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过程及黑色素细胞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小禹 王国文 +5 位作者 舒适 彭巍 付长其 徐尚荣 黄荣 张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69,共5页
哺乳动物的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决定。细胞着色过程包括黑色素细胞的发育、黑色素的合成与代谢及调节黑色素合成的信号通路等。黑色素细胞可被区分为多种类型,且这些类型可用多种黑色素细胞标志物来鉴定。毛色可以判断动... 哺乳动物的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决定。细胞着色过程包括黑色素细胞的发育、黑色素的合成与代谢及调节黑色素合成的信号通路等。黑色素细胞可被区分为多种类型,且这些类型可用多种黑色素细胞标志物来鉴定。毛色可以判断动物的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并且毛色不同可能会对动物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文章综述了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的结构基础及其发育周期,描述了从神经嵴到驻留在几种组织中的成熟黑色素细胞的细胞色素化过程,总结了黑色素细胞的类型及各个类型黑色素细胞的标志物,讨论了动物毛色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解析哺乳动物毛色形成遗传机制提供帮助及为毛色影响的动物生产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 毛色 细胞色素化 黑色素细胞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旺细胞标志物S10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罗小龙 孙沫逸 +2 位作者 杨连甲 李春智 孙文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雪旺细胞标志物S10 0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0例腺样囊性癌和 18例粘液表皮样癌标本 ,分别进行S10 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 目的 :对比研究雪旺细胞标志物S10 0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0例腺样囊性癌和 18例粘液表皮样癌标本 ,分别进行S10 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能力明显高于粘液表皮样癌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S10 0在绝大多数腺样囊性癌中均有表达 ,而在粘液表皮样癌中则没有表达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雪旺细胞标志物 SlOO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武加利 方延宁 李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82-3285,3289,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分为...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分为单纯化疗组(n=35)及联合治疗组(n=45),单纯化疗组给予常规TC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组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C方案化疗,两组均以21d为一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7d后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7d后,联合治疗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4^+CD25^+数目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各细胞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7d后,两组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7d后,两组CD133、DDX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C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可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FIB水平,调节患者血清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DC-CIK T细胞亚群 凝血功能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3/4 Nanog和Sox-2表达
4
作者 凌桂琴 陈冬波 王保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3/4、Nanog和S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M对...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3/4、Nanog和S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M对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10、50和100μmol/L SIM作用于MCF-7细胞48h后,能显著抑制细胞内Oct3/4、Nanog和Sox-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M 1μmol/L浓度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 50、100μmol/L浓度组和10μmol/L浓度组相比,抑制Oct3/4和Nanog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Sox-2的表达抑制,SIM 10、50μmol/L和100μmol/L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10μmol/L SIM处理48 h后MCF-7细胞核内Oct3/4、Nanog和Sox-2蛋白表达减弱,部分细胞核无表达。流式细胞检测显示MCF-7细胞经10μmol/L SIM处理48 h后,Oct3/4阳性细胞数、Nanog阳性细胞数和Sox-2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经10μmol/L SIM处理48 h后MCF-7细胞核内Oct3/4、Nanog和Sox-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SIM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多能干细胞标志物Oct3/4、Nanog和Sox-2的表达,为SIM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乳腺癌MCF-7细胞 多能干细胞标志物 OCT3 4 NANOG S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B扩增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异常表达黑素细胞标志物和形态学异质性的具有侵袭性分子亚型的肾细胞癌 被引量:1
5
作者 Argani P Reuter V E +2 位作者 Zhang L 魏建国 刘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共1页
伴t(6;11)(p21;q12)染色体易位的肾细胞癌(RCC)是一种常发生于年轻患者的低级别RCC。肿瘤通常具有不同寻常的双相型形态学,其特征为大的上皮样细胞巢围绕着管腔内聚集的小细胞簇,且管腔周有基膜物质围绕。t(6;11)(p21;q1... 伴t(6;11)(p21;q12)染色体易位的肾细胞癌(RCC)是一种常发生于年轻患者的低级别RCC。肿瘤通常具有不同寻常的双相型形态学,其特征为大的上皮样细胞巢围绕着管腔内聚集的小细胞簇,且管腔周有基膜物质围绕。t(6;11)(p21;q12)易位使Alpha(MALATl)基因与TFEB转录因子基因融合,导致TFEB表达上调,进而驱动黑素细胞标志物异常表达,其是该肿瘤的特征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标志物 细胞 异常表达 形态学 分子亚型 黑素 侵袭性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DNA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25
6
作者 沈燕 陆建春 +2 位作者 冯妍 沈晨涛 蒋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E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就诊的IM患儿,共纳入研究63例,根据患儿的EBV-DNA...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E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就诊的IM患儿,共纳入研究63例,根据患儿的EBV-DNA载量(中位水平),分为高载量组(31例)和低载量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Th1/Th2型细胞标志物(IFN-γ、IL-4)水平及肝功能,并分析EBV-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记录患儿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高载量与低载量组患儿的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肝脾肿大、眼睑水肿发生率高于低载量组(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CD3^(+)、CD8^(+)、AST、ALT、IL-4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CD4^(+)、CD4^(+)/CD8^(+)、IFN-γ水平低于低载量组(P<0.05);CD3^(+)、CD8^(+)、IL-4水平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CD4^(+)、CD4^(+)/CD8^(+)、IFN-γ水平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较低载量组长(P<0.05);复诊时发现,高载量组患儿的EBV-DNA载量阳性例数、颈部淋巴结肿大例数均高于低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脾肿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患儿多出现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EBV-DNA高载量患儿临床症状更严重,免疫功能更紊乱;EBV-DNA载量及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的检测对IM病情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EB病毒 Th1/Th2型细胞标志物 EB病毒-DNA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7
作者 唐元瑜 池茗 +3 位作者 李柏霖 林志美 赖素玉 马华根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化30 min后,严格精准地控制低糖型DMEM完全培养液用量,进行“半悬浮”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传代扩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检测、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原代接种培养6~8 d后,贴壁生长的短梭形细胞铺满皿底,呈“成纤维样”漩涡式排列生长;细胞传代至第8代时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蝉翼样”变宽分化现象。第4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流式检测结果高表达CD90(97.3%)、CD73(96.7%)、CD44(84.1%),低表达CD34(0.4%)、CD45(8.1%)、CD11b/c(3.6%);诱导成脂、成骨分化实验均为阳性。结论:“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AD-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 原代培养 细胞表面标志 三系分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心功能、梗死容积及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诗渝 钱贤灵 +5 位作者 吴雅丽 任道元 金航 曾蒙苏 钱菊英 陈铟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2-739,共8页
目的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心功能、梗死容积及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5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7 d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 目的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与心功能、梗死容积及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5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7 d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分为心肌内出血(IMH)组(33例)和非IMH组(19例)。分析两组心脏磁共振参数及不同时间点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不同时间点心肌损伤标志物对IMH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IMH组相比,IMH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47.25±8.50)%vs(55.08±9.01)%,P=0.003],梗死容积百分比较高[(36.82±13.33)%vs(19.73±10.90)%,P<0.001]。在IMH患者中,IMH容积百分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_(s)=-0.640,P<0.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肌钙蛋白T对IMH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890,P<0.001),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_(s)=-0.453,P<0.01)、与心肌梗死容积百分比和IMH容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_(s)=0.540,P<0.01;r_(s)=0.773,P<0.01)。结论IMH可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且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有短期不良影响。心肌损伤标志物可用于判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IMH的发生情况,更高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预示患者有更差的心功能、更大的梗死面积及更严重的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内出血 心脏磁共振 心肌细胞损伤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否细胞亚群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赛 于倩 刘亮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3-739,共7页
枯否细胞(KC)是位于肝脏血窦内的常驻巨噬细胞群,在清除肠道来源的病原体和受损的红细胞、调节铁和脂肪代谢、维持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和慢性肝病中,KC通过与其他肝脏细胞群如肝细胞、星状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肝... 枯否细胞(KC)是位于肝脏血窦内的常驻巨噬细胞群,在清除肠道来源的病原体和受损的红细胞、调节铁和脂肪代谢、维持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急性和慢性肝病中,KC通过与其他肝脏细胞群如肝细胞、星状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肝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维持肝脏内环境的动态平衡。KC具有高度可塑性,不同的肝脏疾病模型和不同的组织微环境信号都可诱导肝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本综述根据细胞起源、细胞极化、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单细胞测序技术鉴定的基因表达谱对KC亚群及其在特定肝脏疾病模型中的功能进行概括,这有助于靶向特定KC亚群预防或者治疗相关的肝脏疾病,推动肝脏疾病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细胞极化 细胞表面标志 细胞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羊膜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春辉 张玲 +6 位作者 武杰 巨荣凯 朱华 黄澜 徐艳峰 白琳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5,I0006-I0008,共8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大鼠羊膜细胞,探索羊膜细胞分化潜能,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方法机械分离羊膜组织并采用0.25%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应用高糖-DMEM培养基(添加10μg/L人表皮生长因子)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分离并鉴定大鼠羊膜细胞,探索羊膜细胞分化潜能,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方法机械分离羊膜组织并采用0.25%含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应用高糖-DMEM培养基(添加10μg/L人表皮生长因子)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结果大鼠羊膜组织可分离并培养,细胞呈梭型,贴壁生长,短期内可以稳定增殖。细胞表达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Oct-4)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ex 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2,Sox-2),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vimentin,胚胎干细胞标记物阶段特异性胚胎表面标记物(stage 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4,SSEA-4),并表达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物nestin,可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结论大鼠羊膜细胞可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并有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为大鼠羊膜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细胞 体外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 神经干细胞标志物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硬度通过黏附蛋白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力学感知和分化命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帆 郑璐 +4 位作者 武亿 丁奇寒 吕守芹 吕东媛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3-193,共1页
目的力学响应是理解基质硬度调节胚胎干细胞(ESCs)肝向分化的关键因素,研究分化初始阶段干细胞通过细胞黏附感知和力学信号传递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不同硬度的基质条件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黏附对ESCs向定型内胚层(DE)分化的协同调控... 目的力学响应是理解基质硬度调节胚胎干细胞(ESCs)肝向分化的关键因素,研究分化初始阶段干细胞通过细胞黏附感知和力学信号传递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不同硬度的基质条件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黏附对ESCs向定型内胚层(DE)分化的协同调控,并探究了细胞黏附蛋白和关键力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使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制备3种不同硬度的基质,建立基于不同硬度的基质条件ESCs(H1细胞系)原位定向分化实验体系。利用牵引力显微镜、组学分析、Ch IPseq、q PCR、免疫荧光及Simple WES等方法,阐明不同硬度基质条件下ESCs向DE细胞分化的力学-生物耦合规律和机理。结果基质硬度是决定ESCs分化命运的关键。较硬基质上,ESCs的分化启动较快,DE细胞标志物表达随分化进度增加,其表达水平与基质硬度呈正相关;较高硬度促进了ESCs在克隆边缘的分化,位于克隆边缘的细胞比位于克隆内部的细胞高表达DE细胞标志物。不同硬度的基质上ESCs向DE细胞分化时,负责细胞-基质黏附的β1 integrin表达增加而细胞间E-cadherin表达减少,且呈现硬度依赖性。激活E-cadherin或阻断β1 integrin均可减少YAP入核使细胞的分化能力降低。结论基质硬度能够影响干细胞分化命运,硬基底更利于ESCs的DE向分化,该过程涉及细胞-细胞间及细胞-基质间黏附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而调节胞内YAP的核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蛋白 细胞标志物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细胞分化 胚胎干细胞 实验体系 细胞黏附 协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滕伟强 陈梦婕 +4 位作者 韩换 高颖娜 张才云 郑宏良 朱乘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BME-1)、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3)、p53、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BME-1)、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V600E突变型(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PTC和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CK19、Gal-3、p53、TopoⅡ、Ki-67、CCND1和HBME-1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PCR检测BRAF^(V600E)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C组织中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和BRAF^(V600E)阳性表达率[97.0%(97/100)、98.0%(98/100)、56.0%(56/100)、95.0%(95/100)、66.0%(66/100)、75.0%(75/100)]高于甲状腺良性组织[45.0%(18/40)、20.0%(8/40)、15.0%(6/40)、55.0%(22/40)、25.0%(10/40)、12.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种标志物单独用于PTC的诊断时,CK19、Gal-3的灵敏度最高(97.0%、98.0%),Gal-3的准确度最高(92.9%);3种标志物联合应用并以其中任意2种阳性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时,CK19、Gal-3、HBME-1组合检测PTC的准确度最高(96.4%),其次为BRAF^(V600E)、CK19、Gal-3组合(91.4%)。结论CK19、Gal-3、TopoⅡ、CCND1、HBME-1、BRAF^(V600E)是诊断PTC的重要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对形态不典型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细胞角蛋白19 半乳糖凝集素3 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p53 拓扑异构酶Ⅱ Ki-67 细胞周期蛋白D1 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肿瘤生长相关生物标志物胸苷激酶1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秀菊 周际 +5 位作者 李远 刘森波 方聪 宇莉君 Ellen HE Sven SKO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嘧啶补救途径的激酶,能催化脱氧胸苷磷酸化为一腺胸苷酸,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多项实验证明,TK1可用于健康体检、肿瘤早期筛查、常规检测、疗效监视和预后等方面,是一种灵敏有效地评估人体肿瘤增长... 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嘧啶补救途径的激酶,能催化脱氧胸苷磷酸化为一腺胸苷酸,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多项实验证明,TK1可用于健康体检、肿瘤早期筛查、常规检测、疗效监视和预后等方面,是一种灵敏有效地评估人体肿瘤增长的标志物。本综述概述了近年关于TK1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生长相关生标志 细胞增殖标志 胸苷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细胞间作用力调控肝脏类器官的构筑与功能
14
作者 郑璐 吕东媛 +1 位作者 钟绍宇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8-228,共1页
目的肝脏类器官是一种干细胞来源经自组织形成的三维细胞结构,可在体外重现肝脏的发生过程、模拟肝脏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尚不清楚在肝脏类器官形成过程中干细胞在相同的生化条件... 目的肝脏类器官是一种干细胞来源经自组织形成的三维细胞结构,可在体外重现肝脏的发生过程、模拟肝脏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尚不清楚在肝脏类器官形成过程中干细胞在相同的生化条件下可分化为不同种类终末细胞的原因,推测在类器官形成过程中细胞间作用力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干细胞命运的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细胞间作用力调节肝脏类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人肝祖细胞(Hepa RG细胞系)包埋在基质胶中进行特定阶段诱导分化获得肝脏类器官。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以确定它们在肝类器官中的分布,并构建DNA分子力学探针用于细胞间作用力大小和分布的原位观察。结果Hepa RG来源肝脏类器官经生长分化后可检测到肝细胞标志物ALB和CK18及胆管细胞标志物CK19的表达增加,干细胞标志物SOX9表达减少。CK18分布在肝类器官内部而CK19分布在边缘位置。使用3种类型的细胞间作用力探针(4.7、9.8和16.3 p N)检测类器官内部的细胞间力,发现类器官核心区域的细胞间力显著高于边缘区域。结论肝脏类器官形成过程中,肝祖细胞向肝细胞与胆管细胞的双向分化能力与细胞间力大小不同有关,较强的胞间力更有利于向肝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细胞标志物 CK19 边缘位置 力学机制 终末细胞 胆管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维D3或维生素D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炎症细胞因子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美岑 邓微 +4 位作者 霍丽丽 兰玲 王倩 徐晓杰 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维D3、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预处...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钠维D3、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预处理对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维D3预处理组(阿仑膦酸钠维D3组,n=33)、单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2组(维生素D2组,n=31)、无预处理组(对照组,n=33)。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前及输注唑来膦酸24 h后留取外周血,比较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输注唑来膦酸前后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对照组、维生素D2组、阿仑膦酸钠维D3组输注唑来膦酸前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CD3^(+)、CD3^(+)/CD3^(+)CD69^(+)(CD3^(+)与CD3^(+)CD69^(+)两者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IL-6、TNF-α、IFN-γ均较输注前升高(均P<0.05),对照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IL-6升高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5),维生素D2组高于阿仑膦酸钠维D3组(P=0.002)。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TNF-α、IFN-γ升高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CD3^(+)T淋巴细胞均较输注前减少,阿仑膦酸钠维D3组CD3^(+)T淋巴细胞减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40)。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CD3^(+)/CD3^(+)CD69^(+)T淋巴细胞均较前增多,且对照组、维生素D2组较阿仑膦酸钠维D3组增加更多(P=0.047、0.046)。三组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前后CD3^(+)/CD3^(+)TCRγδ^(+)、CD3^(+)/CD3^(+)TCRγδ^(+)/CD27-IL-23R^(+)、CD3^(+)/CD3^(+)TCRγδ^(+)/CD27-IL-23R-、CD3^(+)/CD3^(+)TCRγδ^(+)/CD27^(dim) IL-23R-、CD3^(+)/CD3^(+)TCRγδ^(+)/CD27 High IL-23R-水平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维D3、维生素D2预处理可减少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引起急性时相反应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6的产生,阿仑膦酸钠维D3预处理保留了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的CD3^(+)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CD3^(+)/CD3^(+)CD69^(+)T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炎症相关淋巴细胞活化,可减轻首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出现的急性时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急性时相反应 唑来膦酸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血清CD44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莹 郭毅 +7 位作者 林海峰 张丽娜 张红梅 王群慧 胡范彬 李杰 李宝兰 张同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3-590,共8页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以增殖迅速、易早期远处转移和获得性治疗耐药为特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临床预后极差。研究发现干细胞标志物CD44与肿瘤复发转移及治疗抵抗有关,而有关CD44在SCLC患者中的表...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以增殖迅速、易早期远处转移和获得性治疗耐药为特征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临床预后极差。研究发现干细胞标志物CD44与肿瘤复发转移及治疗抵抗有关,而有关CD44在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研究不多。本研究拟通过检测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CD44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评估其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47例初治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标本配对,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CD44进行检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干细胞标志物CD44的表达,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2分的患者肿瘤组织CD44阳性率明显高于PS 0分-1分的患者(85.71%vs 30%,P=0.017),根据化疗疗效对患者进行分组,疾病进展组肿瘤组织CD44免疫组化得分及血清CD44浓度均明显高于疾病控制组且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06,P=0.034),单因素分析肿瘤组织CD44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CD44阴性患者PFS明显缩短(5.23个月vs 9.03个月,P=0.036)。结论初治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CD44的表达水平与PFS相关,CD44在SCLC中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标志物 CD4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勇 曾欣 谢渭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2-1097,共6页
干细胞是目前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肝脏中存在多种具有不同标志物的干细胞,在肝脏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自体及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肝干细胞的来源及标志物尚未完全阐明,肝干细胞的增殖和... 干细胞是目前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肝脏中存在多种具有不同标志物的干细胞,在肝脏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自体及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肝干细胞的来源及标志物尚未完全阐明,肝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控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随着谱系追踪技术、干细胞分离和培养体系的发展与成熟,肝干细胞的来源及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明确,肝病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细胞标志物 细胞移植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BB诱导大鼠内皮祖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的分化
18
作者 桑慧 杨娜娜 +3 位作者 姚树桐 张颖 商战平 秦树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57-1957,共1页
关键词 平滑肌样细胞 PDGF-BB 细胞 大鼠 骨髓来源 条件培养基 铺路石样 细胞标志物 诱导分化 骨髓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PEComa不具有TFE3融合基因:17例样本的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19
作者 陈远钦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707,共1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s)家族囊括一组由血管周细胞构成的间叶细胞肿瘤,表达平滑肌及黑色素细胞标志物。TFE3是核转录因子,在内脏的PEComas中表达,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免疫标志物。同样,SOX-10也是核转录因子,参与神经嵴的发...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s)家族囊括一组由血管周细胞构成的间叶细胞肿瘤,表达平滑肌及黑色素细胞标志物。TFE3是核转录因子,在内脏的PEComas中表达,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免疫标志物。同样,SOX-10也是核转录因子,参与神经嵴的发生,若阳性可强烈提示该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的可能。TFE3、SOX-10尚未见在原发于皮肤的PEComas中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融合基因 皮肤 核转录因子 样本 细胞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48/内皮唾酸蛋白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通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调节机制显著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培焱 王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950-1950,共1页
【据《Gut》2016年4月报道】题:CD248/内皮唾酸蛋白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通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调节机制显著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作者Wilhelm A等)CD248(内皮唾酸蛋白)是成纤维细胞和周细胞表达的一种间质细胞标志物。肌成纤维细胞... 【据《Gut》2016年4月报道】题:CD248/内皮唾酸蛋白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通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调节机制显著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作者Wilhelm A等)CD248(内皮唾酸蛋白)是成纤维细胞和周细胞表达的一种间质细胞标志物。肌成纤维细胞是肝纤维化基质的主要来源。为了确定CD248在啮齿类动物和人类模型中对肝纤维化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损伤 星状细胞增殖 CD248 成纤维细胞 细胞标志物 肝星状细胞 细胞 英国伯明翰 野生型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