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细胞器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武志强 周家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54-1664,共11页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以插入、删除或碱基替换的形式引起DNA序列突变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有多种类型,如锌指核酸酶技术(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ranscript...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以插入、删除或碱基替换的形式引起DNA序列突变的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有多种类型,如锌指核酸酶技术(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规律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核酸酶9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加速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并将在作物精准育种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植物细胞器基因编辑主要是指对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编辑。植物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和“生产车间”,对于细胞及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编辑将有利于了解其遗传规律从而开发它们在作物改良和工业生产上的应用。目前,细胞器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将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植物细胞器基因组的结构和特点、线粒体基因编辑和叶绿体遗传转化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植物细胞器基因编辑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TALENs 细胞器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编辑 叶绿体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提出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新策略
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5期62-62,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提出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新策略,发表了7个高质量的高粱细胞器基因组,揭示了高粱线粒体基因组构象之间的差异与高粱驯化历史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MC植物生物学》上。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线粒体基因组 植物生物学 细胞器基因组 新策略 高粱 基因组研究所 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记录定鞭藻物种冠状棕囊藻的遗传进化分析
3
作者 宋会银 王一奇 +1 位作者 张梦佳 陈楠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82,共11页
棕囊藻属(Phaeocystis)分类学上位于定鞭藻门(Haptophyta)定鞭藻纲(Haptophyceae)棕囊藻目(Phaeocystales)棕囊藻科(Phaeocystaceae)。迄今在我国海域仅分离鉴定到一种棕囊藻属物种,即自1997年以来在我国海域频繁形成有害藻华的球形棕囊... 棕囊藻属(Phaeocystis)分类学上位于定鞭藻门(Haptophyta)定鞭藻纲(Haptophyceae)棕囊藻目(Phaeocystales)棕囊藻科(Phaeocystaceae)。迄今在我国海域仅分离鉴定到一种棕囊藻属物种,即自1997年以来在我国海域频繁形成有害藻华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作者从中国南海分离到一个单细胞鞭毛类株系CNS01077,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状棕囊藻(Phaeocystis rex)。这是该棕囊藻物种在我国海域的首次报道。该研究构建了该物种的首个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和首个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与球形棕囊藻和南极棕囊藻的细胞器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冠状棕囊藻的细胞器基因组发生了显著的结构重排和序列变异。该物种在我国海域的发现及细胞器基因组的构建,将为棕囊藻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和地理分布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囊藻 定鞭藻门 系统发育 细胞器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