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囊化小鼠白介素12基因工程细胞的长效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孝作祥 郑树 潘月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 探讨通过微囊化能否获取长效抗肿瘤的小鼠白介素 12 (mIL 12 )基因工程细胞。方法 构建pcDNA3.1/mIL 12重组表达质粒 ,然后稳定转染CHO细胞 ,采用海藻酸钠微囊制作技术 ,将mIL 12基因修饰的CHO细胞包裹。观察微囊化mIL 12基因... 目的 探讨通过微囊化能否获取长效抗肿瘤的小鼠白介素 12 (mIL 12 )基因工程细胞。方法 构建pcDNA3.1/mIL 12重组表达质粒 ,然后稳定转染CHO细胞 ,采用海藻酸钠微囊制作技术 ,将mIL 12基因修饰的CHO细胞包裹。观察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的mIL 12释放 ,并将微囊化细胞植入荷瘤小鼠体内 ,测定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抑瘤效应。结果 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产生的mIL 12蛋白可自由透过微囊膜。植入荷瘤小鼠体内2 1d后 ,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组血清中mIL 12 ,mIL 2及mIFN γ水平分别为 (5 49± 5 3) ,(180± 2 9)和 (10 0 8± 15 6 )ng·L- 1,而mIL 4 ,mIL 10水平则显著降低。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均显著增高 ,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性抑制 ,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在体内可持续、稳定地释放mIL 12 ,能激发机体产生持久而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对实验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基因工程细胞 抗肿瘤作用 细胞微囊化 白介素 基因疗法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对微囊化HepG2细胞脂代谢影响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静 张英 +2 位作者 于玮婷 王为 马小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研究内质网应激发生对微囊化细胞脂代谢调节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拮抗剂对微囊化细胞生长代谢调控的可行性。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微囊化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微囊化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影响;通过MT... 研究内质网应激发生对微囊化细胞脂代谢调节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拮抗剂对微囊化细胞生长代谢调控的可行性。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微囊化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微囊化对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影响;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白蛋白含量,乙烷-丙酮法抽提测定胞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比较拮抗剂四苯基丁酸(4-PBA)干预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微囊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识蛋白GRP78和CHOP表达量分别为同天数下平面细胞3.6倍和1.9倍(P<0.05),胞内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分别为平面细胞1.7倍和3.2倍(P<0.05)。内质网应激拮抗剂4-PBA在1.0 mM可显著增加微囊化细胞活性。干预后GRP78和CHOP基因表达水平降低50%和30%(P<0.05),胞内CHO和TG含量降低30%和15%(P<0.05),并使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微囊内存在内质网应激,且与微囊细胞脂代谢失调有关;内质网应激拮抗剂能缓解微囊对细胞的以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细胞 内质网应激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C EBP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熊伟 雄鹰 +1 位作者 张桂茹 谭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为发展癌胚抗原 (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 ,应用基因工程和静电液滴技术制备出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 ,经腹腔免疫实验小鼠 ,再分别应用CEA基因转染的H2 2 细胞小鼠皮下及腹腔接种 ,观察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诱... 为发展癌胚抗原 (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 ,应用基因工程和静电液滴技术制备出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 ,经腹腔免疫实验小鼠 ,再分别应用CEA基因转染的H2 2 细胞小鼠皮下及腹腔接种 ,观察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CEA阳性肿瘤细胞的能力 ,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各实验组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 ,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可以有效抑制CEA阳性肿瘤的生长 ,诱导小鼠CTL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并能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细胞 癌胚抗原 肿瘤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对HepG2细胞渗透压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静 张英 +2 位作者 于玮婷 王为 马小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7,共8页
探讨微囊微环境对HepG2细胞渗透压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及抗渗透压物质干预效果。静电液滴法制备微囊化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培养方式下钠/肌醇转运蛋白(SMIT)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T)基因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 探讨微囊微环境对HepG2细胞渗透压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及抗渗透压物质干预效果。静电液滴法制备微囊化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培养方式下钠/肌醇转运蛋白(SMIT)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T)基因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白蛋白含量,比较牛磺酸和海藻糖干预后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间SMIT表达无显著差异;微囊化细胞TAUT表达增高,是平面细胞4.3倍(P<0.01);添加1~1.5 mM牛磺酸后,囊内细胞活性较对照组增加约15%~30%,白蛋白水平增加15%(P<0.05);海藻糖虽在0.1 mM时使囊内细胞活性增加20%~30%(P<0.05),但对白蛋白分泌水平无显著影响。微囊内存在高渗应激因素诱导基因表达改变,牛磺酸和海藻糖能拮抗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细胞 肌醇转运蛋白 牛磺酸转运蛋白 渗透压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囊化固定细胞进行木糖醇发酵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爱政 万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2-45,共4页
将微胶囊技术用于木糖醇的高细胞密度发酵 ,采用均匀设计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 ,得到仅含 6 .8g/L酵母浸膏的优化培养基配方 ,与文献中针对游离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相比 ,新的培养基配方使木糖转化率从 82 .9%提高... 将微胶囊技术用于木糖醇的高细胞密度发酵 ,采用均匀设计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 ,得到仅含 6 .8g/L酵母浸膏的优化培养基配方 ,与文献中针对游离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相比 ,新的培养基配方使木糖转化率从 82 .9%提高到 8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微囊固定细胞 木糖醇发酵 培养基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进行小鼠腹腔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熊伟 谭岩 +4 位作者 徐立 方艳秋 段秀梅 宋燕 杨广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用于异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使用静电液滴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埋转入癌胚抗原部分基因的人成纤维样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实验小鼠腹腔移植。结果:微囊化人源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3个月内,细... 目的:探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用于异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使用静电液滴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埋转入癌胚抗原部分基因的人成纤维样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实验小鼠腹腔移植。结果:微囊化人源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3个月内,细胞可以继续生长、增殖并提高小鼠的兔疫功能。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成囊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囊膜强度和免疫隔离作用;微囊化细胞移植有助于扩大异体移植的细胞来源,并为构建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转基因细胞 异体细胞移植 免疫隔离 静电液滴技术 海藻酸钠-壳聚糖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的人类心房肽cDNA质粒转染细胞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国 肖静 +3 位作者 郭慧玲 刘英辉 万朝敏 王正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1-328,共8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人心房肽(hANP)基因转染细胞治疗高血压的新途径和新技术。方法:将重组有hANP基因(cDNA)的质粒转染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然后将细胞包被在具有免疫隔离作用的聚己内酯(PCL)微囊内形成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微囊化hA... 目的:探讨微囊化人心房肽(hANP)基因转染细胞治疗高血压的新途径和新技术。方法:将重组有hANP基因(cDNA)的质粒转染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然后将细胞包被在具有免疫隔离作用的聚己内酯(PCL)微囊内形成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移植微囊化hANPcDNA质粒转染细胞至两肾一夹(2K1C)的高血压大鼠腹腔内,检测其对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以及多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研究微囊化hANPcDNA质粒转染细胞移植前后,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排泄的近日节律规律。结果:移植微囊化hANPcDNA质粒转染细胞至2K1C高血压大鼠腹腔内2周后,大鼠的血压上升水平明显不如对照组高,此作用至少持续5个月。在2K1C高血压大鼠体内,植入的微囊化转hANPcDNA质粒细胞可产生明显的利钠、利尿作用,且引起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尿cGM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此外,2K1C高血压大鼠的肾脏分泌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入微囊化hANPcDNA质粒转染细胞后,其近日节律的调整中值加大,振幅增高。结论:hANPcDNA质粒转染的CHO细胞通过植入高血压大鼠体内,可以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将来可能适于植入人体。此项研究结果提供了一条心房肽治疗高血压或心衰的基因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心房肽 时间生物学 基因治疗 微囊转基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联合微囊化颗粒细胞移植对大鼠血清FSH、LH及E_2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严青 刘慧萍 +3 位作者 付灵梅 彭胡战 梁艳梅 曾柳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47-2149,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方联合微囊化细胞移植技术对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A组)、去卵巢组(B组)、微囊化GC细胞移植组(C组)、低剂量补肾中药+微囊化GC细胞移植组(D组)、高剂量补肾中药+微囊化GC细胞... 目的:探讨补肾活方联合微囊化细胞移植技术对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A组)、去卵巢组(B组)、微囊化GC细胞移植组(C组)、低剂量补肾中药+微囊化GC细胞移植组(D组)、高剂量补肾中药+微囊化GC细胞移植组(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浓度。结果:微囊化GC细胞移植后,C组大鼠血清E_2水平与B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FSH、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补肾活血方联合微囊化GC细胞移植后,D、E组E_2水平与C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FSH、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单纯移植微囊化GC细胞相比,补肾活血方联合微囊化细胞移植技术能改善去卵巢大鼠激素分泌状态,其作为临床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卵巢早衰的一种手段具有良好的应景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微囊颗粒细胞 卵巢早衰 去卵巢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汪洪姣 徐志伟 +3 位作者 陈均亚 林海龙 陈益平 陈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观察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方法气流法制备含肝细胞的微囊。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设模型组、裸肝细胞腹腔移植组、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每组8只测定ALT、AST、TBil水平。样本比较采用... 目的观察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对暴发性肝衰竭大鼠的疗效。方法气流法制备含肝细胞的微囊。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设模型组、裸肝细胞腹腔移植组、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每组8只测定ALT、AST、TBil水平。样本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多元方差分析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衰竭模型建立后ALT、AST、TBil迅速升高(P<0.05),并于24h~72h达高峰。同一时间点两两比较发现,Ⅱ、Ⅲ组在48h、72h、120h均明显低于I组(P<0.05),Ⅲ组在48h、72h均低于Ⅱ组(P<0.05)。Ⅲ组峰值较Ⅰ组前移。模型组、裸肝组和微囊组大鼠生存率分别是26.7%(4/15)、40.0%(6/15)、73.3%(11/15),微囊组较模型组、裸肝组大鼠生存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HCT能降低FHF大鼠ALT、AST和TBil水平,减轻肝损伤程度,可能改善FHF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肝衰竭 细胞移植 微囊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细胞移植治疗疼痛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雅玲 刘曾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疼痛是与已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可存在于各类疾病的病程中。疼痛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是目前临床治疗的焦点问题之一。细胞移植治疗疼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Sagen研究小组提出,其得自于对炎症性... 疼痛是与已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可存在于各类疾病的病程中。疼痛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是目前临床治疗的焦点问题之一。细胞移植治疗疼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Sagen研究小组提出,其得自于对炎症性疼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疼痛 微囊细胞 移植治疗 组织损伤 发病机制 焦点问题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隔离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崇辉 薛毅珑 +4 位作者 罗芸 李新建 李雁凌 刘成贵 潘长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9-261,共3页
测定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隔离效应。方法 :将NK细胞和IL 2、TNF α的活性测定方法用于微囊免疫隔离效果的评价。结果 :NK细胞对微囊化K5 6 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 ,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内... 测定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隔离效应。方法 :将NK细胞和IL 2、TNF α的活性测定方法用于微囊免疫隔离效果的评价。结果 :NK细胞对微囊化K5 6 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 ,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内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作用 ;IL 2 (15 .4kD)和TNF α (5 1kD)可通过微囊膜进入囊内 ,并分别支持囊内IL 2依赖细胞的生存以及对微囊内的L92 9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结论 :APA微囊可有效地隔离细胞免疫排斥反应 ,但某些细胞因子可通过微囊膜 ,成为影响微囊化细胞在宿主体内生存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隔离 细胞因子 微囊细胞移植 APA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支持细胞与移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明华 林海龙 陈永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7-809,共3页
1865年德国人Enricol首先描述了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SC)的结构。尽管发现SC的年代久远,但只是在电镜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问世后,才对其功能有所认识。
关键词 微囊细胞 生精细胞 中脑细胞 FasL 胰岛细胞 SC 免疫豁免 甲状旁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释放系统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袖洞 马小军 袁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5-961,共7页
介绍了口服、透皮、黏膜等非注射给药途径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靶向、细胞微囊化和微加工等新技术手段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评述了药物释放系统的问题及解决手段.
关键词 药物释放系统 靶向 细胞微囊化 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微构建与Bottom-up构建思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何鹏 刘源岗 叶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24-127,共4页
天然组织结构是由高度复杂化的组织微结构体组成,现今组织工程学的巨大挑战就是在体外重现这些微结构体的结构和功能。微构建技术为组织构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对微工程化水凝胶技术作了相关的介绍,举例阐述了其中的微流体技术和微孔技... 天然组织结构是由高度复杂化的组织微结构体组成,现今组织工程学的巨大挑战就是在体外重现这些微结构体的结构和功能。微构建技术为组织构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对微工程化水凝胶技术作了相关的介绍,举例阐述了其中的微流体技术和微孔技术在形成细胞集落、促进细胞-细胞与细胞-细胞外基质间作用等方面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通过自下而上的构建方式制备水凝胶微结构的新技术,利用微囊化细胞与生物凝胶材料进行体外组织工程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细胞微凝胶 自下而上途径 微囊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胚胎学
15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2005年第3期136-140,共5页
人胚胎小肠CgA-IR细胞的形态学研究;成人房窒结的超微结构;几丁质多孔体联合培养大鼠胎脑神经细胞脑内移植的实验研究;胎盘异铁蛋白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大鼠腰髓内Calbindin D-28K样、SP受体样及Fos阳性神经元向臂旁外侧... 人胚胎小肠CgA-IR细胞的形态学研究;成人房窒结的超微结构;几丁质多孔体联合培养大鼠胎脑神经细胞脑内移植的实验研究;胎盘异铁蛋白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大鼠腰髓内Calbindin D-28K样、SP受体样及Fos阳性神经元向臂旁外侧核的投射;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周围神经施万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Nogo-A降解片段的检测;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对大鼠离子型谷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损伤后c-Jun蛋白表达;施万细胞和L-NNA对脊髓半横断后脑干红核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氯化锂促进不同年龄成年小鼠齿状回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多巴胺含量的检测;高压力对体外培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影响;app/psl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内胶质细胞的激活及iNOS的表达;成人与新生儿心脏连接蛋白43表达差异;神经垂体多肽激素分泌颗粒释放形式和转运途径的形态学研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蛋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的表达与定位;短暂性前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各区NMDA受体亚单位1 mRNA的表达变化;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及其无血清神经细朐诱导;绿色荧光蛋白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脑内移植 CALBINDIN 转录激活子3 NMDA受体亚单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