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调节因子敲减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1
作者 付艺乾 梁东阁 +4 位作者 王铭洋 潘佳佳 杨彦宾 曾磊 康相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00-4109,共10页
旨在揭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s)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shRNA技术构建敲减IRF 1-9的PK15细胞系,并检测其敲减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滴度测定检测敲减IRF 1-9后... 旨在揭示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s)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shRNA技术构建敲减IRF 1-9的PK15细胞系,并检测其敲减效率。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滴度测定检测敲减IRF 1-9后PRV的增殖情况;利用RT-qPCR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PRV-gB、IFN-β、ISG-15和IL-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RV感染细胞后gB蛋白的表达水平。敲减效率测定结果显示,PK15细胞中的IRF 1-9 mRNA表达水平均有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及滴度测定结果表明,敲减IRF 1-9基因后有助于PRV的增殖;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敲减IRF 1-9基因后,PRV-g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发现,敲减IRF 1-9抑制PRV诱导的IFN-β、ISG-15以及IL-6 mRNA表达。综上所述,IRF 1-9是PRV在PK-15细胞内复制的宿主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干扰素调节因子 猪伪狂犬病病毒 细胞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咽清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雾化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琳 叶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基础上加用喉咽清口服液对患儿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基础上加用喉咽清口服液对患儿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观察组给予喉咽清口服液+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恢复进食时间,治疗前及治疗5 d结束时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评估治疗5 d后的临床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个别患儿出现厌食。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2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基础上加用喉咽清口服液,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减轻患儿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喉咽清口服液 重组人干扰素a2b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MEBO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研究
3
作者 杨惠妮 陈立明 +1 位作者 宋珊 梅淑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湿润烫伤膏(MEBO)+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 目的:探讨针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应用湿润烫伤膏(MEBO)+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编号后分组,分为对照组(单号,30例)、治疗组(双号,30例)。对照组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使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EBO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治疗组的93.33%(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高于治疗组,脱痂时间长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行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MEBO共同治疗,效果理想,可将瘢痕程度改善,减轻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性痤疮瘢痕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湿润烫伤膏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权重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派特灵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辉霞 马军格 杨长乐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派特灵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女性尖锐湿疣(CA)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女性CA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派特灵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女性尖锐湿疣(CA)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女性CA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派特灵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及达治愈标准者6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IL-1、IL-6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程度及CD8+、IL-1、IL-6和TNF-α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治愈标准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派特灵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女性CA,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程度,降低治疗后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女性 派特灵 重组人干扰素Α-2B 激光疗法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复发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抗病毒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卫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慢乙肝患者,均在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300万U/次,隔日1次,共使用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8及IL-6水平...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慢乙肝患者,均在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300万U/次,隔日1次,共使用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8及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法检测ALT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TNF-αI、L-8I、L-6及HBV-DNA、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能减轻慢乙肝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及抑制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细胞因子 肝炎 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利敏 张华茹 +1 位作者 王东英 宋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接受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气道炎症相关因子[趋化因子配体3(CCL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α1-酸性糖蛋白(α1-AG)]、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促、喘息、咳嗽、肺部音等症状缓解时间降低(P<0.05)。治疗4、7 d后,两组CCL3、HMGB1、α1-AG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抑制气道炎症,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症状缓解,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 重组人干扰素Α1B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配体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Α1-酸性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及血清miR-223、miR-101a的影响
7
作者 刘瑞卿 董佩霞 +2 位作者 牛少琼 王素娟 郭莎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157-4161,共5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及血清miR-223、miR-101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两组接受...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及血清miR-223、miR-101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两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脂肪细胞因子及血清miR-223、miR-101a,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网膜素、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素(apelin)较治疗前均升高,趋化素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网膜素、vaspin、apelin高于对照组,趋化素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iR-101a较治疗前均升高,血清miR-223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miR-101a高于对照组,血清miR-223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7%,与对照组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CHF患者,可有效提高网膜素、vaspin、apelin和血清miR-101a,降低趋化素和血清miR-223,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氟伐他汀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临床效果 脂肪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贺晓红 张薇 +2 位作者 薛梅 徐大琴 向龙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40例,按照给药剂量分为高剂量组(n=46)、低剂量组(n=48)和对照组(n=4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40例,按照给药剂量分为高剂量组(n=46)、低剂量组(n=48)和对照组(n=46)。三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肺炎常规治疗,高剂量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治疗,低剂量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每次10万U/kg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2 m L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三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剂量组IL-6、TNF-α、CRP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CD3^+、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CD3^+、CD4^+、CD4^+/CD8^+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CD8^+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可以降低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每次20万U/kg雾化吸入的效果优于10万U/kg,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病毒性肺炎 儿童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郝洁 田小军 +2 位作者 宋新文 申保生 段树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肝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改善肝功能等基础治疗,同时口服利巴韦林250 mg、3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皮下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肝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改善肝功能等基础治疗,同时口服利巴韦林250 mg、3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3×106 IU/d,连用4周后改为3次/周;观察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1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病毒学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γ干扰素、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IP-10)、IL-6、TNF-α、CRP水平,肝功能及抗体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快速应答52例、完全应答35例、持续应答35例,对照组分别为43、22、24例,两组快速应答、缓慢应答及持续应答率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CRP、IP-10、ALT、AST、TBil、抗HCV及HCV-RNA均低于治疗前,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效果更明显(P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用于慢性丙肝能更好地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炎症细胞因子 抗体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对白血病细胞作用的^(31)PNMR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荣清 骆传环 杜泽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用31P核磁共振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和γ_干扰素(IFN_γ)联合对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_4作用后含磷化合物的变化;Molt_4细胞系的 31P谱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磷酸单酯等的共振峰组成 ;31P谱显示γ_干扰素、... 用31P核磁共振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_α))和γ_干扰素(IFN_γ)联合对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系Molt_4作用后含磷化合物的变化;Molt_4细胞系的 31P谱主要由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磷酸单酯等的共振峰组成 ;31P谱显示γ_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γ_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对Molt_4细胞作用后 ,三磷酸腺苷的 β位磷的共振峰与无机磷的峰高比值 (hATP/hPi)不同程度地降低 ;同时根据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 核磁共振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磷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晓璐 闫若潜 +6 位作者 吴志明 刘梅芬 张代宝 张书阳 王淑娟 赵雪丽 刘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为了研究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SPF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重组融合蛋白(第2组)和rChIFN-α蛋白(第3组)注射14日龄SPF鸡后不同时间对各试... 为了研究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对SPF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重组融合蛋白(第2组)和rChIFN-α蛋白(第3组)注射14日龄SPF鸡后不同时间对各试验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中CD3^+CD4^+、CD3^+CD8^+百分含量以及CD4^+/CD8^+比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在鸡体内接种后3~14d均可明显提高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CD4^+细胞百分含量,降低CD3^+CD8^+细胞的百分含量,提高CD4^+/CD8^+比值;接种后3~7d期间,第2组鸡的CD3^+CD4^+、CD3^+CD8^+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与PBS对照组(第1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3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接种鸡体后均可显著影响鸡PBLC中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提高CD4^+/CD8^+比值,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重组融合蛋白对鸡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CD4^+/CD8^+比值影响程度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优于rChIFN-α蛋白;重组融合蛋白在体内发挥了鸡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 重组鸡α干扰素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比值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晓璐 闫若潜 +4 位作者 李勤楠 赵雪丽 谢彩华 刘梅芬 张书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53-3159,共7页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为建立稳定、便捷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蛋白,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ChIFN-α和ChIL-2ELISA方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活性;采用MTS法分别测定重组融合蛋白促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可以与抗ChIFN-α单抗和抗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融合蛋白在DF1细胞上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其抗VSV活性高于抗IBDV活性,且均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不同浓度的重组融合蛋白均具有明显的促鸡PBLC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且其促增殖活性明显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重组融合蛋白体外活性检测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探究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协同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α干扰素 鸡白细胞介素-2 重组融合蛋白 体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B细胞活化因子、干扰素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小玲 俞烜华 李忆农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5期522-524,532,共4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干扰素α(IFN-α)表达水平,探讨BAFF、IFN-α与SLE疾病活动指标(SLEDAI)的关系及BAFF与IFN-α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干扰素α(IFN-α)表达水平,探讨BAFF、IFN-α与SLE疾病活动指标(SLEDAI)的关系及BAFF与IFN-α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血清BAFF、IFN-α水平。结果 SLE患者活动组血清中BAFF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1 141.81±650.12)ng/L vs(652.87±414.94)ng/L、(573.77±241.97)ng/L(均P<0.01)。SLE患者活动组血清中IFN-α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5.81(9.91)ng/L vs 4.41(4.27)ng/L,3.89(1.18)ng/L(均P<0.01)。SLE患者血清中BAFF水平与SLEDAI、血沉(ESR)呈正相关(r=0.671、0.278,P<0.05或<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20,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α水平与SLEDAI、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26、0.398、0.300,P<0.05或<0.01);与C3呈负相关(r=-0.297,P<0.01)。SLE患者中32例抗ds-DNA抗体阳性者血清BAFF、IFN-α水平高于28例阴性者(1 027.45±587.32)ng/L vs(666.06±379.10)ng/L(P<0.01);6.85(13.61)vs 4.03(1.54)ng/L(P<0.05)。SLE患者血清中BAFF与IFN-α呈正相关(r=0.290,P<0.01)。结论SLE患者BAFF、IFN-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SLEDAI相关;BAFF和IFN-α存在正相关,提示在SLE发病中可能起相互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干扰素Α B细胞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鸡α-干扰素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类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玉峰 吴静 +2 位作者 王春玲 李峰 宋敏训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67-69,共3页
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静脉注射4~6周龄SPF鸡,24 h后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rChIFN-α可以在48~72 h内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下词CD8^+... 重组鸡α-干扰素(rChIFN-α)静脉注射4~6周龄SPF鸡,24 h后采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rChIFN-α可以在48~72 h内明显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下词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证明rChIFN-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鸡α-干扰素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1和CD74的表达变化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源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勇 熊绍虎 +4 位作者 张喜 刘艳春 孙瑜 杨向群 张传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目的:借助体外模型验证IRF-1、CD74、CD36、GAP43、CYP2E1和TCA4基因表达变化是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方法: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将其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葡萄糖(5.5、15、25、30mmol/L和35mmol/L)、... 目的:借助体外模型验证IRF-1、CD74、CD36、GAP43、CYP2E1和TCA4基因表达变化是否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方法: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将其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葡萄糖(5.5、15、25、30mmol/L和35mmol/L)、波动糖中(25mmol/L和5.5mmol/L葡萄糖交替,每一浓度持续12h)以及持续高糖(25mmol/L)中,48h后运用半定量RT—PCR检测IRF-1、CD74、CD36、CYP2E1和TCA4的表达变化,SPSS分析基因变化与平滑肌增殖的相关性。结果:葡萄糖浓度低于30mmol/L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随糖浓度的增加而加速。持续高糖中培养平滑肌细胞自第6h起增殖明显。统计分析显示,CD74、IRF-1和GAP43的表达变化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存在相关性。结论:IRF-1和CD74参与调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1 CD74 增殖 大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喷雾剂治疗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对核因子-κB、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廖亦男 于四景 姚婷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rhIFN)-α2b喷雾剂治疗EV7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疗效及对核因子-κB(NF-κB)、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0例被EV71病毒感染的轻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 目的: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rhIFN)-α2b喷雾剂治疗EV7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疗效及对核因子-κB(NF-κB)、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0例被EV71病毒感染的轻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rhIFN-α2b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变化,肝肾功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NF-κB、TNF-α、IL-6、IL-10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均为正常范围,但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rhIFN-α2b喷雾剂治疗EV71病毒致儿童HFMD,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NF-κB、炎症因子,且对肝肾功能指标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重组人干扰素喷雾剂 EV71病毒 手足口病 因子-ΚB 炎症因子 肝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肥胖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卞宏 王莉君 +4 位作者 李慧婷 郝璐 朱述阳 宋琳 刘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0期37-39,10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肥胖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表达瘦素受体(OB-R)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情况,及给予瘦素干预后IRF-1的变化。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体质量对照组(A组)、正常体质量哮喘组(B组)、肥胖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肥胖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表达瘦素受体(OB-R)及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情况,及给予瘦素干预后IRF-1的变化。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体质量对照组(A组)、正常体质量哮喘组(B组)、肥胖对照组(C组)、肥胖哮喘组(D组),肥胖及哮喘模型建立后取各组大鼠气道,体外培养ASMC,逆转录酶PCR(RT-PCR)测各组OB-R mRNA的表达,然后分别用生理盐水(NS)和瘦素干预A、B、C、D组细胞48 h,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IRF-1蛋白表达。结果 RT-PCR电泳结果示在500 bp处有明显条带,其大小与OB-R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相符,说明AMSC上有OB-R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细胞IRF-1蛋白表达量在NS干预的情况下,B、C组均较A组细胞IRF-1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但均比D组减弱(P<0.05),而B、C两组蛋白表达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瘦素干预的情况下,各组细胞IRF-1蛋白表达量均分别较相应的NS干预组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且B、C组细胞GRβ蛋白表达量均较A组增加(P<0.05),较D组减弱(P<0.05),而B、C组蛋白表达量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瘦素通过OB-R促进IRF-1在肥胖哮喘大鼠ASMC中的表达可能是导致肥胖哮喘发生激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哮喘 气道平滑肌细胞 瘦素受体 干扰素调节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明 张晓农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6期506-509,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 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 (初发、复发 )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寻找辅助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方法 将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行原代和传代培养 ;用MTT比色法测定重组人干扰素 ...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 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 (初发、复发 )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寻找辅助治疗翼状胬肉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方法 将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行原代和传代培养 ;用MTT比色法测定重组人干扰素 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初发、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人干扰素 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重组人干扰素 α1b滴眼液与对照组相比 ,对初、复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影响具有统计上的差异 ,对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重组人干扰素 α1b滴眼液对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 PNCA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 α1b滴眼液作为一种成品滴眼液对初、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辛晓蓉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 (γ- interferon,γ- IFN )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isfactorα,TNF-α)所引起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第 3代培养细胞中添加 TNF-α,浓度为 10 ...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 (γ- interferon,γ- IFN )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isfactorα,TNF-α)所引起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第 3代培养细胞中添加 TNF-α,浓度为 10 - 2 ~ 10 4μg· L- 1 ,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测定法 ,观察 TNF-α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进一步测定γ- IFN对 TNF-α增殖影响的抑制作用。结果  TNF-α在体外有促进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并与 TNF-α有关 ,10~ 10× 10 3μg· L- 1 OD值明显升高 ,并以 10 3μg· L- 1 最为明显 ,而γ- IFN可以抑制这一作用。结论  TNF-α是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参与后囊形成混浊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γ- IFN可抑制 TNF-α促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Γ-IFN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后囊混浊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 b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文燕雄 王多干 +1 位作者 张小珍 柳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3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92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重组人... 目的研究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92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E4(LTE4)].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IL-10、IL-12、ECP、LTE4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孟鲁司特钠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血清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