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细胞分裂素氧化/脱氢酶基因(TaCKX2)的克隆及其遗传作图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磊 张宝石 +4 位作者 周荣华 高丽峰 赵光耀 宋彦霞 贾继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9-1425,共7页
细胞分裂素几乎参与调控了植物生活周期中所有的生长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素氧化/脱氢酶(CKX)是降解细胞分裂素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结合文库筛选的方法,分离得到普通小麦的TaCKX2基因(与水稻OsCKX11直向同源),针对基因序列开发出... 细胞分裂素几乎参与调控了植物生活周期中所有的生长发育过程,细胞分裂素氧化/脱氢酶(CKX)是降解细胞分裂素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结合文库筛选的方法,分离得到普通小麦的TaCKX2基因(与水稻OsCKX11直向同源),针对基因序列开发出SSR标记TaCKX2-SSR,使用缺体-四体和RILs群体将TaCKX2定位于7B、7D染色体。分离得到的TaCKX2基因及其作图信息将为今后进行小麦CKX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及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分裂素氧化/脱氢酶 基因克隆 染色体定位 遗传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酒糟多肽的工艺优化及其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与抗氧化作用
2
作者 冯晓焕 罗毅皓 +4 位作者 蒋琳 黄康鑫 冯声宝 孙万成 李善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13-321,共9页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制备青稞酒糟多肽(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 peptides,HBDG-P),并探究其抗氧化和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作用。采取不同方法提取青稞酒糟蛋白,以ADH激活率和多肽提取率为评定指标,通过... 以青稞酒糟为原料制备青稞酒糟多肽(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 peptides,HBDG-P),并探究其抗氧化和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作用。采取不同方法提取青稞酒糟蛋白,以ADH激活率和多肽提取率为评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HBDG-P制备工艺。通过超滤筛选ADH激活率最高的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ADH激活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析胃肠消化对HBDG-P抗氧化和A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酒糟蛋白的最佳提取方式为超声波辅助碱醇法,提取率达到(28.02±1.37)%。碱性蛋白酶在pH 10.0、水解温度55℃、酶添加量为4300 U/g时提取HBDG-P的ADH激活率最高,为(39.91±2.63)%。在上述条件下,小于3 kDa的馏分显示出最高的ADH激活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58.33±2.25)%和(92.46±3.21)%。且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其ADH激活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比较未经消化处理时均增强。该研究表明HBDG-P具有良好的ADH激活和抗氧化作用,将为青稞酒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蛋白 青稞酒糟多肽 乙醇激活率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源乙醇脱氢酶激活肽的制备、功能验证及结构表征
3
作者 张豫皖 周志磊 +5 位作者 刘双平 刘俊平 任青兮 杨成金 牛延菲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50-158,I0003,共10页
螺旋藻活性肽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对其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使用不同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Spirulina peptides,SPs)筛选制备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活性肽。结果证明,风味蛋白酶酶解SPs的水解度达48.65%,DPPH自由基与ABTS阳离... 螺旋藻活性肽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对其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使用不同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Spirulina peptides,SPs)筛选制备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活性肽。结果证明,风味蛋白酶酶解SPs的水解度达48.65%,DPPH自由基与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6.18%和80.07%,体外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率为126.80%,小分子肽(<1 kDa)占比96.02%,较其他酶酶解SPs呈现显著优势。随后,通过建立早期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评价SPs体内解酒护肝活性,发现小鼠肝脏ADH和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活力分别提高了57.62%和90.47%,谷草转氨酶活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分别降低了40.27%和43.63%。最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对SPs进行氨基酸序列鉴定并比对SPs库得到9672条肽段,经计算机辅助模拟筛选最终得到具有潜在抗氧化活性的13条活性肽序列,发现4条未报道且具有高ADH激活率和抗氧化双活性的肽段,其中HPGIP的ADH激活率达到176.06%,DPPH自由基与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3.36%和87.12%。该研究可为螺旋藻深加工和解酒护肝功能食品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小分子肽 乙醇激活率 氧化活性 解酒护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脱氢酶gdh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篮鑫 杨雨婷 +3 位作者 秦祎 张政 田光明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71-3779,共9页
【目的】旨在阐明谷氨酸脱氢酶gdhA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并探明glnR基因对gdhA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dhA基因缺失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亲本株10403S、缺失株10403S-ΔgdhA和回补... 【目的】旨在阐明谷氨酸脱氢酶gdhA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并探明glnR基因对gdhA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单增李斯特菌gdhA基因缺失株;通过生长曲线测定亲本株10403S、缺失株10403S-ΔgdhA和回补株10403S-CΔgdhA菌株的生长能力;利用抗氧化应激存活试验检测gdh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诱导GdhA蛋白表达并纯化,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特异性。通过构建携带gdh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FP报告质粒,测定氧化应激条件下glnR基因缺失对gdhA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氧化应激条件下glnR基因缺失对Gdh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检测glnR基因缺失对菌株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dhA基因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在正常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在20 mmol/L H 2O 2条件下,缺失株10403S-ΔgdhA存活能力极显著高于亲本株10403S(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dhA兔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GFP荧光分析结果显示,glnR基因缺失后,gdhA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在氧化应激条件下glnR基因缺失后GdhA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glnR基因缺失菌株存活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gdhA缺失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10403S正常生长,但显著提高其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存活能力,gdhA基因转录水平及GdhA蛋白表达水平受glnR基因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谷氨酸 gdhA基因 氧化应激 gln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乙醛脱氢酶2的表达可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7
5
作者 曹瑞平 王文连 +3 位作者 方婷婷 叶红伟 胡杰 高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变化。方法正常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建立H_2O_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ALDH2激动剂Alda-1组、H_2O_2损伤组、H...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变化。方法正常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建立H_2O_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ALDH2激动剂Alda-1组、H_2O_2损伤组、H_2O_2+ALDH2激动剂Alda-1组、H_2O_2+ALDH2抑制剂Daidzin组;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力,DHE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分光光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ALDH2活性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ALDH2激动剂Alda-1组心肌细胞活力、氧化应激水平、ALDH2活性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H_2O_2损伤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DHE荧光染色显示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ALDH2活性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给予Alda-1激动ALDH2后,与H_2O_2损伤组相比,心肌细胞活力升高,氧化应激水平下降,ALDH2活性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给予Daidzin阻断ALDH2后,与H_2O_2损伤组相比,心肌细胞活力、氧化应激水平、ALDH2活性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_2O_2直接诱导H9C2心肌细胞ALDH2活性及蛋白表达下降;提高心肌ALDH2表达可减轻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2 氧化应激 心肌损伤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史淑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EC-SOD)、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例组)及75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采用聚... 目的探讨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EC-SOD)、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例组)及75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EC-SOD和ALDH2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EC-SOD(C/G)和ALDH2变异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27%、69.47%,对照组则为21.07%、44.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SOD(C/G)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2),ALDH2变异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OR=2.85)。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EC-SOD(C/G)/ALDH2变异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7%和6.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SOD(C/G)/ALDH2变异基因型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8.13)。病例组的饮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70),EC-SOD(C/G)及ALDH2变异基因型与饮酒有协同作用(OR=25.00)。结论 ECSOD及ALDH2变异基因型和饮酒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易患因素,三者联合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 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 乙醛2 多态现象 饮酒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建友 马悦颖 +6 位作者 杨元宵 赵保胜 刘洪斌 李兰芳 郭淑英 霍海如 姜廷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0-333,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2、4、8、12、24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刺激时间点15PGDH活性。结果: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定为rCMEC。加入IL1β刺激后2h,细胞内15PGDH活性与未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时达到最大值;24h时有所降低,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MEC经IL1β刺激后,细胞内15PGDH活性经历一个逐渐升高,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过程,IL1β刺激12h内皮细胞15PGDH活性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15-羟基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调节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其钧 龚志刚 +1 位作者 李志刚 丁世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在内皮祖细胞(EPCs)的氧化应激反应中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 :培养人外周血EPCs,分别用空白对照、1μmol/L ALDH-2特异性激活剂(Alda-1)、1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1μmol/L Alda-1预处理+1μmol/L...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在内皮祖细胞(EPCs)的氧化应激反应中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 :培养人外周血EPCs,分别用空白对照、1μmol/L ALDH-2特异性激活剂(Alda-1)、1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1μmol/L Alda-1预处理+1μmol/L tBHP干预,再分别用2',7'-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和5,5',6,6'-Tetrachloro-1,1',3,3'-tetraethyl-imidacarbocyanine iodide(JC-1)染色EPCs,检测EPCs的自由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采用Transwell小室评价EPCs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评价EPCs的p38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tBHP干预和Alda-1预处理+tBHP干预后的自由氧水平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为(441.7±24.8)%和(237.4±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tBHP干预和Alda-1预处理+tBHP干预的EPCs发生线粒体膜电位丢失的细胞比率分别为(5.7±2.1)%,(81.7±3.7)%和(37.4±3.2)%;EPCs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08±9/高倍视野,22±4/高倍视野和67±7/高倍视野,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tBHP后EPCs的p38信号通路增强[信号强度为空白对照的(259.1±7.7)%],激活ALDH-2后,tBHP引起的p38信号活动被减弱[为空白对照的(186.4±8.0)%]。结论 :ALDH-2能够减少EPCs氧化应激反应,减少EPCs线粒体膜损伤,保护EPCs的迁移功能。而这可能与p38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乙醛2 氧化应激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果糖脱氢酶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高效合成5-酮果糖
9
作者 钱雪 赵晨休 +1 位作者 林金萍 魏东芝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6,共9页
5-酮果糖(5-KetoFructose,5-KF)具有与D-果糖相似的甜度和自然甜味,且不能被人体代谢而具有低热量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为了获得5-酮果糖高产菌株,作者将来源于Gluconobacter japonicus的膜结合的果糖脱氢... 5-酮果糖(5-KetoFructose,5-KF)具有与D-果糖相似的甜度和自然甜味,且不能被人体代谢而具有低热量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为了获得5-酮果糖高产菌株,作者将来源于Gluconobacter japonicus的膜结合的果糖脱氢酶基因在Gluconobacter oxydans中过表达,通过对不同的宿主、表达载体和启动子的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合成5-KF的工程菌QT-10。在3 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发酵优化,最终采用恒速连续流加果糖的方式,该工程菌可在82 h内消耗质量浓度为650 g/L的D-果糖,5-KF的产量高达608 g/L,产率为94.6%,时空产率为7.41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酮果糖 果糖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重组表达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及1p/19q分子分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俊杰 梁倩 景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观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及其1p/19q分子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2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IDH检测结果分为IDH突变组(n=18)及野生组(n=14),并根据染色体1p/19q检测结果将突变组分为1p/19q共... 目的观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及其1p/19q分子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2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IDH检测结果分为IDH突变组(n=18)及野生组(n=14),并根据染色体1p/19q检测结果将突变组分为1p/19q共缺失亚组(n=5)与非共缺失亚组(n=13)。比较组间、亚组间一般资料和IVIM参数,包括表观弥散系数(ADC)、慢弥散系数(D)、快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相对ADC(rADC)、相对D(rD)、相对D^(*)(rD^(*))及相对f(rf)值,分析其预测脑胶质瘤分子分型的效能。结果突变组患者年龄小于野生组(t=-4.274,P=0.001)。突变组ADC、rADC及D值高于野生组,D^(*)及rf值低于野生组(P均<0.05)。以ADC、rADC、D、D^(*)及rf值预测脑胶质瘤IDH分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76、0.74、0.78及0.72。共缺失亚组D^(*)值大于非共缺失亚组(P<0.05);以D^(*)值预测IDH突变型脑胶质瘤1p/19q分型的AUC为0.88。结论脑胶质瘤ADC、rADC、D、D^(*)及rf值均有助于预测IDH突变,D^(*)值还有助于预测染色体1p/19q共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 染色体 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裂素对小麦幼苗生长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娟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044-5045,5050,共3页
利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小麦幼苗叶片,测量了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5 mg/L细胞分裂素可以提高矮秆小麦的SOD、P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有助于小... 利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小麦幼苗叶片,测量了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5 mg/L细胞分裂素可以提高矮秆小麦的SOD、P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延缓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分裂 氧化物歧化 氧化 氧化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指标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2例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 目的:研究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2例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接受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胆红素脑病情况、贫血情况以及氧化应激程度。结果:治疗后12、24、48h时,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红蛋白(Hb)、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观察组血清TBIL、DBIL、IBIL、Hb、GSH、CA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7、8d时,两组血清S100β、NSE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的血清S100β、NS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胆红素水平、保护神经功能,但是会加重贫血情况和氧化应激程度,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重视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 高胆红血症 蓝光照射 贫血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磺胺类抗生素对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晨 张丽红 +5 位作者 李亚宁 韩锐 李国东 张彦峰 盛红坤 李凤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79-2382,共4页
随着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其对环境的危害日益加重。通过试验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噻唑(ST),在不同染毒剂量下,单一与两两复合污染对油菜种... 随着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其对环境的危害日益加重。通过试验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噻唑(ST),在不同染毒剂量下,单一与两两复合污染对油菜种植土壤脱氢酶(DHA)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MZ和SM1均对DHA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而ST对DHA的活性呈现诱导作用,并且随着染毒质量比的增加,作用效应均呈增强趋势。SM1与ST对CAT活性产生诱导作用,同时随染毒质量比增加,诱导作用明显减弱。而SMZ对CAT的活性呈抑制作用,低质量比时,这种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高质量比时,SMZ对CAT的活性产生极显著(p<0.01)抑制作用。复合组并未显著增强对DHA和CAT的毒性效应,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效应与染毒质量比及土壤酶的种类等均相关。由以上可见,用土壤酶活性指标来表征土壤磺胺类抗生素污染情况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磺胺类抗生 油菜 复合污染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调控组蛋白脱乙酰酶4在内皮素1诱导的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燕鸽 赵昕 +3 位作者 张蕾 古心雨 雷婵豪 李瑞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38-1944,共7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在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分离SD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通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0.1μmol/L)诱导建立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NOX4抑制剂GKT137831抑...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在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分离SD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通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0.1μmol/L)诱导建立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NOX4抑制剂GKT137831抑制肥大心肌细胞中NOX4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GKT137831组、ET-1组和GKT137831+ET-1组。采用RT-q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标志物心房钠尿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yosin heavy chain,β-MHC)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OX催化亚基NOX4和调节亚基p47^(phox)的蛋白表达,以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和组蛋白脱乙酰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的磷酸化水平。结果:ET-1可以诱导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GKT137831显著抑制了ET-1诱导的心肌肥大,降低了心肌细胞表面积及肥大标志物ANF和β-MHC的mRNA表达水平(P<0.01)。GKT137831抑制了NOX中催化亚基NOX4和调节亚基p47^(phox)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降低了ET-1诱导的心肌细胞中ROS的生成(P<0.05或P<0.01)。GKT137831抑制了ET-1诱导的心肌细胞中Akt、GSK-3β和HDAC4蛋白的磷酸化(P<0.05或P<0.01)。结论:抑制NOX4减轻了ET-1诱导的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肥大信号通路Akt/GSK-3β的激活,进而抑制转录因子HDAC4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内皮1 NADPH氧化4 组蛋白乙酰4 Akt/GSK-3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红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褚海燕 朱建国 +2 位作者 谢祖彬 李振高 曹志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镧对土壤转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活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脱氢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镧浓度为30mg/kg时,抑制作用... 通过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镧对土壤转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活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土壤脱氢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镧浓度为30mg/kg时,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浓度的升高,镧对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镧对土壤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有降低的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是评价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环境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 红壤 活性 敏感指标 转化 氧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强龙 谷洁 +4 位作者 高华 秦清军 甄丽莎 陈胜男 孙利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51,共6页
通过旱田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期内,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脱氢酶活性在冬小麦生长期内波动较大,出现多个峰值;秸秆还田和厩肥的施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在冬小麦... 通过旱田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期内,秸秆还田与肥料配施对土壤脱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脱氢酶活性在冬小麦生长期内波动较大,出现多个峰值;秸秆还田和厩肥的施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在冬小麦生长后期,尿素能显著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而过磷酸钙的施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在冬小麦生长前期和中期活性较低,4、5月份活性迅速升高,出现高峰值,随后在收获期迅速降低;秸秆还田和过磷酸钙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在冬小麦生长中期,厩肥和尿素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冬小麦生长旺盛期,厩肥和尿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多酚氧化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永平 王彬 +3 位作者 陈敏氡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5-1202,共8页
该研究根据黄秋葵( Hibiscus esculentus L.)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 HePDS )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G372370)设计引物,克隆验证得到1条 HePDS 基因全长为2 020 bp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1 686个碱基;预测其编码561... 该研究根据黄秋葵( Hibiscus esculentus L.)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 HePDS )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G372370)设计引物,克隆验证得到1条 HePDS 基因全长为2 020 bp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1 686个碱基;预测其编码56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62.62 kD,等电点为8.155;编码的蛋白与海岛棉( Gossypium barbadense )、雷蒙德氏棉( Gossypium raimondii )、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93%以上,均含有1个保守的二核苷酸结合域和1个类胡萝卜素结合域,显示其高度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 分析表明, HePDS 基因在黄秋葵根、茎、叶、花和果荚中均有表达;叶发育过程以嫩叶中表达最高,果实发育中以花后2 d表达量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叶、果实发育逐渐升高,成熟叶的含量最高,果实以花后4 d含量最高,且 HePDS 基因的表达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 HePDS 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采用VIGS和CRISPR/Cas9技术开展黄秋葵基因功能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番茄红 类胡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 2003膜结合乙醇脱氢酶的纯化鉴定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韦柳静 林金萍 +1 位作者 杨雪鹏 魏东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4-168,共5页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与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鉴定,证明纯化得到的酶是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6.0;该酶能催化多种一元醇、二元醇,但对包含3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基本无氧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随着底物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大多数金属离子及抑制剂(Cu2+、Fe3+、Ca2+、EDTA等)对此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膜结合乙醇 纯化 鉴定 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胁迫对菘蓝苗期乙醇脱氢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晓清 王康才 陈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菘蓝中乙醇脱氢酶(ADH)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菘蓝抗涝害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NAD还原法测定淹水胁迫下菘蓝中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 目的:研究淹水胁迫下菘蓝中乙醇脱氢酶(ADH)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菘蓝抗涝害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NAD还原法测定淹水胁迫下菘蓝中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淹水胁迫下乙醇脱氢酶活性被诱导,淹水处理不同时间乙醇脱氢酶活性均高于未淹水处理。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根及叶的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现出降-升-降-升的趋势,根的POD活性变化比叶的明显。结论:淹水胁迫下,菘蓝根系较高的乙醇脱氢酶活性有利于缓解淹水伤害。根系和叶片受淹水胁迫时POD酶活性变化大,对清除植株体内自由基具有一定的作用,ADH和POD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菘蓝抗涝害研究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胁迫 菘蓝 乙醇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亲环素A和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寨玉 吴忠道 +1 位作者 徐劲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 识别和克隆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 对本实验室获得的EST进行同源性分析 ,识别血吸虫新基因 ;根据EST设计引物 ,用锚着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新基因全长cDNA ,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GEX - 4T - 1,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获得... 目的 识别和克隆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 对本实验室获得的EST进行同源性分析 ,识别血吸虫新基因 ;根据EST设计引物 ,用锚着PCR法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新基因全长cDNA ,并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GEX - 4T - 1,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获得的编码基因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果 EST同源性分析得到一个完整编码基因 ,开放阅读框(ORF) 4 95bp ,编码 16 4个氨基酸 ;锚着PCR法获得另一EST的 3’端所缺序列 ,得到完整编码阅读框 ,其ORF 999bp ,编码 332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它们分别为日本血吸虫亲环素A(CyPA)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编码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日本血吸虫CyPA和LDH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结论 克隆到日本血吸虫亲环素A和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亲环A 乳酸 编码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