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评价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志国 郭红娟 王任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分别选取废弃地上的花生地、柿树地、柑桔地和桃树地等4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和监测,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浸提物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和污染指数(PI),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 分别选取废弃地上的花生地、柿树地、柑桔地和桃树地等4个采样点进行调查和监测,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浸提物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和污染指数(PI),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用浸提法处理的4个采样点土壤的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柑桔地的污染程度最严重,污染指数达到了2.93;污染程度最轻的是花生地,其污染指数为1.97。这表明广西平乐锰矿废弃地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锰矿废弃地土壤上早期不宜种植食用的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 锰矿废弃地 土壤污染 污染指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小洋河的水质
2
作者 汤新慧 张丰 +2 位作者 丁文英 周旭 刘冠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6-507,共2页
采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测定微核率,对小洋河市区段河水进行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洋河市区段各采样点河水组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蝌蚪红细胞对致突变物质的敏感性高于泥鳅红... 采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测定微核率,对小洋河市区段河水进行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洋河市区段各采样点河水组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蝌蚪红细胞对致突变物质的敏感性高于泥鳅红细胞。小洋河水质对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均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水样中有致突变活性物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泥鳅 细胞微核技术 小洋河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水体中铊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平 汪珍春 +3 位作者 姚焱 袁惜如 吴燕珍 陈永亨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49,共3页
铊(Tl)是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含铊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释放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我国尚缺乏水环境中铊的安全标准。文章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Vicia faba-root tip cells micronucleus test)研究水体中铊的遗传... 铊(Tl)是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含铊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释放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我国尚缺乏水环境中铊的安全标准。文章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Vicia faba-root tip cells micronucleus test)研究水体中铊的遗传毒性,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体中铊含量在0~3μg·L-1范围内,随铊含量的增加,蚕豆根尖微核率和污染指数逐渐加大。当铊含量为2.0、3.0μg·L-1时,微核率分别为22.69‰和51.51‰,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污染指数分别为3.80和8.63;铊对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作用规律不明显,在铊含量为0.3μg·L-1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随铊含量的增加,根尖细胞分裂并无显著影响。根据统计结果及污染指数,初步确定水体中铊含量1.0μg·L-1为安全含量,铊含量在2.0μg·L-1以上时为重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 核率 污染指数 细胞分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7条河涌水质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彩虹 黎杰强 +2 位作者 万清玲 梁念慈 伍育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广州市7条河涌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全部受试水样均能引起微核率显著升高;几条河涌除驷马涌受中度污染,东濠涌中度偏重度污染外,其它河涌均受到严重污染,测试结果提示水体中含有遗传毒性物质.
关键词 蚕豆根尖 细胞微核技术 河涌 水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八一锰矿废弃地土壤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任翔 梁士楚 +2 位作者 赖燕平 苏以丽 谢彦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9期943-946,共4页
采用蚕豆(Vicia fabaL.)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广西八一锰矿废弃地4种作物(甘蔗、茶叶、柑橘和花生)种植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作物种植地土壤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组,且上层(0~20cm)高于下层(20~... 采用蚕豆(Vicia fabaL.)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广西八一锰矿废弃地4种作物(甘蔗、茶叶、柑橘和花生)种植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作物种植地土壤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组,且上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上层土壤属中度污染,下层土壤属轻度污染;由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畸变多达9种。说明广西八一锰矿废弃地土壤中含有遗传毒性物质,在其上不宜直接种植人畜食用的农作物,以免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躯体危害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细胞微核技术 锰矿废弃地 土壤污染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污染对蚕豆根尖微核率影响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德超 任强 +4 位作者 刘蓉 胡淑芬 张重文 张世杰 黄德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1-714,共4页
近年来国际上对银系抗菌材料的研究非常活跃,甚至提倡用纳米粒子净化水源。但水体中纳米银浓度达到何种程度会对生物细胞产生危害至今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利用蚕豆(Vicia faba L.)根尖微核技术研究水体中纳米银的遗传毒性,以期为纳... 近年来国际上对银系抗菌材料的研究非常活跃,甚至提倡用纳米粒子净化水源。但水体中纳米银浓度达到何种程度会对生物细胞产生危害至今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利用蚕豆(Vicia faba L.)根尖微核技术研究水体中纳米银的遗传毒性,以期为纳米银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将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进行了多重比较,以P<0.01作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来确定纳米银浓度差异的显著性。并根据《全国生物技术监测规范——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所规定的污染指数划分标准,就蚕豆根尖对水体中纳米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当水体中纳米银质量浓度为5μg·m L^(-1)时,微核率3.33‰,污染指数1.11,该纳米银质量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无极显著性差别,参考污染指数划分标准和评价方法,为基本无污染;当水体中纳米银质量浓度为50μg·mL^(-1)时,微核率为4.67‰,污染指数1.56,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随水体纳米银含量的增加,蚕豆根尖微核率和污染指数逐渐加大。当纳米银质量浓度为100和150μg·mL^(-1)时,微核率分别为6.67‰和10.67‰,污染指数分别为2.22和3.56,污染程度分别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多重比较显示,虽然纳米银质量浓度分别为5和50μg·mL^(-1)在微核率上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但纳米银质量浓度50μg·m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已经达极显著了。据此推断,当水体中纳米银质量浓度超出50μg·mL^(-1)时,会对生物细胞产生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 核率 污染指数 差异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