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8篇文章
< 1 2 1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针菇细胞周期蛋白编码基因fvccnl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黄千慧 汤熙 +3 位作者 周冰心 林冬梅 张维瑞 郑世仲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探索细胞周期蛋白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基于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一个假定细胞周期蛋白编码基因fvccnl,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质基本性质、分子进化、蛋白质比对与表达模式进行分析。... 为探索细胞周期蛋白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基于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一个假定细胞周期蛋白编码基因fvccnl,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质基本性质、分子进化、蛋白质比对与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vccnl基因全长1767 bp,含有5个外显子及4个内含子,CDS长度为1563 bp,编码蛋白含52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9099.95 Da,等电点为5.01。保守域与分子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vccnl蛋白具有Cyclin_N与CYCLIN两个保守结构域,均系典型的细胞周期蛋白保守域,属于细胞周期蛋白超家族成员;Fvccnl与子囊菌和动物的B类细胞周期蛋白进化关系较近,而与动物D类和子囊菌CLN型细胞周期蛋白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vccnl在原基、菌柄和菌盖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菌丝的3.2、9.1和4.2倍,在菌柄伸长部位的表达量是非伸长部位的11倍,推测fvccnl对金针菇子实体的发育,尤其是对菌柄的伸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 子实体发育 金针菇 菌柄伸长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D1和细胞周期蛋白E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先兆子痫的关联研究
2
作者 周韵哲 苗竣翔 +2 位作者 韦杰桦 陈立章 王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142-2148,共7页
背景先兆子痫(PE)是一种致命的多系统疾病,严重威胁妇女和胎儿的健康。目的探索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和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PE的关联,为PE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20年10月... 背景先兆子痫(PE)是一种致命的多系统疾病,严重威胁妇女和胎儿的健康。目的探索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和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PE的关联,为PE病因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的202例PE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在该院产检且血压正常的40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CND1和CCNE1基因多态性与PE发生的关联,并计算调整后比值比(aOR)及95%置信区间(95%CI)。采用叉生分析探索基因-基因相加交互作用与PE的关联。使用3DSNP数据库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CND1 rs1352075位点携带CT/TT基因型孕妇发生PE的风险低于CC基因型(显性模型:aOR=0.44,95%CI=0.20~0.96,P<0.05)。CCNE1 rs3218070位点携带GG基因型孕妇发生PE的风险高于CC/GC基因型(隐性模型:aOR=4.31,95%CI=1.16~16.04,P<0.05)。3DSNP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rs1352075和rs3218070染色质开放区域中,与血管以及胎盘形成相关的细胞调控因子结合位点占比较高。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1352075和rs3218070位点间的相加交互作用与PE发生无关。结论CCND1 rs1352075位点携带CC基因型和CCNE1 rs3218070位点携带GG基因型可能与PE发生风险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E1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在水生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海霞 刘恩慧 +5 位作者 黄天晴 王高超 谷伟 葛凯博 王炳谦 徐革锋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s)是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Cyclins和CDKs的复合物调节有丝分裂和减数...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s)是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Cyclins和CDKs的复合物调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KIs调控Cyclins和CDKs的复合物,三者协同工作,使细胞周期进程顺利进行。Cyclins、CDKs和CKIs参与动物生长发育的各个基本生理过程,近年来其在生殖调控中的研究也越来越被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Cyclins、CDKs和CKIs三者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参与水生动物生殖调控过程的研究进展,重点汇总其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中的作用,以期为水生动物生殖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CYCLINS CDKS CKIs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spase⁃4/GSDME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磊 郭琦 +2 位作者 蔡萧君 吴心力 陈宇菲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Caspase-4/GSDME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从而阐明其调控细胞周期治疗卵巢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为空白组、桂枝茯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抑制剂组,并对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分别采用CCK...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Caspase-4/GSDME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从而阐明其调控细胞周期治疗卵巢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分为空白组、桂枝茯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抑制剂组,并对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SKOV3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焦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4/GSDME通路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桂枝茯苓能显著抑制SKOV3细胞活性,降低细胞上清中L-LDH的活性和S期比例,增加G0/G1期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桂枝茯苓能显著下调SKOV3细胞中CDK4、CDK6、CyclinD1的表达和p-Rb/Rb、cleaved Caspase-4/Caspase-4、cleaved GSDME/GSDME的比值,降低Caspase-1+PI+SKOV3细胞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通过抑制Caspase-4/GSDME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细胞焦亡水平,从而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达到治疗卵巢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Caspase-4/GSDME通路 细胞焦亡 细胞周期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5
作者 李蕊 杨柳 刘家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前列腺癌细胞PC3,用转染试剂将过表达对照质粒,CREB过表达质粒(CREB-oe)、敲减对照序列(si-NC)和si-CREB序列转染至PC3细胞,分为vector,CREB...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前列腺癌细胞PC3,用转染试剂将过表达对照质粒,CREB过表达质粒(CREB-oe)、敲减对照序列(si-NC)和si-CREB序列转染至PC3细胞,分为vector,CREB-oe、si-NC和si-CREB组。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情况。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REB敲除的PC3细胞,用PC3细胞移植瘤实验检测CREB敲除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在PC3细胞中成功地敲减或过表达了CREB(均P <0.01),过表达或敲减CREB均可明显促进或抑制PC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P <0.01),过表达CREB可促使PC3细胞进入S期,而敲减CREB表达则使PC3细胞阻滞于G1期(均P <0.01)。成功地构建了CREB敲除PC3细胞,敲除CREB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移植瘤的生长(P <0.01)。结论:敲减或敲除CREB能够抑制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使其阻滞于G1期,进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CRISPR/Cas9 CREB基因 细胞周期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H株ROP16 I蛋白通过JAK-STAT3途径对MH-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李佳铭 党甜甜 +1 位作者 殷荷 赵志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 探究I型弓形虫RH株ROP16蛋白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株MH-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将ROP16 I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H-S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ROP16 I的过表达细胞株。RT-qPCR和Western-blot验证过表达效果,cck-... 目的 探究I型弓形虫RH株ROP16蛋白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株MH-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将ROP16 I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H-S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ROP16 I的过表达细胞株。RT-qPCR和Western-blot验证过表达效果,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blot及RT-qPCR检测p53、p21、CDK6、Cyclin D1、STAT3、p-STAT3(Y705)及JAK1蛋白或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ROP16 I与p-STAT3(Y705)在MH-S细胞中的亚细胞共定位。结果 ROP16 I过表达慢病毒感染MH-S细胞后可检测到ROP16 I蛋白及基因表达。cck-8检测发现ROP16 I可促进MH-S细胞增殖(P<0.01),提升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ROP16 I过表达可使MH-S细胞细胞周期G0/G1期降低,G2期、S期升高。相较于MH-S细胞组、MH-S-vector组,MH-S-ROP16细胞组p53及p21蛋白表达降低,CDK6、Cyclin D1、p-STAT3(Y705)及JAK1蛋白表达升高,p53及p21 mRNA表达降低,CDK6及Cyclin D1 mRNA表达升高(均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ROP16 I与p-STAT3(Y705)共同定位于细胞核及其周围细胞质中。结论 I型弓形虫RH株ROP16蛋白可激活JAK-STAT3途径,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缩短,G2/S期延长,促进细胞增殖,为揭示弓形虫的免疫逃避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弓形虫肺炎防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P16蛋白 MH-S细胞 细胞周期 STAT3 p-STAT3(Y7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CSP对胆管癌预后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王志清 姚明辰 +2 位作者 李赫阳 姚晓含 王发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DCSP)对胆管癌预后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TCGA-CHOL数据集分析FDCSP mRNA在胆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胆管癌与...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FDCSP)对胆管癌预后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TCGA-CHOL数据集分析FDCSP mRNA在胆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胆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FDCSP蛋白的表达。使用R软件绘制FDCSP高表达(n=17)与低表达(n=18)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利用脂质体介导的siRNA转染构建体外敲低FDCSP基因的胆管癌细胞(HuCCT-1和CCLP1),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FDCSP的表达,采用克隆形成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细胞周期蛋白E1(CCNE1)、P27、P21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中FDCSP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胆管癌组织中FDCSP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69±2.18)%vs(65.07±3.40)%,P<0.001]。FDCSP基因高表达的胆管癌患者预后较差(P<0.001)。敲低FDCSP基因后,FDC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数下降(P<0.05);CCND1、CCNE1蛋白的表达下调,P27、P2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FDCSP基因高表达的胆管癌患者预后较差;敲低FDCSP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滤泡树突状细胞分泌蛋白 预后 HuCCT-1细胞 CCLP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通路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周期阻滞和自噬
8
作者 龚新月 魏敏 +6 位作者 尉小琴 徐云磊 白怡凡 刘呈雄 程凡 邹坤 陈剑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1-1658,共8页
目的探索Austocystin R体外抗人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ustocystin R对多种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MDA-MB-231细胞周期的影响;mRFP-GFP-LC3腺病毒转染评估对自噬流进程的影响;蛋白印迹... 目的探索Austocystin R体外抗人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ustocystin R对多种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MDA-MB-231细胞周期的影响;mRFP-GFP-LC3腺病毒转染评估对自噬流进程的影响;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对不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ustocystin R能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IC 50为1.45μmol·L^(-1)。Austocystin R能够促进PTEN、p53、p-p53、p27和p21蛋白的表达,抑制p-PI3K、p-mTOR和p-AKT的表达。Austocystin R能明显增加S期MDA-MB-231细胞的比率,抑制Cyclin D1、CDK4、CDK6、Rb、CyclinB1和CDK1的表达,促进CyclinE1和CDK2的表达。Austocystin R能促进MDA-MB-231细胞的自噬流进程,促进LC3Ⅰ/Ⅱ、p-Beclin-1、p-ULK1、HMGB-1和Atg 14蛋白的表达,抑制Beclin-1、ULK1、p62、ATG 3、ATG 4B、ATG 5、ATG 7、ATG 12、ATG 13和ATG 16L1蛋白的表达。结论Austocystin R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以及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展现其抗三阴性乳腺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tocystin R 华泽兰 三阴性乳腺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阻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杨洪 丁钧 +1 位作者 郭鹏 张治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同期8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9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慢性乙肝组、常规体检健康人员98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水平。将肝癌组按照随访1年期间是否转移分为26例转移组、63例未转移组、11例失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血清CHI3L1水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CHI3L1联合检测对肝癌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的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miR-106b水平升高,且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肝癌组,随肝脏疾病程度不断增加,其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谷丙转氨酶(ALT)、肿瘤> 3 cm占比、CHI3L1、细胞周期素A2(CCNA2)、肿瘤分期>Ⅲ期占比、细胞周期分子CDKN3、异常凝血酶原、谷氨酰转肽酶(GGT)、miR-106b、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肿瘤数量多发占比、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ALT、CCNA2、肿瘤> 3 cm、AST、GGT、肿瘤分期>Ⅲ期、AFP、CHI3L1、多发肿瘤、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TBA。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06b、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3.65%、准确度为84.27%、AUC值为0.776高于单项检测敏感度、准确度、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细胞周期分子CDKN3和血清CHI3L1、miR-106b水平升高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肝癌转移发生情况,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微小RNA-106b 肝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周期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文杰 刘芳 +2 位作者 高娜 陈彻 楚惠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5-1319,共5页
细胞周期是1个细胞能分裂成2个子细胞并由独特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指导的一系列事件。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失调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本文将围绕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点,探讨肿瘤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进展,为研发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细胞周期 肿瘤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影响因素及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丹 张洁 +2 位作者 郭正阳 薛丽香 王羽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8-1316,共9页
细胞周期检测对于了解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功能研究、药物筛选与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是目前较为经典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之一。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是最常用的基于流式的检测细胞周期方法,然... 细胞周期检测对于了解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功能研究、药物筛选与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是目前较为经典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之一。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是最常用的基于流式的检测细胞周期方法,然而,该方法在使用过程有诸多处理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在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分布差异也有助于研究免疫反应,了解疾病状态。本文以B16-F10细胞系为例,采用PI单染法,从固定条件、上机条件和软件分析3个角度,评价多种处理因素对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的影响。根据结果分析,在进行细胞周期检测时,建议取3×10^(6)个细胞,用300μL预冷PBS重悬细胞后逐滴滴入700μL预冷的无水乙醇,放置于4℃或-20℃过夜固定,低速收样,收样速率为每秒400~600颗粒数,去黏连后需收集至少3000个细胞。另外,通过EdU、PI双指标染色可以精确划分细胞周期,而细胞表面标志物染色联合Ki-67和PI染色法,可在不进行细胞分选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本文较为系统的探讨了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建立了EdU联合PI检测细胞周期和针对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方案,拓宽了细胞周期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细胞周期 碘化丙啶 免疫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中GTSE1与细胞周期的关系及潜在调控机制
12
作者 王传林 徐佳丽 +3 位作者 刘明珠 刘佳宇 黄云超 周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1-458,共8页
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尤其在肺癌等疾病的发展中。细胞周期由四个主要阶段组成(G1、S、G2和M期),这些阶段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分子事件来确保细胞正确增殖和分裂。在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失调可导致癌细胞无序增殖... 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尤其在肺癌等疾病的发展中。细胞周期由四个主要阶段组成(G1、S、G2和M期),这些阶段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分子事件来确保细胞正确增殖和分裂。在肺癌细胞中,细胞周期失调可导致癌细胞无序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G2和S期表达-1(G2and S-phase expressed 1,GTSE1)是一种在细胞质中发现的调节蛋白,它在多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参与了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GTSE1通过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的相互作用,维持p21的稳定性,进而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yclin-dependent kinase 1/2,CDK1/2)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此外,GTSE1还参与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p53)信号通路的调控。在双微体同源基因2(mouse double minute 2 homolog,MDM2)的协助下,GTSE1能够将p53从细胞核转运至胞质,并促进其泛素化降解,从而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相关信号通路。本文综述了GTSE1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肺癌的影响,以及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周期 GTSE1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covitine对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超 刘玉 +3 位作者 安然 赵京山 孙佳欢 李爱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观察Roscovitine对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VSMC细胞,采用TNF-α诱导其增殖,加入不同浓度的Roscovitine预处理15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Roscovitine 5、10、15... 目的观察Roscovitine对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VSMC细胞,采用TNF-α诱导其增殖,加入不同浓度的Roscovitine预处理15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Roscovitine 5、10、15、30μmol·L^(-1)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B、Cyclin D、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CDK5)、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53、p21、p27)的表达。结果 Roscovitine能抑制VSMC增殖;抑制细胞周期从G_0/G_1期向S期转化。与TNF-α组比较,Roscovitine 5、10、15、30μmol·L^(-1)组能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B、Cyclin D、Cyclin E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4、CDK5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53、p21、p27蛋白表达(P<0.05)。结论 Roscovitine可抑制大鼠VSMC细胞周期进程及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COVITINE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ALT状态下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的影响
14
作者 高鹏 刘才周 +3 位作者 朱陇东 李俊峰 于海涛 姚立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6,共11页
【目的】临床上经常以ALT是否正常等因素将乙型肝炎感染者分为乙型肝炎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并且以ALT≥2UNL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阐明其理论学依据,本文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对此... 【目的】临床上经常以ALT是否正常等因素将乙型肝炎感染者分为乙型肝炎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并且以ALT≥2UNL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之一,但是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文献阐明其理论学依据,本文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对此进行探讨。【方法】分层随机选取不同ALT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32例,作为干扰血清。经干扰血清干预HSC后,分别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HSC细胞周期,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TGF-β1、Smad3、Smad7、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对ALT≥2UNL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24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结果】在ALT正常状态下,不同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分泌无差别性影响。而在ALT异常状态下,特别是ALT≥2UNL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HSC增殖加速,处于G0/G1期的明显减少,而处于S期,G2/M期的明显增多以及TGF-β1、Smad3、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Smad7 mRNA及蛋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抗病毒治疗前相比抗病毒治疗后,干扰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明显减弱。【结论】本文揭示了在不同ALT状态下乙型肝炎病毒对HSC的差异性影响,并通过抗病毒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补充说明了以ALT为节点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载量 肝星状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细胞分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菜细胞周期检查点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在不同品系四分孢子体中的表达分析
15
作者 王璐 吴琼 +1 位作者 银静茹 隋正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82,共18页
为了探究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调控对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四分孢子体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中对龙须菜细胞周期检查点部分基因进行分离鉴定及基因表达分析。从不同品系不同发育阶段的数字表达谱数据中,筛选得到与细胞周期检查... 为了探究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调控对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四分孢子体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中对龙须菜细胞周期检查点部分基因进行分离鉴定及基因表达分析。从不同品系不同发育阶段的数字表达谱数据中,筛选得到与细胞周期检查点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TR、ATM、RAD17和RAD9。通过基因克隆、序列比对和结构域预测,确认了其存在于龙须菜中,对4个基因上游2000 bp进行启动子预测发现,4个基因均含有与光照和植物激素相关的启动子元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4个基因在良种981、WLP-1品系和野生型龙须菜的四分孢子体发育Ⅰ、Ⅱ、Ⅲ期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发现,在WLP-1品系的Ⅰ期,4个基因表达呈现上升趋势;在该品系Ⅱ期,ATR、ATM和RAD9表达呈上升趋势,WLP-1在四分孢子体发育的Ⅰ期,细胞周期检查点相关基因表达相对活跃,表明此时其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旺盛,这可能是WLP-1品系高育的原因。良种981在Ⅰ期ATR、ATM和RAD17相对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变化,而RAD9有显著降低的趋势。进入Ⅱ和Ⅲ期后,与野生型相比,ATR、ATM和RAD17的相对表达量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结合对其形成四分孢子性状的观察,推测在良种981四分孢子体放散的Ⅱ期,DNA损伤可能没有完全修复,因而最终导致低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细胞周期检查点 荧光定量PCR 育性 四分孢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SET8单抗的制备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6
作者 王英南 吴建华 +3 位作者 吴忱思 张风宾 张瑞星 郭占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6,I0001-I0018,共25页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腹水采集的方式生产并纯化。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分析SET8单抗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构建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体内评估SET8单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SET8单抗在50μg/mL和100μg/mL浓度下显著抑制Huh-7和Mahlavu肝癌细胞活力(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SET8单抗、紫杉醇及二者联合处理均显著提高Mahlavu细胞凋亡率,且联合组效果最佳(P<0.05)。同时,SET8单抗诱导Mahlavu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期,减少G1期细胞。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单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体内实验显示,SET8单抗单独或联合紫杉醇均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联合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制备的人SET8单抗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在动物体内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SET8单抗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谭锬 柯柏怡 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细胞周期是真核生物实现细胞分裂与增殖、从母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连续过程.真核细胞通过蛋白质水平的周期性调控完成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周期的紊乱常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细胞周期进程中一种主要的调控方式,... 细胞周期是真核生物实现细胞分裂与增殖、从母代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的连续过程.真核细胞通过蛋白质水平的周期性调控完成细胞的分裂与增殖,细胞周期的紊乱常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是细胞周期进程中一种主要的调控方式,可以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影响其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相关分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状态的改变犹如“分子开关”,精细地控制着周期进程和细胞分裂系列事件.周期相关蛋白质的多位点磷酸化机制研究是磷酸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合评述细胞周期调控进程中部分重要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机制,总结了近年来细胞周期领域中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方面的新发现、新突破,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蛋白质磷酸化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 蛋白激酶 细胞周期 蛋白去磷酸化 蛋白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dgehog通路探讨理肺消积丸对NSCLC A549细胞周期、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素晓 张丛丛 +6 位作者 孔德琪 黄慧敏 毛静 王元元 刘学芳 冯素香 李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对A549细胞的影响作用及对Hedgehog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实验筛选理肺消积丸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最佳干预浓度后,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理肺消积含药血清组、Hedgehog通路抑制剂组(Vismodegib组)、顺铂组、理...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对A549细胞的影响作用及对Hedgehog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MTT实验筛选理肺消积丸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最佳干预浓度后,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理肺消积含药血清组、Hedgehog通路抑制剂组(Vismodegib组)、顺铂组、理肺消积含药血清+Vismodegib组、理肺消积含药血清+顺铂组。不同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A549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比例的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dgehog通路中Gli1、Ptch1、Smo和CyclinD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0%的理肺消积丸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P<0.05),降低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P<0.05),阻滞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转变,同时抑制Gli1、Ptch1、Smo和CyclinD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且与Vismodegib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理肺消积丸可显著抑制A549增殖和迁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edgehog通路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理肺消积丸 A549细胞 HEDGEHOG通路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多糖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艳 朱飞 +3 位作者 宋采滢 朱秋璇 程盛荣 陈文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探讨党参多糖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四唑盐比色测定法[3-(4,5-Dimethylth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党参多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党参多糖加药浓度,... 目的:探讨党参多糖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四唑盐比色测定法[3-(4,5-Dimethylth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党参多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党参多糖加药浓度,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和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当党参多糖浓度小于80μmol/L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本实验选择浓度为10、20、40μmol/L的党参多糖作为后续实验加药标准浓度;与0μmol/L组相比,10、20和40μmol/L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PCNA、Cyclin D1、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的表达下调,细胞凋亡率升高,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党参多糖能够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多糖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6B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基于抑制p53信号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梦迪 赵娜 +1 位作者 邓晓晶 邓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7,共9页
目的分析COX6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患者病历资料分析COX6B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量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富集分析COX6B2在胃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干预COX6B... 目的分析COX6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患者病历资料分析COX6B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量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富集分析COX6B2在胃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干预COX6B2的表达;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其生物学功能。结果TCGA数据库、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COX6B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和K-M曲线显示,COX6B2高表达组生存期短(P<0.05);统计分析发现COX6B2在胃癌组织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CEA及CA19-9密切相关(P<0.05),COX6B2高表达、CEA≥5μg/L及CA19-9≥37 kU/L均是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COX6B2表达量对患者远期预后有一定预判价值(P<0.05);GO及KEGG富集结果显示,COX6B2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等;CCK-8和流式检测显示,上调COX6B2促进细胞增殖,通过增加G1/S期细胞比例调控细胞周期(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OX6B2抑制胃癌细胞中p53和p21的表达(P<0.05)。结论COX6B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而影响胃癌恶性增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OX6B2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远期预后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