀抑制NF-κB有可能减轻或抑制A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单核细胞核因子-κb 辛伐他汀 致病机制 免疫细胞化学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和4在脂多糖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鑫 王月秋 +3 位作者 李明恒 苏勤 许海平 邢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中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的抑制对其表达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的影响。方法选用100 ng.mL-1、1μg.mL-1、10μg.mL-1大肠杆菌LPS分别... 目的观察在脂多糖(LPS)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中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的抑制对其表达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的影响。方法选用100 ng.mL-1、1μg.mL-1、10μg.mL-1大肠杆菌LPS分别刺激HPDLFs,刺激6、12、24、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DLFs表达RANKL的水平。分别运用不同滴度的anti-TLR2+anti-TLR4、anti-TLR2、anti-TLR4抗体预处理HPDLFs,观察1μg.mL-1LPS刺激下,其RANKL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LPS刺激HPDLFs 6 h后,即可检测到RANKL的表达,24h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各LPS质量浓度组的规律基本一致。分别用anti-TLR2+anti-TLR4、anti-TLR2、anti-TLR4抗体预处理HPDLFs,在1μg.mL-1LPS刺激下,其产生RANKL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3组中,RANKL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anti-TLR2+anti-TLR4抗体处理组RANKL表达量最少,anti-TLR4抗体处理组次之,anti-TLR2抗体处理组RANKL的表达量最高。结论 TLR2、TLR4均参与了LPS诱导HPDLFs表达RANKL的过程;与anti-TLR2抗体相比,anti-TLR4抗体能更有效地抑制LPS刺激后HPDLFs表达RANKL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脂多糖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钙磷代谢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安方玉 颜春鲁 +4 位作者 刘永琦 宋敏 陈丽 马正民 牛彦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卵巢摘除大鼠钙磷代谢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60只,采用去卵巢法制备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将...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卵巢摘除大鼠钙磷代谢和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60只,采用去卵巢法制备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切除卵巢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每组10只。造模成功12周后给予药物干预,西药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0.09 mg/kg灌胃治疗,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按4.75、9.5、19 g/kg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和切除卵巢组大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干预4周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大鼠。比色分析法检测血清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含量;ELISA法检测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和RANKL含量;双能X骨密度仪分析测定大鼠股骨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AG-IX生物力学万能实验机检测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假手术组,切除卵巢组,西药对照组,左归丸高、中、低剂量组的BMD分别为(0.145±0.004)、(0.116±0.007)、(0.146±0.006)、(0.142±0.004)、(0.134±0.002)、(0.129±0.001)g/cm2;这6组的体质量分别为(173.20±13.92)、(264.10±28.61)、(249.44±26.64)、(243.00±10.25)、(253.45±18.19)、(268.50±22.39)g;这6组的子宫指数分别为(1.62±0.34)、(0.45±0.09)、(0.89±0.22)、(1.03±0.23)、(0.91±0.13)、(0.46±0.07)mg/g;这6组Ca、P含量分别为(2.07±0.07/0.30±0.02)、(0.92±0.08/0.10±0.03)、(1.89±0.11/0.22±0.03)、(1.95±0.13/0.27±0.02)、(1.67±0.10/0.19±0.06)、(1.59±0.15/0.12±0.02)mmol/L;这6组OPG、RANKL和RANK含量分别为(755.00±58.05/5.73±0.27/10.68±0.69)、(493.67±36.77/10.24±0.33/18.62±0.74)、(653.00±56.93/7.37±0.19/12.23±0.76)、(731.00±38.49/6.77±0.65/11.52±0.39)、(704.33±62.92/7.97±0.41/14.69±0.86)、(555.00±97.09/9.31±0.75/15.04±0.52)pg/m L;这6组的最大载荷分别为(142.16±0.10)、(86.26±0.13)、(126.43±0.31)、(119.77±0.74)、(111.96±1.57)、(98.92±1.44)N;这6组弹性模量分别为(19.48±0.24)、(13.10±0.43)、(16.70±0.37)、(16.17±0.15)、(15.99±0.22)、(14.98±0.15)MPa。与假手术组比较,切除卵巢组大鼠的BMD、Ca、P、OPG、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水平均显著降低,而RANK和RANKL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除卵巢组相比,左归丸各剂量干预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BMD和弹性模量均显著升高,RANK和RANKL含量明显降低,左归丸中、高剂量组和切除卵巢+西药对照组Ca、P、OPG含量和最大载荷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能升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提高骨强度,并改善其力学性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RANKL/OPG水平和Ca、P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去势大鼠 钙磷代谢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在根尖周囊肿和肉芽肿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梅华 于蕴之 缪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在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中的表达水平,探讨RANKL和OPG在不同根尖周疾病周围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周囊肿组织20例为囊肿组,根尖周肉芽肿组织20例为...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在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中的表达水平,探讨RANKL和OPG在不同根尖周疾病周围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周囊肿组织20例为囊肿组,根尖周肉芽肿组织20例为肉芽肿组,正常牙的牙周膜组织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NKL和OPG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正常牙周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结果在囊肿组、肉芽肿组、对照组中,RANKL的表达分别为75.00±7.54、68.40±6.74和29.40±2.46,OPG的表达分别为38.10±7.09、47.65±13.85和58.60±5.88,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囊肿组中RANKL与OPG呈负相关关系(r=-0.56,P=0.01),肉芽肿组和对照组中RANKL和OPG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RANKL与OPG参与了根尖周病变引起的骨吸收过程。在根尖周病变中,RANKL和OPG的表达失调,RANKL增加而OPG减少,骨吸收活跃,导致溶骨性病变。根尖周囊肿的骨吸收活动较根尖周肉芽肿更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肉芽肿 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牙槽骨成骨细胞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燕 刘运新 吴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大鼠牙槽骨成骨细胞的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牙槽骨成骨细胞培养,用含不同浓度(0.10、0.50、1.00、5...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大鼠牙槽骨成骨细胞的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牙槽骨成骨细胞培养,用含不同浓度(0.10、0.50、1.00、5.00 mg/L)的丹参素血清分别作用于第4代牙槽骨成骨细胞,培养1、3和5 d后,分别通过噻唑蓝(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MT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率、OGP和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参素对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随药物浓度和时间变化而改变,其中含5.00 mg/L丹参素的血清作用3 d后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率最高,OGP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 P <0.05)。结论:丹参素能通过增加OGP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促进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 牙槽骨 骨质疏松 丹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细胞核因子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东 李颖 +1 位作者 嘉牟江 洪陈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有随访结果的骨肉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65亚单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有随访结果的骨肉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65亚单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80例骨肉瘤中48例NF-κBp65阳性,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浆。NF-κB表达与VEGF表达和MVD呈显著正相关,而且NF-κB阳性组病人存活时间显著低于阴性组。结论:①NF-κBp65是骨肉瘤相关的一种癌蛋白,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NF-κB对VEGF可能有正向调节作用,进而影响骨肉瘤血管生成;③NF-κB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细胞核因子 新生血管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通过TRPC6?NFATc1信号通路介导足细胞损伤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鸿 梁顺 +6 位作者 杜玥 窦曹帅 张丽 谈锦萍 刘双信 梁馨苓 章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34,共6页
目的探究Rank通过TRPC6-NFATc1信号通路介导足细胞损伤。方法 (1)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onomycin刺激下足细胞Rank表达;(2)足细胞转染Rank-siRNA后,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沉默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足... 目的探究Rank通过TRPC6-NFATc1信号通路介导足细胞损伤。方法 (1)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onomycin刺激下足细胞Rank表达;(2)足细胞转染Rank-siRNA后,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沉默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in表达;(3)通过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沉默Podocin后足细胞核NFATc1表达;(4)Western印迹检测沉默Rank后TRPC6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Rank与TRPC6间关联。结果 (1)Ionomycin刺激下足细胞Rank表达增加;(2)沉默Rank表达后足细胞标记蛋白Podocin表达上调;(3)沉默Rank后足细胞核内NFATc1表达减少;(3)沉默Rank后足细胞TRPC6表达减少,Co-IP显示Rank结合TRPC6,且Ionomycin刺激下结合量表达增多。结论 Rank对足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其机制为Rank结合TRPC6调控NFATc1,从而介导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NF-κB活性检测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凌小倩 王进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1-570,共20页
NF-κB是一种诱导性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在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可被激活,调节大量靶基因,因此在很多重要细胞进程,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和癌变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自其发现以来的25年中,NF-κB是生物医学科学各领域中被持续大... NF-κB是一种诱导性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在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可被激活,调节大量靶基因,因此在很多重要细胞进程,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和癌变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自其发现以来的25年中,NF-κB是生物医学科学各领域中被持续大量深入研究的前沿热点转录因子,同时也是疾病治疗和药物筛选的重要靶点。NF-κB的活性检测是研究其活化和功能首当其冲的实验内容,因此NF-κB的活性检测技术历来受到重视和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出现了多种NF-κB活性检测新技术,如基于双链DNA修饰微孔板的类ELISA分析、膜结合分析、各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基于内外切酶保护的荧光报告及核酸扩增分析、基于免疫微球的质谱及流式细胞分析,以及物理化学分析等。其中有些技术已经对NF-κB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近年来发展的各种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综述,以便从事NF-κB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对该种转录因子的检测分析技术有一个全貌的了解,并有益于在其研究中选择恰当合适的实验方法。此外,对这些技术的学习和理解,可能激发研究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NF-κb 活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磁场对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活化T细胞核因子2和空泡型V-ATP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煦格 何剑全 +2 位作者 陈健 王潇 黄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leds,PEMF)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组织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活化T细胞核因子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2,NFAT2)和空泡...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leds,PEMF)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组织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活化T细胞核因子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2,NFAT2)和空泡型V-ATP酶(vavcuolar H+-ATPase,V-AT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脉冲电磁场治疗组(OVX+PEMF)。OVX+PEMF组大鼠在频率8Hz,磁场强度3.8m T的PEMF下每天干预40min,干预8周和16周后检测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RANK,NFAT2和V-AT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OVX组BMD在第8周(P<0.05)和第16周(P<0.001)均低于SHAM组。SHAM组与OVX组比较,8周时RANK表达P>0.05,而SHAM组NFAT2与V-ATP表达均低于OVX组(P<0.05,P<0.01);16周时RANK、NFAT2、VATP在OVX组表达升高(均P<0.01)。SHAM组与OVX+PEMF组比较,8周时两组RANK、NFAT2、V-ATP表达P>0.05;16周时OVX+PEMF组RANK和NFAT2表达均高于SHAM组(均P<0.01),而两组V-ATP表达P>0.05。OVX组与OVX+PEMF组相比,8周时两组RANK和V-ATP表达均P>0.05,OVX+PEMF组NFAT2表达低于OVX组(P<0.05);第16周时两组RANK表达P>0.05,NFAT2和V-ATP在OVX+PEMF组的表达均下降(P<0.01,P<0.05)。结论:PEMF可通过下调OVX大鼠骨组织中NFAT2和V-ATP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进而延缓OVX大鼠的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活化T细胞核因子2 空泡型V-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T细胞核因子2可抑制高迁移率蛋白1的释放
16
作者 赵擎 王黎 +1 位作者 胡婕 刘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对炎症因子高迁移率蛋白1(HMGB1)释放的抑制效应。方法观察脂多糖刺激可增加HMGB1向胞外释放,在脂多糖刺激的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应用蛋白印迹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HMGB1... 目的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2(NFAT2)对炎症因子高迁移率蛋白1(HMGB1)释放的抑制效应。方法观察脂多糖刺激可增加HMGB1向胞外释放,在脂多糖刺激的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应用蛋白印迹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HMGB1蛋白水平的变化;另一方面,探讨脂多糖刺激对NFAT2与HMGB1在胞浆中的结合的影响,在脂多糖刺激的不同时间点收集THP-1细胞,提取蛋白后应用免疫共沉淀观察二者的结合情况;应用小RNA干扰技术抑制NFAT2的表达,检测对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结果脂多糖刺激THP-1细胞时间越长,细胞培养上清的HMGB1浓度增加,而细胞浆内与NFAT2结合的HMGB1水平下降,细胞核内没有检测到二者的相互作用。NFAT2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后,THP-1细胞内NFAT2浓度下降,同时细胞上清中HMGB1的水平上升。结论 NFAT2可抑制HMGB1的合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T细胞核因子2 高迁移率蛋白b1 炎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蚤休薯蓣皂苷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涉及TLR4/NF-κB途径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琳琳 李福荣 +4 位作者 姚树桐 桑慧 司艳红 焦鹏 秦树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98-1602,共5页
目的观察蚤休薯蓣皂苷(Rhizome Dioscin,RD)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对细胞生长、炎症反应Toll样受体4(TLR4)和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RD抗动脉粥样硬化(AS... 目的观察蚤休薯蓣皂苷(Rhizome Dioscin,RD)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对细胞生长、炎症反应Toll样受体4(TLR4)和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RD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RD 3个浓度预处理,加入ox-LDL,运用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JC-1染色检测线粒体电位(ΔΨm),Western blot检测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ox-LDL损伤后HU-VE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细胞ΔΨm明显下降;TLR4和NF-κB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RD预处理能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生长停滞,使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ΔΨm上升,TLR4和NF-κB的表达与损伤组相比均下降。结论抑制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RD抗内皮细胞氧化损伤、阻止经线粒体途径的细胞生长停滞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休薯蓣皂苷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线粒体膜电位 Toll样受体4 细胞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的B因子传感器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大千 牟颖 +5 位作者 赵晓君 张寒琦 孙晶 梁枫 曹彦波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86-689,共4页
以分辨率较高的一米光栅单色仪为分光系统,光电倍增管为检测系统,改进了自行组装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装置,提高了仪器的检测能力约50倍,对于发展改变波长模式的SPR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以对金和抗体均有较强吸... 以分辨率较高的一米光栅单色仪为分光系统,光电倍增管为检测系统,改进了自行组装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装置,提高了仪器的检测能力约50倍,对于发展改变波长模式的SPR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以对金和抗体均有较强吸附作用的葡萄球菌A蛋白为基底膜,观测了人的B因子抗体和抗原之间免疫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研究了B因子的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B因子抗原的浓度在0·02~5μg/mL范围内与信号的响应值呈线性关系.该传感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传感器 b因子 血清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尤红 王宝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肝疾病 细胞核因子кb 细胞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白斑及鳞癌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与PCNA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黎 王国芳 +3 位作者 季旭东 马丽华 张彦喜 石爱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OLK)及鳞癌(OSCC)组织中核因子-κBp6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n=10)、单纯增生型OLK(n=11)、异常增生型OLK(n=35)、OSCC(n=36)组织中的NF-κB p65和P...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白斑(OLK)及鳞癌(OSCC)组织中核因子-κBp6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n=10)、单纯增生型OLK(n=11)、异常增生型OLK(n=35)、OSCC(n=36)组织中的NF-κB p6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p65不表达,由单纯增生型OLK转变到异常增生型OLK最后到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9.1%,42.9%,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23,P<0.05);正常口腔黏膜、OLK组织和OSCC组织中均有PCNA阳性表达,且增殖指数逐渐升高(4.90±1.18,6.45±2.03,28.43±13.91,63.89±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5,P<0.05)。二者在OLK癌变过程中密切相关。结论:二者可能是检测OLK恶变潜能及OSCC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口腔鳞状细胞 因子-κb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