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9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陈成璇 翁开枝 +3 位作者 温红 庄树铨 吴兴国 郑湧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6-1364,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 目的:探讨儿童亚二倍体核型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5家医院收治的1287例初诊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诱导治疗中及诱导后的微小残留病(MRD)]及远期疗效[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并进一步探讨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287例B-ALL患儿中28例(2.2%)为亚二倍体核型。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初诊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P=0.004),而两组在性别比例、初诊年龄分组、早期治疗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5年EFS及OS率分别为75.0%(95%CI:66.8%-83.2%)、77.8%(95%CI:69.8%-85.8%)均低于不伴有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的79.6%(95%CI:78.4%-80.8%)、86.4%(95%CI:85.4%-87.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按危险度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组5年EFS及OS率均显著低于不伴亚二倍体核型BCP-ALL的低危(LR)组[LR组EFS:91.4%(95%CI:88.4%-93.6%),P<0.001;OS:94.7%(95%CI:92.1%-96.4%),P<0.001];与除外亚二倍体核型的中危(IR)组BCP-ALL患儿相近[IR组EFS:79.4%(95%CI:74.9%-83.2%),P=0.343;OS:87.3%(95%CI:83.6%-90.2%),P=0.111];均高于高危(H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组EFS:58.7%(95%CI:52.6%-64.8%),P=0.178;OS:69.9%(95%CI:63.5%-75.4%),P=0.4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诱导治疗中对OS及EFS均无显著的影响;染色体数目<40的患儿OS更低(P=0.026),但对EFS无显著影响;诱导治疗后MRD≥0.01%是更低OS及EFS的危险因素(P分别为0.002、0.001)。结论:儿童亚二倍体核型BCP-ALL预后中等,诱导治疗后MRD≥0.01%可能为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二倍体核型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丽娟 李建勇 +6 位作者 吴雨洁 杨慧 钱思轩 吴汉新 陆化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92-695,共4页
本研究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CD45/SSC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40例T-AL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表面T系抗原表达依次为CD7>CD2>CD3>CD5,近20%患者CD1... 本研究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CD45/SSC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40例T-ALL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表面T系抗原表达依次为CD7>CD2>CD3>CD5,近20%患者CD10表达阳性。140例患者中12例带有B系抗原标记,阳性率达8.57%;136例中31例带有髓系抗原标记,阳性率达22.79%,所有病例均无CD14表达。干/祖细胞标记CD34表达阳性率31.06%,41例CD34+T-ALL髓系抗原表达15例,阳性率36.59%,91例CD34-T-ALL髓系抗原表达14例,阳性率15.38%,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儿童T-ALLCD3表达高于成人(p<0.05),而CD33表达明显低于成人(p<0.01)结论: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T-ALL的重要手段,T-ALL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突变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林忠琨 张闰 +7 位作者 葛峥 刘娟 郭星 乔纯 吴雨洁 仇海荣 张建富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域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突变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T-ALL中NOTCH1突变率66.7%(28/42),共发现45种NOTCH1突变,最多见于HD-N(48.9%,22/45)和PEST(40.0%,18/45);HD-N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1575(L1575P)(25.0%,7/28),PEST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2443(14.3%,4/28);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NOTCH1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1.7%vs 54.5%,P=0.021);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50%者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5.8%vs 57.1%,P=0.006);流式免疫表型CD10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1.9%vs 0%,P=0.006)),CD15和CD11b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5.3%vs 42.9%,P=0.047和0%vs 57.1%,P=0.002)。结论: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具有不同于儿童的突变特征和预后意义,而且中国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与西方国家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H1突变与地塞米松耐药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谢蓓蓓 李丽丽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白血病相关基因对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38例成人初治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54种白血病相关基因,将突变率最高基因与81种常用化疗药物在不同浓度下的敏感性相对比,... 目的研究白血病相关基因对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38例成人初治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54种白血病相关基因,将突变率最高基因与81种常用化疗药物在不同浓度下的敏感性相对比,探讨该基因与药物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与实际临床疗效相比较,并研究该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在54种白血病相关性基因中,NOTCH1基因突变率最高,38例患者中18例发生NOTCH1突变,突变组对0.37、1.1、3.3 μmol/L地塞米松药物耐药性高于非突变组( P <0.05),突变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突变组( P <0.05),但NOTCH1突变与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LDH水平无相关性( P >0.05)。结论 NOTCH1突变可引起地塞米松耐药,可能为预后不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OTCH1 地塞米松 耐药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蒙蒙 杜忠华 +2 位作者 胡瑞萍 高素君 韩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9期50-53,I0004,共5页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起源于T系定向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T-ALL的0.3%~3.0%。恶性T细胞CD45RA/CD45RO表达模式以CD45RA^(-)CD45RO^(+)发生率最高,CD45RA/CD45RO过...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起源于T系定向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T-ALL的0.3%~3.0%。恶性T细胞CD45RA/CD45RO表达模式以CD45RA^(-)CD45RO^(+)发生率最高,CD45RA/CD45RO过渡表达者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ALL,对其免疫表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出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过渡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细胞受体变异β基因谱系分析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T细胞克隆性(英文)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杨秋 陈少华 +1 位作者 杨力建 祁明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7-632,共6页
目的 :分析T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 -ALL)病人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分析 6例T -ALL和 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2 4个T细胞受体变异 β(TCRVβ)基因的CDR3长度 ,PCR产物再进一步进行基因扫描和序列分析。结... 目的 :分析T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 -ALL)病人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分析 6例T -ALL和 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2 4个T细胞受体变异 β(TCRVβ)基因的CDR3长度 ,PCR产物再进一步进行基因扫描和序列分析。结果 :3例病人的某些TCRVβ亚家族T细胞呈单克隆或寡克隆性增殖 ,主要为Vβ2、3、6、9、2 1和 2 4。其它 3例及正常人均表现为多克隆性增殖T细胞。 结论 :部分T -ALL来自于TCR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克隆性 TCR-V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方案清除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3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艳玲 薛胜利 +2 位作者 孙爱宁 戴兰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79-1282,共4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CAG方案清除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A3细胞的作用机制及G-CSF/G-CSFR配体受体系统在清除过程中的作用。以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术测定A3细胞表面G-CSFR表达率;以A3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分组加入不同浓度... 本研究主要探讨CAG方案清除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A3细胞的作用机制及G-CSF/G-CSFR配体受体系统在清除过程中的作用。以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术测定A3细胞表面G-CSFR表达率;以A3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G-CSF作用48小时后收集细胞,碘化丙锭细胞核染色法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用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不同浓度阿糖胞苷(Ara-C)和G-CSF组合作用48小时后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用AnnexinV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Ara-C、阿克拉霉素(ACR)及G-CSF联合作用48小时后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表明:T-ALL细胞株A3细胞表面高表达G-CSFR(94.2%);G-CSF作用48小时后S期A3细胞比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G-CSF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CK-8检测显示Ara-C+G-CSF组较单药Ara-C组抑制细胞生长更明显(Ara-C浓度10-5mmol/L和10-6mmol/L时p<0.05);凋亡检测显示Ara-C+ACR+G-CSF组细胞早期凋亡率高达38%,显著高于Ara-C+ACR组。结论:T-ALL细胞株A3细胞表面高表达G-CSFR;G-CSF/G-CSFR配体受体系统在CAG方案清除A3细胞的过程中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即通过动员G0期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使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导致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细胞。诱导凋亡是CAG方案清除T-ALL细胞株A3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 CAG方案 A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平均每日血小板增长量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岚 陈琪 王月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3-417,共5页
目的:评价平均每日血小板增长量(average daily platelet amount increase, Ap)在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初发B-ALL患儿,标准化MRD检测方案检测化疗后d 19与d 46... 目的:评价平均每日血小板增长量(average daily platelet amount increase, Ap)在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初发B-ALL患儿,标准化MRD检测方案检测化疗后d 19与d 46 MRD水平,Sysmex XE-2100检测血小板计数,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PPC和TPR呈负相关(r_(s)=-0.519,P=0.021)。Ap>5.4×10^(9)/L组患儿3年EFS率为95.7%,明显高于Ap≤5.4×10^(9)/L组的79.5%(χ^(2)=5.236,P=0.035);多变量分析显示,Ap≤5.4×10^(9)/L是影响B-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978;95%CI:1.336-11.523,P=0.041)。若同时将MRD与Ap≤5.4×10^(9)/L作为候选变量,Ap≤5.4×10^(9)/L便失去了独立预后价值(RR=1.225;95%CI:0.892-13.696,P=0.089),d 19和/或d 46 MRD水平与Ap>5.4×10^(9)/L的相关性(χ^(2)=4.318,P=0.038)可解释这一现象。结论:Ap增生可反映B-ALL化疗效果,可用于B-ALL患儿疗效及预后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 血小板 微小残留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残留疾病监测预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生存预后的最佳时机
9
作者 包鸿 李天宇 +3 位作者 吴袁涛 肖卓韬 张琳 罗凌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1477,共7页
目的: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经CCLG-ALL2008方案化疗后微量残留疾病(MRD)监测预测生存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无锡市儿童医院确诊T-ALL后接受CCLG-ALL2008方案化疗的患儿共96例,中位... 目的:探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经CCLG-ALL2008方案化疗后微量残留疾病(MRD)监测预测生存预后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无锡市儿童医院确诊T-ALL后接受CCLG-ALL2008方案化疗的患儿共96例,中位随访时间43.5(9-65)个月。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总体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单因素比较EFS组与复发组、OS组与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化疗d 15、33和90 d的MRD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FS和OS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d 15、33和90 d的MRD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中和高风险,再次比较组间EFS和OS的差异。结果:至随访截止,96例患儿中共复发50例,46例未复发;死亡40例,存活56例。EFS为(49.5±6.3)%,OS为(61.5±5.9)%。单因素分析发现,EFS组(n=46)初始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复发组(n=50)、33和90 d的MRD水平明显降低(P<0.05);OS组(n=56)强的松反应优于死亡组(n=40),中枢神经侵犯率降低,33和90 d的MRD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0 d的MRD水平是EFS的主要危险因素,强的松反应、中枢神经侵犯和90 d的MRD水平是OS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根据d 15和33 d的MRD水平分组结果显示,组间EFS和OS无明显差异(P> 0.05),但根据90 d的MRD水平分组结果显示,高风险组EFS和OS明显低于中风险组,中风险组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T-ALL患儿CCLG-ALL2008方案化疗后90 d的MRD水平对预测生存预后可能是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量残留疾病 无事件生存 总生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10
作者 朱士月 陈志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1-584,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发作2个月余”于2018年9月10日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8年7月因低热(37.8℃)伴疲倦嗜睡、右侧后背部疼痛,影响睡眠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降低(66×10^(9)/L),其余无特殊;超声检... 1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发作2个月余”于2018年9月10日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18年7月因低热(37.8℃)伴疲倦嗜睡、右侧后背部疼痛,影响睡眠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降低(66×10^(9)/L),其余无特殊;超声检查示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基因检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擎 周春林 +6 位作者 付明伟 王津雨 林冬 刘兵城 李巍 秘营昌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8-482,共5页
本研究总结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T-ALL)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比较化疗与移植组患者的疗效,以阐述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诊成人T-ALL共计22例,根据MICM分型检查结果确诊。所有患... 本研究总结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型,T-ALL)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比较化疗与移植组患者的疗效,以阐述影响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诊成人T-ALL共计22例,根据MICM分型检查结果确诊。所有患者采用VDCLP方案诱导化疗。巩固治疗阶段,根据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高强度联合化疗将患者划分为移植组或化疗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临床特点及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及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不同组别的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结果表明:①22例患者中位年龄23.5(16-63)岁;起病时脾肿大者15例,脾大患者无事件生存(EFS)期和总体生存(OS)期较无脾大患者明显缩短(EFS:11.6个月vs 56.7个月,P=0.014;OS:14.7个月vs 57.0个月,P=0.013);中位白细胞(WBC)计数为148.82(5.51-546.0)×109/L,其中15例起病时WBC≥80×109/L,这些患者的EFS时间和OS时间明显缩短(EFS:11.8个月vs 47.1个月,P=0.021;OS:16.1个月vs 47.4个月,P=0.050);中位血小板(Plt)计数为55.36(14-160)×109/L,其中6例起病时Plt≤30×109/L,这些患者EFS和OS时间较短(EFS:8.4个月vs30.0个月,P=0.033;OS:11.4个月vs32.6个月,P=0.035)。②22例中pro-T 2例,pre-T 14例,皮质T 3例,髓质T 3例;早期表型(pro-T&pre-T)与晚期表型(皮质和髓质T)相比,晚期表型者的EFS和OS时间明显延长(EFS:25.8个月vs 14.9个月,P=0.035;OS:28.2个月vs18.7个月,P=0.028)。③染色体核型结果可供分析的19例,包括正常核型12例、异常核型7例(其中复杂核型3例,亚二倍体2例,假二倍体2例)。正常核型组与异常核型组在EFS和OS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④诱导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72.7%,中位缓解时间为18.0个月。22例患者1年及3年EFS率分别为57.9%和23.0%,1年及3年OS率分别为67.1%和22.0%。化疗组16例,移植组6例,移植组比化疗组EFS和OS时间显著延长(EFS:57.8个月vs 9.9个月,P=0.001;OS:57.8个月vs 14.4个月,P=0.002)。⑤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诱导化疗后采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独立的预后良好因素。结论:成人T-ALL采用强烈的诱导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高的CR率,但单纯化疗的生存情况较差,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 临床特征 免疫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雷巴替尼治疗复发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8例病例系列报告
12
作者 郑方圆 丁明明 +3 位作者 陆爱东 贾月萍 曾慧敏 张乐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 背景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复发后预后差,治疗棘手。奥雷巴替尼在Ph+ALL成人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对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评估奥雷巴替尼在复发Ph+ALL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复发Ph+ALL患儿应用奥雷巴替尼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转归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完全缓解(CR)、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结果8例复发Ph+ALL患儿纳入分析,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9岁,应用奥雷巴替尼前血液学复发3例、分子学复发5例。所有患儿在应用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1个周期后均为CR,血液学复发的3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100%、MMR获得率66%。分子学复发的5例患儿MRD阴性获得率、MMR获得率和CMR获得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8例患儿均持续为CR,MRD阴性获得率和MMR获得率均为100%,其中CMR获得率75%,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存活。其中,1例患儿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经过奥雷巴替尼单药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1次后,脑脊液MRD阴性并持续为阴性。治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与联合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关,单药奥雷巴替尼治疗未出现明显不适,1例患儿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奥雷巴替尼。结论对于复发Ph+ALL患儿,奥雷巴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雷巴替尼 复发 费城染色体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3
作者 王莉华 郭燕 +3 位作者 张媛 王秀峰 刘宪凯 黄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1,共6页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 目的:分析IKZF1缺失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B-ALL患者72例,检测IKZF1缺失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IKZF1缺失(IKZF1+)患者32例(44.4%),IKZF1正常(IKZF1-)患者与IKZF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Ph+患者中的IKZF1+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h-患者(P<0.05)。IKZF1缺失类型以大片段缺失为主,外显子1-8缺失及外显子4-7缺失分别占34.4%及31.2%。IKZF1-患者的中位OS和PFS显著长于IKZF1+患者(OS:26.0个月vs16.0个月,χ^(2)=23.094,P<0.05;PFS:26.0个月vs 16.0个月,χ^(2)=11.150,P<0.05)。IKZF1+患者中,行allo-HSCT治疗的患者中位OS显著长于未行allo-HSCT治疗患者(未达到vs 15.0个月,χ^(2)=5.685,P<0.05)。结论:IKZF1缺失为影响B-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IKZF1缺失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林妥欧单抗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评价
14
作者 王健 张亚停 +2 位作者 王开美 方建培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705,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15例患儿纳入本研究。除2例为衔接仓位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15例患儿纳入本研究。除2例为衔接仓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且未联合鞘内化疗,1例因经济问题而缩短疗程,其余患儿均按照标准方案予1个疗程(28d)的贝林妥欧单抗同步鞘内化疗,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从疗效来看,对于治疗前骨髓已达完全分子学缓解(CMR)的患儿,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可全部有效维持CMR状态;对于未达CMR的患儿,1个标准疗程贝林妥欧治疗后的CMR率可达66.7%(4/6);对于有微小残留病(MRD)的复发/难治ALL(R/RALL)患儿,MRD清除率可达75.0%(3/4)。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统计结果显示,13.3%(2/15)的患儿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73.3%,11/15)及转氨酶升高(26.7%,4/15);33.3%(5/15)的患儿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所有不良事件均在对症治疗后痊愈。对IgG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其于贝林妥欧用药起4-7周明显下降,8周起逐渐恢复。结论:贝林妥欧单抗可作为诱导R/R-ALL患儿达深度缓解及化疗不耐受患儿的过渡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贝林妥欧单抗 鞘内化疗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秋洁 孙楠楠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由AML转化为ALL罕见。查阅至2024年3月已发表文献,AML转化为T淋巴细胞ALL(T-ALL)仅见两例报道,且发生于幼儿或儿童^([4-5]),未见成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系别转换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MD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刘博 高超 +9 位作者 李伟京 漆佩静 林巍 崔蕾 张瑞东 郑胡镛 杨塔娜 吕葛 李志刚 刘曙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背景基于风险分层的强化疗方案极大提高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存率。然而,疾病复发仍然是ALL治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人CUB和Sushi多结构域1(CSMD1)基因rs1504774G>A和rs6558702G>A多态性与儿童ALL预后的相... 背景基于风险分层的强化疗方案极大提高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生存率。然而,疾病复发仍然是ALL治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人CUB和Sushi多结构域1(CSMD1)基因rs1504774G>A和rs6558702G>A多态性与儿童ALL预后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初诊且化疗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ALL患儿。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系统检测rs1504774G>A和rs6558702G>A基因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无复发生存(RFS)评估,组间RFS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因素的分析。主要结局指标RFS。结果373例初诊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35例,女138例,中位年龄5(1~1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7(1~192)个月,其中51例骨髓复发,4例睾丸复发,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例骨髓合并睾丸复发。rs1504774 AA基因型携带者RFS率显著低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32);rs6558702 GA+AA基因型携带者RFS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2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s1504774 AA基因型是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1.465,95%CI:1.083~1.981,P=0.013)。结论CSMD1 rs1504774G>A多态性位点可能是ALL患儿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MD1 儿童 预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贾明 胡波飞 +3 位作者 徐晓军 徐卫群 张晶樱 汤永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初诊的ALL患儿837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E2A-P BX1阳性患儿4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儿童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初诊的ALL患儿837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E2A-P BX1阳性患儿4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中男26例,女22例,发病年龄9个月-13岁。初诊低危、中危及高危分别为2例(4.2%)、32例(66.7%)和14例(29.1%)。初诊外周血白细胞数<50×10^(9)/L者25例(53.2%),(50-100)×10^(9)/L者11例(23.4%),≥100×10^(9)/L者11例(23.4%)。免疫表型主要是以common-B ALL为主(44例,占91.7%)。48例E2A-PBX1阳性患儿未检测到BCR-ABL1、MLL-AF4、TEL-AML1等其他白血病融合基因。所有患儿均接受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08方案治疗,其中,泼尼松反应不良者5例(10.4%)。48例患儿在诱导治疗结束后均获得完全缓解。至随访截止时间(2023年4月30日),共5例患儿出现复发,其中中危1例、高危4例,高危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均P<0.05);绝大多数复发患儿初诊白细胞数较高,其中4例≥100×10^(9)/L,初诊白细胞数≥100×10^(9)/L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高于<100×10^(9)/L组(P<0.01)。本组共有4例患儿死亡,其中因白血病复发导致死亡的患儿有3例。48例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10年无事件生存率及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4.8%、91.7%±4.0%。结论:在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中,初诊白细胞计数高及危险度分层较高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复发,复发是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建议此类患儿接受更高强度的化疗或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A-PBX1融合基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雷巴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伴T315I突变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吴修进 余霞 +5 位作者 姜薇 王冬梅 史丽君 潘亚宁 姜甜甜 魏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合并有高危遗传学改变的患者效果差,如T315I突变的出现可导致疾病进展。本研究报告了3例合并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患者,在使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MRD转阴困难,并快速复发。复发后,3例患者均检测到T315I突变。3例均联用奥雷巴替尼及化疗,1疗程均达到形态学缓解、MRD转阴、BCR-ABL融合基因同步转阴。因此,伴高危遗传学改变的Ph+ALL发生T315I突变时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能快速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奥雷巴替尼是否可以一线使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315I突变 高危遗传学改变 奥雷巴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黄芩苷联合热刺激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刘自茹 孙竹筠 +6 位作者 葛平亮 石冉 刘孝云 叶冬雪 张国英 容蓉 杨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7-1176,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究黄芩苷联合热刺激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热刺激干预ALL细胞系Jurkat、CCRF-CEM、Hut-78和正常淋巴细胞HMy2.CIR的适宜条件,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探究黄芩苷联合热刺激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热刺激干预ALL细胞系Jurkat、CCRF-CEM、Hut-78和正常淋巴细胞HMy2.CIR的适宜条件,并检测黄芩苷结合热刺激对3种ALL细胞系及正常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黄芩苷联合发热刺激治疗ALL的关键靶点,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RT-qPCR法检测黄芩苷单用及黄芩苷联合热刺激干预ALL细胞系Jurkat和CCRF-CEM后细胞中TNF-α、AKT1、TYMS、CAS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热刺激干预ALL细胞的最佳条件为41℃,24 h,热刺激结合黄芩苷可协同抑制ALL细胞系的生长,并有效减少黄芩苷的细胞毒性。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黄芩苷与ALL疾病交集靶点55个,黄芩苷与发热交集靶点77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黄芩苷联合发热刺激干预ALL可能与影响细胞内活性氧代谢、DNA转录和半胱氨酸酶参与的细胞凋亡过程有关,细胞凋亡、TNF-α和IL-17等信号通路是黄芩苷联合热刺激作用于ALL的关键通路。体外实验表明,以SDHA基因作为管家基因,在41℃热刺激条件下,黄芩苷能明显上调ALL细胞内TNF-α、CASP3表达量,下调TYMS表达量。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及体外实验证明黄芩苷联合热刺激可协同治疗ALL,其作用机制与调节ALL细胞TNF-α、CASP3基因水平,破坏细胞结构进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黄芩苷 热刺激 网络药理学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
20
作者 王真 朱嘉莳 +4 位作者 付盼 王丹 张娜 邵静波 李红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本中心儿童ALL总体复发率为16.6%(76/458);复发ALL患儿死亡率57.9%(44/76),复发ALL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38.6±5.9)%。按复发时间分组,极早期复发26例、早期复发30例、晚期复发20例,三组5年总体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复发部位分组,单纯骨髓复发57例,髓外复发12例及髓内外联合复发7例,三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复发儿童11例放弃治疗,65例接受再次治疗,未获得2次完全缓解(CR2)14例,获CR251例,两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复发后治疗方式分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Allo-HSCT)22例(33.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组8例(12.3%),CART联合Allo-HSCT组14例(21.5%),单纯化疗和(或)靶向药物组21例(32.2%),组间比较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100×10^(9)/L、初诊危险度、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复发后危险度、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否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儿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后接受CART细胞衔接移植治疗是复发ALL患儿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本中心儿童ALL复发时间以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为主。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RT联合Allo-HSCT可改善复发急淋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