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袁素波 王治乔 +2 位作者 叶常青 袁本利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1-345,共5页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 CP和 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 ,凋亡和转化 ,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 .说明逃逸细胞死亡 ,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超微结构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或塞替派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学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素波 王治乔 +2 位作者 叶常青 廖明阳 曹珍山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51,共6页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 ,细胞和细胞核面积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等效直径 ,形状因子的数值按 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组序递升 .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细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 ,核浆比则沿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驱动甲胎蛋白表达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明月 夏华 李孟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4-819,共6页
肝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但是HBV没有直接诱导肝癌发生的生物学功能,HBV可通过其x蛋白(HBx)激活生长信号,促进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 肝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但是HBV没有直接诱导肝癌发生的生物学功能,HBV可通过其x蛋白(HBx)激活生长信号,促进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早期,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基因被激活,而AFP能激发PI3K/AKT信号传递,由于PI3K/AKT信号途径具有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所以AFP的表达在HBV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发挥关键性作用.本文就HBV通过优先驱动AFP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自然重编程从而诱发肝癌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对认识AFP在HBV相关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预警肝癌发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恶性转化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差减杂交方法筛选辐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4
作者 高福 蔡建明 +6 位作者 崔建国 李百龙 闵锐 黄越承 倪瑾 孙顶 姜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6-761,共6页
目的:筛选辐射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SSH)构建辐射诱导的细胞转化模型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对差减文库进行PCR筛选,对得到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及BLAST分析;对部分筛... 目的:筛选辐射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SSH)构建辐射诱导的细胞转化模型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对差减文库进行PCR筛选,对得到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及BLAST分析;对部分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确认其变化;将新的序列表达标签(EST)登录到Gen-Bank上。结果:在80个进行测序的克隆中,得到确定序列的共73个。在转化细胞中表达下降的序列41条,BLAST比较分析结果:得到已知序列6条;未知基因的EST序列20条;空载体序列7条;8条为重复测定序列。在转化细胞中表达上升的序列32条,BLAST分析:已知序列14条;未知基因的EST序列9条;重复测定的序列9条。对其中的部分基因改变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辐射转化组中MY06、HACE1、ZNF143、HNRPH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转化组中的mRNA分别增加了3.49、29.38、12.99、5.00倍);而PCBP2、RPL15、TCERG1的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转化组中的mRNA分别减少了1.89、48.77、11.95倍)。将得到的29个未知序列登录到GenBank,序列ID:EB643220~EB643248。结论: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成功建立了恶性转化细胞模型差异表达cDNA文库,包含大量功能未知的新基因;ZNF143表达增加,其与细胞的增殖与分裂有关,TCERG1作为转录辅助激活因子在mRNA转录和后期的修饰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CBP2是一个Polyc连接蛋白,具有蛋白翻译调节功能,这些基因在辐射致癌中尚无研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差减杂交 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辐射 差异表达基因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氚水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恶性转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淑爱 王蕙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本实验使用低浓度氚水(9.25×10^(?)-3.7×10~6Bq/mL)诱发中国仓鼠肺(CHL-1)细胞恶性转化,实验中作了不同时间的照射(24、48、72、96h),累积吸收剂量为0.055—0.88Gy。实验结果表明,氚水在此剂量范围引起该细胞的恶性转化率为3.... 本实验使用低浓度氚水(9.25×10^(?)-3.7×10~6Bq/mL)诱发中国仓鼠肺(CHL-1)细胞恶性转化,实验中作了不同时间的照射(24、48、72、96h),累积吸收剂量为0.055—0.88Gy。实验结果表明,氚水在此剂量范围引起该细胞的恶性转化率为3.28%—13.0%。实验中平行使用^(137)Csγ射线照射诱发该细胞恶性转化,剂量率为0.359Gy/d,照射时间与氚水组相同,累积吸收剂量为0.359—1.44Gy。γ射线在此剂量范围引起该细胞的恶性转化率为2.59%—13.4%。上述结果说明,两者的转化率与剂量相关。根据上述两种射线诱发 CHL-1细胞恶性转化率,求出氚水相对于γ射线的相对生物效应(RBE)为1.6。实验中同时作了形态学观察和细胞移植于动物的实验,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转化了的细胞具有恶性细胞的形态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水 仓鼠 细胞 细胞恶性转化
全文增补中
Oltipraz对细胞恶性转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柏华 罗贤懋 +2 位作者 魏慧娟 胡国刚 李中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1-46,共6页
选用人胚肺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十字花科蔬菜提取物oltipraz对人肺癌病变早期细胞恶性转化的阻断作用。将阻断按时间分为oltipraz在CSC作用前、后和同时三组,并设CSC、oltipraz、DMSO三组对照,将上... 选用人胚肺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十字花科蔬菜提取物oltipraz对人肺癌病变早期细胞恶性转化的阻断作用。将阻断按时间分为oltipraz在CSC作用前、后和同时三组,并设CSC、oltipraz、DMSO三组对照,将上述6组体外培养处理的人胚肺组织,提取DNA转染Rat-1细胞,用低血清筛选、作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鉴定,结果在CSC、CSC→oltipraz两组获得恶性转化细胞,CSC组恶性度更大。提示oltipraz对CSC所致的细胞恶性转化具有一定阻断作用,oltipraz在CSC运用前或同时运用效果较好;进一步推断oltipraz对人肺癌变早期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C 细胞恶性转化 人肺癌 阻断作用 人胚 早期 恶性转化细胞 接种鉴定 十字花科蔬菜 琼脂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症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恶性转化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李世超 周腾飞 向代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0,共1页
【据《Hepatology》2017年12月报道】题:慢性炎症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恶性转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LiXF等)尽管肝癌组织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为肝癌干细胞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慢性肝炎与肝癌干细胞产生之间的联系目前并不清楚。... 【据《Hepatology》2017年12月报道】题:慢性炎症诱导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恶性转化及其临床意义(作者LiXF等)尽管肝癌组织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为肝癌干细胞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慢性肝炎与肝癌干细胞产生之间的联系目前并不清楚。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Li等进行的研究观察到在大鼠DEN诱导肝癌的模型中,慢性肝脏炎症的进程与肝前体细胞的扩增具有相关性。将大鼠慢性肝炎组织中分离的肝前体细胞接种到NOD/SCID小鼠皮下可以产生肝癌,这说明肝前体细胞经过长期炎症刺激可以恶性转化成肝癌干细胞。有趣的是,在体内拮抗肝Kupffer细胞后可一定程度地减少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的恶性转化与CK19/OV6阳性的肝癌发生。反之,肝前体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可以使其获得肝癌干细胞的特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通过下调UBD和CHK2导致肝前体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同时通过TNFR-1/Src/STAT3信号通路增强肝前体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两者协同作用促进肝前体细胞向肝癌干细胞恶性转化。临床研究提示,CK19/OV6双阳性的肝癌患者预后更差,并且对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恶性转化 肝前体细胞 肝癌组织 慢性炎症 临床意义 HEPATOLOGY KUPFFER细胞 NOD/S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基因诱导细胞恶性转化和移植性裸鼠瘤的建立课题负责人陈剑经
8
作者 陈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5-25,共1页
EB病毒基因诱导细胞恶性转化和移植性裸鼠瘤的建立课题负责人陈剑经本研究建立和应用病毒基因片段转染、细胞恶性转化、裸鼠成瘤试验和基因片段分子杂交等体内-体外相结全的实验系统。建立了RNA分子探针(riboprobe)技... EB病毒基因诱导细胞恶性转化和移植性裸鼠瘤的建立课题负责人陈剑经本研究建立和应用病毒基因片段转染、细胞恶性转化、裸鼠成瘤试验和基因片段分子杂交等体内-体外相结全的实验系统。建立了RNA分子探针(riboprobe)技术系统。首次报道EBV-W(Y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恶性转化 EB病毒 课题负责人 基因诱导 移植性 裸鼠 分子杂交 基因片段 基因转移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A1敲除对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miRNA表达谱的影响
9
作者 刘芷毓 付于津 +3 位作者 林毅桐 付娟玲 姚碧云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间的差异表达miRNA,通过RT-qPCR对mi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利用ENCORI、miRDB、mirDIP、miRWalk和TargetScan 8.0数据库结合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mRNA的NGS结果,综合预测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2软件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检出3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的表达差异倍数>2或<0.5(错误发现率<0.05),其中1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低于THBEc1-ctrl,20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高于THBEc1-ctrl。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11个表达下调的miRNA与32个表达上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16个表达上调的miRNA与56个表达下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上述27个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88个DEG的调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信号转导(TGF-β、Hippo、NF-κB和MAPK等通路)等。结论 FOXA1敲除后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的miRNA表达谱发生改变。敲除FOXA1可能通过改变miRNA的表达水平影响TGF-β和MAPK等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叉头框蛋白A1 微RNA 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p16^(INK4a)及p15^(INK4b)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光宇 袁素波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和塞替哌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 CP和BEAS 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DNA序列...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和塞替哌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 CP和BEAS 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 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 1和外显子 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 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 1及外显子 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 ;p15基因外显子 1的 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 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 1的 182位有C的插入 ,2 0 6位有G的插入 ;外显子 2的第 30 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 (Ser→Phe) ,第 32 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 (Asn→Lys)。BEAS 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 2a的第 12 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 (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 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上皮细胞 P15基因 p16基因 基因突变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抗肿瘤药 肿瘤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在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和恶性转化细胞系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燕 陈海滨 +2 位作者 苏中静 张锦堃 沈忠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株SHEE和由SHEE恶性转化而来的细胞株SHEEmt之间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SHEE细胞和SHEEmt细胞中CK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两...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株SHEE和由SHEE恶性转化而来的细胞株SHEEmt之间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SHEE细胞和SHEEmt细胞中CK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两种细胞均呈CK染色阳性,阳性反应位于胞浆;SHEE细胞染色弱阳性,SHEEmt细胞染色中等强度阳性。免疫印迹分析在两种细胞中抗角蛋白抗体均与分子量52.5ku、46ku和45ku的抗原同时发生反应;但SHEEmt细胞中的3条阳性反应带均强于SHEE细胞。结论:CK阳性表达支持两种细胞来源于非角化型或胎儿型鳞状上皮;随着永生化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某些角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恶性转化后的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 永生化 转化细胞 食管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抗角蛋白抗体 免疫印迹分析 细胞恶性转化 阳性反应 细胞染色 上皮细胞 差异表达 中等强度 同时发生 鳞状上皮 细胞来源 阳性表达 恶性细胞 细胞转化 表达上调 分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光宇 袁素波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P16、P15、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BEAS 2B细胞中表达阳性的P16、P15及RB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表达缺失 ;BEAS 2B细胞中检测呈阴性的P5 3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呈阳性 ;cyclinD1蛋白在 3株细胞中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转化细胞中P16、P15及RB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细胞周期中P16 (P15 ) /cyclinD1 CDK4 /pRB调控途径的自稳平衡。两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功能已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肿瘤诱导 P53 细胞周期 蛋白表达 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替派、环磷酰胺诱发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致瘤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3 位作者 廖明阳 陈光宇 袁本利 余寿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 (BEAS SCP)为靶细胞接种于 3~ 4周龄裸鼠 ,每组接种 6只 ,♂♀各半。结果 接种后2 6周 ,对照组无一长出肿瘤 ,BEAS STE组有 5只长出肿瘤 ,BEAS SCP组有 1只长出肿瘤 ,其中BEAS STE组有 3只裸鼠的肿瘤直径在 1cm以上。经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为低分化癌肉瘤组织。结论 TE、CP诱发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均具有裸鼠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环磷酰胺 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致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感染对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p38 MAPK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太存 陈利玉 +2 位作者 戴橄 邬国军 罗敏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88,共3页
关键词 HCMV感染 p38MAPK 神经胶质瘤 细胞恶性转化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 艾滋病 U251细胞 苏氨酸蛋白激酶 生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通路及靶因子YAP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卉 花荣 陈锦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517,共3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组织器官大小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大小是由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速度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增生与凋亡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组织器官正常大小和机体内... 近年来研究发现,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维持组织器官大小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的生长和器官的大小是由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速度决定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增生与凋亡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组织器官正常大小和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当细胞增殖或凋亡失控时,即可发生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发生发展 信号转导通路 靶因子 组织器官 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增殖 机体内环境 发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类癌基因——Stat3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凤阳 常智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8-351,共4页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家族 (signaltransductionandactivatorsoftranscription ,STATs)的成员之一———Stat3,被胞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多肽类配体激活 ,在胚胎的早期发育 ,皮肤重建 ,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的...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家族 (signaltransductionandactivatorsoftranscription ,STATs)的成员之一———Stat3,被胞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多肽类配体激活 ,在胚胎的早期发育 ,皮肤重建 ,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Stat3在各种肿瘤细胞中持续激活 ,持续激活的Stat3能促使细胞的恶性转化并阻断凋亡 .Stat3作为转录因子类癌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转录因子 癌基因 肿瘤 细胞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地方性鼻内腺瘤流行现状及防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伟豪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8年第4期18-19,共2页
羊地方性鼻内腺瘤(ENA)是由逆转录病毒绵羊鼻内肿瘤病毒ENTV-1)和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引起鼻甲骨筛骨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的慢性、进行性、接触性、肿瘤性传染病。
关键词 地方性 流行现状 山羊 逆转录病毒 防制 细胞恶性转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
18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200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含HIV-1 gp120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和重组腺病毒联合免疫的研究;我国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的流行性研究;祛毒增宁胶囊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观察;病毒感染相关基因微阵列的制备及其在HBV感染应... SARS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含HIV-1 gp120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和重组腺病毒联合免疫的研究;我国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的流行性研究;祛毒增宁胶囊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观察;病毒感染相关基因微阵列的制备及其在HBV感染应答基因筛选中的应用;HIV-1B亚型gp120基因密码子优化前后免疫原性的比较;人乳头状瘤病毒协同“钴照射促进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麻疹病毒全长cDNA构建及其感染性的研究;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在MDCK细胞上高产的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株的筛选及其全基因组克隆;适用于疫苗株筛选的痘苗病毒载体的构建;肠道病毒ECHO13中国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泛紊与EB病毒核抗原1融合基因的DNA免疫研究;反转录病毒MSCV介导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在NIH3T3细胞中整合和表达;抗HEV嵌合抗体的构建及在CHO细胞中的表达;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一种新型融合毒素IL15-PE△293的构建与体外活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HIV-1感染者 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gp120基因 流行性乙型脑炎 N蛋白单克隆抗体 SARS冠状病毒 HIV-1B亚型 EB病毒核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