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吴文清 柯传庆 +2 位作者 江龙委 吴嘉 孙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联合组,同期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及T细胞亚群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80%vs 76.7%、93.3%vs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14.6个月vs 9.3个月、25.8个月vs 18.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56^(+)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细胞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3^(+)、CD4^(+)、CD4^(+)/CD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变化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PFS和OS,是安全有效的,能达到更好的临床获益并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放疗 化疗 1 25-二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辉 赵群 +5 位作者 左连富 马洪俊 李淑荣 程建新 贾金华 康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67-1169,117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凋亡率、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以及hB7-1、hB7-2、MHCⅠb、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RIA)ELISA等方法检测CIK细胞作用于和荷人卵巢癌SKOV3/CDDP耐药细胞SCID小鼠腹腔移植模型后血清IL-2、TNF-α、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结果:电镜显示:CIK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萎缩,膜发泡,细胞密度增加,线粒体浓缩染色质固缩于核膜周边;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IK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尚诱导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9.0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DR-1和Topo-Ⅱβ表达明显下降(P<0.05),提示CIK细胞可逆转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的表达;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HCⅠb、HLA-DR、hB7-1和hB7-2抗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CIK细胞可提高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CDDP的免疫原性;与NS组相比,CIK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INF-γ、GM-CSF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CIK细胞在将卵巢癌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的同时,尚能诱导其凋亡,降低耐药基因的表达,提高耐药细胞的免疫原性,分泌IL-2、TNF-α、INF-γ、GM-CSF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药耐药 MHC抗原 共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辉 封芳 +4 位作者 朱民高 王柔抒 王小平 吴颖 庄志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12期间在我科治疗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单采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12期间在我科治疗的82例晚期肾癌患者,单采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贴壁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Ag)制备Ag-DC;T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制备Ag-DC-CIK瘤苗,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监测CIK细胞增殖情况,并将Ag-DC-CIK分次回输给其中41名患者,以41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治疗2疗程后,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负载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的DC,高表达CD11c、CD83、CD86、HLA-DR表面分子,IL-12的分泌显著增加。Ag-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刺激CIK细胞的增殖,同时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加,此外,Ag-DC-CIK瘤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治疗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晚期肾癌PBMC来源的DC负载自身肿瘤细胞冻融抗原能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肾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分析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金超 杨岩丽 +8 位作者 孙雪冬 吴琼 张晓艳 赵来伟 潘欣 蒋昊 丁国梁 王丹红 陈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7-832,共6页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及细胞计数后回输给患者。于第7、9、11、13天皮下注射DC,第11、13天静脉回输CIK,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的客观反应率为37%,疾病控制率为85%,2年总生存率为8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亚群及Th2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Th1细胞有升高趋势(P<0.05),多次治疗后CD3^+CD4^+CD25^+T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有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过程中2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功能检测对评估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细胞治疗老年血液肿瘤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蔡力力 杨波 +6 位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50-1255,共6页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集2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集2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第1-10天应用IL-2 100万单位/天,皮下注射。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136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合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14例接受8个疗程的CIK细胞输注,6例接受4个疗程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11例达完全缓解,7例达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可提高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造血系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5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0-1272,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血液肿瘤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龙倩 周航 +4 位作者 王家辉 冯源 黄玲 周星 陈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腹部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晚期肺癌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进行最佳支持治...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腹部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晚期肺癌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进行最佳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CIK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并在入组前1个月内未行放化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随访,比较两组生存质量(KPS评分)和生存期,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7个月,中位生存期差为1个月(P=0.044);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51.22%)、关节酸痛(36.58%)和失眠(29.27%)。结论: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可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肺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26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孙薏 张聪 +7 位作者 陈健 钟国成 匡红 苏毅 岳伦莉 张朵 李硕 呼永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5-1246,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但其完全缓解率低,毒副反应大。目前,以树突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为基础的过继免疫已成为MM治疗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尝试将负载自体抗原(Ag)的DC联合CI...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但其完全缓解率低,毒副反应大。目前,以树突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为基础的过继免疫已成为MM治疗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尝试将负载自体抗原(Ag)的DC联合CIK治疗复发难治性MM,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可诱导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22
9
作者 岑溪南 朱平 +3 位作者 石永进 任雅丽 马明信 虞积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 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 (喜树碱和VP 16 )诱导K5 6 2及CEM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 ,RT PCR检测显示K5 6 2细胞表达bcr abl融合基因mRNA ,单独K5 6 2细胞对照组、K5 6 2 /喜树碱组及K5 6 2 /VP 16组均未见亚G1期峰 ,K5 6 2 /CIK组亚G1期峰值为38.1% ;单独CEM细胞对照组未见亚G1期峰 ,CEM /喜树碱组亚G1期峰值为 2 3.5 % ,CEM /VP 16组亚G1期峰值为 32 .3% ,CEM/CIK组亚G1期峰值为 4 5 .4 %。结论 :喜树碱和VP 16不能诱导表达bcr abl的K5 6 2细胞凋亡 ,而CIK细胞能诱导K5 6 2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BCR-ABL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9
10
作者 莫晨 高锦 +4 位作者 王俊懿 黄燕苹 吴小娥 陕海丽 徐铭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评价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武警总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DCIK联合化疗的21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的20例晚... 目的:评价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武警总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DCIK联合化疗的21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将PBMC体外培养制备DCIK。联合治疗组患者2周期全身化疗结束后回输DCIK,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指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似,治疗有效率为42.9%和40.0%,疾病控制率为66.7%和60.0%。联合治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1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和2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57.1%vs50.0%,P<0.05;28.6%vs15.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具有更好的疗效,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生存率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静 刘亮 +4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杉 刘蕊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vs 18%,P<0.01;58%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vs 13个月,P<0.01;68个月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CI:0.92~0.99,P<0.05)和OS(HR=0.79,95%CI: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IL-2 IFN 疗效 配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与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杀伤肿瘤效应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虞积仁 石永进 +1 位作者 岑溪南 董玉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制备具有抗原特异杀伤活性的效应细胞。方法 :反复冻融法提取肿瘤可溶性抗原 ,甲基噻唑基四唑 (methylthiazolylterrazolium ,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活性。 结果 :经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摄取肿瘤细胞抗原 ,并提呈给细... 目的 :制备具有抗原特异杀伤活性的效应细胞。方法 :反复冻融法提取肿瘤可溶性抗原 ,甲基噻唑基四唑 (methylthiazolylterrazolium ,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活性。 结果 :经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摄取肿瘤细胞抗原 ,并提呈给细胞因子诱导杀伤 (cytokineinducedkiller ,CIK)细胞所获得的DC A CIK细胞对同一肿瘤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较CIK细胞、未摄取抗原的DC CIK细胞及摄取不相同肿瘤抗原的DC A不相同 CIK细胞具有更高的杀伤活性。结论 :摄取肿瘤可溶性抗原的DC细胞可明显提高CIK细胞对相同肿瘤靶细胞的杀伤特异性和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靶向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超 毛伟征 +1 位作者 赵宝成 李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靶向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到裸鼠腹股沟皮下建立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CIK细胞组与成纤维细胞组,分别注射荧光染...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靶向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到裸鼠腹股沟皮下建立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CIK细胞组与成纤维细胞组,分别注射荧光染料SP-DiI标记的CIK细胞与成纤维细胞(HFL-I)于裸鼠种植瘤对侧腹股沟皮下,观察其在荷胃癌裸鼠体内各种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同时观察CIK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大小并计算抑瘤率,病理观察肿瘤的坏死面积。结果:SP-DiI标记的CIK细胞注射后10d主要浓集在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注射局部、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中无CIK细胞或分布极少(P<0.01);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没有出现在肿瘤组织、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主要集中于注射局部。CIK细胞治疗后裸鼠的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抑瘤率为29.82%;移植瘤组织坏死面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IK细胞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有良好的靶向性和杀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胃癌 移植瘤 靶向 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协同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效应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翟欣辉 魏绪仓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王岐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均<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 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纯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或P<0.05);在2.5∶1~20∶1的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培养 白血病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2 位作者 董生良 陈复兴 徐永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 目的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C-TACE)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80例(双介入组);单纯经皮肝动脉常规剂量C-TACE134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双介入组和单纯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76.3%、41.3%和14.9%,研究组的AFP降至正常及明显下降率则显著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3组血清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介入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与顺铂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传军 吕亚莉 +1 位作者 刘笑笑 杨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36-2838,共3页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与顺铂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观察组给予CIK细胞心包腔...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与顺铂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观察组给予CIK细胞心包腔内灌注,观察组给予顺铂心包腔内灌注,两组均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3例,非完全缓解/非进展(nonCR/non-PD)6例,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3.3个月;对照组CR 15例,non.CR/non.PD 7例,PD 2例,中位PFS 3.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谱不同,均未发生Ⅲ一Ⅳ级不良反应。结论:CIK细胞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能有效控制恶性心包积液.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顺铂 高频热疗 心包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存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表型及细胞内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菲 王丽萍 +4 位作者 张震 岳冬丽 段秀芳 张斌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冻存对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表型及细胞内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癌症患者的外周血,采用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得CIK。收集冻存3个月后复苏4、24、72 h的CIK,采... 目的:探讨冻存对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表型及细胞内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癌症患者的外周血,采用Ficoll两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得CIK。收集冻存3个月后复苏4、24、72 h的CIK,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胞内染色法检测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及干扰素-γ的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活性。以未冻存的新鲜CIK作对照。结果:冻存前及复苏4 h后CIK颗粒酶B及干扰素-γ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9、0.237,P>0.05)。冻存前及复苏4、24、72 h后CIK穿孔素表达水平分别为(35.97±7.12)%、(10.00±6.04)%、(17.60±3.92)%和(35.20±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480,P<0.001),冻存后CIK穿孔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穿孔素表达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复苏4、24、72 h后CIK活细胞比例逐渐增多(P<0.05),复苏72 h后活细胞比例接近100%,细胞活性恢复正常。结论:冻存可能使CIK细胞亚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冻存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必成 姜祥兵 +1 位作者 马威 崔天盆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s)对宫颈癌CasKi和Hela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从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改良方法(不加IFN-γ,只加IL-2和anti-CD3抗体)刺激扩增得到CIKs,用流式...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s)对宫颈癌CasKi和Hela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从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以改良方法(不加IFN-γ,只加IL-2和anti-CD3抗体)刺激扩增得到CIKs,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IKs表型。ELISA法检测CIKs培养上清中IFN-γ、IL-2和TNF-α的分泌水平。LDH释放法检测CIKs对CasKi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建立荷CasKi或Hela细胞小鼠模型,以1×106或1×107个CIKs小鼠静脉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检测小鼠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结果:在抗CD3抗体和IL-2的刺激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被诱导培养成CIKs,其中CD3+CD56+细胞得到大量扩增。PHA激活后,CIKs产生大量的IFN-γ和TNF-α,而IL-2的分泌量较少。被激活的CIKs可显著地杀伤宫颈癌CasKi细胞和HeLa细胞,最大杀伤率分别达(43.2±1.8)%和(46.2±1.5)%,且呈剂量依赖性。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CIKs能显著抑制小鼠皮下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本实验的改良方法能有效制备CIKs,该CIKs在体内外对宫颈癌CasKi和Hela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CASKI细胞 HELA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少因子培养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燕峰 林永潮 +2 位作者 黎阳 王潇娉 魏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尝试使用IL-2、IL-7和IL-12的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组合进行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IK/NK)细胞扩增培养,探讨最优化CIK/NK细胞少因子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6组,每组分别加入... 【目的】尝试使用IL-2、IL-7和IL-12的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组合进行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IK/NK)细胞扩增培养,探讨最优化CIK/NK细胞少因子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6组,每组分别加入IL-2(80ng/mL)、IL-7(40ng/mL)及IL-12(40ng/mL)的单因子、双因子和三因子组合(IL-7组;IL-12组;IL-7+IL-12组;IL-2+IL-7组;IL-2+IL-12组;IL-2+IL-7+IL-12组),每组6个重复孔,共培养21d收获细胞。在细胞培养开始和第21天,实验各组取细胞悬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56+CIK细胞及CD3-CD56+NK细胞比例。【结果】单因子培养体系的IL-12组在CIK细胞扩增比例上是各组中最高的(22.96±1.41)%,双因子体系的IL-2+IL-12组的CIK细胞扩增比例也达到(18.58±0.68)%;上述两组的CIK细胞扩增比例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使用传统多因子扩增方法所获得的比例。IL-12组的NK细胞扩增比例为(30.23±1.18)%,IL-2+IL-7组的NK细胞扩增比例也达(29.52±0.89)%。【结论】使用IL-12、IL-2+IL-12或IL-2+IL-7组合的少因子培养体系进行CIK/NK细胞的培养扩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元建华 彭大为 +1 位作者 李建旺 王美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139-4141,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变化、卡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和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45%,对照组有效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联合CIK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结直肠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