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状动脉巨噬细胞簇的相关性
1
作者 刘春伟 杨凡 +4 位作者 王乐 胡越成 张敬霞 李曦铭 丛洪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2,共8页
目的通过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影像中巨噬细胞簇弧度对巨噬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巨噬细胞簇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 目的通过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影像中巨噬细胞簇弧度对巨噬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巨噬细胞簇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412例接受冠状动脉OCT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07例,占比74.5%。依据巨噬细胞簇弧度将患者分为3组:无巨噬细胞簇组(187例)、小巨噬细胞簇(50°~73°)组(113例)和大巨噬细胞簇(>73°)组(112例)。比较不同组患者间炎症指标和斑块特点差异。结果225例(54.6%)患者存在巨噬细胞簇,其单核细胞、MHR、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较无巨噬细胞簇患者更高,且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斑块特征:纤维帽厚度更薄、斑块破裂、愈合斑块、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和微通道的比例更高(均为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巨噬细胞簇的曲线下面积为0.71,特异度为0.65,敏感度为0.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HR(OR=131.472,95%CI:15.900~1087.081)、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6.715,95%CI:5.680~49.195)和微通道(OR=2.742,95%CI:1.617~4.648)是巨噬细胞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01)。DeLong检测显示,上述3个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MHR、Gensini积分和微通道的单个指标(0.77比0.68、0.67、0.63,均为P<0.001)。此外,巨噬细胞簇弧度与单核细胞(r=0.136,P=0.042)和MHR(r=0.222,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2,P<0.001)呈负相关,并且巨噬细胞簇弧度与MHR间相关性较单核细胞更加显著(Z=2.455,P=0.014)。依据MHR截点值分组,高MHR组巨噬细胞簇弧度显著高于低MHR组(89例:86.9°±26.4°比136例:75.7°±23.0°,t=-3.352,P=0.001)。结论MHR、Gensini积分和微通道是冠状动脉巨噬细胞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上述危险因素的联合指标对巨噬细胞簇的预测能力更佳。巨噬细胞簇弧度与MHR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巨噬细胞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娄贤哲 苗同国 +2 位作者 张仕雅 马冬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被诊断为NBNC-HCC的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据MHR值四分位数分为Q1(MHR<0.33,n=28)、Q2(0.33≤MHR<0.66,n=31)、Q3(0.66≤MHR<1.59,n=30)、Q4(MHR≥1.59,n=30)组。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状态、死亡时间等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为NBNC-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绘制限制性立方样图(RCS)评估入院时MHR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时MHR对NBNC-HCC患者3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NBNC-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NBNC-HCC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Q1~Q4组患者糖尿病、接受手术比例、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尿素(UREA)、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MHR、MONO、HDL-C预测NBNC-H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HR(AUC=0.822,95%CI=0.742~0.903,P<0.05)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优于MONO(AUC=0.723,95%CI=0.618~0.828)(Z=4.34,P<0.05)和HDL-C(AUC=0.216,95%CI=0.119~0.313)(Z=2.088,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B~D期、CRP和MHR是NBNC-HCC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ALT、AST后,Q2(OR=1.926,95%CI=1.005~3.689,P=0.015)、Q3(OR=3.418,95%CI=1.774~6.586,P<0.05)、Q4组(OR=7.677,95%CI=3.773~15.621,P<0.0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CS结果显示,入院时MHR与NBNC-HCC患者预后的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当入院时MHR>0.67时,HR>1,入院时MHR为NBNC-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发现影响NBNC-H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BCLC分期(100.0%)、血管侵犯(76.3%)、肝外转移(40.6%)、MHR(39.3%)、CRP(38.7%)、ALBI评分(35.5%)、总胆红素(35.0%)、MONO(34.8%)、NEUT(29.8%)等。Q1~Q4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P<0.001)。结论 MHR是NBNC-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会影响近视儿童黄斑视锥细胞密度吗?
3
作者 张红梅 何鲜桂 +2 位作者 接英 魏瑞华 何明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6-498,共3页
近视患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的近视防控措施,如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眼镜、软性离焦角膜接触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均存在不足之处。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近年来成为儿童近视控制的手段之一。多项临... 近视患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的近视防控措施,如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眼镜、软性离焦角膜接触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均存在不足之处。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近年来成为儿童近视控制的手段之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RLRL照射能够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快速增长。近期一篇研究报告"Cone Density Changes After Repeated Low-Level Red Light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Myopia"(《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后近视儿童的视锥细胞密度变化》),在近视儿童的家长中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详细分析此文章研究方法及结果,探讨是否能得出RLRL会影响近视儿童黄斑视锥细胞密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重复低强度红光 安全性 黄斑 视锥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方桂忠 文林 +7 位作者 王新宇 冯淑婷 周莹 陈硕华 李广鉴 蒋晓忠 吴寿岭 王珊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07年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其中符合MAFLD诊...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07年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共11家医院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其中符合MAFLD诊断的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排除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据缺失及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出血和脑梗死病史的人群。自2006年起,每年随访一次,新发CVD(首次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住院)诊断数据来自开滦集团旗下11家医院出院登记簿和市级社会保险机构,随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NHR四分位数将MAFLD患者(n=28952)分为Q_(1)组(NHR<1.97,n=7241)、Q_(2)组(1.97≤NHR<2.57,n=7235)、Q_(3)组(2.57≤NHR<3.36,n=7240)、Q_(4)组(NHR≥3.36,n=7236)。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AFLD患者新发CVD的生存曲线图,计算不同NHR分组的CVD累积发病率,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NHR分组与MAFLD患者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14.03±3.99)年,新发CVD共4666例,Q_(1)组~Q_(4)组的CVD发病例数分别为1061例、1167例、1186例、1252例,总人群及Q_(1)组~Q_(4)组的CVD发病密度分别为11.5/1000人年、10.4/1000人年、11.4/1000人年、11.7/1000人年、12.5/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Q_(1)组相比,Q_(2)组~Q_(4)组的CVD发病风险逐渐增加(Q_(2)组:HR=1.13,95%CI:1.04~1.23;Q_(3)组:HR=1.15,95%CI:1.05~1.25;Q_(4)组:HR=1.22,95%CI:1.12~1.33)。结论:MAFLD患者的CVD风险随NHR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疾病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发病风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盐单胞菌生产依克多因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6
作者 张悦 刘昊 +6 位作者 刘玮 余君雄 肖扬 郇晶伟 颜诚旭 庄英萍 王泽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建立了延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longata DSM 2581T)高效合成依克多因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与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系统考察了合成培养基营养组分对H.elongata DSM 2581T发酵代谢的影响。优化结... 建立了延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longata DSM 2581T)高效合成依克多因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与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系统考察了合成培养基营养组分对H.elongata DSM 2581T发酵代谢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3 g/L柠檬酸钠,3 g/L氯化铵,80 g/L氯化钠的培养基组分能够显著促进H.elongata DSM 2581T菌体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根据H.elongata DSM 2581T在5 L发酵罐中优化后的培养基条件下的生长代谢情况,建立了葡萄糖连续流加和pH反馈控制(氨水)的补料方式进行H.elongata DSM 2581T高密度发酵工艺,实施了将对数生长期发酵液中氯化钠质量浓度从80 g/L提高到130 g/L的快速盐梯度冲击策略,发酵13 h后OD600最高达到169.3,依克多因产量和合成速率分别达到20 g/L和1.54 g/(L·h)。这项研究为实现依克多因的低成本、高效率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盐单胞菌 合成培养基 细胞密度培养 依克多因 盐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邢亦明 赵亚子 +1 位作者 苏建男 林先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青年(年龄18~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9例,根据Syntax评分分为Syn...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青年(年龄18~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9例,根据Syntax评分分为Syntax低危组(n=85)和Syntax中高危组(n=24),以同时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为阴性对照组(非冠心病组,n=52),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计算出NHR值,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NH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及交互性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NHR在预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价值。结果 性别、吸烟率、饮酒率、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HR、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中,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HR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质量指数(BMI)在非冠心病组与Syntax中高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C、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在Syntax低危组与非冠心病组及Syntax中高危组与非冠心病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酐、APOB在Syntax低危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脂蛋白(a)[LP(a)]、VLDL-C在Syntax低危组与Syntax中高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HR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322,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HR(OR=1.265,95%CI:1.097~1.458,P<0.05)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NHR在BMI≥24 kg/m^(2)、吸烟、饮酒人群中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均P<0.05),交互作用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NHR预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截断值为7.0319,敏感度83.3%,特异度63.53%。结论 NHR在预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上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促甲状腺激素对绝经期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测价值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承晔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4132-4138,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然而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AC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绝经期女性MHR、TSH与ACS发病是否存在关联仍不明确。...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然而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AC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绝经期女性MHR、TSH与ACS发病是否存在关联仍不明确。目的探讨MHR、TSH对绝经期女性ACS患者发病的预测价值,并研究上述指标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25例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入院后采集静脉血检测单核细胞计数、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SH等。以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统一衡量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符合ACS诊断标准的患者为ACS组(n=184),非ACS者为对照组(n=141)。同时依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数将ACS组进行分组:≤36.5分为低危亚组(n=59),36.6~66.5分为中危亚组(n=64),>66.5分为高危亚组(n=61)。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CS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SH、MHR及联合检测对ACS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TSH、MHR及联合检测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ACS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示,ACS组BMI、吸烟比例、高血压、糖尿病、LDL-C、单核细胞计数、TSH、MHR高于对照组,LVEF、HDL-C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吸烟、高血压、BMI≥24.0 kg/m^(2)、LDL-C≥3.30 mmol/L、TSH≥2.1m U/L、MHR≥0.25是绝经期女性发生ACS的危险因素,HDL-C≥1.2 mmol/L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HR、TSH及联合预测指标诊断绝经期女性ACS的AUC分别为0.777(95%CI=0.725~0.830,P<0.001)、0.747(95%CI=0.694~0.800,P<0.001)、0.810(95%CI=0.764~0.857,P<0.001)。中危亚组、高危亚组MHR、TSH均高于低危亚组,高危亚组MHR、TSH高于中危亚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ACS组患者MHR(r_(s)=0.497,P<0.01)、TSH(r_(s)=0.498,P<0.01)及联合预测指标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_(s)=0.600,P<0.001)。结论TSH及MHR升高是绝经期女性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及联合对病情预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绝经期女性ACS的早期识别及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绝经期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促甲状腺激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联合体质量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
9
作者 祝英娜 李晓辉 袁明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9-1087,共9页
目的探讨新型炎性指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ratio,MHR)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 目的探讨新型炎性指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ratio,MHR)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400例,检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谱。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以HOMA-IR中位数分为高HOMA-IR组和低HOMA-IR组;按照MHR三分位数分为Q1(MHR≤0.25)、Q2(0.250.34)3组。分别比较不同组间糖脂代谢指标和炎性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R、BMI与I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HR联合BMI对IR的诊断效能。结果高HOMA-IR组HsCRP水平[2.77(1.06,5.46)vs 1.43(0.69,2.94)]、MHR[0.32(0.26,0.41)vs 0.27(0.21,0.34)]均高于低HOMA-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MHR Q3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Q2、Q1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MHR(r=0.294,P<0.001)、HsCRP(r=0.281,P<0.001)及BMI(r=0.50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对MHR进行标准化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BMI均为HOMA-IR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766(95%CI:1.189~2.625,P=0.005)、1.192(95%CI:1.052~1.351,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与MHR和BMI相比,二者联合系数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54(95%CI:0.706~0.801),其诊断IR效能最高。结论MHR联合BMI对于评估新诊断T2DM患者IR效能较单独使用MHR更高,可以作为一种简易手段用于评估新诊断T2DM患者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体质量指数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玉 张野 黄长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0-444,共5页
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具有半衰期短、有特定细胞核形态、颗粒含量明确的特点,但近年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不均一性和可塑性,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具有表型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其中,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s)是中性粒细胞的重... 传统认为中性粒细胞具有半衰期短、有特定细胞核形态、颗粒含量明确的特点,但近年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不均一性和可塑性,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具有表型异质性和功能多样性。其中,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s)是中性粒细胞的重要亚群,由活化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和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混合群体组成,具有促炎和免疫抑制功能,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重点对这个独特且重要的中性粒细胞亚群——LDN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癌症中的表型和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中性粒细胞 表型 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9
11
作者 郭勇 王辅林 +2 位作者 蔡幼铨 蔡祖龙 高元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检查 ,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Photoshop 4.0software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 ( 0 .96 0 8± 0 .2 0 43)× 10 -3mm2 /s ,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 ( 1.5 934± 0 .2 0 84)× 10 -3mm2 /s ;P <0 .0 0 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 ( 14 .5 9± 4.35 ) % ,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 ( 10 .2 0± 4.32 % ;P <0 .0 5 )。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 (r =-0 .5 42 )。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 ,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仍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细胞密度 ADC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光密度与细胞密度及生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梁芳 鸭乔 +3 位作者 杜伟春 温晓斌 耿亚洪 李夜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56-6163,共8页
以四种常见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4)、栅藻(Scenedesmus sp.SS-20071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螺旋藻(Spirulina sp.CH-164)为实验材料,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对数生长期不同浓度藻液的光密度(OD)、细胞密度和生物质干重(D... 以四种常见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4)、栅藻(Scenedesmus sp.SS-20071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螺旋藻(Spirulina sp.CH-164)为实验材料,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对数生长期不同浓度藻液的光密度(OD)、细胞密度和生物质干重(DW),在光自养分批培养模式下对4种微藻进行OD-波长(350—800 nm)扫描,同时测定细胞密度和生物质干重,分析藻液OD与细胞密度、生物质干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任何波长下,对数生长期的4种微藻细胞密度与OD值、生物质干重与OD值的变化都不成比例,波长不同其拟合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不同。但是,在435 nm处这种关系最接近直线,可以用直线方程近似描述(R2>0.98),其它波长处细胞密度-OD、干重-OD的关系都可以用二项式方程很好地描述(R2>0.99)。因此,光密度法适用于连续和半连续培养,可以用435 nm处测得的OD值计算细胞密度与干重。但是在分批培养模式下,4种微藻DW/OD比值随着培养时间均逐渐上升。小球藻DW/OD540为0.19—0.44 g/L,栅藻DW/OD540为0.36—0.53 g/L,绿球藻DW/OD540为0.48—0.75 g/L,螺旋藻DW/OD560为0.46—0.74 g/L,因此分批培养模式下采用测定藻液OD值反映细胞密度和生物质的方法不适用,只有直接测定细胞密度和生物质才是准确的。研究结果为正确使用分光光度法监测微藻生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密度 细胞密度 干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8
13
作者 邢星 李世洋 +1 位作者 赵爱红 肖建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手术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SMILE手术者共93例(186眼)为观察组,接受LASIK手术者共96例(19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 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细胞面积。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7.10±11.20)%和(-14.50±4.30)%,对照组分别为(-29.20±9.60)%和(-17.90±4.30)%,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均较对照组低(均为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4.50±10.90)%和(-13.60±4.30)%,对照组分别为(-27.00±10.80)%和(-15.60±4.40)%,较术后1个月时有所减少(均为P<0.05),说明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有一定回升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与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弹性的改变较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过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和角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丽辉 刘祖国 +4 位作者 陈家祺 肖启国 张梅 陈龙山 蒋爱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2-515,共4页
目的 观察Confoscan 2 0共焦显微镜下正常活体角膜影像表现 ,测量基质细胞密度与各层厚度。方法 检查 3 4例 ( 4 8眼 )正常人。记录图像 ,并计算基质细胞密度和各层厚度。结果 基质细胞密度从前到后逐渐降低 ,前基质比后基质细胞密... 目的 观察Confoscan 2 0共焦显微镜下正常活体角膜影像表现 ,测量基质细胞密度与各层厚度。方法 检查 3 4例 ( 4 8眼 )正常人。记录图像 ,并计算基质细胞密度和各层厚度。结果 基质细胞密度从前到后逐渐降低 ,前基质比后基质细胞密度明显增高 (t =-9 0 16,P =0 0 0 0 ) ,Bowman膜下密度最高 ,为 ( 1113 2± 2 2 7)个 /mm2 。全基质细胞密度为 ( 80 6 5± 5 7)个 /mm2 。角膜中央厚度为 ( 5 68 3± 5 3 8) μm ,基质层为 ( 4 65 5± 60 2 ) μm ,上皮层为 ( 5 8 5± 2 0 4) μm。各层厚度均与全基质细胞密度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Confoscan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密度 角膜厚度 共焦显微镜 角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在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新志 陈彬川 +2 位作者 王永成 李佳佳 徐一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8-1060,1064,共4页
目的探讨23 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34眼... 目的探讨23 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34眼)ECD<1000 mm-2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分为联合手术组和Phaco组。联合手术组16例(19眼),行23 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14例(15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1 d、1周及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ECD,观察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 d,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及1周,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联合手术组以1级角膜水肿为主,Phaco组以2级角膜水肿为主,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为1.0 d,小于Phaco组的4.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手术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86±0.76)%,低于Phaco组的(13.39±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 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好,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术后角膜水肿轻,早期视力恢复快,适用于浅前房低ECD白内障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 前段玻璃体切割术 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浅前房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的不同类型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的改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柳夏林 刘奕志 +1 位作者 刘欣华 郑湖玲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的改变与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病人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 ,其中白内障的类型被分为皮质型 (成熟期 )、核硬化型 (≥NⅢ 级 )、后囊下型和混合型。健康成年人透... 【目的】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的改变与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病人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 ,其中白内障的类型被分为皮质型 (成熟期 )、核硬化型 (≥NⅢ 级 )、后囊下型和混合型。健康成年人透明晶状体的前囊膜标本来源于眼库的供体眼球。所有前囊膜标本经铺片、固定染色后 ,细胞计数测定前囊膜中央区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 (LECD)。【结果】健康成年男性透明晶状体LECD为 (4 15 2± 75 0 )个 /mm2 ,女性为 (4 874± 5 5 0 )个 /mm2 (P<0 0 1) ;核硬化型白内障 (≥NⅢ 级 )的LECD为 (5 12 0± 45 0 )个 /mm2 ,核硬化型白内障 (≥NⅢ 级 )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于其他各组及正常对照 (P <0 0 1) ,其中男性与女性的LECD分别为 (5 15 0± 35 0 )个 /mm2 和 (5 0 0 5± 480 )个 /mm2 (P >0 0 1)。【结论】健康成年女性的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于男性 ;核硬化型白内障 (≥NⅢ 级 )中男女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无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结合当前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提示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可能是核硬化型白内障发生的易感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白内障 细胞计数 上皮细胞 细胞密度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临床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成拾明 黄锦海 +3 位作者 李岩 杨欣 高蓉蓉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背景临床研究已证实,不同的角膜内皮镜所测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有较大差别,但国内外尚未见到关于SP02、TomeyEM-3000和SP3000P等不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的一致性比较。目的评估SP02、TomeyEM-3000和SP3000P... 背景临床研究已证实,不同的角膜内皮镜所测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有较大差别,但国内外尚未见到关于SP02、TomeyEM-3000和SP3000P等不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的一致性比较。目的评估SP02、TomeyEM-3000和SP3000P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54人,其中男33人,女21人;年龄17-38岁。均取右眼分别应用SP02、TomeyEM-3000和SP3000P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在自动模式下拍摄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采集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其中SP3000P分析角膜内皮细胞的方法有两种:自动分析和手工校正分析,即SP3000P(A)和SP3000P(M);SP02和TomeyEM一3000均采用自动分析方法。每种仪器均行3次检测并收集3张彩色照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评价各种仪器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分别对每两种仪器检测的结果进行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结果年龄〈24岁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较年龄≥24岁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2,P〈0.05);不同性别间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739)。SP02、TomeyEM-3000、SP3000P(A)和SP3000P(M)测量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0584-260)、(2954_+229)、(2668+258)、(27344-268)个/m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0.940、0.972、0.972,变异系数分别为0.063、0.061、0.056和0.058。SP02与TomeyEM-3000、SP3000P(A)与SP02、SP3000P(A)与TomeyEM-3000和SP3000P(A)与SP3000P(M)间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0.8-306.8)、(162.6-617.4)、(109.9-494.1)、(-0.6-132.6)个/mm。。结论SP02、TomeyEM-3000、SP3000P(A)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值的重复性好,但3种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不理想,因此不可相互替代。SP3000P(A)与SP3000P(M)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方法可以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内皮细胞密度 生物测量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建新 张吨 +2 位作者 胡文波 赵丹丹 刘起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重组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high cell-density fermentation,HCDF)是获得高外源蛋白产率的一种重要策略,文中就影响重组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宿主菌、接种量、培养条件、代谢副产物、培养方式等。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细胞密度发酵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过程的细胞密度在线检测与底物浓度实时控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庆强 林建强 李歧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4-589,共6页
在许多的微生物发酵和培养过程中,控制碳源(葡萄糖)是实现过程优化的关键.但是葡萄糖等碳源电极价格昂贵,且不能在线灭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基于电容法测量细胞密度可以在线灭菌,与细胞干重、OD(光密度)值等生物指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在许多的微生物发酵和培养过程中,控制碳源(葡萄糖)是实现过程优化的关键.但是葡萄糖等碳源电极价格昂贵,且不能在线灭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基于电容法测量细胞密度可以在线灭菌,与细胞干重、OD(光密度)值等生物指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实现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用细胞密度检测数据对发酵底物浓度的预测控制.用遗传算法建立的微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模型对分批发酵过程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几次发酵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方法可有效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对制药、食品等工业发酵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细胞密度 底物浓度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患者红细胞CRI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峰 张俊洁 +3 位作者 崔英 彭新萍 沈茜 徐玉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采用PCR方法测定红细胞CR1(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 ,采用3 H TdR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共测卵巢癌 5 1例 ,良性肿瘤 43例 ,正常妇女 40例。结果表明 ,卵巢癌患者ECR1基因高表达 (HH)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肿... 采用PCR方法测定红细胞CR1(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 ,采用3 H TdR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共测卵巢癌 5 1例 ,良性肿瘤 43例 ,正常妇女 40例。结果表明 ,卵巢癌患者ECR1基因高表达 (HH)型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 ,红细胞CR1基因HH型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红细胞CR1基因中表达HL和低表达LL型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示ECR1参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能力高低与其基因型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 T淋巴细胞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