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吴文清 柯传庆 +2 位作者 江龙委 吴嘉 孙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联合组,同期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及T细胞亚群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80%vs 76.7%、93.3%vs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14.6个月vs 9.3个月、25.8个月vs 18.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56^(+)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细胞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3^(+)、CD4^(+)、CD4^(+)/CD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变化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PFS和OS,是安全有效的,能达到更好的临床获益并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放疗 化疗 1 25-二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辉 赵群 +5 位作者 左连富 马洪俊 李淑荣 程建新 贾金华 康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67-1169,117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凋亡率、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以及hB7-1、hB7-2、MHCⅠb、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RIA)ELISA等方法检测CIK细胞作用于和荷人卵巢癌SKOV3/CDDP耐药细胞SCID小鼠腹腔移植模型后血清IL-2、TNF-α、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结果:电镜显示:CIK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萎缩,膜发泡,细胞密度增加,线粒体浓缩染色质固缩于核膜周边;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IK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尚诱导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9.0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DR-1和Topo-Ⅱβ表达明显下降(P<0.05),提示CIK细胞可逆转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的表达;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HCⅠb、HLA-DR、hB7-1和hB7-2抗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CIK细胞可提高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CDDP的免疫原性;与NS组相比,CIK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INF-γ、GM-CSF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CIK细胞在将卵巢癌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的同时,尚能诱导其凋亡,降低耐药基因的表达,提高耐药细胞的免疫原性,分泌IL-2、TNF-α、INF-γ、GM-CSF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药耐药 MHC抗原 共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可诱导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22
3
作者 岑溪南 朱平 +3 位作者 石永进 任雅丽 马明信 虞积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 ,RT PCR检测显示K5 6 2细胞表达bcr abl融合基因mRNA ,单独K5 6 2细胞对照组、K5 6 2 /喜树碱组及K5 6 2 /VP 16组均未见亚G1期峰 ,K5 6 2 /CIK组亚G1期峰值为38.1% ;单独CEM细胞对照组未见亚G1期峰 ,CEM /喜树碱组亚G1期峰值为 2 3.5 % ,CEM /VP 16组亚G1期峰值为 32 .3% ,CEM/CIK组亚G1期峰值为 4 5 .4 %。结论 :喜树碱和VP 16不能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而CIK细胞能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BCR-ABL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辉 封芳 +4 位作者 朱民高 王柔抒 王小平 吴颖 庄志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12期间在我科治疗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单采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12期间在我科治疗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单采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贴壁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Ag)制备Ag-DC;T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制备Ag-DC-CIK瘤苗,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监测CIK细胞增殖情况,并将Ag-DC-CIK分次回输给其中41名患者,以41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治疗2疗程后,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负载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的DC,高表达CD11c、CD83、CD86、HLA-DR表面分子,IL-12的分泌显著增加。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刺激CIK细胞的增殖,同时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加,此外,Ag-DC-CIK瘤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治疗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肾癌PBMC来源的DC负载自身肿瘤细胞冻融抗原能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肾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静 刘亮 +4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杉 刘蕊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vs 18%,P<0.01;58%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vs 13个月,P<0.01;68个月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CI:0.92~0.99,P<0.05)和OS(HR=0.79,95%CI: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IL-2 IFN 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细胞联合治疗晚期实体肿瘤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束永前 张锦英 +5 位作者 黄普文 卢凯华 朱陵君 刘平 殷咏梅 穆庆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晚期实体肿瘤 联合治疗 CD3^+CD56^+ 临床分析 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协同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效应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翟欣辉 魏绪仓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王岐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均<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 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纯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或P<0.05);在2.5∶1~20∶1的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培养 白血病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5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0-1272,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血液肿瘤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邢宏 韩方正 汪莉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随着肿瘤对人类生存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应对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初露锋芒,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 随着肿瘤对人类生存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应对肿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初露锋芒,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的杀瘤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临床研究 肿瘤生物治疗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激活的杀伤细胞 CD3单抗 杀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单延红 张海军 +1 位作者 徐志刚 崔满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联合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在体外对人卵巢癌浆液性囊腺癌细胞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其协同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诱导脐血CIK细胞,将SKOV-3细胞随机分为Cur组、CIK细胞组和Cur联合CIK细胞组...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联合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在体外对人卵巢癌浆液性囊腺癌细胞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其协同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诱导脐血CIK细胞,将SKOV-3细胞随机分为Cur组、CIK细胞组和Cur联合CIK细胞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Fas相关死亡结构蛋白Fas、Fas相关死亡结构蛋白(FADD)和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与Cur组和CIK细胞组比较,Cur联合CIK细胞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大,并且随时间的延长或剂量的增加,增殖抑制率亦增加,在效靶比为12.5∶1,20μmol·L-1 Cur作用48h时,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76.2%;Cur联合CIK细胞组与Cur组和CIK细胞组比较,SKOV-3细胞Fas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Cur组、CIK细胞组和Cur联合CIK细胞组SKOV-3细胞FADD-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与Cur合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效应可能与促进SKOV-3细胞Fas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卵巢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γ和白介素2诱导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建敏 阚全程 +5 位作者 张震 杨双宁 赵璇 李红 王丽萍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 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 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培养。培养至第6~1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培养至第1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免疫表型(CD3、CD4、CD8、CD56)、激活性表面标志(CD28、CD27、CD69、NKG2D)、抑制性表面标志(PD1、CD152)及Granzyme-B、干扰素γ分泌量。结果:4种培养方式下,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单抗相比,ATG培养的CIK中CD3^+CD4^+和CD3^+CD8^+细胞比例较低(P<0.001),CD3-CD56^+与CD8^+CD69^+细胞比例较高,CD56^+细胞干扰素γ和Granzyme-B分泌水平较高。结论:ATG诱导的CIK免疫活性优于用CD3单抗经典方案培养的CIK,抗肿瘤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 干扰素Γ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87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春娟 刘亮 +6 位作者 曹水 熊艳娟 杜伟娇 齐静 张澎 安阳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9-523,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vs.58%,P=0.138;57个月vs.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vs.72%,P<0.05;73个月vs.53个月,P<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元建华 彭大为 +1 位作者 李建旺 王美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139-4141,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变化、卡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和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45%,对照组有效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联合CIK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结直肠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存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表型及细胞内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菲 王丽萍 +4 位作者 张震 岳冬丽 段秀芳 张斌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冻存对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表型及细胞内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癌症患者的外周血,采用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得CIK。收集冻存3个月后复苏4、24、72 h的CIK,采... 目的:探讨冻存对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表型及细胞内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癌症患者的外周血,采用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得CIK。收集冻存3个月后复苏4、24、72 h的CIK,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胞内染色法检测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及干扰素-γ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活性。以未冻存的新鲜CIK作对照。结果:冻存前及复苏4 h后CIK颗粒酶B及干扰素-γ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9、0.237,P>0.05)。冻存前及复苏4、24、72 h后CIK穿孔素表达水平分别为(35.97±7.12)%、(10.00±6.04)%、(17.60±3.92)%和(35.20±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480,P<0.001),冻存后CIK穿孔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穿孔素表达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复苏4、24、72 h后CIK活细胞比例逐渐增多(P<0.05),复苏72 h后活细胞比例接近100%,细胞活性恢复正常。结论:冻存可能使CIK细胞亚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冻存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物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静 王菲 +5 位作者 刘艳芬 王丽萍 许钰杰 王盟 张斌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抗CD3单抗联合不同浓度的抗CD28单抗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取6例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诱导培养,获取CIK细胞。CIK细胞成熟后用1.0 mg/L抗CD3单抗分别联合0.5、1.0、2.5 mg/L抗CD28单抗进... 目的:探讨抗CD3单抗联合不同浓度的抗CD28单抗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取6例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诱导培养,获取CIK细胞。CIK细胞成熟后用1.0 mg/L抗CD3单抗分别联合0.5、1.0、2.5 mg/L抗CD28单抗进行活化,使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10、IL-2、TNF-α的分泌水平,并用胞内细胞染色法检测CD3+CD8+T细胞中IFN-γ、穿孔素的表达水平。以50μg/L佛波酯联合750μg/L离子霉素共刺激的CIK细胞作对照。结果:抗CD3单抗联合不同浓度抗CD28单抗组CIK细胞IFN-γ、IL-10、IL-2、TNF-α分泌水平和胞内穿孔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D3单抗联合不同浓度抗CD28单抗共刺激对CIK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无影响,临床上可选择1.0 mg/L抗CD3单抗联合0.5 mg/L抗CD28单抗活化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单抗 抗CD28单抗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寇晓霞 杨喜晶 +2 位作者 黄耀 袁振刚 钱其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胆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多种肿瘤抗原刺激后进行扩增和培养,收获成熟DC制成疫苗进行皮内注射,同时联合自体CI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85例胆系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 85例胆系肿瘤患者经自体DC-CIK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完全缓解2例(2.3%)、部分缓解14例(16.5%)、疾病稳定54例(63.5%)及疾病进展15例(17.6%);免疫功能提高,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及CD4+/CD8+比值升高,而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至随访结束,58例患者死亡,2例失访,25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95%CI:12.1-20.9个月)。结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是胆系肿瘤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少,但相关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婷 唐晓义 +2 位作者 刘婷 张斌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毒副作用较轻、前景良好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其联合化疗对胃癌的治疗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虽然,目前所报道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但尚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毒副作用较轻、前景良好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其联合化疗对胃癌的治疗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虽然,目前所报道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但尚不足以充分证明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有效性,因为这些试验设计方案均存在一些缺陷,如为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明确胃癌类型、未标准化的CIK细胞制备方法和治疗方案、无用于预测CIK细胞治疗效果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等。因此,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方能促进CIK细胞用于胃癌临床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胃癌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逆转耐顺铂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春娟 李慧 +5 位作者 于津浦 安秀梅 于文文 齐静 任秀宝 曹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889-894,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A549/DDP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A549/DDP与CIK细胞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四氮甲唑兰比色法(MTT法)验证...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A549/DDP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A549/DDP与CIK细胞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四氮甲唑兰比色法(MTT法)验证A549/DDP的DDP耐药性及检测共培养前后A549/DDP对DDP耐药性的变化。RT-PCR法筛选A549与A549/DDP有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检测耐药性变化的观察指标,并检测共培养前后A549/DDP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549及共培养前后A549/DDP中基因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A549/DDP的耐药系数为14.5,具有较强的DDP耐药性。RT-PCR筛选出A549与A549/DDP表达有差异的耐药相关基因为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π)基因、人类铜离子转运蛋白(human copper transporter1,hCTR1)基因,A549/DDP中GST-π表达量明显增加,hCTR1表达量明显降低。与CIK细胞共培养后,A549/DDP对DDP的耐药性明显下降,共培养20h后耐药逆转倍数约为4.93倍,细胞内GST-π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CIK细胞对A549/DDP有逆转DDP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ST-π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耐药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腺癌 GST-Π hCT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黑素瘤临床疗效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贵良 刘亮 +2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 目的:初步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恶性黑素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术后接受CIK治疗的3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CIK治疗组,按1∶3比例选取同期术后未接受CIK治疗的114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有无溃疡、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olrogenase,LDH)活性、病理类型、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等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结果:CIK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OS率分别为86.8%、74.6%(P=0.097),3年OS率分别为76.3%、46.5%(P=0.001),5年OS率分别为71.1%、43.9%(P=0.004);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CIK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未达到观察终点,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20.1个月,P=0.00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LDH水平是影响CIK治疗恶性黑素瘤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IK免疫治疗的疗程数可能与黑素瘤患者OS相关,CIK疗程>8次具有延长黑素瘤患者OS期的趋势。结论:CIK免疫治疗能改善恶性黑素瘤患者的OS期,增加CIK疗程数可能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黑素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I) 临床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冬 刘涛 +4 位作者 林青凤 陆向东 王琼 林峰 茅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48-215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Ⅲ~IV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CIK细胞组(38例)和单纯化疗组(36例)...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Ⅲ~IV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CIK细胞组(38例)和单纯化疗组(36例)。CIK细胞治疗组给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单纯化疗组仅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近期疗效、中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CIK细胞治疗组有效率为29.0%,与单纯化疗组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为63.2%,高于单纯化疗组38.9%(P〈0.05);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个月(95%CI:2.5—3.5),总生存时间(os)为6.8个月(95%CI:6.1-7.5),6个月生存率为41.7%,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可行.能够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免疫力并产生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吉西他滨 胰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