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欧科鹏 李尤简 +2 位作者 郭若婷 王颖 刘小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8-413,共6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绵羊甲状腺功能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常规消化分离得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光镜下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T-PCR、细胞免疫荧光和ELISA,对培养的绵羊甲... 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绵羊甲状腺功能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常规消化分离得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光镜下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T-PCR、细胞免疫荧光和ELISA,对培养的绵羊甲状腺细胞从形态,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特异基因mRNA表达,TG特异抗原蛋白表达和甲状腺激素T3、T4的分泌功能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绵羊甲状腺细胞在体外呈贴壁式生长,具有上皮样细胞特点;TG染色呈胞浆阳性,具有特异TPO、TG、TSHR mRNA表达及分泌T3、T4的功能,但T3、T4的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简便可行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深入研究绵羊甲状腺的功能提供了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甲状腺 细胞原代培养 形态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和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志洪 张庆丽 +6 位作者 贺志雄 韩雪峰 谭支良 张恩平 汤少勋 周传社 王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2-610,共9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um cell,REC)和空肠黏膜上皮细胞(jejunum epithelial cell,JEC)的原代培养方法。首先进行胃肠道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设计9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按随机区组原则冲洗采集到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um cell,REC)和空肠黏膜上皮细胞(jejunum epithelial cell,JEC)的原代培养方法。首先进行胃肠道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设计9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按随机区组原则冲洗采集到的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根据微生物去除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对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进行洗涤,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对REC和JMC进行分离与培养,根据分离所获的细胞特征以及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确定适合山羊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特性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为有效去除黏附的微生物,瘤胃上皮需分别经过5倍青链霉素和2倍庆大两性霉素洗涤液的冲洗,而空肠黏膜需分别经过5倍青链霉素和5倍庆大两性霉素洗涤液的冲洗。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分别经2.50%胰蛋白酶+0.02%EDTA和0.20%Ⅳ型胶原酶+0.50mmol/LCaCl2消化后可获得理想的细胞分离效果以及细胞增殖活性。本研究结果提示,根据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特征以及组织特性选择所确定的抗生素洗涤液以及组织细胞分离方法可用于山羊REC和JEC的原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原代细胞培养 瘤胃 空肠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兔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石妍 杨帆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提高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全角膜组织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机械刮除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 目的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提高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全角膜组织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机械刮除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兔全角膜24h贴壁,48h后即可见有细胞自角膜缘爬出,5d后细胞大量爬出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共存,界限明显;角膜上皮细胞复层生长。在界限融合前刮除成纤维细胞,角膜上皮细胞继续旺盛生长,10d后达到融合。兔角膜上皮细胞传至第4代后细胞体积明显变大,传至第5代,细胞衰老、凋亡。兔角膜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CK单克隆抗体阳性。结论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并可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的角膜上皮细胞,为角膜及角膜疾病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全角膜 原代细胞培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人牙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婧婷 孟焕新 刘凯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3-737,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牙周组织的细胞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对原有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了改良,期望达到培养成功率高、原代培养时间短且操作简便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冠延长术"的牙周相对健康者9人,...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牙周组织的细胞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对原有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了改良,期望达到培养成功率高、原代培养时间短且操作简便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冠延长术"的牙周相对健康者9人,取冠延长术切除的领圈牙龈组织进行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方法包括改良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改良酶消化法使用2.5 g/L DispaseⅡ酶(Ⅱ型分离酶)浸泡组织块过夜,将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离,再用0.025%(质量分数)不含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胰蛋白酶静置消化上皮碎片10 min,不弃去上皮碎片直接离心并重悬细胞,不仅降低了酶的消化浓度,减少了消化时间,还简化了重悬细胞的过程;组织块法相对以往方法并无改良。观察两种方法所培养原代细胞的生长过程,在培养成功后对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培养时间。结果:改良后的酶消化法能够比较快地培养出细胞特征明确的人牙龈上皮细胞,成功率达88.9%,且细胞成片状生长,10~14 d后可传代,传至3代后细胞形态逐渐不规则直至凋亡,而组织块法原代培养成功率虽然相同,但时间更长,17~22 d后才可传代。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改良酶消化法能够快速培养出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并传代,可作为细胞学研究的稳定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 上皮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粉虫胚胎细胞原代培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路婉茹 徐红伟 +3 位作者 乔自林 令世鑫 臧荣鑫 比那儿.居玛开勒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建立了一种适于黄粉虫胚胎细胞的培养方法,为黄粉虫细胞培养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机械分散法和胰酶消化法,比较了黄粉虫胚胎细胞在Grace、IPL-41和Schneider's昆虫培养基中培养的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合黄粉虫胚胎细胞原代培养的... 建立了一种适于黄粉虫胚胎细胞的培养方法,为黄粉虫细胞培养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机械分散法和胰酶消化法,比较了黄粉虫胚胎细胞在Grace、IPL-41和Schneider's昆虫培养基中培养的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合黄粉虫胚胎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及最适培养基,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梯度胎牛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适合细胞生长的最适FBS浓度。结果表明,相对于IPL-41和Schneider's培养基,Grace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能够快速增殖且形态较好,且在添加20%FBS的Grace培养基中孵化7 d虫卵所接种的胚胎原代细胞生长最好。因此,采用机械分散法培养的黄粉虫胚胎原代细胞在含20%FBS的Grace培养基中能够较好地生长,并已传至第5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机械分散法 原代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
6
作者 杨丹聃 陈骄阳 +4 位作者 王馨珩 赵泽彤 潘莹 薛百功 高长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8-1449,共12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采用预消化的物理化学消化相结合的手段分离细胞。采用含0%(空白组1)、1%、2%、4%和10%胎牛血清(FBS),0(空白组2)、0.1、0.2、0.4、0.8、1.0、2.0 g·L^(-1)维生素C(VC)和0(空白组3)、0.5、1.0、2.0、4.0、8.0、10.0μg·L^(-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纳米粒子的改良培养液培养软骨细胞。将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F12营养混合液(DMEM/F12)与含不同浓度FBS、VC和PLGA的培养液分别混合,并按照各成分浓度进行相应分组。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细胞并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直径,采用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形态表现,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率,采用Hoechst/碘化丙碇(PI)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MTT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将细胞分为DMEM/F12+10%FBS组(对照组)、DMEM/F12+1%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性别决定区域Y框转录因子9(SOX9)、Ⅱ型胶原α1链(Col2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和SOX9表达情况。结果:OD组原代软骨细胞存活率小于RD组,细胞平均直径大于RD组。O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大,呈梭形,大多数细胞出现伪足;R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小,大多数细胞呈菱形,仅部分细胞出现伪足。2组原代软骨细胞经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均显色明显,但RD组消化时间较短,软骨细胞实际培养时间较OD组缩短9~13 h,原代软骨细胞形态更为幼稚。O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较为缓慢,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升高,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R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稍缓,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加快,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24和48 h时,与OD组比较,RD组原代细胞增殖速度升高(P<0.05)。RD组软骨凋亡细胞数少于OD组,2组均无坏死软骨细胞。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培养液中FBS浓度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1比较,培养液中含1%、2%、4%和10%FBS时,软骨大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2比较,培养液中含0.2~1.0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0.4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1)。与空白组3比较,培养液中含1~4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1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5)。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DMEM/F12+10%FBS组部分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弱;DMEM/F12+1%FBS组大多数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均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较DMEM/F12+10%FBS组和DMEM/F12+1%FBS组明显升高。DMEM/F12+1%FBS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结论: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缩短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时间,提高原代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体外技术 条件培养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概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艳 汪宁 林辰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296,共3页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MECs)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与脑水肿、脑缺血以及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MECs原代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脑屏障、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MECs)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与脑水肿、脑缺血以及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MECs原代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脑屏障、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BMECs原代培养的方法进行综述,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分离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足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贾苗 张益民 赖德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65-256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大鼠足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体质量200~2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无菌取肾后通过差异过筛法分别通过80、150、200目细胞筛网,收集200目筛网上肾小球进行接种,利用植块法将接种培养面向上放置,4.5h后将培...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大鼠足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体质量200~2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无菌取肾后通过差异过筛法分别通过80、150、200目细胞筛网,收集200目筛网上肾小球进行接种,利用植块法将接种培养面向上放置,4.5h后将培养瓶翻转过来正常放置于37℃、5%CO2的恒温恒湿培养箱进行孵育。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足细胞进行鉴定,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足细胞纯度分析。结果 5d后可见绝大部分肾小球贴壁并有少许肾小球周围有细胞爬出,7~8d可见所有肾小球周围有大量细胞爬出,胰酶消化后传代培养。形态学及特异性抗体WT-1、nephrin鉴定为足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99%左右。结论差异过筛法分离大鼠肾小球,结合植块法促进肾小球贴壁,可简单、高效地培养出原代足细胞,且具备足细胞生物学特性,且在操作简单的情况下细胞产量、纯度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摘除术的基质层人角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陆燕 孟虎 +1 位作者 侯培莉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1-803,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培养与鉴定行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摘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的近视患者角膜基质层来源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8例16眼行SMILE的近视患者的角膜基质层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块培养,采用... 目的评价体外培养与鉴定行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摘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的近视患者角膜基质层来源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8例16眼行SMILE的近视患者的角膜基质层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块培养,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 8例SMILE来源的基质层人角膜成纤维细胞全部原代培养成功并稳定传代,细胞呈长梭形或三角形;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而角蛋白、结蛋白、S-100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SMILE来源的近视患者的角膜基质层是人角膜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方便的组织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角膜基质 角膜成纤维细胞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摘除术 细胞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小鼠、大鼠、猪和人原代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东辉 许永华 +3 位作者 钟近洁 李建瑛 许琴 是文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76-576,共1页
目的采用同一种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能否体外培养出KM小鼠、wistar大鼠、猪和人原代细胞。方法培养KM小鼠、wistar大鼠、猪和人原代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肺部细胞、脑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肾脏细胞、胚胎成纤维细... 目的采用同一种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能否体外培养出KM小鼠、wistar大鼠、猪和人原代细胞。方法培养KM小鼠、wistar大鼠、猪和人原代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肺部细胞、脑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肾脏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皮肤。计算原代培养成活率、传代成活率、冷冻及复苏成活率。结果与结论通过计算KM小鼠、Wistar大鼠、猪和人组织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冷冻与复苏的成活率,证明采用同一种细胞培养方法可以体外培养出以上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小鼠 WISTAR大鼠 细胞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AM A和B在原代培养的小鼠神经细胞中的表达
11
作者 赵雪花 孙峰波 周艳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研究DREAM蛋白的2个主要亚型DREAM A和DREAM B在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以及小鼠小脑谷氨酸能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提取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小鼠大脑... 目的:研究DREAM蛋白的2个主要亚型DREAM A和DREAM B在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以及小鼠小脑谷氨酸能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提取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小鼠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以及小鼠小脑谷氨酸能神经元的RNA,采用普通PCR及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上述各种细胞中DREAM蛋白2个亚型A和B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REAM的两个亚型A和B在上述三种神经细胞都存在。在发育成熟的原代培养细胞中,DREAMA的mRNA水平要远高于DREAM B。在三种不同的细胞中,谷氨酸能神经元表达DREAM A的水平最高。结论:DREAM的两个亚型A和B在小鼠三种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差异提示DREAM A是成年小鼠中DREAM的主要亚型,DREAM A和B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AM 亚型 REAL TIME PCR 神经细胞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块贴附法原代培养小鼠皮肤细胞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李裕强 +2 位作者 孙春龙 杨令延 曹子璐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1,共2页
试验研究一种简易的小鼠皮肤细胞组织块原代培养方法。从幼龄小鼠获得皮肤组织块,用D-Hanks缓冲液和DMEM培养液洗涤组织块,将其剪至1 mm3左右大小,胶头滴管吸取组织块悬液1~2 ml,注入培养瓶,然后匀速而缓慢地翻转培养瓶,于CO2培养箱中... 试验研究一种简易的小鼠皮肤细胞组织块原代培养方法。从幼龄小鼠获得皮肤组织块,用D-Hanks缓冲液和DMEM培养液洗涤组织块,将其剪至1 mm3左右大小,胶头滴管吸取组织块悬液1~2 ml,注入培养瓶,然后匀速而缓慢地翻转培养瓶,于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再翻转培养瓶继续培养。结果表明,该方法接种的组织块有15%能迁移生长出细胞单层。并对细胞长期培养的行为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皮肤细胞 贴壁培养 改进 细胞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酶消化法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快速原代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向伟 漆松涛 +5 位作者 刘亚伟 雷炳喜 周强 易国仲 陈子阳 严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酶消化法。方法基于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酶消化法,对32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进行消化后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传代时采用差速贴... 目的建立一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酶消化法。方法基于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酶消化法,对32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进行消化后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传代时采用差速贴壁法对原代细胞进行纯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原代细胞进行鉴定,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研究体外培养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成功培养28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87.5%。培养成功的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状态稳定,形态各异,生长状态良好,并可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胶质瘤细胞;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细胞在体外增殖活跃,肿瘤病理级别越高,细胞增殖能力越强。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具有简单、高效、成功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原代细胞培养 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辛毅 许秀芳 +3 位作者 黄益民 张颖 李温斌 李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对培养皿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对培养皿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扩增。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和MTT法分别测定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成活率、不同代生长及增殖特征;以DiI-ac-LDL和FITC-UEA-1荧光双标,结合CD31、vWF和CD34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2 d后,细胞呈散在的、小簇状聚集性生长,4~5 d迅速生长呈单层排列,细胞为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7~8 d后呈铺路石样即可传代;传代细胞经台盼蓝法检测成活率均为95%以上;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第1、3代细胞在第2~4 d吸光度变化较明显(P<0.05);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吸光度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DiI-ac-LDL和FITC-UEA-1荧光双标阳性率为(89.2±3.5)%,相关特异性抗原CD31、vWF和CD34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56.7±3.7)%、(78.5±2.6)%和(67.8±4.2)%;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显示,6~12 h后出现明显的管腔结构。结论:以多聚赖氨酸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并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奕 楼宜嘉 王红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h ,各组肝细胞均未见ICAM 1显著表达 ;但当培养至 8,2 4h ,LPS组的肝细胞ICAM 1表达强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SNP则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结论 SNP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 原代 培养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代细胞培养和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瑞平 邵建永 +4 位作者 邓玲 曾木圣 宋立兵 李满枝 吴秋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利用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及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以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分别用1例鼻咽癌细胞株C666及5例鼻咽癌培养出的原代细胞和3例鼻咽正常上皮的原代细胞,进行基因... 目的利用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及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出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以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分别用1例鼻咽癌细胞株C666及5例鼻咽癌培养出的原代细胞和3例鼻咽正常上皮的原代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并以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芯片结果。结果原代培养的鼻咽癌细胞和鼻咽正常上皮细胞通过细胞角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EBER1原位杂交和EBV-DNA荧光定量PCR证实;鼻咽癌原代细胞和鼻咽正常上皮原代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4例以上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有493个,包括上调基因264个,下调基因229个。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和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用原代培养细胞及人类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构建基因表达谱能够准确、高效地筛选出鼻咽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该基因表达谱的建立为研究鼻咽癌分子生物学机制、鼻咽癌的分子分型和分子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寡核苷酸芯片 基因表达谱 原代细胞培养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强绿色荧光蛋白重组慢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宇 吴江 +4 位作者 杨欣 孙欣 吴昊 王全颖 杨广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强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Lent/EGFP),感染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观察其感染能力及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EGFP cDNA;将EGFP基因片段亚克隆到慢病毒穿梭质粒多克隆位点内;用4质粒共转染系统在2... 目的:构建携带强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Lent/EGFP),感染原代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观察其感染能力及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EGFP cDNA;将EGFP基因片段亚克隆到慢病毒穿梭质粒多克隆位点内;用4质粒共转染系统在293ET细胞中包装出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ent/EGFP;重组病毒感染NIH 3T3细胞,FACS检测重组病毒滴度;Lent/EGFP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共聚焦荧光纤维镜观察原代神经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测序证明克隆的EGFP cDNA与GenBank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证实EGFP正确插入pLenti6/V5TOPO;FACS检测病毒滴度为2×106;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中,重组病毒感染72 h后可见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采用改良的4质粒共转染方法成功构建了携EGF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EGFP对非分裂的神经细胞具有较强的感染能力,且携带的EGFP基因可以在神经细胞内有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慢病毒属 原代培养神经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组胺能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5
18
作者 莫志贤 梁荣能 翁建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鼠... 目的探讨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组胺能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从新生鼠(24 h内)下丘脑后部分离出TM神经细胞,采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 Medium培养液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鼠下丘脑中分离的TM神经细胞,在本实验条件下生长良好.原代培养7~9 d的神经细胞在形态上趋向成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培养的神经细胞呈组胺免疫反应阳性,为组胺能神经细胞.结论新生鼠下丘脑TM神经细胞可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它可作为研究中枢组胺神经系统的体外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乳头核 组胺能神经元 免疫细胞化学 原代细胞培养 新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及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在培养的细胞中的复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慧 费东亮 +1 位作者 胡影 马鸣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2-136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蜜蜂源的细胞培养方法,为蜜蜂源细胞培养和蜂病毒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比较在Grace和WH2两种昆虫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原代细胞状况,筛选出适用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的最...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蜜蜂源的细胞培养方法,为蜜蜂源细胞培养和蜂病毒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比较在Grace和WH2两种昆虫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幼虫原代细胞状况,筛选出适用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并通过细胞活力比较,确定用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的适宜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浓度。在此基础上,用该原代细胞接种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bee disease,CSBV),并通过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病毒复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相对于WH2培养基,在Grace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大而圆,透明,边缘整齐,无颗粒物,活力明显高于WH2培养,且含15%FBS的Grace培养基更适合于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CSBV接种在该原代细胞,能够复制增殖,同时伴随宿主细胞快速分裂。【结论】中华蜜蜂幼虫原代细胞培养基在含15%FBS的Grace中能够良好生长,并且CSBV可以在该原代细胞中进行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 原代细胞培养 胎牛血清(FBS)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炎症高NO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奕 王红莉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终产物 NO2 - / NO3- 。测定肝细胞中 c GMP的浓度和肝细胞培养液中 GSNO的浓度 ,由此分别了解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 ,NO经由 c GMP通路信号转导 ,还是经由非 c GMP通路信号转导的途径。结果 :1.5 4 3mmol/ L SNP释放 NO达峰值分别为 ,以 2 5 mmol/ L GSH为 NO释放通路 ,30 min时为 (0 .6 3± 0 .0 6 ) mmol/ L ;以 2 5 mmol/ L L - Cys为活性巯基通路 ,2 5 min时为 (0 .98± 0 .11) mmol/ L。 SNP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共孵育过程中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及 SNP浓度的增高 ,细胞内 c G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培养液中 GSNO浓度也有增高。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NO供体 SNP在含有巯基(GSH和 Cys)的肝细胞培养液中可持续释放 NO,通过 c GMP依赖性通路和 c GMP非依赖性通路—— GSNO通路进行信号转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肝炎 原代培养细胞 信号转导 环磷酸鸟苷 亚硝基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