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广布野豌豆细胞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曲秀春 刘祥君 李瑞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对中国北方 8个产地的广布野豌豆ViciacraccaL .种群的核型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不同种群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1 2、 1 4和 2 4。支持 1 2条染色体类型由 1 4条染色体类型通过罗伯逊易位所形成的观点。 1 2条染色体类型和 2 4条染色体类型... 对中国北方 8个产地的广布野豌豆ViciacraccaL .种群的核型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不同种群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1 2、 1 4和 2 4。支持 1 2条染色体类型由 1 4条染色体类型通过罗伯逊易位所形成的观点。 1 2条染色体类型和 2 4条染色体类型在植株外部形态上没有可识别的差异 ,在分类学上应作同一单元处理。 1 4条染色体类型的植株具有形态上可以识别的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布野豌豆 染色体 核型 细胞地理学 北方地区 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新荒漠两侧丽豆属对子种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思锋 常朝阳 +1 位作者 黎斌 徐朗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46-251,共6页
中国丽豆和新疆丽豆是蒙新荒漠两侧豆科植物区系中一对较为重要的间断分布的对子种。中国丽豆分布于黄土高原东部的局部地区,而新疆丽豆分布于新疆塔城一带和西天山山脉。从细胞地理学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丽豆为二倍... 中国丽豆和新疆丽豆是蒙新荒漠两侧豆科植物区系中一对较为重要的间断分布的对子种。中国丽豆分布于黄土高原东部的局部地区,而新疆丽豆分布于新疆塔城一带和西天山山脉。从细胞地理学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丽豆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6=12m+4sm;新疆丽豆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32=24m(4SAT)+8sm,两种均为“2A”核型,属的染色体基数x=8。中国丽豆和新疆丽豆虽然在形态上比较接近,但在核型上的差异明显,应为两个独立的种。中国丽豆是黄土高原比较典型的第三纪古特有种。第三纪末以来亚洲内陆持续旱化、沙漠化和荒漠化不断扩大,这可能是造成其地理残遗的主要因素。而新疆丽豆在倍性上属于比较进化的四倍体,这可能是对其生境变化适应的结果。由于丽豆属在中亚山地集中分布6种1变种,约占全属8种1变种的77%,因此中亚是本属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地理学 丽豆属 对子种 中国丽豆 新疆丽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六种特有松科植物核型及细胞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石大兴 王米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4-91,共8页
本文分析的麦吊云杉、峨眉冷杉等4种2变种松科植物属我国特有种,主产中国西部,观察到的根尖细胞核型有5种为首次报导。麦吊云杉(Piceabrachytyla)和变种油麦吊云杉(P.b.var.complanata)为2... 本文分析的麦吊云杉、峨眉冷杉等4种2变种松科植物属我国特有种,主产中国西部,观察到的根尖细胞核型有5种为首次报导。麦吊云杉(Piceabrachytyla)和变种油麦吊云杉(P.b.var.complanata)为2A核型,K(2n)=24=20m+4sm;天山云杉(P.schrenkianavar.fianshanica)为2B核型,K(2n=24=16m+8sm;峨眉冷杉(Abiesfabri)为2A模型,K(2n)=24=14m+8sm+2st;红杉(Larixpotaninii)为2A核型,k(2n)=24=12m+10sm+2st;高山松(Pinusdensata)为1A核型,k(2n)=24=24m。试材来源于原始林区的自然居群,根据核型资料,结合各种的生态、地理分布,进行了遗传变异及进化程度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杉 高山松 核型 细胞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蜡梅属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林初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1-316,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西美蜡梅(Calycanthus occidentalis)的核型为K(2n)=22=20m(2SAT)+2sm,与美国蜡梅的变种光叶红(C.floridus var.oblongifolius)同属“2A”类型但较为原始,它们都比“1A”的夏蜡梅(C.chinensis)进化,三者由原始到进步的顺序... 本文首次报道西美蜡梅(Calycanthus occidentalis)的核型为K(2n)=22=20m(2SAT)+2sm,与美国蜡梅的变种光叶红(C.floridus var.oblongifolius)同属“2A”类型但较为原始,它们都比“1A”的夏蜡梅(C.chinensis)进化,三者由原始到进步的顺序可能为夏蜡梅—→西美蜡梅—→美国蜡梅(光叶红)。夏蜡梅属可能以较原始的夏蜡梅起源于东亚(中国),再东向迁移到北美洲(美国)形成西美蜡梅和美国蜡梅(光叶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属 细胞地理学 染色体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匍茎百合的细胞地理学分析
5
作者 苏丹美 李娟 +2 位作者 郭先林 何兴金 周颂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0,共8页
匍茎百合(Lilium lankongense)是青藏高原的一个特有百合物种。为了研究其核型特征以及不同居群间的演化关系,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8个居群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8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均为3B型,染色体基数为12,核型不对称系... 匍茎百合(Lilium lankongense)是青藏高原的一个特有百合物种。为了研究其核型特征以及不同居群间的演化关系,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8个居群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8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均为3B型,染色体基数为12,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81.28%~83.53%。(2)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匍茎百合各居群在地理分布上沿着察隅县-茨中村-香格里拉市-木里县一线从西向东迁移、扩散的分布扩张,同时分布于贡山县至香格里拉市一线的居群在地理分布上还存在纬度上的向北和向南迁移、扩散的分布扩张态势。(3)该研究首次发现匍茎百合存在B染色体的情况,其B染色体对适应特殊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匍茎百合是一个正处于高度分化过程中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茎百合 核型 细胞地理学 不对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温型草原带重要饲用植物细胞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阎贵兴 张素贞 +4 位作者 薛凤华 云锦凤 王六英 富象乾 李龙 《中国草地》 CSCD 1998年第1期4-10,14,共8页
中国草原主要分布于中温带,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中温带草原的主体。根据目前掌握的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成果,对内蒙古中温型草原带森林草原亚带、典型草原亚带和荒漠草原亚带重要饲用植物的细胞地理学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草原... 中国草原主要分布于中温带,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中温带草原的主体。根据目前掌握的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成果,对内蒙古中温型草原带森林草原亚带、典型草原亚带和荒漠草原亚带重要饲用植物的细胞地理学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草原亚带中多倍体饲用植物所占的比例不同,从东部的森林草原亚带至西部的荒漠草原亚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饲用植物 细胞地理学 内蒙古 草原
原文传递
13种21居群葱属植物的细胞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魏先芹 李琴琴 +2 位作者 何兴金 高云东 赵丽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30,共13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3种(含1变种)21居群葱属(Allium L.)植物进行了细胞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类群的染色体基数为7、8和11,核型的类型为2A、2B和3A型,并且存在2倍体、3倍体和4倍体。主要讨论了葱属根茎组(Sect.Rhizirdium G.Don)...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3种(含1变种)21居群葱属(Allium L.)植物进行了细胞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类群的染色体基数为7、8和11,核型的类型为2A、2B和3A型,并且存在2倍体、3倍体和4倍体。主要讨论了葱属根茎组(Sect.Rhizirdium G.Don)部分类群的核型分化和进化机制,高山韭(A.sikkimense Baker)和多星韭(A.wallichii Kunth)的细胞地理学,以及B染色体的多态性及其在生境上的适应意义。最后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细胞分类学研究结果,对葱属植物的核型进化形成了如下认识:(1)该属植物的原始染色体基数为8,其他基数的类群是由基数为8的类群进化而来的;(2)葱属植物在核型类型的进化上存在两条路线:基数为7的类群核型进化趋势为2A→2B→2C,而基数为8的类群的核型进化趋势为1A→2A→2B→2C;(3)多倍化是葱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核型 进化 细胞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