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1
作者 李巍 徐梓山 +3 位作者 马柯 张静雨 胡晓云 贺国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6-79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扰PXMP4,在Huh7和MHCC97L细胞中过表达PXMP4,利用WB和qPCR法验证干扰/过表达效率。利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B法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或0、5、10和20μmol/L U0126处理对HCC细胞中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HCC组织中PXMP4呈高表达(P<0.05)。临床病理分析发现,PXMP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在HCC细胞中,干扰PXMP4后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进程(P<0.05);反之,过表达PXMP4后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及EMT进程(P<0.05)。此外,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U0126处理同样能够抑制HCC细胞EMT进程。结论:PXMP4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HCC细胞分化有关联,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唐强 叶涛 +3 位作者 朱路文 吴孝军 李宏玉 田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针刺组(n=18)、康复组(n=18)及针康组(n=18),再分为术后3 d、7d、14 ...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针刺组(n=18)、康复组(n=18)及针康组(n=18),再分为术后3 d、7d、14 d三个亚组(n=6)。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给予电动跑台训练,针康组采用针康法治疗。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半暗区皮层ERK1/2、p-ERK1/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14 d,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评分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ERK1/2蛋白表达增加(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针康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P<0.05),(p-ERK1/2)/(ERK1/2)增加(P<0.05)。结论针康法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康法 神经功能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滕振平 邢飞跃 +1 位作者 王通 李莉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A蛋白(ConA)或者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染色,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A蛋白(ConA)或者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以流式细胞术分析PD9805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PD98059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FDA-SE染色分析显示,当浓度为5、10、20、30、40μmol/L时,PD98059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r=0.985,P<0.01)。选择最佳浓度30μmol/L的PD98059,观察其对不同时间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PD9805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P<0.01),但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细胞周期分析进一步表明,PD98059可阻止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而亚二倍体峰变化并不明显。PD98059对PDB+Ion刺激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与ConA刺激相似,不同的是S期和G2/M期的变化较ConA的作用更明显。结论PD98059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可阻止其进入S期和G2/M期,提示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在淋巴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淋巴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化发挥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宁钧宇 敬海明 +3 位作者 杜宏举 齐丽娟 高珊 李国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 目的进一步证实在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增生,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增强细胞内AMPK的活化(表现为AMPK第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采用定点突变获得组成性激活型AMPK突变体,设计短发卡RNA (short hairpin,shRNA)序列构建AMPK干扰载体,并分别包装产生组成性激活型AMPK和AMPK敲低慢病毒。分别采用AMPK活化剂二甲双胍处理、组成性激活型AMPK慢病毒感染和AMPK敲低慢病毒感染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AMPK活性对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IGF-1刺激引起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活性(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及其下游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明显增强AMPK的活性(表现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增高),并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表现为202位苏氨酸和204位酪氨酸的磷酸化受到抑制);组成性激活型AMPK表达能明显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ERK1/2活化以及下游的细胞增生;在AMPK敲低细胞中,IGF-1能引起更强的ERK1/2活化。结论 AMPK能通过抑制ERK1/2活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GF-1信号,并能抑制IGF-1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戴红艳 葛志明 李永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观察UⅡ诱导的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观察UⅡ诱导的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对UⅡ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UⅡ诱导后ERK1/2的磷酸化,及Urantide、PD98059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UⅡ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且这一作用可以完全及部分被Urantide、PD98059抑制;UⅡ可以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ERK1/2的磷酸化,且这一作用可以完全被Urantide、PD98059抑制。结论UⅡ可以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且该过程部分由ERK1/2信号通路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成纤维细胞 增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传导通路在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内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2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71-873,T002,共4页
为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Ras和C-fos在不同发育阶段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这3种蛋白在8例胎儿皮肤和8例成人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胎儿发育初期,p-ERK1/2、Ras... 为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Ras和C-fos在不同发育阶段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这3种蛋白在8例胎儿皮肤和8例成人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胎儿发育初期,p-ERK1/2、Ras和C-fos蛋白表达较低,随着胎儿生长发育,这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大,在妊娠后期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胎儿皮肤(P<0.01)。p-ERK1/2、Ras和C-fos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它们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以及损伤后修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信号传递 胎儿皮肤 免疫组化 增生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1蛋白激酶、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丽 石燕 +2 位作者 蒋成英 孙琼 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28,481,共6页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与肝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Raf-1、pMEK1和pERK1/2在肝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38.3%、46.7%和38.3%,三者过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Raf-1、pMEK1和pERK1/2过表达与性别、年龄、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状态、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存在癌栓、肿瘤大小等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Raf-1过表达与肝癌预后相关(P<0.05)。结论 Raf-1的过表达是肝癌预后不良的显著标记,可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Raf-1蛋白激酶 磷酸化丝裂原细胞激酶1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调节仔猪空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齐珂珂 孙雨晴 +4 位作者 万晶 邓波 门小明 吴杰 徐子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12-3916,共5页
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 GLP-2)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信号传导机制。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9mol/L p GLP-2(p GLP-2组)和10-9mol/L p GLP-2、10μmol/L U0126(p GLP-2... 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 GLP-2)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信号传导机制。培养液中分别添加10-9mol/L p GLP-2(p GLP-2组)和10-9mol/L p GLP-2、10μmol/L U0126(p GLP-2+U0126组),对照组不添加以上试剂,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测定IPEC-J2胞质紧密黏连蛋白-1(ZO-1)、occludin、claudin-1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PEC-J2细胞培养液中添加p GLP-2显著增加了ZO-1、occludin、claudin-1以及p42-ERK1/2、p44-ERK1/2的蛋白表达量(P<0.05);与p GLP-2组相比,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ERK1/2的抑制剂U0126,显著降低了ZO-1、occludin、claudin-1以及p42-ERK1/2、p44-ERK1/2的蛋白表达量(P<0.05)。综合得出,ERK1/2通路是p GLP-2调控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一条重要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PD98059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海龙 张根葆 +1 位作者 李伟 张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抑制剂PD98059对大鼠内毒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IC组及抑制剂组。DIC组通过腹腔注射6mg/kg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DIC模型...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抑制剂PD98059对大鼠内毒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IC组及抑制剂组。DIC组通过腹腔注射6mg/kg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DIC模型,抑制剂组腹腔注射6mg/kg LPS和10mg/kg PD98059。5h后取血,利用全自动血凝仪及生化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及肌酐(Cr)等指标;并留取心肝肾组织,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IC组APTT、LDH、ALP、ALT、AST、BUN及Cr均延长或升高(P<0.01),FIB较对照组降低(P<0.01),心、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有明显的血管扩张充血;PD98059预防性用药后,除Cr外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心、肝、肾组织血管充血减轻。结论:ERK1/2抑制剂PD98059能够减轻内毒素DIC时的多器官损伤,其机制与ERK1/2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脂多糖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在小鼠T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中的作用
10
作者 滕振平 邢飞跃 季煜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流式细胞术分析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藉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或佛波醇酯(PDB)加离子霉素(Ion)刺激,流式细胞术分析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周期和活化的影响。结果: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染色分析显示,不同浓度(5、10、20、30、40μmol/L)的PD98059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关系(r=0.985,P<0.01)。碘化丙锭染色分析表明,PD98059可阻止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PD98059对PDB+Ion刺激的T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与ConA刺激相似,不同的是S期和G2/M期的变化较ConA作用更显著。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显示,不同浓度的PD98059仅能轻微影响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和CD25的表达。结论:PD98059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阻止其进入S期和G2/M期,但不能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早期和中期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T淋巴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U0126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微管结合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波 朱春莹 +3 位作者 包义君 陈书达 郭宗泽 仇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2-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抑制剂U012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海马微管结合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U0126组,每组50只,各组再根据缺血后再灌注的时间点细分为6、1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抑制剂U012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海马微管结合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U0126组,每组50只,各组再根据缺血后再灌注的时间点细分为6、12、24、48和72 h 5个亚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P-2在各组小鼠海马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小鼠海马MAP-2的表达在6 h时已经明显降低,24 h达最低值,而在72 h略有回升(P<0.01);与相同时间点的缺血再灌注组小鼠相比,U0126组小鼠海马MAP-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且海马细胞的凋亡情况明显好转(P<0.01)。结论 U0126能够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海马MAP-2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U0126 海马 细胞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平 景丽 +4 位作者 马秀萍 葛新红 郭风英 王国勇 张建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具有复杂的病理表现和发生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参与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DR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具有复杂的病理表现和发生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参与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DR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将枸橼酸缓冲液配置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照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 mmol/L视为建模成功;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4周和12周处死大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磷酸化ERK1/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4、13.771,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饮水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70、18.725,P<0.05).与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变薄,外丛状层水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内核层及视细胞层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相对表达量(A值)分别为3 197.1±13.1和7 202.0±5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152.8±16.1和2 33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7、16.417,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磷酸化ERK1/2相对表达量(A值)为2 850.6±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 27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1,P<0.05).结论 ERKl/2信号通路参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早期DR,可能与RGCs和视细胞的凋亡及Müller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Sprague-Dewley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小鼠反复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良民 谢小娟 +1 位作者 马立刚 张永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小鼠反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脑损伤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影响。方法SPF级成年C57BL/6J小鼠96只,6~8周龄,体重16~25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I...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小鼠反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脑损伤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影响。方法SPF级成年C57BL/6J小鼠96只,6~8周龄,体重16~25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IR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2只。Sham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0 min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IR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0 min后分离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反复IR脑损伤模型;PHC组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0 mg/kg,30 min后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术建立反复IR脑损伤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术前及术后学习记忆能力,随后处死小鼠,留取海马组织并测定其湿/干重比(W/D)。采用伊文斯蓝(EB)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海马组织ERK1/2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组织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3、7 d IR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与IR组比较,术后3、7 d PHC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缩短(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海马组织W/D和脑组织EB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HC组海马组织W/D和脑组织EB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海马组织ERK1/2 mRNA表达量和p-ERK1/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HC组海马组织ERK1/2 mRNA表达量和p-ERK1/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ERK 1/2激活而减轻小鼠反复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脑损伤 缺血-再灌注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调控细胞侵袭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葛新滢 邵露露 +1 位作者 高雪林 何荣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是一种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Ras-Raf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的信号转导级联,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甚至侵袭作用。肺癌、肝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痫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是一种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Ras-Raf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的信号转导级联,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细胞的生长、增殖甚至侵袭作用。肺癌、肝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痫前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以及其疾病的转移和病情的进展,均与ERK1/2信号通路调控细胞侵袭性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探索ERK1/2信号通路侵袭性在相关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根据近些年国内外的最新研究,介绍ERK1/2信号通路侵袭性这一特性在各个疾病中所发挥的相关调控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侵袭性 肿瘤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途径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颖 刘永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72只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8)、模型组(n=18)、低剂量GSPE组(n=18)和高剂量GSPE组(n=18)。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脑部照射22...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72只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8)、模型组(n=18)、低剂量GSPE组(n=18)和高剂量GSPE组(n=18)。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脑部照射22 Gy制作放射性脑损伤模型。采用穿梭箱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组织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GSPE组动物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率显著升高(P<0.001),被动回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减轻;GAP-43 m RNA和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增高(P<0.001)。且高剂量GSPE组显著优于低剂量GSPE组(P<0.001)。模型组中GAP-43 m RNA表达水平与磷酸化ERK1/2水平呈正相关(r=0.764,P<0.001);低剂量GSPE组和高剂量GSPE组中GAP-43 m RNA表达水平与磷酸化ERK1/2水平呈正相关(r=0.814,0.822,P<0.001)。结论 GSPE通过ERK1/2途径提高大鼠海马区GAP-43表达,发挥防治放射性脑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学习 生长相关蛋白-4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局部筋膜和脊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P38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雪梅 原林 +5 位作者 张学全 杨春 黄泳 戴景兴 吴金鹏 余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3-976,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拉伸大鼠皮下筋膜对局部筋膜和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筋膜结缔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通过随机分组,每组5只,针刺后三里组和针刺非穴位组进行手针捻转,拉伸刺激组进行拉伸刺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筋膜和脊髓组织中细胞信号蛋白的变化;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拉伸刺激组局部皮下筋膜形态学变化。结果:组织学改变:拉伸刺激组皮下筋膜的纤维以拉伸点为中心呈向心性分布,单位面积内细胞密度增大,细胞骨架和胞核重构成"扁梭形"。细胞信号蛋白变化:针刺组筋膜结缔组织ERK1/2和P38MAPK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但以非穴组增加显著;ERK1/2与P38MAPK在脊髓中的表达位置由胞质转向胞核,ERK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38MAPK的表达有所增加。结论:针刺对局部浅筋膜的ERK1/2和P38有上调作用,但与脊髓中的信号蛋白增加幅度并不完全一致,提示筋膜结缔组织支架可能在微观的信号转导层面对局部细胞分化与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筋膜/针刺 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 穴位/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令超 张娜 +5 位作者 单粉粉 张竞文 常越 景丽 秦璟 张建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对比观察单纯性胃炎(20例)、胃黏膜上皮肠上...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对比观察单纯性胃炎(20例)、胃黏膜上皮肠上皮化生(肠化)(20例)、不典型增生(28例)、早期胃癌(36例)、进展期胃癌(73例)中HP、ERK1/2、蛋白激酶Cθ(Protein kinase Cθ,PKCθ)的表达。结果不典型增生组(39.29%)和肠化组(30.00%)HP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胃炎组(5.00%)、早期胃癌组(2.78%)和进展期胃癌组(1.39%)(P<0.05)。单纯胃炎组、肠化组和不典型增生组ERK1/2染色阴性;早期胃癌组(63.88%)和进展期胃癌组(68.49%)癌细胞呈ERK1/2阳性着色。低分化腺癌组(82.50%)ERK1/2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组(51.52%)(P<0.05)。对各组标本进行PKCθ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PKCθ仅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间质及癌周淋巴细胞中阳性着色。高分化腺癌组PKCθ表达(54.55%)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组(32.50%)(P<0.05)。结论 HP感染导致慢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涉及ERK1/2的高表达。PKCθ在胃癌中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压力负荷诱导小鼠肥厚心肌和心衰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梅 杨毅宁 +5 位作者 马依彤 陈邦党 刘芬 韩伟 高晓明 黄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肥厚心肌组织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探讨肥厚心肌从代偿到失代偿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方法: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肥厚心肌组织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探讨肥厚心肌从代偿到失代偿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方法:12周龄C57/BL小鼠通过主动脉弓缩窄(TAC)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在1、4、8、12、16周时进行高频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组织重量及心肌病理学检测,RT-PCR半定量测定心房利钠肽(ANP)、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bcl-2、bax mRNA,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建立假手术模型,在不同时点给予相同检测后处死。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左室收缩期、舒张期前壁、后壁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于术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12周显著降低(P<0.05)。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于术后4周明显增加,8-12周保持稳定,16周明显下降;左室舒张末压于术后8周持续增加(均P<0.05)。显示心肌由左室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2)组织形态学天狼猩红染色测量心肌胶原含量及TUNEL染色测定凋亡指数显示从4周到16周呈增加趋势。(3)与假手术组比较,缩窄组心肌组织ANP术后1周至16周表达呈持续性增加;而α-MHC、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缩窄组心肌组织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术后1周明显增加,4周时达高峰,12周至16周下降至稳定(均P<0.05),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弓缩窄诱导的压力超负荷可导致左室心肌早期代偿性向心性肥厚向晚期心力衰竭发展。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压力负荷诱导心肌肥厚和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实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主动脉弓缩窄 压力负荷 左室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安风仙 王晓 +5 位作者 刘雯 高彦丽 马金龙 徐兴欣 陈世明 杨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性表达情况。结果 P-ERK1/2和MMP-9在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0、28.9%和24.4%及77.6%和65.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3,P=0.003;χ2=40.968,P=0.005)。宫颈鳞癌患者中,P-ERK1/2和MMP-9在临床Ⅱ~Ⅲ期组、G3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肿瘤直径>4 cm组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临床Ⅰ期组(P=0.015,P=0.002)、G1~G2组(P=0.013,P=0.017)、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P=0.021)和肿瘤直径≤4cm组(P=0.008,P=0.004)。P-ERK1/2与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χ2=8.955,P=0.006)。结论 P-ERK1/2和MMP-9的阳性率随宫颈病理改变的程度加深而增加。P-ERK1/2和MMP-9在宫颈鳞癌中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宫颈鳞癌的浸润及其淋巴结转移,二者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宫颈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孙蕾清 徐晶 +5 位作者 陈永强 郑璐 吕小婷 刘军权 陈复兴 周忠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人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到含有唑来膦酸和白细胞介素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获得γδT细胞。用ERK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人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到含有唑来膦酸和白细胞介素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获得γδT细胞。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γδT细胞ERK1/2信号通路后,用细胞计数仪测定γδT细胞增殖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杀伤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培养10 d后的γδT细胞纯度达到(87.94±2.36)%。PD98059作用后的γδ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6.74±0.36)×105/ml vs(9.42±0.31)×105/ml],而PD98059作用后γδT细胞颗粒酶B阳性表达率[(48.89±1.31)%vs(41.58±1.58)%]、穿孔素阳性表达率[(65.92±3.29)%vs(33.49±2.83)%]、对肝癌Hep G2细胞的杀伤率[(69.28±4.96)%vs(48.34±3.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8、7.582、15.478、11.201,P值均<0.001)。结论 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ERK1/2信号通路能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但能增强γδT细胞的体外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信号调节MAP激酶 蛋白激酶抑制剂 受体 抗原 T细胞 γ-δ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