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14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明 赵嫦清 +5 位作者 李泽龙 梁星 杨智华 王先梅 郭瑞威 杨丽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所介导的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巨噬细胞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4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THP-1巨噬细胞;刺激组:THP-1巨噬细胞+E...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所介导的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巨噬细胞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4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THP-1巨噬细胞;刺激组:THP-1巨噬细胞+EMMPRIN(1ng/ml)刺激6h;抑制组:THP-1巨噬细胞+TAK-242(5μmol/L)抑制4h,PBS清洗3次,再加EMMPRIN刺激6h。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9、MMP-14基因;MMP-9、MMP-14和TLR4蛋白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THP-1单核细胞悬浮生长,呈圆形或类圆形,经100ng/ml佛波酯诱导分化48h,细胞体积增大,可伴有伪足伸出,呈椭圆形、长条梭形或短棒状,95%以上细胞贴壁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刺激组MMP-9、MMP-14基因以及MMP-9、MMP-14和TLR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抑制组TLR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刺激组比较,抑制组MMP-9、MMP-14基因以及MMP-9、MMP-14和TLR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4.384±0.732 vs 6.473±0.739,3.178±0.492 vs 4.937±0.538,0.635±0.115 vs 0.832±0.114,0.454±0.067 vs 0.733±0.128,0.206±0.058 vs 0.481±0.086,P<0.05)。结论TLR4信号通路在EMMPRIN所介导的THP-1巨噬细胞上调MMP-9、MMP-14表达中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14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ECM1蛋白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侯彦强 仲人前 +1 位作者 彭亮 孔宪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n=20)、淋巴结未转移的结直肠癌(n=35)、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n=29)中ECM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n=20)、淋巴结未转移的结直肠癌(n=35)、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n=29)中ECM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M1亚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CM1诊断价值。结果ECM1的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阳性率为10%(2/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9.4%(38/64);其中结直肠癌淋巴结未转移者为37.1%(13/35),淋巴结转移者为86.2%(25/29)。ECM1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增高,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非转移性结直肠癌(P<0.01)。结直肠癌细胞中高表达的ECM1蛋白主要是ECM1a亚型。结论EC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转移相关。ECM1蛋白对结直肠癌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纤维及其相关基因与盆腔脏器脱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 黄向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与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完整性被破坏有关。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盆底筋膜和韧带的主要成分,纤维成分代谢异常可能是POP的发病机制之一。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或降解增加可能导致POP发生,盆...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与盆底组织结构及功能完整性被破坏有关。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盆底筋膜和韧带的主要成分,纤维成分代谢异常可能是POP的发病机制之一。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或降解增加可能导致POP发生,盆底组织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弹性纤维,对生殖道组织调整自身去适应妊娠时的巨大伸展变化及产后修复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盆底组织中功能性弹性纤维数量减少及其平衡态紊乱可能是POP的病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垂 弹性组织 弹性蛋白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dropin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2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学 周赤忠 +1 位作者 严钢莉 梁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对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ICH患者为ICH组,入院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度组(>20分,51例)、中度组(5~20分,101例)...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对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ICH患者为ICH组,入院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度组(>20分,51例)、中度组(5~20分,101例)、轻度组(≤4分,68例),治疗后3个月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6级,79例)和预后良好组(1~2级,141例),另选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H患者的不良预后,ROC曲线分析血清Adropin、TSP-2水平对ICH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ICH组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S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dropin水平逐渐降低,TSP-2水平逐渐升高(P<0.01);ICH组NIHSS评分与血清Adropin水平呈负相关,与TSP-2水平呈正相关(P<0.01);出血破入脑室(OR=1.405,95%CI:0.686~2.435,P=0.043)、NIHSS评分(OR=1.170,95%CI:1.080~1.268,P=0.000)、TSP-2(OR=1.233,95%CI:1.129~1.348,P=0.000)为ICH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Adropin(OR=0.736,95%CI:0.373~0.961,P=0.011)为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dropin+TSP-2预测ICH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Adropin、TSP-2。结论 ICH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明显降低,TSP-2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相关,联合检测可提升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 脑出血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小丽 石少波 杨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4-546,共3页
根据NHANES 2013~2016年数据分析提示,年龄≥20岁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为48%,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心肌梗死(MI)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类型,并且是CVD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血液供应... 根据NHANES 2013~2016年数据分析提示,年龄≥20岁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为48%,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心肌梗死(MI)是缺血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类型,并且是CVD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2]。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组织缺血性死亡。在MI后心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心肌会发生结构改变,如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蛋白增加,纤维化以及炎性反应,进一步发展为心力衰竭[3-4]。因此在早期对于MI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纤维化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标志物探索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靖 陈少源 +2 位作者 王玉 肖坚 刘远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择期PCI术后的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骨膜素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220例首次确诊为STEMI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择期PCI术后的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骨膜素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220例首次确诊为STEMI患者,均行择期PCI,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67例和无MACE组153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sTLT-1、骨膜素水平,探讨其变化与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 2组Killip分级、血清sTLT-1、骨膜素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血清sTLT-1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1.124~4.23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46%和78.52%,骨膜素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1.135~3.21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69%和74.38%,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1.146~2.23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4%和83.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Ⅳ级、血清sTLT-1水平>0.63μg/L、骨膜素水平>40.35μg/L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TLT-1、骨膜素水平与MACE发生概率呈正比,其水平检测对于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血小板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