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胁迫对拟南芥幼苗形态生理和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艳萍 刘宛 +3 位作者 李艳芝 李培军 张巧丽 郭艳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6-1252,共7页
以拟南芥为供试材料,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分子指标3个层次研究了镉(Cd)的毒理效应,筛选Cd敏感生物标记物。分子指标的研究以18SrRNA为看家基因,错配修复基因MutS2homolog(atMSH2),atMSH3,atMSH7,细胞增殖核抗原1和2(atPCNA1和atPCNA2... 以拟南芥为供试材料,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分子指标3个层次研究了镉(Cd)的毒理效应,筛选Cd敏感生物标记物。分子指标的研究以18SrRNA为看家基因,错配修复基因MutS2homolog(atMSH2),atMSH3,atMSH7,细胞增殖核抗原1和2(atPCNA1和atPCNA2)为检测目的基因,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Cd胁迫对上述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125、0.25、1.0、3.0mg·L-1)Cd处理7d后,根长随Cd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0.125mg·L-1Cd处理下,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在0.25、1.0和3.0mg·L-1Cd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地上部atMSH2,atPCNA1,atPCNA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字型关系,分别在0.125,0.25和0.125mg·L-1Cd时达到最大值。以上结果表明,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上述3个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趋势相符,且均对Cd污染胁迫较敏感,可以作为检测Cd污染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基因 细胞增殖核抗原基因 生物标记物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