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三唑并噻二唑-均三嗪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成路 李传银 +3 位作者 杨蒙 朱长安 孙晓娜 李益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93,共9页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B),然后将1A和1B分别与对氨基苯甲酸反应,合成重要中间体(2A和2B)。通过熔融法将8种脂肪酸与二氨基硫脲缩合得1,2,4-三唑衍生物3a^3h,最后将2A和2B在三氯氧磷和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下分别与3a^3h反应得目标产物。为了进一步比较3-脂肪基和3-苯基对药效活性的影响,利用相同方法设计合成了目标产物4i和5i。评价了目标产物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结果发现:所有目标分子对Cdc25B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_(50)值)在2.40~0.31 mg/L之间,目标分子4a^4f和5a^5i的IC_(50)值均低于阳性参照物Na_3VO_4[(1.25±0.14)mg/L],有望成为潜在的Cdc25B抑制剂;在PTP1B测试中,14个目标分子具有优良的抑制活性,IC_(50)值在0.98~0.37 mg/L之间,低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1.19±0.27)mg/L],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并噻二唑 三嗪 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儒 谢基明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0-964,共5页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Cdc14)属于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双特异性磷酸酶家族,能够下调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的活性,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表达。Cdc14在不同的真核细胞中生物学功能相差甚远。在出芽酵母细胞中,Cd...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Cdc14)属于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双特异性磷酸酶家族,能够下调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的活性,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表达。Cdc14在不同的真核细胞中生物学功能相差甚远。在出芽酵母细胞中,Cdc14通过逆转CDK的活性,进而调节出芽酵母细胞有丝分裂退出网络;在裂殖酵母细胞中,Cdc14的同源物多聚腺苷酸因子Clp1对于裂殖酵母细胞有丝分裂的退出无明显影响;在人类细胞中,Cdc14的同源物人类Cdc14A(hCdc14A)可使CDK失活,控制有丝分裂的时间。基于国内外对Cdc14的研究成果,现针对Cdc14在出芽酵母细胞、非洲裂殖酵母细胞、秀丽隐杆线虫细胞、非洲爪蟾细胞、鸟类细胞、小鼠卵母细胞和人类细胞7种不同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分型、定位及其生物学功能等进行综述,为Cdc14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 减数分裂 出芽酶酵母细胞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活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英俊 杨鸿境 +6 位作者 曹欣 高立信 靳焜 盛丽 刘季红 刘雪洁 李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4-1002,共9页
合成出了一系列含苯并咪唑/芳氧甲基骨架的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认。评价了它们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 合成出了一系列含苯并咪唑/芳氧甲基骨架的3,6-二取代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3a^3l,其结构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元素分析得以确认。评价了它们对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讨论了构效关系。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a对Cdc25B和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 50)值分别为(0.46±0.02)μg/mL和(1.77±0.40)μg/mL。所得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Cdc25B/PTP1B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并噻二唑 苯并咪唑 芳氧乙酸 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14B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各细胞周期的动态表达及其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岚清 李瑞林 +1 位作者 周晓敏 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5-679,共5页
目的:检测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各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B(CDC14B)的表达水平及其定位,初步阐明CDC14B对哺乳动物受精卵早期发育调控的机制。方法:通过超排卵技术分别收集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 目的:检测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各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B(CDC14B)的表达水平及其定位,初步阐明CDC14B对哺乳动物受精卵早期发育调控的机制。方法:通过超排卵技术分别收集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不同细胞周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小鼠不同细胞周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G 1期比较,小鼠S、G 2和M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CDC14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间接免疫荧光实验,CDC14B(红色荧光)和β-tubulin(绿色荧光)在G 1期和S期共定位于小鼠受精卵皮质;在G 2早期,CDC14B和β-tubulin共定位于皮质和细胞质;在G 2晚期,部分CDC14B入核;在M期,CDC14B和β-tubulin共定位于纺锤体。结论:CDC14B在小鼠不同细胞周期1-细胞期受精卵中动态表达,CDC14B存在核浆纺锤体转位,CDC14B的定位变化可能调控纺锤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b 受精卵 有丝分裂细胞周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cAMP通过Cdc25B蛋白调控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超 肖建英 +1 位作者 孙小涵 于秉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5-932,共8页
为了研究PKA激活剂dbcAMP通过调控小鼠Cdc25B蛋白S149和S321位点磷酸化状态影响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的发育,将质粒pBSK-Cdc25B-WT、pBSK-Cdc25B-S149A、pBSK-Cdc25B-S321A和pBSK-Cdc25B-S149A/S321A体外转录成mRNA;显微注射入S期受精卵中... 为了研究PKA激活剂dbcAMP通过调控小鼠Cdc25B蛋白S149和S321位点磷酸化状态影响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的发育,将质粒pBSK-Cdc25B-WT、pBSK-Cdc25B-S149A、pBSK-Cdc25B-S321A和pBSK-Cdc25B-S149A/S321A体外转录成mRNA;显微注射入S期受精卵中,在2 mmol/LdbcAMP的M16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对受精卵发育、MPF活性及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有dbcAMP存在时,各组受精卵卵裂时间延迟,但Cdc25B-S/A-mRNAs注射组受精卵卵裂率明显高于Cdc25B-WT-mRNA注射组,MPF活性提前达到高峰;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和MPF活性变化相一致.因此,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PKA对小鼠Cdc25B蛋白S149位点与S321位点的磷酸化修饰是控制受精卵G2/M转换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25b蛋白 蛋白激酶A 有丝分裂促进因子 二丁酰环磷酸腺苷 小鼠受精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rolidine联合X射线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宝胜 张矛 +3 位作者 刘林林 张伟静 孙娟 龚守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taurolidine联合X射线照射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4A5和B16-F10)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B16-4A5和B16-F10细胞系按给药浓度随机分为4组,taurolidine剂量分别为0、25、50和100μmol.L... 目的:观察taurolidine联合X射线照射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4A5和B16-F10)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B16-4A5和B16-F10细胞系按给药浓度随机分为4组,taurolidine剂量分别为0、25、50和100μmol.L-1,同时进行1、2和4Gy X射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分析cyclin B、cdc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25μmol.L-1taurolidine组比较,50和100μmol.L-1 taurolidine组诱导B16-4A5和B16-F10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细胞数分别升高54.9%、73.7%和36.8%、55.5%(P<0.05);50μmol.L-1 taurolidine联合2和4Gy X射线照射组,细胞G2/M期阻滞消除,细胞数分别降低52.1%、44.2%和59.3%、52.7%(P<0.05)。与对照组、单纯taurolidine组及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4Gy X射线照射组cyclin B和cdc2的表达降低,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taurolidine联合X射线照射可去除G2/M期阻滞,可选择地抑制肿瘤细胞cyclin B和cdc2的表达、增强caspase-3的表达,共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ROLIDINE X射线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周期2 细胞周期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7 MCM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侯芸 付凯(综述) 王华庆(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8-681,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淋巴瘤发病率的30%~40%。由于受预后危险因素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不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很大。DLBCL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40%~45%的患者可经CHOP方案治愈,美罗华联合C...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淋巴瘤发病率的30%~40%。由于受预后危险因素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不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很大。DLBCL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40%~45%的患者可经CHOP方案治愈,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临床工作中发现IPI评分不能准确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所以急需找到能反映其生物学行为的特异性分子指标来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CDC7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最早在酵母中发现,与DNA复制有关。人CDC7通过磷酸化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来启动DNA的复制。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CDC7的高表达,包括DLBCL。CDC7高表达是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可作为DLBCL的特异性预后指标指导患者预后;靶向抑制CDC7基因通路可以诱导DLBCL细胞的凋亡,与美罗华联合有协同增效作用。CDC7和MCM2在指导DLBCL的预后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DC7基因通路可以成为治疗DLBCL患者的新的治疗靶点。CDC7抑制剂与美罗华联合可以有效提高难治性DLBCL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激酶7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受精卵微注射Cdc25b mRNA可提高卵裂率并促进受精卵发育 被引量:3
8
作者 崔城 张哲 于秉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7,共9页
为了观察Cdc25B蛋白及PKA/Cdc25B信号途径在小鼠受精卵发育中的作用,将突变型和野生型Cdc25b转录成mRNA,显微注射到小鼠受精卵中,放入含有或不含有dbcAMP的M16中,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卵裂情况;用蛋白激酶活性测定方法检测MPF的活性;... 为了观察Cdc25B蛋白及PKA/Cdc25B信号途径在小鼠受精卵发育中的作用,将突变型和野生型Cdc25b转录成mRNA,显微注射到小鼠受精卵中,放入含有或不含有dbcAMP的M16中,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卵裂情况;用蛋白激酶活性测定方法检测MPF的活性;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结果显示,未加dbcAMP的Cdc25b-S321A mRNA注射组与Cdc25b-WT组相比,能够提前使受精卵发生G2/M期转变,导致卵裂,并明显提高卵裂率;MPF的活性测定和Cdc2-Tyr15磷酸化状态的检测结果也显示,Cdc25b-S321A组先于Cdc25b-WT组提前激活MPF.此外,Cdc25b-S321A mRNA注射组可以有效恢复由PKA引起的受精卵G2期阻滞,显著增加卵裂率;MPF的活性测定和Cdc2-Tyr15磷酸化状态的检测结果也显示,在PKA持续激活的情况下,对比于Cdc25b-WT组,Cdc25b-S321A组提前激活MPF.因此,在小鼠受精卵发育过程中PKA主要通过磷酸化Cdc25B的321位丝氨酸,从而调控MPF的激活与失活来控制有丝分裂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受精卵 蛋白激酶A 细胞分裂周期25b 有丝分裂促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噁二唑硫醚酰胺为核心骨架的新型多杂环分子的合成及对Cdc25B与PTP1B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成路 宫荣庆 +5 位作者 杨敬怡 孙晓娜 李奕嶙 王华玉 宋府璐 孙越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71,共10页
首先利用含有三嗪的芳香酰肼(3)构筑了1,3,4-噁二唑衍生物(5),然后将化合物5与含有1,3,4-噻二唑的衍生物(6)拼合合成了18个目标分子.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目标分子对... 首先利用含有三嗪的芳香酰肼(3)构筑了1,3,4-噁二唑衍生物(5),然后将化合物5与含有1,3,4-噻二唑的衍生物(6)拼合合成了18个目标分子.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目标分子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有8个目标分子的抑制活性优于其阳性对照物,有望成为潜在的Cdc25B抑制剂;有12个目标分子的抑制活性优于其对照物,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4-噁二唑 均三嗪 1 3 4-噻二唑 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3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参与骨髓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藏美蓉 刘兰婷 +1 位作者 邓书会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2-1527,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3例初治MM患者及8例正常人CD138+细胞中Cdc37 m 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技术,下调MM细胞系NCI-H929细胞中Cd...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3例初治MM患者及8例正常人CD138+细胞中Cdc37 m 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技术,下调MM细胞系NCI-H929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CCK-8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dc37对M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成瘤模型,验证Cdc37对MM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dc37对MM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和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dc37在初治MM患者CD138+细胞中显著高表达。采用sh RNA慢病毒感染技术下调NCI-H929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抑制了MM细胞在体内及体外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NCI-H929-Cdc37 sh RNA细胞中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周期素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及其上游调控分子p53的表达明显上调。同时,NCI-H929-Cdc37 sh RNA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受抑。结论:Cdc37在初治MM患者中高表达,下调Cdc37可抑制MM细胞NCI-H929的增殖活性,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分子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海鹏 李相鹏 +4 位作者 张伟 丁宁 王鹏 李国强 李英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醌甲基三萜,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雷公藤红素几个特殊的分子靶点大多会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包括:①抑制IKKα/β激酶;②失活热休克蛋白90的分子伴侣蛋白细胞分...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醌甲基三萜,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雷公藤红素几个特殊的分子靶点大多会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包括:①抑制IKKα/β激酶;②失活热休克蛋白90的分子伴侣蛋白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及P23;③抑制蛋白酶体的功能;④激活热激因子1诱导热休克蛋白反应;⑤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⑥影响细胞凋亡;⑦影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⑧影响Akt/mTOR信号级联;⑨影响血管生成和转移;⑩抗炎作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分子靶点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药理作用 分子靶点 NF-Κb 热休克蛋白90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 P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杂环修饰的酰胺硫醚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成路 袭焕 +4 位作者 沙禹廷 孙晓娜 李传银 王静 李益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5,共8页
首次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型1,2,4-三唑与1,3,4-噻二唑双杂环修饰的酰胺硫醚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评价了目标分子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酶B(Cdc25B)抑制活性,结果发现:16个目标分子对PTP1B具有良... 首次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型1,2,4-三唑与1,3,4-噻二唑双杂环修饰的酰胺硫醚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评价了目标分子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酶B(Cdc25B)抑制活性,结果发现:16个目标分子对PTP1B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8-C-d和8-D-c的抑制作用最佳,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19±0.22)mg/L和(1.08±0.09)mg/L,优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IC_(50)=(1.27±0.19)mg/L),有望作为抗糖尿病药物先导物;对Cdc25B抑制活性测试中,11个目标分子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其中8-A-d、8-C-d和8-D-c抑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0.97±0.05)、(1.06±0.03)和(0.94±0.11)mg/L,低于阳性参照物Na_3VO_4(IC_(50)=(1.25±0.14)mg/L),有望作为抗肿瘤药物先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 噻二唑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酶b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糖尿病足与健康人组织DNA中的5-羟甲基胞嘧啶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睿瑶 赵景会 +3 位作者 储金林 铁璐 李念东 李琳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 5-羟甲基胞嘧啶(5hmC)作为表观遗传物质被广泛研究,但在糖尿病足的研究中较少。文中旨在研究糖尿病足患者(DFU)和健康志愿者组织基因组DNA中的5hmC的差异变化。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DFU患者组织6... 目的 5-羟甲基胞嘧啶(5hmC)作为表观遗传物质被广泛研究,但在糖尿病足的研究中较少。文中旨在研究糖尿病足患者(DFU)和健康志愿者组织基因组DNA中的5hmC的差异变化。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DFU患者组织6例(DFU组)和Normal组织3例(对照组)。提取组织DNA,使用5hmC-Seal技术建立文库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筛选差异羟甲基化修饰基因(DhMGs)。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ytoscape3.9.0软件绘制DhMGs的调控网络,并通过CytoHubba功能筛选出关键枢纽基因(Hub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qRT-PCR和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 共有166个上调基因和262个下调基因,其中包括NDUFB6、GALR1、GDAP1等已知的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基因。DhMGs主要分布在内含子、基因间和启动子区域。通过CytoHubba分析可得到10个Hub DhMGs,分别是MAPK14、MAPK11、CDC42、MAP3K1、NCOA1、RAP1B、AGO4、RUNX1、HIF1A、PHC3。对10个Hub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中涉及到VEGFR信号通路、Ras蛋白信号转导、肌细胞分化的正向调节以及与免疫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2分泌的正向调节等;在细胞成分中主要与细胞质、胞液等相关;在分子功能中主要有细分化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髓样细胞分化调控等功能。KEGG分析显示Hub基因主要富集于白细胞跨内皮细胞迁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最后通过qRT-PCR和免疫组化实验得出MAPK11和CDC42在DFU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足和健康人组织DNA的5hmC修饰具有差异,MAPK11和CDC42可能成为DFU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5-羟甲基胞嘧啶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1 细胞分裂周期因子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