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总皂甙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扩增与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建伟 王亚平 +1 位作者 王莎莉 姜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59-963,共5页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 为探讨人参总皂甙(totalsaponins of panaxginseng,TSPG)协同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扩增与分化的作用,收集人脐血、骨髓细胞并采用StemsepTM干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34+HSC/HPC,用不同剂量TSPG加入不同组合的造血生长因子进行培养,检测细胞总数、CD34+细胞和CD33+细胞比例及集落形成细胞总数(CFC)、粒系祖细胞(CFU-GM)数量变化。结果显示:10-70μg/mlTSPG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脐血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50μg/ml是最佳刺激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C数和CD34+细胞数分别增至(2470.5±79.96)×103、(53.96±4.29)×100%和(21.86±3.09)×100%;20μg/ml是液体培养诱导骨髓CD34+细胞向粒系分化的最佳浓度,可使细胞总数、CFU-GM和CD33+细胞分别增至(133.2±9.03)×103、(26.78±1.91)×100%和(16.98±1.73)×100%;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检测显示,TSPG(10-50μg/ml)均能提高CD34+细胞形成CFU-GM的集落产率,以TSPG20μg/ml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合适剂量的TSPG能够促进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定向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CD34^+造血干/祖细胞 细胞扩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鸭胚肝细胞扩增鸭肝炎病毒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培福 张国中 +1 位作者 韩博 苏敬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新型鸭肝炎病毒 细胞扩增 血清学试验 鸭胚 应用 鸭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疾病 剖检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对癌性胸液淋巴细胞扩增及杀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丽 张鹏 +1 位作者 刘忠令 张世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目前常规分离纯化步骤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红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癌性胸液来源的淋巴细胞经分离液离心及洗涤后的纯化组与同源样本未经以上处理的非纯化组比较;纯化淋巴细胞与不同比例的同... 目的:观察目前常规分离纯化步骤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红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癌性胸液来源的淋巴细胞经分离液离心及洗涤后的纯化组与同源样本未经以上处理的非纯化组比较;纯化淋巴细胞与不同比例的同源红细胞共育,在含IL-2500U/ml条件下常规培养5d后比较增殖指数及对异体肺腺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采用成对资料t检验。结果:未纯化组LAK活性(36.90±0.07)%高于纯化组(34.95±0.05)%(P<0.05),两组的增殖指数相近;红细胞与纯化淋巴细胞为50:1的共育组,增殖指数为6.05±0.20,LAK活性为(57.21±0.18)%,而纯化组分别为1.75±0.49(P<0.01)及(34.95±0.05)%(P<0.01);红细胞对扩增后的效应细胞无增强作用。结论:自体红细胞与淋巴细胞共育可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扩增与杀伤活性,用作免疫疗法时,淋巴细胞纯化步骤可以省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胸液 淋巴细胞扩增 杀伤活性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基质细胞对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支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刘天庆 +3 位作者 范秀波 鲍春雨 马学虎 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与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钙微胶珠在3种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了7d的体外静态共培养.每24h进行总有核细胞计数,在0、72和168h进行流式CD34+细胞分析以及甲基纤维素集落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d的静态共培养... 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与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钙微胶珠在3种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了7d的体外静态共培养.每24h进行总有核细胞计数,在0、72和168h进行流式CD34+细胞分析以及甲基纤维素集落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d的静态共培养,在添加常规剂量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总有核细胞扩增了(15±2.85)倍,CD34+细胞扩增了(5.33±0.32)倍,CFU-Cs扩增了(5.6±1.21)倍.微胶囊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共培养隔离手段,微囊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添加适量血清或者造血生长因子组合的条件下对于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在静态下的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 CD34+细胞扩增 间充质干细胞 海藻酸钙微胶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调节肝损害中肝祖细胞扩增
5
作者 杨坤 王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77-377,共1页
【据《Gut》2015年2月报道】题:Galectin-3调节肝损害中肝祖细胞扩增(作者Hsieh WC等)慢性肝损伤、肝细胞增殖修复过程中,包括肝祖细胞(HPC)在内的胆管反应出现于汇管区,它们可再生肝实质。HPC存在一个由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 【据《Gut》2015年2月报道】题:Galectin-3调节肝损害中肝祖细胞扩增(作者Hsieh WC等)慢性肝损伤、肝细胞增殖修复过程中,包括肝祖细胞(HPC)在内的胆管反应出现于汇管区,它们可再生肝实质。HPC存在一个由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层黏连蛋白基质组成的微环境中。Galectin-3(Gal-3)β-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结合蛋白在小鼠和人类的肝损害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ECTIN-3 细胞扩增 肝损害 调节 凝集素结合蛋白 肌成纤维细胞 慢性肝损伤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扩增前引物延伸多基因位点检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淑慧 金帆 黄荷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考察单细胞扩增前引物延伸 (PEP)全基因组扩增 ,后续巢式 PCR同步检测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 CD17、nt- 2 8及连锁基因 (ATTTT)、18和 2 1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 D18S5 1、D2 1S11和 D2 1S14 11、囊性纤维病 CFΔ F5 0 8及连锁基... 目的 :考察单细胞扩增前引物延伸 (PEP)全基因组扩增 ,后续巢式 PCR同步检测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 CD17、nt- 2 8及连锁基因 (ATTTT)、18和 2 1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 D18S5 1、D2 1S11和 D2 1S14 11、囊性纤维病 CFΔ F5 0 8及连锁基因 (GATT)、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DMD基因外显子 17和 4 8以及 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 SRY的可行性。方法 :显微操作获取单个淋巴细胞和胚胎细胞 ,PEP全基因组扩增 ,后续特异性巢式 PCR,检测上述 10个基因位点的单细胞扩增成功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 :上述 10个位点的单个淋巴细胞扩增成功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 89.5 %、0 .4 8%和 2 .5 0 % ,单个胚胎细胞扩增成功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 85 .5 6 %和 3.0 %。结论 :单细胞 PEP后续巢式 PCR同步检测上述 10个基因位点有较高的扩增成功率和很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具有应用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扩增前引物延伸 多基因位点检测 PEP 淋巴细胞 卵裂球 基因诊断 Β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筛选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
7
作者 张佳琦 王亚玉 +3 位作者 郭兴 林跃智 廖化新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囊膜蛋白(Env)是参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由表面蛋白(Gp90)及跨膜蛋白(Gp45)组成,Env蛋白在介导病毒粘附、细胞间融合、疾病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通过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获得Env特异性单克隆抗...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囊膜蛋白(Env)是参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由表面蛋白(Gp90)及跨膜蛋白(Gp45)组成,Env蛋白在介导病毒粘附、细胞间融合、疾病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通过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获得En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利用密码子优化后的Gp90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s-gp90-His,按常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免疫小鼠6次后分离脾细胞,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分离免疫小鼠脾细胞中可识别Gp90的单个B淋巴细胞,结果显示,本研究从2×10^(8)个小鼠脾细胞中获得890个识别Gp90的单个B淋巴细胞。通过特异性引物以单个B淋巴细胞的基因组cDNA为模板扩增抗体重链(Ig VH)和轻链(Ig VL)的可变区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分别将重链(Ig VH)和轻链(Ig VL)可变区基因克隆至pcDNA3.1中,测序鉴定结果显示分别正确构建了27对匹配的pcDNA3.1-VH和pcDNA3.1-VL表达质粒,将这27对匹配的表达质粒分别按照pcDNA3.1-VH:pcDNA3.1-VL=1:1的比例共转染至HEK293F细胞,收获细胞上清,经Protein A纯化获得Gp90 MAb。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对纯化的Gp90 MAb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获得了27株可匹配的抗体基因对,经表达后有4株MAb可与Gp90蛋白结合,且可以识别Gp90蛋白的天然构象。本研究首次采用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技术对Gp90 MAb进行了筛选,获得的Gp90 MAb为Env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深入研究Env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囊膜蛋白 单个B淋巴细胞扩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肌肉细胞扩增和分化
8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70,共1页
在骨骼肌发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个潜在的肌肉细胞扩增和分化的抑制因子。但是,TGF-β1体内抑制肌肉细胞扩增和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研人员就此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TG-β1在胚胎和孵... 在骨骼肌发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个潜在的肌肉细胞扩增和分化的抑制因子。但是,TGF-β1体内抑制肌肉细胞扩增和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研人员就此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TG-β1在胚胎和孵化后发育中通过抑制MyoD和肌细胞生成素的表达降低了胸大肌生长。此外,TGF-β1也降低了鸡胚胎和孵化后肌肉生长期内细胞黏附受体β1整合亚基的表达。因此,针对TGF-β1的β1整联蛋白的减少同样也与孵化后肌肉生长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肌肉生长 细胞扩增 分化 TGF-Β1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细胞生成素 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中微囊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洋 刘天庆 +5 位作者 范秀波 刘铭彦 赵国锋 鲍春雨 马学虎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1-477,共7页
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动态共培养体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和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RWV)中进行了7d... 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动态共培养体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和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RWV)中进行了7d动态悬浮共培养。培养液不含血清,补充多种生长因子(SCF50ng·mL-1,FL50ng·mL-1,TPO50ng·mL-1及IL-325ng·mL-1)。每24h进行总有核细胞计数,并测量培养液的pH和渗透压,在0h、72h和168h进行流式CD34+细胞分析以及集落形成能力检验。结果表明在RWV动态共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pH保持在7.2~7.4,渗透压保持在280~310mmOsmol·kg-1,均适合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经过7d的无血清动态共培养,总有核细胞、CD34+细胞以及混合集落(colony-formingunitsinculture,CFU-Cs)分别扩增了107.05±6.08,26.52±1.5和19.2±3.18倍。这种新型的动态微囊化共培养体系支持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大规模体外扩增,基质细胞抑制了造血干/祖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扩增 造血干/祖细胞 CD34+细胞扩增 间充质干细胞 ACA微胶囊 RWV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和IL-10对Treg细胞体外扩增影响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冬竹 王自强 +2 位作者 郑峻松 吴淼 余佩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IL-2和IL-10对Treg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比较扩增的Treg细胞和自然分选Treg细胞对CTL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IL-2和IL-10作为诱导剂,分析2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有效性及最适浓度,同时...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IL-2和IL-10对Treg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比较扩增的Treg细胞和自然分选Treg细胞对CTL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IL-2和IL-10作为诱导剂,分析2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Treg细胞增殖的有效性及最适浓度,同时以2种细胞因子诱导扩增的Treg细胞和自然分选的Treg细胞分别作用于CTL,分析采用体外扩增Treg细胞抑制CTL活性的可能性。结果100ng/mlIL-2能够诱导Treg细胞增殖明显增加,经48、96h和144h诱导后,其增殖比例分别达到10%、18%和20%,而IL-10的使用浓度需达到150ng/ml才能获得同样的扩增比例;与自然分选的Treg细胞对比,采用细胞因子体外扩增的Treg细胞具有同等抑制CTL功能活性的效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添加IL-2培养体系是体外扩增Treg细胞的优选方法,其增殖效能强于IL-10;体外扩增Treg细胞与自然分选Treg细胞对CTL的功能抑制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扩增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γδT细胞体外扩增及Vδ亚型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小路 何维 张连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鼻咽癌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抗体固相法体外扩增正常人及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鼻咽癌肿瘤组织中γδT细胞(TIL),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度及亚型,观察细胞增殖特点;RT-PCR测定TCRVδ主要亚型(Vδ1、Vδ2和Vδ3...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鼻咽癌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抗体固相法体外扩增正常人及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鼻咽癌肿瘤组织中γδT细胞(TIL),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度及亚型,观察细胞增殖特点;RT-PCR测定TCRVδ主要亚型(Vδ1、Vδ2和Vδ3)。结果细胞扩增纯度达到70%的时间外周血γδT细胞约14天,γδTIL约30天。三种来源的γδT细胞体外扩增后表达TCRVδ各亚型差异没有显著性,Vδ2的取用频率最高(>80%),且以CD56-为主。结论首次体外扩增了鼻咽癌γδTIL,证实不同来源的γδT淋巴细胞均具有体外增殖潜能,为鼻咽癌γδ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ΓΔT细胞 T细胞扩增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腹腔输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玉萍 武永吉 +2 位作者 沈悌 汪玄 张洁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 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将在体外扩增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病人的CD34+CD59+细胞进行移植,研究其增殖能力和重建造血的情况,为实现PNH患者进行临床自体骨髓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免疫磁珠双阳性分选法,从PNH患者骨髓中分离出足够数量的CD34+CD59+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并将体外扩增的细胞输注给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裸鼠。结果显示:移植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和DNA检测方法均检测到裸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人的CD45+细胞,而接受PNH病人CD34+CD59+细胞移植后的裸鼠,其血常规指标有一定恢复,但并未完全恢复。结论:PNH病人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后仍能保持造血祖细胞的生物特性,在照射的裸鼠中能重建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34^+CD59^+细胞 细胞扩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CD133^+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平 曾进龙 +1 位作者 王彩霞 杜庆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19-323,共5页
为了探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将新鲜脐血(CB)中分离出来的MN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实验分为4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含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S组为单用基质... 为了探讨胚胎骨髓基质细胞(FBMSC)联合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将新鲜脐血(CB)中分离出来的MNC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实验分为4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含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S组为单用基质细胞组;F组为单用细胞因子组;SF组为联合使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组。在第0,6,10及14天检测有核细胞总数、CD133+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结果表明:各时间点SF组有核细胞总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除了第14天外,SF组在第6、10天时CD133+细胞数、CFU数的扩增倍数均高于其它组。结论:胚胎骨髓基质细胞对延缓造血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可以有效的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其中的CD133+细胞,这是一种比较接近于临床移植要求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扩增 CD133^+细胞 脐血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搅拌悬浮培养大规模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华新 毛平 +3 位作者 邓婷芬 罗畅如 许艳丽 张玉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67-870,共4页
为了利用磁力搅拌悬浮培养装置大规模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stem span添加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及血小板生成素为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先研究磁场(25和50mT)对静态扩增培养的造血祖细胞生长和集落... 为了利用磁力搅拌悬浮培养装置大规模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无血清培养基stem span添加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及血小板生成素为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先研究磁场(25和50mT)对静态扩增培养的造血祖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再研究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对造血细胞总数扩增、造血集落形成和表面分子标志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0,25和50mT磁场组和磁转子组,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和造血集落形成数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7天的扩增培养,磁力搅拌悬浮大规模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为2.8±0.45,高于静态培养细胞总数扩增倍数(2.1±0.48)(p<0.01);磁力搅拌悬浮培养组形成的红系集落数(1983.5±582.6)、粒-巨噬细胞集落数(186.4±62.7)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形成的相应的造血集落数(分别为1396.2±425.7和136.5±40.8)(p均<0.05)。磁力搅拌悬浮扩增后造血干细胞(CD34+、CD34+/CD38-或CD133+)比例分别为(0.9±0.34)%、(0.7±0.21)%和(1.1±0.35)%,低于静态培养的干细胞比例[分别为(1.4±0.35)%、(1.2±0.34)%和(1.6±0.68%)](p均<0.05);但是,归巢相关分子CD184和CD62L高于静态扩增培养。结论:磁力搅拌悬浮装置可能有利于脐血造血祖细胞规模扩增,本研究结果还有待于动物实验及临床移植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搅拌悬浮培养 造血祖细胞 细胞扩增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负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志刚 张建华 +2 位作者 王郡甫 张彩 孙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0-313,共4页
采用抗CD3或抗CD8单克隆抗体的补体细胞毒方法体外清除人骨髓MNC(单个核细胞 )中的T淋巴细胞和用流式细胞技术 (FACS)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观察人骨髓T淋巴细胞对造血细胞增殖的负调节效应。将MNC加入含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液态... 采用抗CD3或抗CD8单克隆抗体的补体细胞毒方法体外清除人骨髓MNC(单个核细胞 )中的T淋巴细胞和用流式细胞技术 (FACS)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观察人骨髓T淋巴细胞对造血细胞增殖的负调节效应。将MNC加入含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液态扩增并检测其CD34+细胞绝对数、粒 巨噬集落 (CFU GM )和多向祖细胞集落 (CFU GEMM )形成能力。结果表明 ,抗CD3,抗CD8或抗CD3+抗CD8单抗清除T淋巴细胞的骨髓MNC ,其细胞总数经造血生长因子刺激培养 2 0天分别扩增了 75 .8,79.6和 77.4倍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7.0倍 )。体外培养 6天时CD8清除组CD34+ 细胞的扩增最高可提高 17.82 %。上述 3个清除组的CFU GM产率分别为 173.6 7± 18.90 ,16 5 .33± 2 6 .5 8和 170 .33± 2 1.5 0 ,对照组 79.6 7± 8.33。这 3个清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上述 3个清除组的CFU GEMM产率分别为 4 31.33± 34.5 6 ,370 .33± 4 2 .10和 386 .6 7± 10 .0 2 ,对照组为 177.6 7± 2 6 .86。这 3个清除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 <0 .0 0 2 ,<0 .0 5和 <0 .0 0 5。此研究结果提示骨髓中T淋巴细胞可以抑制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CFU GM和CFU GEMM产率 ,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细胞 细胞扩增 负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大量扩增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艳秋 任海琴 +5 位作者 李昆 鲍春雨 刘天庆 金玉楠 云伟 董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9-753,共5页
探讨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体外扩增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Cs)的方法。以hPDMCs为种子细胞,利用微载体悬浮法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培养,同时设置静态培养的培养瓶为对照组,观察细胞的扩增速率、细胞代谢(乳酸、葡萄糖... 探讨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体外扩增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Cs)的方法。以hPDMCs为种子细胞,利用微载体悬浮法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进行体外培养,同时设置静态培养的培养瓶为对照组,观察细胞的扩增速率、细胞代谢(乳酸、葡萄糖、培养液的pH值)的变化,检测生物反应器培养前、后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hPDMCs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每代可以扩增(10.55±1.62)倍,明显高于对照组(6.10±0.11)倍的扩增值(P<0.05),且细胞生长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率无明显改变(P>0.05)。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能够提供良好的细胞生长环境,建立用于hPDMCs的大量扩增的体外三维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反应器 细胞扩增 人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壁酰二肽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晓玲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63-96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对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成熟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C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1组:D...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对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成熟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C以含10%FC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1组:DC单独应用胞壁酰二肽;培养实验2组:DC用rhGM-CSF+rhIL-4+rhTNF-α培养;实验3组:DC用rhGM-CSF+rhIL-4+rhTNF-α+MDP培养,分别诱导培养DC。每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培养8天后,计数各组细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①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对照组DC数(0.85±0.23)×105/L,而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DC数分别为(2.31±0.24)、(3.26±0.37)及(4.16±0.34)×105/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1组DC数低于2组及3组(p均<0.01);实验3组DC数明显高于2组(p<0.01)。②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HLA-DR细胞比例分别为19.98±3.74、37.24±4.32、58.81±2.08、77.48±5.5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1a细胞比例分别为11.46±2.43、28.71±6.64、46.92±4.78、57.03±3.0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t=3.98,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83细胞比例分别为(13.05±5.70)%、(36.32±5.61)%、(54.95±7.83)%、(75.70±6.6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结论:MDP不仅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DC有扩增作用,而且能促进其成熟,并能协同细胞因子促进DC增殖和成熟,但MDP促进DC增殖的能力弱于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壁酰二肽 骨髓树突状细胞 急性白血病 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脐血血浆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满祥 韩丽 李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采用两步法分离出脐血CD34^+细胞,比较研究了混合脐血血浆联合IL-3,IL-6,GM-CSF,Epo 4种中、晚期造血因子和单纯的4种造血因子情况下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结果表明,混合脐血血浆联合造血因子对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ranulocyt... 采用两步法分离出脐血CD34^+细胞,比较研究了混合脐血血浆联合IL-3,IL-6,GM-CSF,Epo 4种中、晚期造血因子和单纯的4种造血因子情况下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结果表明,混合脐血血浆联合造血因子对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forming unit,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urst-forming unit of erythriod,BFU-E),混合集落形成单位(minxed colony-forming unit,CFU-mix)3种集落的扩增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4种造血因子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纯混合脐血血浆扩增效果较差。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对子成人脐血移植有重要意义。上述结果提示,混合脐血血浆的扩增成功,可代替或弥补早期造血生长因子的作用,用于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 细胞 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倍扩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方法
19
作者 段彦龙 许凝 +1 位作者 杨桦 安利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4-338,共5页
CD3单克隆抗体分别以包被和悬浮的方式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RPMI-1640、IMDM、DMEM/F-12(1∶1)和M199)以及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培养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分别测定细胞的扩增、表型(CD3CD56和C... CD3单克隆抗体分别以包被和悬浮的方式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RPMI-1640、IMDM、DMEM/F-12(1∶1)和M199)以及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培养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分别测定细胞的扩增、表型(CD3CD56和CD25)和非MHC-限制性毒性(NK毒性和LAK毒性).结果显示高浓度CD3单克隆抗体包被刺激方式的细胞集落和细胞扩增倍数大于悬浮刺激方式.基本培养基DMEM/F-12(1∶1)的扩增倍数优于其他3种基本培养基.抗氧化剂2-巯基乙醇和亚硒酸钠均有促进CD25抗原形成的作用,亚硒酸钠能提高CIK细胞的毒性,而2-巯基乙醇对于细胞的扩增有促进作用.建立了一种高倍扩增CIK细胞的方法,20 d细胞平均扩增倍数可以达到千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 细胞扩增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体外扩增及植入体内重建造血的活性研究
20
作者 钟玉萍 武永吉 +2 位作者 沈悌 汪玄 张洁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61-564,共4页
本研究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患者CD34+CD59+的增殖和重建造血的能力,为实现PNH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免疫磁珠双... 本研究应用BALB/c裸鼠为移植模型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患者CD34+CD59+的增殖和重建造血的能力,为实现PNH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利用免疫磁珠双阳性分选法,从正常人及PNH患者骨髓中分离出两组CD34+CD59+细胞,分别进行体外扩增,并将体外扩增的正常人和PNH患者骨髓CD34+CD59+细胞分别输注给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裸鼠。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DNA检测技术检测受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人CD45+细胞。结果表明:PNH组的CD34+CD59+细胞在体外生存、扩增能力似弱于正常人对照组。但CD34+CD59+细胞输注给受鼠后6周,在受鼠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人CD45+细胞,PNH组受鼠CD45+细胞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NH患者CD34+CD59+细胞仍具有同正常人CD34+CD59+细胞相同的生物特性,能体外扩增并能保持正常干/祖细胞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D34^+CD59^+细胞 细胞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