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意义及其对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玉峰 段江洁 +2 位作者 李琳 卞修武 余时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11-1921,共11页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family 18 member A1,ALDH18A1,又称为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预后判断意义,探讨ALDH18A1与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mye...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family 18 member A1,ALDH18A1,又称为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预后判断意义,探讨ALDH18A1与骨髓细胞瘤原癌基因(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MYC)的相关性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比较ALDH18A1在人结直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表达,列联表分析ALDH18A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ALDH18A1的预后判断意义;四唑化合物(methyl-thiazolyldiphenyl-sulfo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S)检测下调ALDH18A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ALDH18A1与MYC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低ALDH18A1后MYC基因的表达,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讨ALDH18A1与MYC下游靶基因活化的关系。结果 ALDH18A1在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风险比为1. 996,95%置信区间为1. 012~3. 939,P=0. 046);下调ALDH18A1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ALDH18A1与MYC表达正相关;下调ALDH18A1抑制MYC基因表达;ALDH18A1高表达患者中,c-MYC靶基因显著富集。结论 ALDH18A1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因子,并可能通过调控MYC基因表达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乙醛脱氢酶家族18成员A1 生存分析 细胞增殖 骨髓细胞基因 基因集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肉瘤病毒肿瘤基因及其与致肿瘤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浩 王一新 +3 位作者 赵鹏 李建亮 李德庆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根据致瘤机制的差异,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可以分为两大类,其差异主要在于所表达肿瘤基因的不同。慢性转化型病毒通过插入启动机制间接激活细胞原癌基因,肿瘤形成速度缓慢;急性转化型病毒则是直接转录表达病毒自身基因组中的病毒肿瘤基因,... 根据致瘤机制的差异,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可以分为两大类,其差异主要在于所表达肿瘤基因的不同。慢性转化型病毒通过插入启动机制间接激活细胞原癌基因,肿瘤形成速度缓慢;急性转化型病毒则是直接转录表达病毒自身基因组中的病毒肿瘤基因,从而诱导肿瘤的快速形成。作者拟对禽白血病/肉瘤病毒肿瘤基因及其与致肿瘤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原癌基因 病毒肿瘤基因 插入启动 急性转化型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细胞淋巴瘤因子-6 细胞增生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