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中药制剂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与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申振铭 庄步玺 +3 位作者 赵瑶 王明松 徐鑫 胡振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3-408,共6页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复方中药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用CCK8的方法观察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测定细胞表面分...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复方中药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用CCK8的方法观察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测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纯的4种白血病细胞系HL-60,MOLM-13,MV4-11,AML-M5相比较,不同中药浓度处理的这4种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5)且其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9236;r=0.7488;r=0.8889;r=0.8119);与单纯的HL-60和AML-M5白血病细胞系相比,药物处理的这2种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分化形态改变;与单纯的HL-60白血病细胞系相比,IC50中药浓度处理的HL-60细胞表面抗原CD11B增加85%±7.13%;与单纯的AML-M5白血病细胞系相比,1.5μl和2μl剂量中药制剂处理的AML-M5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 <0.05)。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增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制剂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细胞增殖作用 细胞分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对新生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邓红 邹飞 罗海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57-1360,1374,共5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tRA)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NSCs;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NSCs分化的影响;RT-PCR分析视黄酸受体表达情况。结果atRA诱导NSCs向神经... 目的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tRA)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NSCs;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NSCs分化的影响;RT-PCR分析视黄酸受体表达情况。结果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剂量以1.0μmol/L较为适宜。NSCs的RARβ基因的表达对atRA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此作用与atRA上调细胞的RARβ基因转录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 被引量:7
3
作者 朱丹雁 张翔南 +3 位作者 杜悦 陈燕 王志强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目的:采用淫羊藿素(icaritin,ICT)改变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培养微环境,论证ICT提高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拟胚体培养法,评价ICT对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作用;并利用RT... 目的:采用淫羊藿素(icaritin,ICT)改变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培养微环境,论证ICT提高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拟胚体培养法,评价ICT对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诱导作用;并利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结果:ICT在10-7mol/L浓度时,对E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表型呈现最佳诱导效应,在分化d8+8时,分化率高达80%(P<0.001),并呈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分化神经表型者表达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基因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同时伴有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及β-tubulin Ⅲ和GFAP特异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应用拟胚体培养微环境调控法,ICT可诱导小鼠E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与神经发育依赖性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药理学 神经元 细胞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荧光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海山 李求实 +2 位作者 陆兵勋 王立新 尹瑞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自E12~14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段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自E12~14大鼠胚胎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添加不同剂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在干预后不同时段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含药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通心络含药血清干预后,Nestin(+)细胞比例先下降后回升,β-tubulin(+)细胞比例3d与7d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7d时大剂量组β-tubulin(+)细胞比例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心络可以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大剂量组效应更明显及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类衍生物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活性筛选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佼 陈飞虎 +5 位作者 阮晶晶 沈娟 石静波 吴繁荣 程昌斌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类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以寻找新的具有抗瘤活性的药物。方法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 目的探讨维甲酸类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以寻找新的具有抗瘤活性的药物。方法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法分析细胞的分化指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维甲酸类衍生物作用3 d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可达到57.74%,IC50为2.82E-05;油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形态学趋向成熟,NBT还原实验也表明维甲酸类衍生物具有诱导K562细胞株分化成熟的作用;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量增加,G0/G1期细胞增加,而S期减少。结论维甲酸类衍生物对K562细胞具有诱导分化并对其克隆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以2a-03、4a-01、4a-02和5a-02的作用较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开发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类似物和衍生物/药理学 白血病/药物疗法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琼 王取南 +1 位作者 李嘉嘉 王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d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μmol/L)...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d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μmol/L),接触24h后,用DMEM(含1%B27)培养基培养7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各组MAP2阳性细胞率。用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包括NikonE800u显微镜,Spot2冷彩色数码摄像系统,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树突分枝的数量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AlCl3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率(%)、神经元树突分枝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82,P=0.117,P=0.086),但200μmol/L和400μmol/LAl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AlCl3不仅能够抑制大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还减少了神经元分枝和延缓了其成熟。这可能在铝导致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性 大鼠 细胞/细胞 神经元/细胞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NB4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庆曙 刘沁华 +1 位作者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MLT有促进NB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CD33的细胞阳性率没有变化(P>0.05),CD11b的细胞阳性率在浓度为1mmol/L,48h和72h有轻度增加(P<0.05);细胞周期检测则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褪黑素有促进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诱导分化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药理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 疗法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及银杏提取物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仿成 陈先文 +2 位作者 胡慧敏 施雪英 任于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银杏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取第3代NSCs诱导分化,试验分为4组:ATRA组(10-8mol/L)、Egb组(2mg/L)、ATRA(10-8mol/L)+Egb组(2mg/L)和空白...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银杏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取第3代NSCs诱导分化,试验分为4组:ATRA组(10-8mol/L)、Egb组(2mg/L)、ATRA(10-8mol/L)+Egb组(2mg/L)和空白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微管相关蛋白(MAP2)、乙胆碱酯酶(Ach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计算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率。结果ATRA组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AchE阳性和TH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分别为26·32%±3·62%和12·02%±2·78%;Egb组分别为42·93%±3·08%和18·13%±1·74%;ATRA+Egb组分别为43·32%±5·60%和13·03%±2·54%;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7·68%±2·51%和5·74%±1·81%。结论ATRA和Egb均可促进NSCs向TH阳性神经元分化,Egb还可促进NSCs向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ATRA和Egb联用无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药物作用 神经系统 干细骨包/药物作用 维甲 酸/药理学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永生 褚俊 +5 位作者 翟志敏 严激 周德存 胡闻 陈柯 严中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索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以5 杂氮胞苷( 5 Aza)对hMSC诱导,利用结蛋白抗体、房性利钠肽抗体以及闰盘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经反复多次传代后... 目的 探索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以5 杂氮胞苷( 5 Aza)对hMSC诱导,利用结蛋白抗体、房性利钠肽抗体以及闰盘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经反复多次传代后,细胞形态及抗原表达无改变,始终保持未分化状态和稳定扩增。利用5 Aza对其诱导后第2周始,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细胞结蛋白、闰盘蛋白以及房性利钠肽表达均为阳性,不同浓度5 Aza诱导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电镜观察发现这些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特点。结论 在体外利用5 Aza可以诱导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细胞 骨髓细胞/药物作用 间质干细胞/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心肌/细胞 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10
作者 曹伟杰 刘丽珍 +3 位作者 来晓瑜 王冲 于晓虹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74,共8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MSCs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PA,用CCK-8方法分析MSCs增殖的情况,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MPA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RT-PCR方法分析MSCs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的表达;应用von Kossa染色、钙定量和real-time PCR方法分析MPA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100μmol/L的MPA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添加鸟嘌呤核苷可以解除该抑制效应,且该抑制效应与细胞凋亡无关;RT-PCR结果显示,MSCs表达IMPDHⅠ和IMPDHⅡ两种亚型;von Kossa染色和钙定量显示,MPA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Osteopontin和BMP-2的表达相应减低;进一步研究发现,MPA可能通过影响转录因子Runx2、Osterix的表达而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MPA通过耗竭鸟嘌呤核苷的方式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MPA通过抑制Runx2和Osterix蛋白的表达,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药理学 间质干细胞/细胞 次黄嘌呤类 成骨细胞/细胞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鸟嘌呤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定向诱导效率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秋菊 吴一湘 +3 位作者 于莉 刘勋 杨春波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4-780,共7页
背景 来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近年研究热点,但RPE体外分化诱导效率低下、成本高等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姜黄素(curcumin)可促进人胚胎干... 背景 来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近年研究热点,但RPE体外分化诱导效率低下、成本高等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姜黄素(curcumin)可促进人胚胎干细胞(ESCs)的定向诱导分化,但其对人ESCs向RPE样细胞的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ESCs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探讨curcumin对人ESCs向RPE细胞定向诱导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人ESCs株进行体外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ESCs传代至基质膜(Matrigel)包被的6孔板中,以mTeSRTM1培养基培养至过渡融合状态后更换为含质量分数87% KnockOutTM DMEM、质量分数10%血清替代物(SR)、质量分数1%非必需氨基酸和质量分数1%谷氨酰胺及青链霉素双抗的分化诱导体系,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L的curcumin处理24 h,对照组培养基中未加入curcumin.分别于诱导培养3周及5周时提取细胞RNA及蛋白,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诱导RPE(iRPE)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RPE相关标志物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ESCs、iRPE细胞及人RPE细胞中相关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吞噬实验检测iRPE细胞的吞噬功能. 结果 Curcumin组诱导后3周时即可见iRPE细胞色素化,随着时间延长色素化程度更高,而对照组细胞在诱导后5周时开始出现细胞色素化.RT-PCR结果显示,curcumin诱导后3周及5周,curcumin组iRPE细胞中ESCs标志物NANOG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86,P=0.022;t=34.186,P=0.004),而RPE标志物Pax6、RX、CRALBP及RPE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RALBP、RPE65和MITF蛋白在iRPE细胞中表达,表达强度与人RPE细胞相近,而人ESCs不表达上述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RPE细胞中Pax6、MITF和ZO-1蛋白表达阳性,分别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可见curcumin组得到的细胞为iRPE细胞,纯化效率达到100%,体外细胞吞噬实验显示,iRPE细胞的细胞质内呈现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接近阳性对照组,而阴性对照组iRPE细胞中未见到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诱导培养后第3周和第5周时,curcumin组细胞中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因子Lef1、MYC和TCF7,Wnt受体FZD3及Wnt配体Wnt2B和Wnt7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Curcumin能提高人ESCs向RPE样细胞的定向诱导效率,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促进iRPE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胚样小体/药物作用 细胞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基因表达/药物作用 眼色素上皮 Wnt蛋白/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化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程英 王银凤 +3 位作者 桂淑玉 周青 陈飞虎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新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NTFMP)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分化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AT-RA及NTFMP进行干预,应用四甲基偶... 目的分析新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NTFMP)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分化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AT-RA及NTFMP进行干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测定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酶动力学法检测该药对A549细胞分泌癌胚抗原(CEA)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及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结果 NT-FMP处理组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10 mg/L的NTFMP可明显抑制CEA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由梭形变为不规则形,不重叠,呈单层生长;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磷酰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及OPN在A549细胞内均呈高表达,7.5mg/L NTFMP显著抑制ERK1/2磷酸化和OPN的表达。结论 NTFMP对A549细胞具有促进分化、抑制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549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及抑制OPN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骨桥蛋白质 癌胚抗原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NB4细胞株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沁华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ML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mmol/L的MLT与1μmol/LATRA联合作用于NB4细胞,1mmol/L的MLT和1μmol/LATRA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24、48、72h后进... 目的观察褪黑素(ML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mmol/L的MLT与1μmol/LATRA联合作用于NB4细胞,1mmol/L的MLT和1μmol/LATRA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24、48、72h后进行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MLT联合ATRA作用于NB4细胞24、48、72h后,促进细胞的凋亡率为16·23%±0·38%、31·03%±0·51%和55·65%±2·68%,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2·66%±0·36%、57·31%±3·12%和81·74%±0·4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则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8·1%±0·3%、73·3%±0·4%和83·2%±0·2%),S期细胞减少(23·1%±0·1%、23·2%±0·5%和8·2%±0·1%),均优于单用MLT组或ATRA组(P<0·05)。结论 MLT和ATRA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药理学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曲替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璐 陈飞虎 +3 位作者 石静波 洪凡青 徐佼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目的合成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以寻找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方法以依曲替酸和三氟甲苯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生长抑制的... 目的合成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以寻找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方法以依曲替酸和三氟甲苯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一系列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生长抑制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制备出依曲替酸酯及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认结构。MTT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增加,而S期减少。结论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将依曲替酸通过酯键和酰胺键与三氟甲苯衍生物连接起来能增强其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类似物和衍生物/药理学 白血病 肿瘤/药物疗法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