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其意义
1
作者 田代实 王伟 徐运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2-432,共1页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CSPG)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改良的Gale联合评分法对大鼠瘫痪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假手术组细胞周期素(cyclin)A、B1、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GFAP、CSPG和GAP-43的表达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 OLOMOUCINE 脊髓损伤 再生微环境 实验大鼠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 Western印迹分析 轴突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菌素A调节NB4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和p21^(WAF1/CIP1)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新刚 陈燕 +1 位作者 吴青 刘红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47,共4页
 目的 研究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 TSA) 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1WAF1/CIP1 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 300、150、75、37 5、18 75 nmo...  目的 研究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 TSA) 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1WAF1/CIP1 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 300、150、75、37 5、18 75 nmol/L浓度的TSA分别作用NB4细胞 4、8、12、24、48 h, 提取细胞的总 mRNA和总蛋白,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 p21WAF1/CIP1mRNA表达情况, 并用免疫印迹技术 (Western blot) 观察组蛋白 H3 的乙酰化水平变化及 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SA对组蛋白H3乙酰化作用随时间改变而变化; 在低浓度时就可引起组蛋白H3的乙酰化。TSA对 p21WAF1/CIP1 mRNA和 p21WAF1/CIP1 蛋白表达的影响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TSA能够明显上调NB4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 促进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1WAF1/CI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WAF1/CIp1 NB4细胞 表达水平 抑制 TSA 蛋白乙酰化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 去乙酰化 RNA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志刚 由彩云 +2 位作者 韩金栋 李海燕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0-425,共6页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为PVR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检测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PVR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紫蓝兔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每组12只),每只兔任意选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各模型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0.4ml,同时于鼻上方角巩膜缘后5mm处行巩膜外冷冻约5s,以建立外伤性PVR模型。各组兔眼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以评估建模情况。分别于造模后7、14、21和28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制备实验眼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兔眼视网膜的形态表现,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a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兔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兔眼眼前后节均正常,模型组兔造模后1~7d兔眼玻璃体中增生条索逐渐变粗,可见视网膜皱褶,造模后14d兔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造模后28d兔眼漏斗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造模后7d兔眼视网膜表面有增生膜和炎性细胞聚集,造模后28d可见视网膜呈花瓣形固定皱褶,视网膜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21WAF1/CIP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7、14、21和28d表达强度减弱,以造模后14d表达量最低。Westernbl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8、0.60±0.05、0.56±0.03、0.74±0.02和0.65±0.0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5,P=0.00),造模后7d和14d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21d和28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O.09、0.57±0.05、0.45±0.04、0.46±0.02和0.47±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6,P=0.00),造模后14、21和28d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21WAF1/CIP1在外伤性PVR兔眼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变化与PVR的病程发展过程相吻合,p21可能参与外伤性PVR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p21WAF1/CIP1表达量的下降与细胞增生的动态变化过程一致,可能促进了PVR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分析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并发症 眼外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D1、p21^(WAF1)、p53及Ki-6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玉兰 杜经丽 +3 位作者 石怀银 郭爱桃 韦立新 赵景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cyclin D1、p21、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与HCC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80例HCC患者的肝组织标本,采用EliVision法进行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免疫组化染...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cyclin D1、p21、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与HCC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80例HCC患者的肝组织标本,采用EliVision法进行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水平与HCC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8%、40.5%、65.4%及80.0%,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分别为19.0%、11.5%、0.0%、6.3%,P<0.005)。相关分析显示,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核分级呈正相关(P=0.041),p21WAF1及p53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32、P=0.031)和血管浸润(P=0.036、P=0.011)呈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4)、核分级(P=0.045)和血管浸润(P=0.001)呈正相关。生存分析显示,cyclin D1及Ki-67高表达者预后较差。Ki-67阳性表达与p53(P=0.000)及p21WAF1(P=0.047)阳性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其他各蛋白之间表达无明显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42)、肿瘤数目(P=0.004)及血管浸润(P=0.000)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yclin D1、p21WAF1、p53及Ki-67可能参与了HCC的生物学进程;cyclin D1及Ki-67阳性表达对HCC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D1 周期依赖激酶抑制p21 肿瘤抑制蛋白p53 KI-67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基因在H9c2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的时相性表达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敬美 丁圆媛 +3 位作者 潘夕春 刘雅 陈晓红 张海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mRNA的时相性表达。方法 AngⅡ(1.0μmol·L^(-1))刺激H9c2细胞,分别于0 min、5 min、10 min、30 min、1 h、2 h、3 h、6 h、12h、24 h、48 h...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mRNA的时相性表达。方法 AngⅡ(1.0μmol·L^(-1))刺激H9c2细胞,分别于0 min、5 min、10 min、30 min、1 h、2 h、3 h、6 h、12h、24 h、48 h,罗丹明标记鬼笔环肽染色并检测细胞面积;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D、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1、2、4、6,以及CDK抑制因子p21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随着AngⅡ刺激时间的延长,H9c2细胞面积逐渐增大;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均于刺激后出现短暂反应性表达增加,周期蛋白E与CDK2、CDK4 mRNA在5 min时达到峰值,周期蛋白D mRNA在10 min时达到峰值,随后一直呈减少趋势;CDK6与周期蛋白B mRNA表达出现双峰现象,分别于5 min和30min达第一峰,随后表达减少,于2 h达最低点,接着又表达增加,于12 h达第二峰。p21 mRNA表达量于30 min达峰值,随后逐步减少,3 h时表达最低,之后又缓慢增加。结论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发生的病理过程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震荡性表达相关,各因子共同促进细胞肥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心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嘧啶类CDK9抑制剂的分子对接、3D-QSAR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光辉 张娅 +3 位作者 张玉萍 周朋朋 林治华 王远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1-2069,共9页
选取64个具有潜力的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9)小分子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该类小分子与CDK9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分子构象、氢键形成、疏水性和氨基酸残基Cys106在此类抑制剂与CDK9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 选取64个具有潜力的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9)小分子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该类小分子与CDK9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分子构象、氢键形成、疏水性和氨基酸残基Cys106在此类抑制剂与CDK9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配体叠合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和Topomer Co MFA(T-COMFA)研究了分子结构与抑制活性的关系,发现由训练集立体场、静电场和疏水场组合的Co MSIA模型为最优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557)、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59)和外部预测相关系数(r2=0.863)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显示了化合物的活性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根据这些结果设计了10个具有新结构的含磷嘧啶类化合物,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新化合物和CDK9的结合模式与原化合物64相同,自由能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化合物64d的CDK9抑制活性优于化合物64,并且显示含磷基团与残基Asp109的静电场能在化合物与CDK9作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 分子对接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Topomer COMFA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8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秀兰 赵彤 +3 位作者 陈丹峰 李蕾 郭海燕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922,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p18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18基因在食管癌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经外科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经术前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癌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4例食管癌患者的癌旁正常...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p18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18基因在食管癌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经外科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经术前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癌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4例食管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和30例慢性胃炎患者内镜活检组织(慢性胃炎组)作为对照。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活检标本p18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其表达水平与癌灶大小、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组和慢性胃炎组比较,食管癌组p18 mRNA均呈现高表达(P<0.01),癌旁正常组与慢性胃炎组间比较p18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8 mRNA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灶大小无关(P>0.05)。结论:p18基因对食管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但对其转移有抑制作用。p18基因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可考虑作为食管癌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8 肿瘤抑制基因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 食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27在急性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汤宏宇 何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358,共5页
P2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Is)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7蛋白具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诱导凋亡、促进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许多实体瘤... P2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Is)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7蛋白具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诱导凋亡、促进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许多实体瘤存在着P27基因的缺失、突变和低表达,P27的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密切相关。P27可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通过提高P27蛋白表达水平可治疗白血病。P27基因DNA甲基化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急性白血病P27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尚未明确,P27基因甲基化的改变能否作为白血病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有待于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基因 急性白血病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