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培养细胞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尚宏伟 王兴翠 张立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培养细胞 化学染色方法 操作过程 培养的细胞 细胞生物学 原位杂交 贴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及细胞化学染色的研究
2
作者 林茂芳 宋菊贞 +2 位作者 林修基 沈洁 郁知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22-123,共2页
255例未经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用美兰—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按“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建议的白血病分型标准对200个有核细胞作了分型。其中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与成熟型(M2),... 255例未经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用美兰—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按“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建议的白血病分型标准对200个有核细胞作了分型。其中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与成熟型(M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5A)与部分分化型(M5B)尚参照成熟指数MI≤4%或>4%加以区别。本文联合应用苏丹黑B(SB)、过氧化酶(P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急性白血病 细胞化学染色 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分析
3
作者 蔡玉桂 观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85-3387,共3页
目的: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来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4、M5a、M5b中的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方法:9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POX、SBB,原、早幼粒细胞染阴性或弱阳性,阳性物粗大,弥散分布,中幼粒以下阶段强度加大;原、幼... 目的: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来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4、M5a、M5b中的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方法:9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POX、SBB,原、早幼粒细胞染阴性或弱阳性,阳性物粗大,弥散分布,中幼粒以下阶段强度加大;原、幼单核细胞多为阴性。PAS,原、幼粒阳性物以细颗粒分布;原幼单较粒系强,酶型呈细、中、粗颗粒分布,可见珠、块状。CE,原、幼粒细胞多为细颗粒分布,强度以(+)为主;原、幼单为阴性或弱阳性,为细颗粒状散在分布。α-NAE,原、幼粒细胞92%为(-),不被NaF抑制;原单大部分呈局灶型,幼单可呈阳性或强阳性,酶型呈细小颗粒弥散状,可被NaF抑制。α-NBE,原、幼粒多为阴性;原幼单多为弱阳性或阳性。酸性磷酸酶(ACP),对粒系无特异性,反应不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阴性;单核为强阳性,酶型多为颗粒型,TRAP阴性。结论:POX、SBB、CE、PAS、α-NAE、α-NBE染色的阳性率、阳性指数和酶型分析对鉴别ANLL中的粒、单核细胞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幅度提高了对ANLL亚型M4、M5a、M5b分型的准确率,而ACP、TRAP对于鉴别粒、单核细胞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 急性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细胞化学染色 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在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溶血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7
4
作者 顾李霖 康慧媛 +4 位作者 潘玉玲 刘改霞 葛素君 李绵洋 王成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和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与溶血性贫hemolytic anemia,H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9月到20巧年3月确诊的...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和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与溶血性贫hemolytic anemia,H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9月到20巧年3月确诊的低原始细胞(<5%)MDS患者85例,HA患者61例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参数、骨髓细胞计数以及形态特征、细胞化学染色参数及骨髓活检特征的差异。结果:MDS组与HA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DS组巨核病态造血发生率、环核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和阳性水平、幼红细胞糖原阳性率和阳性水平、骨髓活检中MDS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及巨核病态造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HA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可识别90.6%的低原始细胞MDS。结论:骨髓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切片联合检测能及时、准确地鉴别诊断低原始细胞MDS与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 细胞形态 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活检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不同基因型HPV感染者的分流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兰晓卉 杨琦 +2 位作者 邹颖刚 林杨 崔满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1-429,共9页
目的:研究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不同基因型HPV感染者的分流价值,探讨更积极有效的分流方案。方法:将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需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宫颈脱落细胞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宫颈活... 目的:研究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不同基因型HPV感染者的分流价值,探讨更积极有效的分流方案。方法:将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需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宫颈脱落细胞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比较,评估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HPV 16/18型阳性者和其余12种高危型HPV阳性者的分流价值。采用4种方案对HPV阳性者进行分流,方案A,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有HPV阳性者进行分流;方案B,TCT对所有HPV阳性者进行分流;方案C,HPV 16/18型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其余12种HPV阳性者进行分流;方案D,HPV 16/18型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TCT对其余12种HPV阳性者进行分流,评估不同方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的诊断效能。结结果: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TCT诊断HPV 16/18型阳性者中CIN2+的灵敏度(χ^2=1.908,P=0.167)和特异度(χ^2=0.277,P=0.5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TCT诊断其余12种HPV分型阳性者中CIN2+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1.000),其特异度高于TCT(χ^2=23.625,P<0.01)。方案A与方案B诊断HPV阳性者中CIN2+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08,P=0.129),其特异度高于方案B(χ^2=14.101,P<0.01)。方案C与方案D诊断HPV阳性者中CIN2+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1.000),其特异度高于方案D(χ^2=13.807,P<0.01)。方案A与方案C诊断HPV阳性者中CIN2+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55,P=0.355),其特异度高于方案C(χ^2=16.806,P<0.01)。结论: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HPV阳性患者的分流效能高。与现有细胞学分流方法比较,采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HPV阳性感染者进行分流有助于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INK4a) p1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液基薄层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HE染色涂片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婉娴 王念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块 针吸细胞 HE染色 涂片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血细胞发生及外周血细胞化学染色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钟爱华 储张杰 +1 位作者 牟毅 赵其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1-1349,共9页
通过Wright-Giemsa染色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头肾、体肾、脾脏、肝脏四组织涂片、印片的观察,发现其头肾、体肾、脾脏是其主要的造血器官。头肾能发育生成各类型血细胞,体肾能生成红细胞和粒细胞,脾脏能生成... 通过Wright-Giemsa染色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 (Richardson)]的头肾、体肾、脾脏、肝脏四组织涂片、印片的观察,发现其头肾、体肾、脾脏是其主要的造血器官。头肾能发育生成各类型血细胞,体肾能生成红细胞和粒细胞,脾脏能生成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肝脏中未发现幼稚型血细胞。血细胞发生大致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外周血细胞中,除淋巴细胞外,均有糖原;嗜中性粒细胞含有ACP、ALP、NACE、αNAE和POX;嗜酸性粒细胞含有ACP、NACE和POX;单核细胞含有ACP、αNAE和POX;小淋巴细胞有ACP。研究发现斜带髭鲷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鱼类。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斜带髭鲷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髭鲷 细胞 细胞发生 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白血病細胞类型的诊断(文摘)
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3年第5期278-278,共1页
本文联合应用8种细胞化学染色法,对255例未经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不同细胞类型及其亚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及其在白血病定型中的价值作了研究。结果,25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以急非淋为多见。
关键词 成人急性白血病 亚型 细胞化学染色 急非淋 文摘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9
作者 李柏霖 池茗 +1 位作者 张帆 唐元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兔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 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CME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5只,雌雄不限。在无菌条件下剪开背部皮肤肌肉层,充分暴露脊柱,沿其纵轴方向剪开...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兔原代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spinal cor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SCME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15只,雌雄不限。在无菌条件下剪开背部皮肤肌肉层,充分暴露脊柱,沿其纵轴方向剪开椎管,获得脊髓组织。剪碎脊髓,用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去髓鞘杂质、筛网过滤获得脊髓微血管段。采用酶促消化法,予0.1%Ⅱ型胶原酶消化微血管段20min后,将其接种于培养皿中,并置于CO_(2)培养箱内静止培养72h。上述操作每次取5只,重复3次,以第3次培养的目的细胞为观察、鉴定对象。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目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情况,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接种后的脊髓微血管段镜下呈短棍样或分支状;微血管段培养24h后有短梭形细胞从其周围迁移爬出,呈“出芽式”生长;48h后“岛屿状”的细胞集落形成,增殖迅速;72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99%以上的细胞胞质呈现棕红色,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苏木素衬染胞核显示为蓝色。结论:酶促消化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出活性好、纯度高的日本大耳白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酶促消化法 Ⅷ因子相关抗原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日本大耳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陈岚 刘周英 +1 位作者 陈争先 张劲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分析并总结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同时行粗针及细针穿刺,且经组织学证实为CHL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阅细针穿刺... 目的: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分析并总结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同时行粗针及细针穿刺,且经组织学证实为CHL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阅细针穿刺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其相应的组织学活检切片。结果:17例霍奇金淋巴瘤均为经典型,包括混合细胞型5例,结节硬化型10例及未能分型2例;通过细针穿刺诊断出15例CHL,另2例细针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正确率为88.2%。细针穿刺细胞形态学表现为混合淋巴细胞背景中单个散在的霍奇金细胞或多核Reed-Stenberg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表达CD30。结论:与组织学相比,细针穿刺具有快捷、微创的优势,且细胞形态保存完好,易识别诊断性霍奇金或Reed-Stenberg细胞,有助于CHL的快速诊断和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细针穿刺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1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菊香 李晓君 +2 位作者 谢庆芳 陈佑明 黄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1例患者的骨髓检查,并对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可将1 231例的患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11.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1例患者的骨髓检查,并对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可将1 231例的患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11.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6.7%,溶血性贫血占3.3%,缺铁性贫血占13.0%,感染占11.2%等。结论: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诊断血液病学的重要指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确诊血液病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 细胞化学染色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α,25双羟维生素D_3对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薛延 王红霞 +4 位作者 袁润英 相东 魏文 张双喜 邢惠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8-31,F003,共5页
采用同位素掺入,细胞周期、细胞化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了1α,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人及大鼠成骨样细胞OS-732和ROS17/2.8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5(OH)2D3对OS-... 采用同位素掺入,细胞周期、细胞化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了1α,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人及大鼠成骨样细胞OS-732和ROS17/2.8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5(OH)2D3对OS-73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在给10-7mol/L的1,25(OH)2D3后第4和第6天,对OS-73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0%和60%;对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分别为59%,41%和22%。流式细胞计测定结果表明:1,25(OH)2D3使DNA合成受阻;扫描电镜显示:1,25(OH)2D3有抑制ROS17/2.8细胞表面微绒毛的作用。此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该激素有增加成骨样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促进骨形态形成蛋白合成的作用,即刺激骨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样细胞 增殖 ROS 维生素D3 分化 抑制作用 细胞表面 细胞化学染色 影响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蛋白在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晓婷 陈东 +1 位作者 刘佳梅 路来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及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乙酰胆碱转移酶 (ChAT)在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孕 12— 14d的Wistar大鼠羊膜中分离羊膜上皮细胞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 (MAP 2、NSE、G... 目的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及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乙酰胆碱转移酶 (ChAT)在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孕 12— 14d的Wistar大鼠羊膜中分离羊膜上皮细胞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 (MAP 2、NSE、GFAP、Nestin、Musashi)及ChAT、NT 3在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羊膜上皮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 ,并且在羊膜上皮细胞中有ChAT与NT 3的表达。结论羊膜上皮细胞与神经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羊膜可望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新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细胞 羊膜上皮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玉佩 王淑艳 +6 位作者 刘通 许玥 陈洁 卢忠孝 赵宏照 霍则军 张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MSC)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取4周龄雌性SD大鼠腰4~5节段多裂肌,用Ⅰ型胶原酶消化,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腰多裂MSC,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配对核转录因子7(Pax7)、成肌分化抗原...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大鼠腰多裂肌卫星细胞(MSC)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取4周龄雌性SD大鼠腰4~5节段多裂肌,用Ⅰ型胶原酶消化,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腰多裂MSC,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配对核转录因子7(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D)、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的MSC形态为圆形,折光性强,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呈梭型。分离所得到的细胞具有一致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点。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大鼠腰多裂肌MSC在静止期表达Pax7、增殖期表达MyoD、分化早期表达MyHC。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腰多裂肌MS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 肌卫星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蚶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志鸿 张士璀 +3 位作者 杨爱国 杜方勇 周丽青 王清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94-96,共3页
以毛蚶为实验材料 ,利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毛蚶的血细胞进行观察。毛蚶的血细胞有四种组成 ,其中以红细胞为主 ,直径为 18.4± 0 .97μm ;透明细胞为 5 .6 3± 1.4 9μm ,核染色深 ,瑞氏染色胞质内光镜下未见颗... 以毛蚶为实验材料 ,利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毛蚶的血细胞进行观察。毛蚶的血细胞有四种组成 ,其中以红细胞为主 ,直径为 18.4± 0 .97μm ;透明细胞为 5 .6 3± 1.4 9μm ,核染色深 ,瑞氏染色胞质内光镜下未见颗粒 ;颗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着色颗粒 ,瑞氏染色后一种为桔红色 ,8± 1.0 6 μm ,另一种为兰色 ,6 .3± 1.2 5 μm ;另外还有极少量血细胞几乎没有细胞质 ,细胞大小为 5 .17± 1.6 9μm。分别在 4℃ ,10℃ ,2 0℃ ,30℃ ,37℃条件下研究毛蚶血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吞噬实验。结果发现 ,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红细胞都具有体外吞噬活性 ,以 30°C条件下吞噬百分率最高 ,达到 6 2 .11%。利用鳗弧菌Vibrioanguillirum对毛蚶进行免疫刺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细胞 吞噬性能 细胞化学染色 免疫学 白色念珠菌 水产养殖 疾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Midkine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青云 杨敏 +1 位作者 王雅明 徐建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5-608,共4页
目的:克隆细胞因子midkine(MK)基因,表达其融合蛋白,制备抗MK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M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人肾癌组织mRNA中扩增人MKcDNA分子。将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 目的:克隆细胞因子midkine(MK)基因,表达其融合蛋白,制备抗MK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M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人肾癌组织mRNA中扩增人MKcDNA分子。将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MS2-MK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传统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并制备mAb腹水。用ELISA法分析其Ig亚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地克隆出MK基因并表达了MS2-MK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和筛选,获得2株分泌小鼠抗人MK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2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2株mAb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胃癌组织呈强阳性反应。结论:在原核细胞中获得MS2-MK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制备出抗MK的mAb,为研究MK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MIDKINE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特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淑霞 宋治远 +2 位作者 梁光萍 罗向东 仝识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 研究鼠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MSCs) 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不同鼠龄的MMSCs, 传代扩增, 测定生长曲线, 形态学观察, 免疫组化鉴定, 电镜观察MMSCs的超微结构。结果 2月龄大鼠MMSCs集落形成率、增殖能...  目的 研究鼠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MSCs) 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不同鼠龄的MMSCs, 传代扩增, 测定生长曲线, 形态学观察, 免疫组化鉴定, 电镜观察MMSCs的超微结构。结果 2月龄大鼠MMSCs集落形成率、增殖能力显著高于 6月龄大鼠, 细胞化学染色CD44、CD105均阳性, 电镜支持幼稚细胞。结论 2月龄大鼠比 6月龄大鼠更适于MMSCs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关系研究 集落形成 细胞化学染色 幼稚细胞 增殖特性 结论 支持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及其内向整流钾电流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育林 伍卫 +4 位作者 王景峰 邓春玉 钱卫民 傅玉如 魏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并探讨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鉴定...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并探讨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鉴定诱导细胞,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IK1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呈长梭形。14d后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心肌特异性cTnI呈阳性反应,RT-PCR结果表明诱导细胞有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表达。诱导细胞IK1表达呈明显的不均一性,部分细胞IK1与正常心室肌细胞相似,但IK1电流密度总体上低于正常心室肌细胞。【结论】5-氮杂胞苷能在体外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诱导细胞IK1表达不均一性提示可能有致心律失常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整流钾电流 心肌细胞 细胞诱导分化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肌球蛋白重链表达 5-氮杂胞苷 密度梯度离心法 心室肌细胞 细胞膜片钳 DESMIN RT-PCR MSCs 不均一性 PCR方法 actin 致心律失常 诱导大鼠 技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在人胃癌细胞株AGS中生物学效应及其信号传导途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俞丽芬 范嵘 +2 位作者 孔雷 乔敏敏 吴云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胃腺癌细胞株AGS中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通过MTT法检测IL-6刺激AGS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电泳迁移变动试验(EMSA)和Westernblot观察IL-6刺激前后AGS细胞中IL6相关转录因子Stat3和参...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胃腺癌细胞株AGS中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通过MTT法检测IL-6刺激AGS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电泳迁移变动试验(EMSA)和Westernblot观察IL-6刺激前后AGS细胞中IL6相关转录因子Stat3和参与IL-6信号传导功能的蛋白激酶Jak1的诱导活化状态,并确定该细胞中的IL6信号传导通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磷酸化Stat3在AGS细胞内的定位。结果IL-6可显著促进AGS细胞的增殖;转录因子Stat3和蛋白激酶Jak1都能在AGS细胞中被IL-6诱导激活,且Stat3的活性与IL6的刺激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磷酸化Stat3的染色定位于AGS细胞核。结论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的活化介导了IL-6对AGS细胞增殖的促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途径 生物学效应 人胃癌细胞 磷酸化STAT3 AGS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JAK/STAT 6(IL-6) Western 胃腺癌细胞 MTT法检测 相关转录因子 信号传导通路 蛋白激酶 细胞介素 时间依赖性 生长增殖 活化状态 传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块培养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运军 张学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8-160,T001,共4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分离出豚鼠耳蜗血管纹 ,分别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及纯化。结果 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 2天 ,部分组织块边缘有散在的细胞生长 ,这些细胞逐渐增殖... 目的 建立稳定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分离出豚鼠耳蜗血管纹 ,分别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及纯化。结果 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 2天 ,部分组织块边缘有散在的细胞生长 ,这些细胞逐渐增殖形成大片细胞集落 ;耳蜗血管纹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 1~ 3天 ,可观察到培养皿底由一些细胞组成的细胞岛 ;细胞纯化后大多呈多边形 ,致密融合时具有内皮细胞培养时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 ,经免疫组化检测其内皮细胞标志性抗原Ⅷ因子 ,95 %以上的培养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块培养法 胶原酶消化法 血管纹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血迷路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