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分析
1
作者 孙琳歌 代丽萍 +1 位作者 陈瑞英 欧阳松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5-589,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EGFR突变NSCLC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1例)给予奥希替尼治疗...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EGFR突变NSCLC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1例)给予奥希替尼治疗,研究组(52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抗肿瘤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皮疹、皮肤干燥、甲沟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可增强抗肿瘤效果,调控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奥希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丁力 余俐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签发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共276例,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214例(77.5%),其中53例阳性(24.8%),161例阴性(75.2%)。53例BRAF基因突变阳性病例中,手术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94.3%);276例Ⅲ类报告中最终诊断甲状腺癌75例(27.2%)。首次报告Ⅲ类病变后于半年、1年、2年及3年行重复细针穿刺患者13例,手术诊断为癌症9例(69.2%);一直随访观察的患者142例(51.5%)。结论临床穿刺医师、病理诊断医师及技术员需共同努力降低Ⅲ类病变诊断占比,对于该类病变建议积极行BRAF基因检测协助恶性风险度评估,重复细针穿刺在定期影像学随访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漏诊及过度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病变 细胞 Bethesda报告系统 意义不明的典型病变 BRAF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茜 李洁瑶 +4 位作者 陈飞帆 杨双宁 刘小玉 王丽萍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0-706,共7页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4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2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HRR基因突变将患...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4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2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HRR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突变组(n=57例)和野生组(n=67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FS的影响因素。结果:HRR基因突变组中鳞癌及肿瘤突变负荷(TMB)≥10 mut/Mb的占比显著多于野生组(54.4%vs 32.8%,61.4%vs 29.9%,均P<0.05)。HRR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7.5%和10.4%(P=0.252),DCR分别为86.0%和73.1%(P=0.080)。HRR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的P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8个月vs 3.9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HRR基因突变[HR=0.550,95%CI(0.352,0.860),P=0.009]与免疫治疗线数[HR=0.468,95%CI(0.312,0.702),P<0.001]和PFS显著相关。结论:HRR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优于野生组患者,HRR基因突变是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同源重组修复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其亮 刘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308,共5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诸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队列中取得较好疗效,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Ⅱ~ⅢB期可切除NSCLC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理缓解和术后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患者生存预后存在个体化差异,鉴于依赖肿瘤组织病理检测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及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在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及动态监测疗效存在局限性,基于外周血及影像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来源于外周血的炎性衍生物、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对NSCLC患者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血液和免疫系统 影像组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同源重组修复通路基因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茜 赵洁 +4 位作者 唐海涛 廖鑫 牟康 李小松 沈依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1-876,共6页
目的:采用基因组不稳定评分(genomic instability score,GIS)描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状态,探讨HRD状态及同源重组通路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与临床特... 目的:采用基因组不稳定评分(genomic instability score,GIS)描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HRD)状态,探讨HRD状态及同源重组通路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3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GIS评分及35个HRR基因,根据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端粒等位基因失衡(telo⁃meric allelic imbalance,TAI)、大片段迁移(large-scale state transition,LST)综合评估GIS评分。GIS评分及HRR基因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Dunn-Bonferroni检验分析。GIS评分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在3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年龄大、分期晚、有吸烟史、鳞癌均会导致GIS评分更高,GIS评分Md(P25,P75)分别是13(4,26.75),12(3,22.5),21.5(12,30),16(4,27)和24(18,38.25)(Z=-5.083,P<0.001;Z=2.973,P=0.003;Z=8.225,P<0.001;Z=4.655,P<0.001;Z=-7.082,P<0.001)。HRR体系基因突变组样本GIS评分高于野生组,2组GIS评分分别为18.5(5.25,28.75)和6(1,16)(Z=5.012,P<0.001)。共检测到33个HRR相关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ATM、RECQL4、ATR、FANCM、BRCA1、FANCA、BRIP1、NBN、WRN等基因,其中BRCA2、FANCI、FANCA基因突变均会导致GIS评分升高,GIS评分Md(P25,P75)分别是34(25.25,51),31.5(14.5,50)和22(12,44)(Z=-2.805,P=0.005;Z=-2.216,P=0.027;Z=-2.478,P=0.013)。GIS评分和TMB值之间呈正相关(rs=0.504,P<0.001)。结论:揭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IS评分及HRR基因突变特征,提示基于二代测序的GIS评分及HRR基因检测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 基因组不稳定评分 同源重组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外泌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杨昌恒 陈颖 +1 位作者 张中元 马庆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泌体、血液和肺癌组织3种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是否适合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检,为晚期NSCLC患者尽...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泌体、血液和肺癌组织3种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是否适合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检,为晚期NSCLC患者尽早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筛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贵州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8例晚期NSCLC患者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法(ARMS)检测支气管泡灌洗液外泌体、血液、肺癌组织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结果并以肺癌组织标本结果为标准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血液、肺癌组织标本分别检出EGFR突变型33、25、38例,EGFR基因野生型分别42、53、40例,检测突变率分别为42.3%(33/78)、32.1%(25/78)、48.7%(38/7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无结果3例,假阴性率6.4%(5/78),血液检测假阴性率16.7%(13/7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符合率86.8%(33/38),血液标本检测符合率65.8%(25/38)。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与血液、肺癌组织标本检测具有一致性(P>0.05),优于血液标本,适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选,为晚期NSCLC患者尽早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筛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晚期细胞肺癌 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随机试验 被引量:33
7
作者 周清华 侯梅 +18 位作者 李潞 任莉 邱萌 杨玉琼 黄雯霞 陈震 孟志强 宋明志 李明众 李恩孝 李毅 姚煜 郑知文 刘星 张祥福 卢辉山 张茂宏 王秀问 于学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观察比较国产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TNF)加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45例患者。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 目的 观察比较国产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TNF)加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45例患者。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分别在第 1~ 7天 ,第 11~ 17天肌肉注射nrhTNF 4×10 6U/m2 ,2 1天为一周 ,连用二个周期。对照组仅给予化疗 ,2 1天为一周期 ,连用二个周期。试验结束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 3例患者因依从性原因出组 ,各有 42例可供临床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 47.62 % ( 2 0 /4 2 ) ,对照组为 19.0 5 % ( 8/4 2 ) (P =0 .0 0 2 )。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 85 .0 2± 10 .74,对照组为 81.3 5± 9.63 (P =0 .0 3 8)。试验组和对照组Ⅲ+Ⅳ度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与nrhTNF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发热、感冒样症状 ,注射局部疼痛 ,注射局部红肿硬结 ,均不需作特殊处理 ,治疗结束后均能自行消失。结论 国产nr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NSCLC能显著提高化疗的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nrhTNF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细胞肺癌 肺肿瘤 联合化疗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清华 鄢希 +26 位作者 任莉 李潞 邱萌 杨玉琼 罗德云 黄雯霞 刘鲁明 陈震 孟志强 王雅杰 傅强 徐阳 杨林军 李明众 李恩孝 李毅 姚煜 张祥福 刘星 卢辉山 张茂宏 王秀问 于学军 秦凤展 郑荣生 陈余清 毕明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加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2 0 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15 0例 ,对... 目的 观察并比较国产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rmhTNF)加化疗药物和单纯化疗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 2 0 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 15 0例 ,对照组 5 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 ,而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 ,分别在第 1~ 7天 ,第 11~ 17天肌肉注射rmhTNF 4× 10 6U /m2 ,两组均以 2 1天为一周期 ,连用两个周期。试验结束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 5例 ,对照组有 3例患者因为依从性原因出组 ,其余患者可供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 46.90 % ( 68/ 14 5 ) ,对照组为 17.0 2 % ( 8/ 47)(P =0 .0 0 1)。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 86.0 2± 9.74,对照组为 80 .14± 9.10 (P =0 .0 2 5 )。试验组和对照组Ⅲ +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rmhTNF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发热、感冒样症状、注射局部疼痛、注射局部红肿硬结 ,均不需作特殊处理 ,治疗结束后均能自行消失。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严重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 ,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mhTNF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人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rmhTNF能明显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治疗 细胞肺癌 临床试验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9
作者 徐杰 齐大亮 +1 位作者 李绪斌 王瑞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彻底引流胸腔积液,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60 mg联合奈达铂60 mg胸腔内注...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彻底引流胸腔积液,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60 mg联合奈达铂60 mg胸腔内注入;对照组35例为单纯奈达铂60 mg胸腔内注入。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及奈达铂经胸腔置管于胸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2周。1个月复查,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28%,高于对照组的48.57%(P<0.05)。两组均有恶心、呕吐、外周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灌注奈达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疗效优于单纯奈达铂,且不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奈达铂 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彦卓 潘乐康 +3 位作者 齐大亮 辛亮 崔焱 安广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TP方案治疗。术后随访40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检测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的变化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9.4 vs 27.6个月,P<0.05),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4%vs 57.9%,P<0.05)。治疗后两组CEC均有下降,第4周期化疗后试验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Ⅰ、Ⅱ及Ⅲ期患者的MVD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MVD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NSCLC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3年生存率。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素 重组 细胞 无病生存 存活率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史鹤玲 徐丽艳 刘哲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YH 16)联合NP方案 (去甲长春花碱NVB +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NP方案比较。方法  1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A组 9例采用NVB +DDP +YH 16方案 ,B组 9例选用NP方案...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YH 16)联合NP方案 (去甲长春花碱NVB +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与NP方案比较。方法  1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A组 9例采用NVB +DDP +YH 16方案 ,B组 9例选用NP方案。分别进行 2~ 3周期治疗。观察有效率、肿瘤进展时间、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 A组化疗有效率为 2 2 .2 %,B组为 0 %(P >0 .0 5 ) ;A组临床受益率为 10 0 %,B组为 44 .4%(P <0 .0 5 )。A组TTP为 ( 178.8± 70 .8)天 ,B组为 ( 85 .4± 48.2 )天 (P <0 .0 5 )。两组化疗有效率与既往治疗、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恶心呕吐等 ,两组间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初步观察到血管内皮抑制素与NP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具有提高化疗疗效及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趋势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细胞肺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贫血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莉 丁乾 +3 位作者 陆海 宋颖秋 石星 王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化疗所致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 5 8例晚期NSCLC采用以铂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患者 ,分为两组 ,EPO治疗组 2 8例给予皮下注射rhE PO ,剂量为 15 0 μg/kg ,3次 ...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化疗所致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 5 8例晚期NSCLC采用以铂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患者 ,分为两组 ,EPO治疗组 2 8例给予皮下注射rhE PO ,剂量为 15 0 μg/kg ,3次 /周。对照组 30例不给予EPO治疗 ,仅给予五参芪口服液 ,10ml,3次 /日。 结果 治疗后 4周起EPO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总数 (RBC)均明显上升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EPO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 3% ,对照组为37 1% ,差异有显著性 (P值 <0 0 1)。结论 EPO对晚期NSCLC采用以铂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有肯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晚期癌症 细胞肺癌 化疗相关贫血 临床疗效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9
13
作者 赵卫刚 胡世莲 +4 位作者 丁西平 殷实 黄毕林 方向 刘卉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比较顺铂/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TP/Tcb)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8... 目的:比较顺铂/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TP/Tcb)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8日,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1 872例患者,TP/Tcb方案在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远期生存期方面(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与GP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TP/Tcb方案的血小板减少及贫血(Ⅲ-Ⅳ级)的发生率低于GP方案([RR=0.22,95%CI(0.09,0.55),P=0.001],[RR=0.44,95%CI(0.33,0.59)],P<0.000 01)。结论 :TP/Tcb方案与GP方案治疗NSCLC疗效相当,但TP/Tcb方案毒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化疗 顺铂 卡铂 紫杉醇 吉西他滨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抑制裸鼠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皆 王伟 +4 位作者 尚立群 肖旺 李学昌 宋伟安 刘军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endostar)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于裸鼠右侧腋窝经皮下注射A549肺癌细胞(1×107/mL,0.2mL)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56只裸鼠随机分为8组(n=7):对照组(生理盐水0.2m...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endostar)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于裸鼠右侧腋窝经皮下注射A549肺癌细胞(1×107/mL,0.2mL)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56只裸鼠随机分为8组(n=7):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1次/d),顺铂组(顺铂20μg,隔日1次),3种浓度恩度组(恩度2、4、6mg/kg,1次/d),3种浓度恩度+顺铂(恩度2、4、6mg/kg,1次/d;顺铂20μg,隔日1次)。所有实验用药均经尾静脉注射,连续给药14d。给药结束后观察7d,测量并记录肿瘤直径,统计各组肿瘤大小的变化。处死裸鼠,对肿瘤组织及可疑转移淋巴结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各组淋巴转移阳性率、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微淋巴管密度。结果各用药组给药后与给药前肿瘤直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3种浓度恩度+顺铂组的肿瘤直径差值均小于3种浓度恩度组和顺铂组(P<0.05)。3种浓度恩度组和3种浓度恩度+顺铂组的淋巴转移阳性率、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微淋巴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和顺铂组(P<0.05);6mg/kg恩度组和6mg/kg恩度+顺铂组淋巴转移阳性率、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微淋巴管密度均低于2、4mg/kg恩度组和2、4mg/kg恩度+顺铂组(P<0.05)。结论恩度和顺铂均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生长,恩度与顺铂联合使用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两者单独使用;恩度能够抑制肿瘤微淋巴管生成及肿瘤淋巴转移,且作用强度与浓度有关,顺铂未发现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恩度 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免疫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贤兰 朱玉斐 +3 位作者 曾云云 黄智昊 岑文昌 苏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评估化疗联合免疫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化疗联合免疫及恩度治疗的24例晚期NSCLC患者... 目的评估化疗联合免疫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受化疗联合免疫及恩度治疗的24例晚期NSCLC患者。主要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次要观察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事件(AEs)。结果中位随访19.2个月时,中位PFS(mPFS)为11个月(95%CI 8.722~13.278)。17例接受一线治疗的m PFS为11个月(95%CI 9.782~12.218)。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82.4%和52.9%,且一线治疗的ORR为58.8%,DCR为94.1%。17例一线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11.8%)发生了3-4级AEs,其中以血液毒性最常见。17例患者中有8例(47.1%)发生1-2级AEs,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毒性(17.6%)、皮肤瘙痒(17.6%)和肝毒性(5.9%)。结论化疗联合免疫及恩度治疗NSCLC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细胞 化疗 免疫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微波对烟草叶片细胞膜系统和POD同工酶的非热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习岗 宋清 +2 位作者 杨初平 李英 曹永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0,共6页
在300MHz低强度微波辐射下,烟草叶片细胞膜电解质渗漏率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表明微波抑制了细胞膜保护酶系统的活性,使膜脂产生了过氧化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烟... 在300MHz低强度微波辐射下,烟草叶片细胞膜电解质渗漏率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表明微波抑制了细胞膜保护酶系统的活性,使膜脂产生了过氧化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烟草类囊体膜膜脂不饱和度指数(index of unsaturated fatty ac id,IUFA)下降,膜流动性减小,类囊体膜结合酶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升高。低强度微波还使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发生了变化,电泳分析显示,POD同工酶谱的染色和条带都有所改变。烟草叶片细胞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微波对光合细胞的一种非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热效应 细胞系统 过氧化物酶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晓峰 李一经 +1 位作者 李广兴 刘宝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克隆质粒pUC—s中回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中国分离株,TH-98株完整的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即S基因。按照预定的阅读框架,将S基因克隆于供体质粒pFASTBACHTb的EcoRI、PstI多克隆位点上,并进行酶切鉴定,得到阳性重组质粒BAC...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克隆质粒pUC—s中回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中国分离株,TH-98株完整的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即S基因。按照预定的阅读框架,将S基因克隆于供体质粒pFASTBACHTb的EcoRI、PstI多克隆位点上,并进行酶切鉴定,得到阳性重组质粒BAC—S。用DH10BAC对BAC—S进行转位,获得重组质粒pBAC—S。根据S基因酶切位点分析结果及杆状病毒(Bac-ulovirus)转位区结构特点,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并用特异性和通用引物进行PCR分析,证明该重组质粒为含有TH-98株完整S基因的可直接在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的感染性重组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S基因 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 表达系统 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向 胡世莲 +5 位作者 沈干 吴蕾 陈尹 孙玉蓓 徐婷娟 徐维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47-2351,共5页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P)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Pubmed、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GP)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Pubmed、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6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个研究均未详细报道是否采用盲法。DP方案显示出与GP方案相当的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有效率[RR=1.02,95%CI(0.89,1.15)]和生存率[1年RR=1.07,95%CI(0.93,1.24);2年RR=1.02,95%CI(0.66,1.58)]。15个研究的3~4级毒副作用合并结果显示,GP方案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DP方案[RR=5.22,95%CI(2.97,9.18);RR=1.76,95%CI(1.30,2.38);RR=1.29,95%CI(1.04,1.60)];GP方案白细胞减少及腹泻发生率低于DP方案[RR=0.71,95%CI(0.56,0.89);RR=0.30,95%CI(0.15,0.60)];两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虚弱乏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两方案疗效相近的情况下,选择GP方案或DP方案将取决于药物的毒性及患者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吉西他滨 多西紫杉醇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TC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米丽丽 王伟 +3 位作者 王瑞 高峰 张泽峰 郭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51-3053,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在第1~7天,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 4×106U/m^2,21 d为1个周...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试验组在化疗的同时在第1~7天,第11~17天肌肉注射rmhTNF 4×106U/m^2,21 d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随访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及1、2、3和5年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KPS评分为(83.2±7.5)分,对照组为(79.8±8.9)分(P=0.028)。试验组和对照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DFS分别为39.9个月和33.1个月(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3%、85.0%、64.7%、42.5%和100%、78.3%、46.1%、23.9%;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4.0个月和3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术后化疗联合rmhTNF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联合化疗 无病生存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飞 王亚非 杨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21-3122,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评价恩度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与NP方案比较。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就诊31例ⅢB和Ⅳ期的NSCLC患者分成两组,联合化疗组14例,NP方案+恩...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评价恩度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与NP方案比较。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就诊31例ⅢB和Ⅳ期的NSCLC患者分成两组,联合化疗组14例,NP方案+恩度,NVB25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DDP20mg/m2静脉滴注,每天1次×4d,恩度15mg/d静脉滴注,1次/d×14d。自化疗第1天起,单纯化疗组17例,NP方案用法同联合化疗组。每21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有效率为42.9%,疾病控制率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6.3个月。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17.6%,疾病控制率47.1%,中位无进展生存3.6个月。结论:恩度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临床安全性好且未增加NP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N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