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P-1调控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的免疫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红升 张庆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89,共7页
脓毒症晚期发生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而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PICS的重要特征。T淋巴细胞的营养代谢状态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脓毒症时各种信号分子包括营养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脓毒症晚期发生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而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PICS的重要特征。T淋巴细胞的营养代谢状态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脓毒症时各种信号分子包括营养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促进T淋巴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从而改变其免疫表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肠促胰素,具有降糖、免疫抑制和抗炎的作用,脓毒症时其水平急剧升高,并与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GLP-1受体(GLP-1R)激动剂可阻断T淋巴细胞的糖酵解,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因此,脓毒症时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可能代表机体能量代谢向有氧糖酵解转换,反映的是PICS的一种病理状态。本文阐述GLP-1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代谢重编程的调控作用,以为通过GLP-1R防治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脓毒症 免疫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天 李飞 刘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4-1507,共4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总死亡人数的30%[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总死亡人数的30%[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2020年的流行病学数据相比,2022年60岁以上人群中,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及颈动脉斑块的人数增长了55%以上[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性应激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_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张明 沙志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TNFΑ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及其逆转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岚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7-1253,共7页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是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关键机制,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导致的T细胞功能障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阻断免疫检查点PD-1和CTLA-4的临床试验在许多晚期癌症患者中显示令人鼓舞的疗效,证实肿瘤微环境中存在T细胞功能障...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是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关键机制,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导致的T细胞功能障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阻断免疫检查点PD-1和CTLA-4的临床试验在许多晚期癌症患者中显示令人鼓舞的疗效,证实肿瘤微环境中存在T细胞功能障碍以及逆转T细胞功能障碍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然而,这些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只在少数癌症患者中产生持久的临床疗效,提示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最近,单细胞水平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的表型特征和临床意义,揭示表观遗传学和代谢改变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并提出逆转肿瘤微环境T细胞功能障碍的新方法。本文聚焦这些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及其逆转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T细胞功能障碍 癌症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和乙酰左旋肉碱改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召锋 顾娇娇 +2 位作者 鲍雷 蔡夏夏 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ipoic acid,LA)和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carnitine,ALC)改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效果并探讨机制。方法:大鼠胰岛素瘤RIN-m5f细胞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ipoic acid,LA)和乙酰左旋肉碱(acetyl-L-carnitine,ALC)改善炎症细胞因子介导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效果并探讨机制。方法:大鼠胰岛素瘤RIN-m5f细胞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联合作用(TII)48 h造成损伤模型。LA和ALC干预48 h后噻唑蓝法检测胰岛细胞的活力情况,荧光细胞技术法检测细胞的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和胰岛素分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II作用48 h可使RIN-m5f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凋亡增加;并降低基础状态下和高糖刺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ROS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增加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水平,促进NF-κB向细胞核转位;TII还可增加RIN-m5f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I-κB、Bcl-2表达,增加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而LA、ALC可改善TII诱导的RIN-m5f细胞凋亡,提高基础状态和高糖刺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水平;抑制NF-κB向细胞核转位、降低细胞NO水平;降低Bax、Caspase-3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I-κB、Bcl-2表达,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LA与ALC联合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作用。结论:炎症细胞因子作用48 h可通过ROS-cytochrome c-NF-κB-NOS-NO通路最终引起胰岛β细胞的凋亡,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LA和ALC联用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细胞因子 胰岛细胞功能障碍 Α-硫辛酸 乙酰左旋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田晶 蔡欣池 +2 位作者 任晶 石雨舒雅 任旷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5期357-361,共5页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CD)指内皮细胞各种功能的非适应性变化,对止血、血栓形成、局部血管张力变化、氧化还原平衡以及动脉壁内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EC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参与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追...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CD)指内皮细胞各种功能的非适应性变化,对止血、血栓形成、局部血管张力变化、氧化还原平衡以及动脉壁内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EC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参与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追踪ECD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3个机制学说,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稳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翔圣 张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9-992,共4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危险的并发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虽然SAH后CV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危险的并发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虽然SAH后CV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因素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且与其相关的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实践者的重视。有鉴于此,文中对SAH后CVS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Nrf2-ARE通路改善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文婕 张群子 +3 位作者 邓琼霞 彭晖 王成 娄探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9,共9页
【目的】探讨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改善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别与10%正常人血清、10%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清及10%糖尿病尿毒症... 【目的】探讨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改善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别与10%正常人血清、10%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清及10%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清共培养,同时用20μmol/L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预处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4 h,实验分为6组:正常人血清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清组、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清组、正常人血清+tBHQ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清+tBHQ组、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清+tBHQ组。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培养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有显著的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率、MDA水平增高(P<0.05);NO含量、P-eNOS^(Ser1177)/eNOS(丝氨酸1177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Ser1177))、SOD、CAT及GSH的水平均降低(P<0.05);tBHQ预处理可降低尿毒症血清条件下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和MDA含量(P<0.05),增加NO的产生、eNOS-mRNA表达、P-eNOS^(Ser1177)/eNOS、SOD、CAT和GSH的水平(P<0.05)。【结论】激活Nrf2-ARE通路可改善尿毒症血清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增强抗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 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醚金连木黄酮对棕榈酸诱导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顾阳阳 谭晓辉 +5 位作者 宋文鹏 方冬 宋卫东 袁亦铭 冯宁翰 关瑞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双黄酮类药物4′-甲基醚金连木黄酮(4′-O-methylochnaflavone,MF)对棕榈酸诱导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rat cavernous endothelial cells,RCECs)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RCECs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牛血清白蛋白组(NC组)... 目的:探讨双黄酮类药物4′-甲基醚金连木黄酮(4′-O-methylochnaflavone,MF)对棕榈酸诱导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rat cavernous endothelial cells,RCECs)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RCECs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牛血清白蛋白组(NC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组、MF治疗组、淫羊藿次苷Ⅱ(icasisideⅡ,ICAⅡ)治疗组。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表达水平,使用一氧化氮荧光探针检测MF以及ICAⅡ对RCECs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MF、ICAⅡ对PA诱导后的RCE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NC组相比,MF组、ICAⅡ组处理后细胞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MF组的效果优于ICAⅡ组(P<0.05)。与NC组相比,PA组的eNOS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成功构建了用于模拟高脂环境的体外RCECs内皮功能障碍模型(P<0.05)。MF组干预后能够有效提高eNOS、AKT的表达水平,表明MF可促进恢复游离脂肪酸造成的内皮细胞损伤(P<0.05)。CCK-8增殖实验显示PA显著降低RCECs的增殖数量(P<0.05),而给予MF、ICAⅡ治疗后细胞增殖能力得到显著恢复(P<0.05)。结论:在RCECs中,MF与ICAⅡ能够有效增加细胞内一氧化氮含量,PA处理后AKT/eNOS通路的下调揭示其参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而MF的干预能够有效逆转上述变化,此外,PA诱导下RCECs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而MF与ICAⅡ干预能够恢复上述变化。双黄酮类药物MF对PA诱导的RCECs细胞功能障碍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棕榈酸 一氧化氮合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向小红 周琦 +3 位作者 田敏 唐敏 曹阳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corneal epithelial dysfunction,CED)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患者231例(231眼)纳入本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corneal epithelial dysfunction,CED)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患者231例(231眼)纳入本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眼部和全身合并症、手术方式、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及术后用药,分析CE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术后发生CED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发病时间、治疗方案、恢复时间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 231例231眼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术后发生CED 23眼,发生率为9. 96%。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原因与术后发生CED均无相关性(均为P> 0. 05);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填充硅油、患者自身合并糖尿病及睑板腺功能障碍以及术后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均是术后发生CED的危险因素(均为P <0. 05)。23例23眼CED患者发病时间为(26. 82±13. 08)d,经治疗恢复时间为(21. 65±12. 32) d;治疗后CED患者BCVA为(2. 04±0. 74) Log MAR,较治疗前BCVA[(1. 85±0. 75) LogMAR]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硅油填充、合并糖尿病、睑板腺功能障碍及局部药物毒性可能增加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CED的发生; CED患者经药物或联合角膜绷带镜或自体血清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角膜上皮细胞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在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11
作者 杨丽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2-562,共1页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细胞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肇泽 焦好 +2 位作者 陈颖 郭向阳 李正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4-1451,共8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内小血管异常所致的脑组织局部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当前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学检查。脑血管中的内皮细胞(ECs)可在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调节脑血流,以及神经血管耦合等方面...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内小血管异常所致的脑组织局部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当前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学检查。脑血管中的内皮细胞(ECs)可在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调节脑血流,以及神经血管耦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ECs功能障碍在CSVD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的诱发和媒介作用,甚至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始动环节,且ECs功能障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CSVD的严重程度有关。本文综述ECs功能障碍在CS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SV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血脑屏障 白质高信号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微颗粒通过NADPH氧化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飞 陶军 +4 位作者 冯鉴强 杨春涛 王妍 张媛媛 张晓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标、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备内皮细胞来源的微颗粒,用内皮微颗粒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活性氧产物(ROS)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硝酸酯类的使用比率高于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高于高危患者,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低于高危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之间呈负相关;EMP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并降低NO的生成,应用20μmol/l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ine能显著抑制EMPs导致的ROS增加和NO的降低。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循环EMPs可以损伤内皮细胞舒张功能,NADPH氧化酶参与EMPs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颗粒 NADPH氧化酶 活性氧产物 一氧化氮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内皮细胞功能的新化合物哌芳安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倩 汪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4-380,共7页
目的 :研究新化合物哌芳安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以主动脉大体斑块分级和光镜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级为指标 ,观察哌芳安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兔和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可刺激NO和PGI2 从内皮细胞释放的新化合物... 目的 :研究新化合物哌芳安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以主动脉大体斑块分级和光镜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级为指标 ,观察哌芳安他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兔和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可刺激NO和PGI2 从内皮细胞释放的新化合物哌芳安他 ,对高血脂兔和鹌鹑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 ,而能延缓高血脂诱导的兔主动脉和冠状动脉 ,及鹌鹑主动脉和头臂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结论 :新化合物哌芳安他具有延缓高血脂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模型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合成下降在β细胞胰岛素分泌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晶 张园 +1 位作者 管又飞 杨吉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0,共4页
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协调精确控制的,ATP合成酶在这一调控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糖、高脂及炎症细胞因子,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及/或ATP合成酶核心亚基表达下降,导致ATP合成速率下降,是β胰岛素... 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过程是受多种因素协调精确控制的,ATP合成酶在这一调控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糖、高脂及炎症细胞因子,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及/或ATP合成酶核心亚基表达下降,导致ATP合成速率下降,是β胰岛素分泌障碍发生的共同核心环节,在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糖尿病动物胰岛β细胞内的ATP含量较正常β细胞明显降低,而上调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ATP合成酶β亚基表达能提高ATP合成速率,增加细胞ATP含量并逆转损伤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目前的研究提示,亮氨酸、肠抑素(enterostatin)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能通过调控ATP合成酶β亚基表达或活性提高细胞ATP合成速率,这为改善β细胞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胞功能障碍 胰岛素分泌损伤 ATP合成酶 ATP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β细胞退分化在β细胞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俊男 于洋 杜红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除了胰岛素抵抗之外,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亦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通常认为由胰岛β细胞凋亡引起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除了胰岛素抵抗之外,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亦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通常认为由胰岛β细胞凋亡引起的胰岛细胞数量减少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致病机制[3],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β细胞凋亡程度与胰岛素下降程度不平行,因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β细胞退分化 β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对血管内皮细胞GRK2表达时序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秋雄 余细勇 +3 位作者 单志新 杨敏 林曙光 Huiyaola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对血管内皮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时序性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血 管内皮细胞(EAhy926),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50 mg/L的甘油三酯进行时间效应实验,于0、3、6、12、24、36 h收集细胞 后立即进行蛋...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对血管内皮细胞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时序性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血 管内皮细胞(EAhy926),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50 mg/L的甘油三酯进行时间效应实验,于0、3、6、12、24、36 h收集细胞 后立即进行蛋白抽提,用Western blot检测甘油三酯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GRK2的改变。[结果]0、3、6、12、24和36 h组 GRK2/Actin灰度比值分别为0.31±0.02、0.41±0.02、0.49±0.03、0.54±0.04、0.61±0.11、0.59±0.05。随着甘油三酯作 用时间延长,GRK2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24 h达到高峰。[结论]甘油三酯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GRK2,导致内皮 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人血管内皮细胞 表达 发生发展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 时序性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时间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生物蝶呤的合成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卓飞 陈锦文 +1 位作者 铁璐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9-264,共6页
四氢生物蝶呤(BH4)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辅酶,是一氧化氮合酶的重要辅因子。在人体内中,BH4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氮氧化物的功能,并在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肺动脉高压以及病理性心肌重塑等疾... 四氢生物蝶呤(BH4)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辅酶,是一氧化氮合酶的重要辅因子。在人体内中,BH4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氮氧化物的功能,并在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肺动脉高压以及病理性心肌重塑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BH4生物利用度下降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所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目前BH4在上述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 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糖尿病 心肌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表达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英 那琳琳 +3 位作者 贾连群 庞琳琳 宝小双 张雅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4,I0016,共6页
目的从体外的角度探讨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内质网应激途径(endoplasmic re... 目的从体外的角度探讨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内质网应激途径(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s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处理组、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比色法检测NO生成量;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ATF6激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ER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组NO的生成量显著下降(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PERK和GRP78蛋白表达增高(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6发生明显的核转位;与ox-LDL处理组相比,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NO的生成量显著增多(P<0.05,P<0.01,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6核转位程度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PERK和GRP7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方式,中、高剂量效果显著(P<0.01,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可有效缓解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的分泌量、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祛痰方 内质网应激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理论及眼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庆荣 邓铸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2,共7页
关于发展性阅读障碍,国外研究者,基于认知和生物因素,先后提出了语音缺陷论、小脑缺陷论、一般性大细胞功能障碍论等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解释,并考察了患者的眼动特征,提出了有效的诊治方法。目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主要局限在语... 关于发展性阅读障碍,国外研究者,基于认知和生物因素,先后提出了语音缺陷论、小脑缺陷论、一般性大细胞功能障碍论等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解释,并考察了患者的眼动特征,提出了有效的诊治方法。目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主要局限在语音和正字法领域,也涉及局部脑区的功能缺陷,但还未从多角度测查其成因,如眼动。这里,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眼动特征,如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回视等,及视觉加工的眼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阅读障碍 眼动心理学 一般性大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