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璟 兰光 +4 位作者 申艳琴 闫静 刘小菊 肖晶 王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3,共9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系统发育谱系、CC型、ST型、血清型、耐药表型及基因、毒力基因、抗性基因、系统发生关系。结果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属谱系Ⅰ、谱系Ⅱ,以谱系Ⅱ为主,共21株(84.0%)。血清型以1/2a为主,共14株(56.0%),分属10个CC型,其中CC9、CC8和CC121为优势CC型,共占56.0%(14株),发现一个新的ST型,即ST3142。仅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4.0%,1/25),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多重耐药株,本研究菌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基本一致。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携带LIPI-1和内化素基因,未发现携带LIPI-3的菌株,仅2株ST87型菌株携带LIPI-4。16株菌(64.0%)携带SSI-1,5株ST121携带SSI-2。68.0%(17/25)的菌株inlA基因发生了提前终止(PMSC)。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能将不同谱系、血清群和CC型的菌株明显分开,25株菌共分为10个亚群,与CC型保持一致。结论甘肃省市售食品中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呈现遗传进化多样性,耐药基因及表型均表现出低耐药率,且携带的毒力基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基因组测序 表型 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耐药和侵袭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心雨 毛子俊 +2 位作者 黄圣喆 黄钢 杨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9-1131,共13页
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启动原发肿瘤并介导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但其在细胞间层面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机制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探究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结直肠癌恶性... 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启动原发肿瘤并介导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但其在细胞间层面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机制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探究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的影响。首先,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分离出CD166+CD44+肿瘤干细胞(C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CSC-exo)和结直肠癌SW480细胞源性的外泌体(S-exo),并进行NTA粒径分析、电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鉴定。将成功分离得到的CSC和CSCexo与结直肠癌SW480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通过CCK-8、细胞凋亡实验发现,经过CSC或CSCexo共培养后的SW480细胞凋亡率从20%下降至13%(P<0.01),并且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1)。此外,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发现,S-exo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比CSCexo治疗组的缓慢,CSCexo抑制了5-FU对结直肠癌肿瘤的药物疗效。PET/CT显像、免疫组化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SCexo增强了结直肠癌肿瘤对葡萄糖类似物18F-FDG的摄取和糖酵解酶HK2、PFKFB2、PKM2和LDHA的表达。此外,用siRNA干扰糖酵解酶的表达会阻断CSCexo引起的耐药现象。综上,本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干细胞传递外泌体影响肿瘤葡萄糖代谢途径,并促进化疗耐药和侵袭能力,揭示了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泌体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mdr-1基因体外转染兔骨髓造血细胞及其表达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佚 金先庆 王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 :探讨浓缩病毒上清转染法在体外将多药耐药mdr - 1基因转入兔骨髓造血细胞的条件及检测转染后mdr - 1基因在兔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 :用秋水仙碱 (90ng/ml)筛选含人类全长mdr - 1cDNA的产病毒包装细胞PA317-HaMDR1/A1... 目的 :探讨浓缩病毒上清转染法在体外将多药耐药mdr - 1基因转入兔骨髓造血细胞的条件及检测转染后mdr - 1基因在兔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 :用秋水仙碱 (90ng/ml)筛选含人类全长mdr - 1cDNA的产病毒包装细胞PA317-HaMDR1/A1后进行细胞培养并制备浓缩病毒上清。采集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并分离富含造血细胞的单个核细胞。骨髓造血细胞与浓缩病毒上清及细胞因子组合共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率 ,PCR法检测外源性mdr- 1基因的整合 ,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DNR)泵出试验检测导入的mdr - 1基因的功能。结果 :秋水仙碱筛选后 ,产病毒包装细胞P -糖蛋白 (P - glycoproteinP - gp)表达增强 :外源性mdr - 1基因能成功的导入兔骨髓造血细胞 ,转染 2日、4日、6日的转染率分别为 2 2 %、37%、39% ,但转染 4日组细胞生长状态最好 ;转入的mdr - 1基因能发挥药物外排泵的功能。结论 :采用浓缩病毒上清转染法能成功的将外源性mdr - 1基因导入兔骨髓造血细胞中并获得稳定的功能性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mdr- 1基因转染骨髓造血细胞后自体回输在大剂量化疗中对骨髓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转染 造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体外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耐药基因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明洁 黄韬 +1 位作者 李治 田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6,210,共4页
目的体外评价蒽环类及紫杉类化疗药物与乳腺癌耐药相关基因MDR1(多药耐药基因)和BCRP(乳腺癌相关耐药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体外化疗药物干预后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蒽环... 目的体外评价蒽环类及紫杉类化疗药物与乳腺癌耐药相关基因MDR1(多药耐药基因)和BCRP(乳腺癌相关耐药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体外化疗药物干预后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蒽环类药物与MDR1基因表达量间有密切关系,随蒽环类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MDR1基因表达量也随之增加。而蒽环类药物与BCRP基因间及紫杉类药物与MDR1、BCRP间都无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蒽环类药物是MDR1基因编码的p-gp蛋白的特异性底物之一。临床可能通过检测MDR1的表达量较准确的预测蒽环类药物的疗效,并为个体化的选择敏感性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MCF-7细胞 化疗 基因 乳腺癌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MDR-1基因对小鼠肺腺癌细胞耐药性产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沙慧芳 董强刚 +2 位作者 苏建中 冯久贤 包国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了解MDR 1基因表达与肺癌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用FUGENTM6转染试剂将MDR 1基因导入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株 ( 3LL) ,建立了耐药细胞株 ( 3LL MDR 1)。用MTT方法测定细胞耐药性并观察异搏定对耐药的逆转效应 ,MDR 1基因表达产物... 目的 了解MDR 1基因表达与肺癌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用FUGENTM6转染试剂将MDR 1基因导入小鼠Lewis肺腺癌细胞株 ( 3LL) ,建立了耐药细胞株 ( 3LL MDR 1)。用MTT方法测定细胞耐药性并观察异搏定对耐药的逆转效应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示踪剂罗丹明1 2 3的摄取与排泄。结果 建立了一株能稳定表达P gp和对长春生物碱类、鬼臼毒素类具有显著耐药性的细胞株。免疫组化证实耐药细胞高度表达P gp糖蛋白。异搏定能部分逆转该细胞株的耐药性 ,且效应随着剂量递增 ,流式细胞仪测定显示耐药细胞对示踪剂的排泄作用显著高于亲代细胞。结论 通过基因转染实验 ,证明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LEWIS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肝AFT024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及多药耐药基因转染的影响
6
作者 张华玲 温泽清 +2 位作者 兰守敏 李长忠 李建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胎肝AFT024细胞对人类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AFT024细胞支持下体外长期培养的方法将人类MDR1基因转入脐血CD34+细胞,观察细胞扩增倍数来检测AFT024细胞对造血干/祖细... 目的:探讨胎肝AFT024细胞对人类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染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AFT024细胞支持下体外长期培养的方法将人类MDR1基因转入脐血CD34+细胞,观察细胞扩增倍数来检测AFT024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能力,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及耐药集落检测的方法测定基因转染效率、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功能活性。结果:(1)培养21d后AFT024细胞对有核细胞总数(TNC)的扩增没有明显作用,但CD34+细胞和集落形成细胞(CFC)的扩增倍数[(37.9±13.9)倍和(27.1±13.3)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1±2.3)倍和(7.7±3.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RT-PCR法可在AFT024组的转染细胞中检测到较高的MDR1mRNA水平,AFT024组基因转染效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15.2%);两组P-gp的表达分别为(31.7±10.2)%和(12.6±3.9)%;Rhodamine-123排出试验显示,具有P-gp功能活性的细胞分别为(35.5±11.4)%和(16.6±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T02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能力,并能明显提高MDR1基因在脐血CD34+细胞中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细胞 基因 人类造血干细胞 基因转染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及调控基因marOR突变与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任静朝 段广才 +3 位作者 宋春花 吕锐利 张卫东 郗园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和有机溶剂耐受试验,对其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细菌筛选出4株敏感株、18株耐单药株和137株耐多药株,耐多药率为86.2%(137/159);159株中有122株对有机溶剂耐受,耐受率为76.7%(122/159);159株均扩增出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未发现基因缺失株;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55株耐药菌株中,marOR基因的突变率为17.4%,acrA基因的突变率为5.8%,acrB基因的突变率为3.9%,tolC基因的突变率为2.6%;4株敏感株未发现marOR、acrA、acrB和tolC基因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耐多药率和有机溶剂耐受率均较高,且存在较高的marOR基因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acrAB-tolC主动基因 marO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对肿瘤耐药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芳 张雯 +1 位作者 宋淑霞 钱雪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2-436,共5页
恶性肿瘤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存在早发现难、治愈率低和预后差等三大难点。虽然,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此产生的耐药也是当今影响疗效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从而使患者面对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外泌体(exosomes)... 恶性肿瘤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存在早发现难、治愈率低和预后差等三大难点。虽然,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此产生的耐药也是当今影响疗效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从而使患者面对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外泌体(exosomes)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通讯员,在肿瘤耐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基质细胞均可分泌携带耐药相关分子(包括蛋白质和miRNAs等)的外泌体,并通过外泌体在TME中相互作用,传递耐药分子,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同时肿瘤细胞外泌体还可以介导药物外排,从而影响药效;基质细胞也可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这些机制的发现也为克服肿瘤耐药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去除或抑制含耐药分子的外泌体,或者通过改变外泌体的成分(减少耐药分子或增加抗耐药分子),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耐药。本文就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以及由此而来的耐药逆转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泌体 肿瘤细胞 基质细胞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璇 汤细彪 +4 位作者 吴斌 陈石 夏欣 满晓营 陈焕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8-504,共7页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其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用药,探究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方法应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并...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其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用药,探究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方法应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并进行基因分型。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aadA1,aadA2,strA-strB,aadB,aacC2,aac(3)-IV,aph(3′)-Ia,aph(3′)-IIa。结果临床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63%~97%),93%的菌株耐药谱值≥10。共检测到两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基因型属TEM-1+CTX-M-14。耐药菌株与相应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符合率高(≥74%)且序列保守。结论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性,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以产生针对该类抗生素的修饰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SH)克隆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特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杰 钱桂生 +3 位作者 黄桂君 熊玮 李靖 LI Jing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克隆和筛选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特异表达基因。方法 将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 (SPC A 1/CDDP)作为实验组 ,肺腺癌细胞 (SPC A 1)作为对照组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构建实验组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 ;用斑点杂交初步筛选cDNA消减文库... 目的 克隆和筛选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特异表达基因。方法 将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 (SPC A 1/CDDP)作为实验组 ,肺腺癌细胞 (SPC A 1)作为对照组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构建实验组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 ;用斑点杂交初步筛选cDNA消减文库后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Genebank)。结果 建立了一个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 (SPC A 1/CDDP)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 ,斑点杂交初步筛选显示 2 3个克隆中有SPC A 1/CDDP特异表达cDNA片断 ,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表明 2个cDNA片断为新序列 ,其余cDNA片断与已知基因有 96%~ 10 0 %的同源性。结论  2个新的cDNA序列可能为未知肺腺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序列 ;抑制消减杂交是克隆特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腺癌细胞 相关基因 抑制消减杂交 S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抑制耐药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晓菁 温泽清 +1 位作者 张华玲 石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载体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并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方法:浓度梯度诱导法和人MDR1基因载体转染法建立阿霉素耐药细胞株OVCAR/AR和多药耐药亚株OVCAR/MDR细胞。脂质体介导将MDR1特异性siRN... 目的:探讨载体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并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行性。方法:浓度梯度诱导法和人MDR1基因载体转染法建立阿霉素耐药细胞株OVCAR/AR和多药耐药亚株OVCAR/MDR细胞。脂质体介导将MDR1特异性siRNA的表达载体(pSN/mdr1a和pSN/mdr1b)转染耐药细胞,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MDRl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P-gp的表达,MTT法检测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的抵抗性。结果:耐药细胞OVCAR/MDR细胞MDR1 mRNA的表达高于OVCAR/AR细胞,两者均高于其亲代细胞OV-CAR-3;转染pSN/mdr1a和pSN/mdr1b可显著抑制两株耐药细胞MDR1 mRNA和P-gp的表达,OVCAR/MDR和OV-CAR/AR细胞对阿霉素抗药性的逆转率分别为79.5%和93.9%。结论:载体表达的MDR1特异性siRNA可抑制卵巢癌耐药细胞亚株MDR1基因的表达,因而增加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 MDR1 卵巢肿瘤 细胞 MDR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活化促进埃克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旸 王一喆 +3 位作者 郑春雷 侯科佐 王晓楠 胡雪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1-305,312,共6页
目的研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与埃克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将PC9细胞持续暴露于埃克替尼中并逐渐增加药物浓度,筛选并建立耐药细胞系,MTT法检测PC9和PC9/IcoR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基质胶侵袭... 目的研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与埃克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将PC9细胞持续暴露于埃克替尼中并逐渐增加药物浓度,筛选并建立耐药细胞系,MTT法检测PC9和PC9/IcoR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PC9和PC9/IcoR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phosph-ERK、EGFR、phosph-EGF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PC9细胞相比,PC9/IcoR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C9/IcoR细胞中EGFR和ER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D98059抑制ERK活化后,PC9/IcoR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ERK通路活化促进了埃克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埃克替尼 迁移 侵袭 细胞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照射后鼻咽癌细胞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3
13
作者 卜俊国 袁亚维 陈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射线照射前后鼻咽癌CNE1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功能为临床鼻咽癌放化疗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射线照射前后CNE1细胞的mdr1基因和P-gp的... 目的通过检测射线照射前后鼻咽癌CNE1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功能为临床鼻咽癌放化疗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射线照射前后CNE1细胞的mdr1基因和P-gp的表达及对柔红霉素的外排功能。结果鼻咽癌CNE1细胞射线照射前mdr1基因、P-gp不表达;照射后较长时间内mdr1基因、P-gp均明显表达;对柔红霉素的摄取较射线照射前低。结论鼻咽癌CNE1细胞射线照射后化疗敏感性降低,提示临床对于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应考虑先化疗再放疗即诱导化疗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照射 鼻咽癌 基因 表达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短期化疗诱导Tca8113细胞株产生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萍 王大章 +1 位作者 郑光勇 廖楚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短期接触化疗药物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情况及与化疗药物的关系。方法 将Tca8113细胞株在体外与化疗药物短期接触后 ,采用RT_PCR法检测其在mRNA水平上多药耐药基因 (MDR1)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的表达情况 ,采用荧... 目的 探讨短期接触化疗药物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情况及与化疗药物的关系。方法 将Tca8113细胞株在体外与化疗药物短期接触后 ,采用RT_PCR法检测其在mRNA水平上多药耐药基因 (MDR1)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的表达情况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变化 ,以耐药的白血病细胞株K5 6 2 ADM作为对照。结果 化疗对敏感的Tca8113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对K5 6 2 ADM抑制作用不明显 ;Tca8113细胞株短期接触化疗药物后 ,在mRNA水平可检测到微量的MDR1和MRP的表达 ;耐药的K5 6 2 ADM细胞内药物浓度明显低于敏感的Tca8113细胞株。结论 耐药性的产生与MDR1和MRP表达水平密切相关。Tca8113细胞株短期接触化疗后即有微量的MDR1mRNA和MRPmR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化疗 TCA8113细胞 肿瘤细胞 物疗法 头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CIK细胞高表达激活型表面标志物及耐药基因ABCG2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震 赵先兰 +4 位作者 王丽萍 杨玲竹 杨黎 张斌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比较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CIK(peripheral blood-derived CIK,PB-CIK)细胞的增殖、激活型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耐药基因ABCG2以及干细胞转录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脐血... 目的:比较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CIK(peripheral blood-derived CIK,PB-CIK)细胞的增殖、激活型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耐药基因ABCG2以及干细胞转录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脐血来源CIK(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CIK,CB-CIK)细胞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采用Ficoll-pl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激活型表面标志物CD28、CD27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PD-1的表达,RT-PCR检测耐药基因ABCG2和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Nanog、Oct-4、Sox2的表达。结果: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体外培养第4天时均开始增殖,第10天时CB-CIK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PB-CIK细胞[(251.52±16.76)%vs(158.00±43.19)%,P<0.05]。体外诱导培养13 d后CB-CIK细胞中CD3+CD56+细胞比例较PB-CIK细胞高[(21.20±4.82)%vs(10.06±3.46)%,P<0.05];激活型CD4+CD28+、CD4+CD27+和CD8+CD27+细胞比例在CB-CIK细胞中也明显升高[(32.40±16.81)%vs(18.65±9.23)%,(27.48±13.53)%vs(0.98±0.55)%,(41.76±13.98)%vs(2.58±2.10)%;P<0.05或P<0.01];而抑制型CD8+PD-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3.25±2.13)%vs(8.05±9.23)%,P<0.01]。此外,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均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Nanog、Oct-4、Sox2,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仅CB-CIK细胞表达高水平的耐药基因ABCG2。结论:CB-CIK细胞较PB-CIK细胞增殖速度快、激活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高、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低、高表达耐药基因ABCG2,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脐血 周血 激活型表面标志物 抑制型表面标志物 基因ABCG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上皮永生细胞、胃腺癌细胞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多耐药基因1和P-糖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福莲 岳保红 +2 位作者 马开颜 乐晓萍 张钦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胃上皮永生细胞、胃腺癌细胞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中多耐药基因1(mdr1)和P糖蛋白(P gp)的表达。方法:常规培养胃上皮永生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系(SGC7901)细胞,用RT PCR和原位杂交检测... 目的:探讨胃上皮永生细胞、胃腺癌细胞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中多耐药基因1(mdr1)和P糖蛋白(P gp)的表达。方法:常规培养胃上皮永生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系(SGC7901)细胞,用RT PCR和原位杂交检测此3种细胞的mdr1mRNA表达,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它们的P gp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在细胞内的蓄积以判断它们的P gp功能状态。结果:在原位杂交的标本上,杂交信号呈紫蓝色颗粒,分布于胞质。GES1细胞颗粒数量少,BGC823颗粒数量多,细胞轮廓十分明显;SGC7901颗粒细小而少,少数细胞杂交信号丰富。免疫印迹显示GES1P gp的表达较BGC823和SGC7901弱;GES1P- gp积分光密度为46.36±19.24,BGC823为61.32±28.46,SGC7901为50.45±21.36,BGC823的P gp表达强于SGC7901和GES1(P<0.05),SGC7901和GES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S1阿霉素特异荧光强度为10.12±4.18,BGC823为27.44±7.06,SGC7901为35.88±14.5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细胞对抗肿瘤药的反应性不同,随着细胞恶性变,P gp介导的耐药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1 P-糖蛋白 GES-1细胞 BGC823细胞 SGC79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adeB基因检测及外排泵抑制剂逆转亚胺培南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立然 刘原 +4 位作者 柯蕊 敬蓉 冯雁京 和平 马淑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adeB基因表达量与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关系,探讨外排泵抑制剂对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影响,为外排泵及外排泵抑制剂在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adeB基因表达量与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关系,探讨外排泵抑制剂对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影响,为外排泵及外排泵抑制剂在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9株,采用PCR法检测adeB基因表达情况,RT-PCR方法对adeB基因进行转录水平测定,并比较亚胺培南敏感及耐药组基因转录表达量有无差异;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加入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前后adeB阳性及阴性组多重耐药菌对亚胺培南MIC值的变化。结果 7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adeB基因在亚胺培南敏感组及耐药组表达量存在差异。PAβN对adeB阳性组亚胺培南耐药性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对adeB阴性组无明显影响;奥美拉唑对adeB阳性组及阴性组亚胺培南耐药性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与adeB基因高表达有关。PAβN降低adeB阳性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提高亚胺培南敏感性,对adeB阴性组无明显影响;奥美拉唑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鲍曼不动杆菌 排泵adeB基因 排泵抑制剂 亚胺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翠香 傅爱玲 +4 位作者 王英田 王均玲 周玲 李希华 陈方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9-632,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为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药敏试验为Kirby-Bauer法、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adeB、mdfA、qacE△1等3种抗菌制剂外排泵... 目的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为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药敏试验为Kirby-Bauer法、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adeB、mdfA、qacE△1等3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检测;结果β-内酰胺类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100%,亚胺培南耐药率达80%;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100%;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耐药率95%。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100%。20株MDR-ABA菌株adeB、mdfA、qacE△1基因均有检出。除1株来自ICU的外,本组菌株均携带3种外排泵基因。结论本组菌株均携带3种外排泵基因,可能是这些菌株高耐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排泵基因 多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病毒载体介导的双耐药基因在小鼠骨髓细胞的转移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鑫莉 王季石 +1 位作者 顾静文 林果为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增强造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及耐药基因导入在造血细胞保护性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电穿孔基因转移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 MGMT IRES MDR1导入病毒包装细胞GP +E86及PA3 17,以VCR... 目的 增强造血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及耐药基因导入在造血细胞保护性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电穿孔基因转移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G1Na MGMT IRES MDR1导入病毒包装细胞GP +E86及PA3 17,以VCR加压筛选后的阳性克隆上清感染小鼠骨髓细胞 ,应用PCR、Southernblo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基因MGMT及MDR1在细胞中的转移与表达。结果 加压筛选及乒乓效应使病毒滴度由 ( 0 .2~ 7.6)× 10 4CFU/mL提高到 ( 1.9~ 5 .7)× 10 6 CFU/mL ,从DNA、RNA及蛋白水平上分别证实了双耐药基因在小鼠骨髓细胞中获得了有效转移和表达 ,而转基因后的小鼠骨髓细胞对VCR、高三尖杉酯碱和BCNU的耐药性比未转导细胞分别提高了 5 .7、5 .0和 8.5倍。结论 双耐药基因成功导入小鼠骨髓细胞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 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基因 基因转移 骨髓细胞 小鼠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Ku70后人耐药肺癌细胞凋亡基因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亚荣 张捷 +1 位作者 王珂 刘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4,319,共4页
目的:探讨沉默Ku70(siRNA-Ku70)后人耐药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凋亡基因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比较Ku70mRNA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及其耐药肺癌A549DDP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应用PCR-Array方法比较沉默Ku70前后A549DDP... 目的:探讨沉默Ku70(siRNA-Ku70)后人耐药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凋亡基因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比较Ku70mRNA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及其耐药肺癌A549DDP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应用PCR-Array方法比较沉默Ku70前后A549DDP细胞凋亡基因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Ku70mRNA在A549DDP细胞系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549细胞系;沉默Ku70后A549DDP细胞促凋亡基因组中BAX、TP53、TP73等呈高表达,抗凋亡基因BFAR及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凋亡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TNFRSF 1A)呈低表达(P<0.05)。结论:Ku70mRNA在人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呈现高表达;提示Ku70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的发生;封闭Ku70可改变耐药肺癌细胞的促/抗凋亡基因组的表达呈促细胞凋亡效应,提示Ku70可能作为上游调控点参与调控部分促/抗凋亡基因组的表达,通过促凋亡表达效应而逆转细胞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细胞 凋亡基因 KU70 siRNA-Ku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