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楝素对SL-1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钟国华 水克娟 +3 位作者 吕朝军 贾建文 任太军 胡美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8-627,共10页
本文以喜树碱(camptothecin)作对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对照,系统研究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0.75μg/mL处理后SL-1细胞后12-72h,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 本文以喜树碱(camptothecin)作对比,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对照,系统研究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细胞系(SL-1)的凋亡诱导作用。印楝素0.75μg/mL处理后SL-1细胞后12-72h,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胞膜气泡化,与邻周细胞脱落,胞浆浓缩,胞膜突起,细胞器密集,核染色质浓缩并凝聚在核膜周边,出现大量凋亡小体;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核内致密明亮黄绿色荧光和亮绿色或橘黄色的凋亡小体;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皱缩、微绒毛消失、染色质浓缩和边缘化、核膜皱缩界限模糊、部分线粒体嵴结构消失和数量明显增加的吞噬泡等细胞凋亡典型形态学特征;TUNEL实验可见大量被标记为小圆形或环形黄绿色或绿色荧光的阳性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印楝素0.75μg/mL处理后48h凋亡率最高达11.45%,比对照提高381.3倍;而喜树碱以1.72μg/mL处理亦对SL-1具有相似的诱导作用,处理后36h凋亡率最高达到17.4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印楝素和喜树碱处理后,SL-1细胞表面没有形成明显的“孔”、“洞”、“门”之类的结构破坏。推测印楝素与喜树碱对SL-1的凋亡信号转导方式和途径不同,导致细胞凋亡时序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喜树碱 SL-1细胞 细胞凋亡诱导 显微形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es pseudoverticillus产生的 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 I. 菌种鉴定、发酵生产及提取分离(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浩 崔承彬 +3 位作者 韩冰 刘志恒 宋幼新 周培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从链霉菌 YN1770 7菌株发酵物中 ,通过活性跟踪分得三个 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elaiophylin、11- O- monomethylelaiophylin和 efomycin G。经菌种分类学研究 ,生产菌 YN1770 7被鉴定为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 从链霉菌 YN1770 7菌株发酵物中 ,通过活性跟踪分得三个 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elaiophylin、11- O- monomethylelaiophylin和 efomycin G。经菌种分类学研究 ,生产菌 YN1770 7被鉴定为假轮枝链霉菌 Streptomycespseudoverticillus,并认证为 elaiophylin类的新生产菌种。文中还探讨了该生产菌发酵生产 elaiophylin类活性成分的发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轮枝链霉菌 Elaiophylin 11-O-monomethylelaiophylin EfomycinG 细胞周期抑制剂 细胞凋亡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表达载体的构建
3
作者 王劭晟 徐波 +2 位作者 夏金堂 伍兆锋 何绮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9-31,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携带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首先构建携带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基因的穿梭质粒pAAV-sTRAIL,将穿梭质粒共转染入HEK293细胞中,采用细胞内质... [目的]构建一种携带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首先构建携带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基因的穿梭质粒pAAV-sTRAIL,将穿梭质粒共转染入HEK293细胞中,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TRAIL。以噬斑分析法筛选单克隆重组腺相关病毒:PCR法鉴定阳性重组腺相关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病毒颗粒数及纯度,噬斑分析法测定病毒感染滴度;Western blot检测rAAV-sTRAIL在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sTRAIL,制备的病毒纯度好、滴度高,且在293转导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sTRAIL。[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sTRAIL,为研究TRAIL抗肿瘤细胞效应及临床应用提供先进的载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 腺相关病毒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与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娟 蔡成 +2 位作者 龚小慧 张红专 楚晓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外周静脉血中长链非编码RNAMALAT1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与BPD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BPD早产儿作为BPD组,选取20例同期收治...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外周静脉血中长链非编码RNAMALAT1及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与BPD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BPD早产儿作为BPD组,选取20例同期收治吸氧时间<3天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以Real-TimePCR方法检测的外周血MALAT1和AIF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儿外周血中MALAT-1表达上升,AIF表达下降,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MALAT1与AIF可能参与BP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MALAT1 细胞凋亡诱导因子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细胞凋亡诱导剂的结构特征研究
5
作者 张静晓 李燕 +2 位作者 付新梅 潘艳秋 杨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4,共8页
许多抗癌药物通过引起癌细胞的凋亡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开发能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药物一直是癌症研究的热点.以153个结构各异的具有caspase-3激活作用的细胞凋亡诱导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得到了一个基于位阻... 许多抗癌药物通过引起癌细胞的凋亡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开发能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药物一直是癌症研究的热点.以153个结构各异的具有caspase-3激活作用的细胞凋亡诱导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分析,得到了一个基于位阻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供体场和受体场参数的最优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模型.该模型(Q2=0.51、R2ncv=0.89和R2pred=0.82)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预测能力,通过对模型的等值线图分析发现:(1)R2取代基提高诱导剂活性的因素包括位阻大、负电性大、有亲水性和具有氢键供体作用;(2)位阻适中和/或具有氢键供体作用的R4取代基,以及位阻小和/或亲水的R1取代基对提高分子的活性是有利的;(3)N-甲基-N-苯基-1-萘胺类细胞凋亡诱导剂具有正电性的A环3号位或C环7号位取代基,以及具有负电性的B环1号位取代基有利于提高诱导剂的生物活性.对该模型的分析更有利于认识细胞凋亡诱导剂的分子特征,并为设计和开发新型细胞凋亡诱导剂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诱导 caspase激活作用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比较分子力场法(CoMFA)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彦信 胡欢开 郑德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rsTRAIL)在诱导Jurkat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及PCR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 目的分离鉴定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rsTRAIL)在诱导Jurkat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及PCR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狭缝杂交和Northern印迹技术鉴定差异基因片段;以DNA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定所获cDNA核苷酸顺序。结果获得了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4个在TRAIL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被抑制,2个被激活;其中,A14、X1、D1、A23和C5等5个基因片段为新基因,其GeneBank登记号分别为AW731601、AW731602、AW731603、AW731604和BE239235。Northern印迹显示,基因D1在Jurkat和MCF-7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肿瘤细胞,提示该基因可能具有肿瘤特异性。结论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 白血病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许信刚 李健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5-7,共3页
凋亡又称程序化死亡,细胞在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改变是其发生凋亡的有力证明。IBDV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形态学表现为细胞浆膜失去联系、核膜对称性消失、染色质浓缩成为核体,并凝集成团,集于核膜旁,细胞拉长变形,最后细胞裂解成... 凋亡又称程序化死亡,细胞在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改变是其发生凋亡的有力证明。IBDV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形态学表现为细胞浆膜失去联系、核膜对称性消失、染色质浓缩成为核体,并凝集成团,集于核膜旁,细胞拉长变形,最后细胞裂解成由膜包围着的小团,培养细胞贴壁能力减弱。生化特征表现为感染细胞总DNA在电泳谱上呈梯状条带,DNA 断裂成大小不等的片段。细胞凋亡后检测可用HE染色、AO染色、透射电镜观察、DNA 片段电泳分析、DNA断裂的原位检测来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 细胞凋亡诱导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表达与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思敏 冯浩 +2 位作者 林婷婷 刘加勇 宁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61,共4页
背景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中可通过破坏细胞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等机制促进相应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包括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位于线粒体呼吸链Ⅰ上,与紫外线照射诱导的LECs... 背景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中可通过破坏细胞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等机制促进相应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包括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干扰素/维甲酸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位于线粒体呼吸链Ⅰ上,与紫外线照射诱导的LECs凋亡过程是否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探讨GRIM-19与长波紫外线照射诱导的人LECs损伤的关系。方法将人LECs系SRA01/04用常规培养方法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当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并达到80%融合时用长波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5、10、15、20、25min,长波紫外线剂量分别为30、60、90、120、150mJ/cm^2,照射后继续培养1h,对照组细胞与实验组培养方法相同,但不用长波紫外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各组培养的凋亡率,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GRIM-19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相对表达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组间LECs凋亡率和GRIM-19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用Pearson积矩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LECs凋亡率与GRIM-19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培养的LECs后各组细胞凋亡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32,P〈0.01),其中60、90、120及150mJ/em。紫外线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02、-25.20、-29.41、-8.61,P〈0.01)。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培养的LECs后细胞上清液中GRIM·19的表达明显增强,各组LECs上清液中GRIM-19的相对表达量(GRIM-19/β-actin)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7,P〈0.05),其中60、90、120、150mJ/cm。紫外线照射组细胞上清液中GRIM-19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1±O.76、2.98±1.80、3.97±1.61和2.42±1.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6±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12、-5.04、-7.09、-3.85,P〈0.01)。Pearson积矩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ECs上清液中GRIM-1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LECs凋亡率呈正相关(r=0.7I,P〈0.01)。结论正常人LECs中可见GRIM-19的表达,但紫外线引起的人LECs凋亡过程与细胞中GRIM-19的表达上调-致;GRIM-19蛋白相对表达量与长波紫外线照射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维甲酸诱导细胞相关基因19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长波紫外线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曹开源 毛晓鹏 +4 位作者 丘少鹏 袁广卿 陈显景 徐霖 黄晓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34,43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BIU87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TUNEL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BIU87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TUNEL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大蒜素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与大蒜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5mg/L大蒜素作用5d可以杀死50%以上的细胞;可诱导BIU8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在S-和G2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减少,bax无明显变化,caspase-3表达及活性增高。【结论】诱导细胞凋亡是大蒜素发挥抗瘤效果的一种重要机制;凋亡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及活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膀胱癌细胞 BIU87 大蒜素 caspase-3 基因BCL-2 细胞周期阻滞 流式细胞仪检测 MTT法检测 细胞形态变化 TUNEL法 PCR法检测 mRNA表达 诱导细胞 相关 活性变化 倒置显微镜 细胞 比色法测定 基因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紫花茄皂苷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朋 顾国锋 +3 位作者 陈希 赵翔 杜宇国 张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合成紫花茄皂苷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酸性磷酸酶(APA)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药物作... 目的:探讨合成紫花茄皂苷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酸性磷酸酶(APA)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药物作用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水平。结果: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72h的IC50为4.2μg/ml。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细胞经皂苷作用6h、12h和24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紫花茄皂苷作用后肿瘤细胞内的PARP蛋白被剪切,Bcl-2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结论:合成紫花茄皂苷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浓度相关性,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02细胞 皂苷 合成 BEL-7402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 Bcl-2蛋白 诱导作用 相关蛋白 诱导细胞 增殖抑制作用 肿瘤细胞 酸性磷酸酶 蛋白印迹法 荧光染色法 人肝癌细胞 PARP 药物作用 细胞增殖 IC50 显微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
11
作者 崔文娟 晁岚 +5 位作者 邓晓惠 沈彦军 杨芳 冯文娟 徐静 陈红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植入前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GRIM-19)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植入前胚胎(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桑葚胚和囊胚期)中GRIM-19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 GRIM-19在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蛋白和mRNA水平从2-细胞期逐渐增高,至8-细胞期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植入前胚胎中GRIM-19的表达量随发育时程的改变而改变,提示GRIM-19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相关基因-19 植入前胚胎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结合态多酚和自由态多酚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浩毓 赵惠玲 李宏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8,共9页
[目的]研究马齿苋结合态多酚和自由态多酚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马齿苋结合态多酚和自由态多酚与HepG-2细胞在体外培养,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马齿苋结合态多酚和自由态多酚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马齿苋结合态多酚和自由态多酚与HepG-2细胞在体外培养,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酶标仪检测Caspase酶活力。[结果]结果表明,马齿苋多酚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促进作用与一定范围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36h、0.4g·L^-1处理条件下,马齿苋自由态多酚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15.7%,而马齿苋结合态多酚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达到73.8%;马齿苋结合态多酚作用下,HepG-2肝癌细胞光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处理后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Caspase-3、Caspase-8、Caspase-9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马齿苋结合态多酚可能通过激活膜受体通路和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通路诱导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结合态多酚(BPPO) HepG-2人肝癌细胞 抗癌 细胞增殖抑制 诱导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对大鼠耳蜗基底膜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瑾 崔勇 +1 位作者 施泽涛 邱建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凋亡诱导因子(AIF)在大鼠不同回基底膜外毛细胞的表达差异以及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组给予声强为115dBSPL白噪声暴露,每天2小时,连续3天,对照...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凋亡诱导因子(AIF)在大鼠不同回基底膜外毛细胞的表达差异以及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关系。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组给予声强为115dBSPL白噪声暴露,每天2小时,连续3天,对照组不予噪声暴露。分别于噪声暴露前1日、暴露后1、3、7、14日对两组大鼠行ABR检测,最后一次ABR检测后对两组大鼠耳蜗基底膜行鬼笔环肽—异硫氰酸荧光素(Phalloidin-FITC)染色。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耳蜗不同回基底膜处AIF的表达。结果大鼠噪声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ABR各频反应阈值于暴露后1天最高,随时间逐渐恢复,14天时趋于稳定,听力低频阈移约10dB,高频阈移有30dB(P<0.05);基底膜铺片FITC染色示噪声暴露组底回基底膜毛细胞较顶回缺失严重,且有纤毛排列紊乱并出现融合,而对照组毛细胞排列整齐,纤毛呈V或W型,两组间外毛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在正常情况下,顶回基底膜的AIF表达高于底回,噪声暴露后,AIF顶、底回基底膜表达均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增高,且顶回较底回更为显著(P<0.05)。结论噪声暴露过程中,AIF在促凋亡的同时更发挥出了氧化还原酶的作用,因而AIF在耳蜗基底膜顶、底回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诱导因子 噪声性聋 基底膜 外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诱导细胞凋亡(AICD)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文声 吴晓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9-30,共2页
探讨激活诱导细胞凋亡(AICD)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中的意义。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乙犁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PHA激活前后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按HBV DNA含量(拷贝... 探讨激活诱导细胞凋亡(AICD)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中的意义。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乙犁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PHA激活前后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按HBV DNA含量(拷贝/ml)把CHB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10^7/ml)、中载量组(10^5-10^6/ml)和低载量组(〈10^5/ml)。静息淋巴细胞凋亡率在CHB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都比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ICD在CHB患者组明显升高,而在重型肝炎组则降低,有显著性差异;AICD在高病毒载量组最高,低病毒载量组最低。研究提示AICD可能参与CHB的慢性化及重型化并随病毒载量的增高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诱导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细胞凋亡DFF45样效应因子C的结构与表达调控及其功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强 郭振清 杜金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518,共7页
诱导细胞凋亡DFF45样效应因子C(cell 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45-like effector C,CIDEC)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脂滴结合蛋白质,属于CIDE家族成员,具有N端和C端两个结构域。该基因的组织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在脂肪... 诱导细胞凋亡DFF45样效应因子C(cell 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45-like effector C,CIDEC)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脂滴结合蛋白质,属于CIDE家族成员,具有N端和C端两个结构域。该基因的组织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在脂肪组织和肝中高表达。高脂饮食和禁食等营养条件也会引起该基因表达量增高。该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多种转录因子和营养相关因子。近些年来发现,CIDEC定位于脂滴表面,调控脂滴间的融合。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例如CIDEC,CIDEA、PLIN1)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引起接触的脂滴之间形成孔道。随后,脂质从小脂滴转运到大脂滴,进而使脂滴之间发生融合和生长。另外发现,CIDE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重要蛋白质,同时在抑制脂肪分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CIDEC的结构特点,转录调控机制、亚细胞定位以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为CIDEC作用机制的有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细胞DFF45样效应因子C 脂滴 表达调控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诱导细胞凋亡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袁文声 吴晓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5-256,共2页
许多研究已证实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慢性化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但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尚未... 许多研究已证实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慢性化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但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发现CHB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发生激活诱导细胞凋亡(activation induced cell death,AICD)的比率比正常对照高[1],提示AICD可能是导致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种重要机制,本文就AICD在CHB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诱导细胞 发病机制 激活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LYMPHOCYTE HEPATITIS 外周血淋巴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水貂肠炎病毒可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1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第18期117-117,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创新团队首次证明水貂肠炎病毒及其非结构蛋白1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该发现为进一步解释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杂志》上。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水貂肠炎病毒 致病机制 动物病原 诱导细胞 非结构蛋白1 线粒体信号通路 创新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95/CD95L信号分子介导的细胞凋亡和非凋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小琼 黄宪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8-1040,共3页
CD95/CD95L系统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在人体自身耐受机制、诱导活化细胞凋亡、控制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豁免中均起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新的研究发现CD95/CD95L不仅能够诱导细胞凋亡还可促发多重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关键词 CD95/CD95L系统 诱导细胞 信号分子 介导 耐受机制 诱导活化 免疫豁免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凋亡可控上皮组织的凋亡力产生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石颖慧 韩玉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9-449,共1页
目的探究细胞凋亡对上皮细胞层的影响以及在细胞凋亡后上皮细胞层如何保持结构完整的机制。方法通过Caspase9对MCF10A细胞系进行修饰得到可以在诱导下发生凋亡的ind-MCF10A细胞。按照1∶3的比例接种ind-MCF10A细胞和MCF10A细胞,加入凋... 目的探究细胞凋亡对上皮细胞层的影响以及在细胞凋亡后上皮细胞层如何保持结构完整的机制。方法通过Caspase9对MCF10A细胞系进行修饰得到可以在诱导下发生凋亡的ind-MCF10A细胞。按照1∶3的比例接种ind-MCF10A细胞和MCF10A细胞,加入凋亡诱导剂诱导凋亡后对上皮细胞层完整性、剩余上皮细胞迁移速度、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探究了细胞凋亡对上皮细胞单层牵引力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诱导MCF10A细胞凋亡1200 min内上皮细胞层的透过率增加,2400 min时透过率恢复至正常水平,但细胞密度没有随恢复过程增加。诱导凋亡后1200 min内细胞迁移速度显著增加,细胞形状由圆形变为细长型,2400 min时恢复至凋亡前水平。通过TFM对细胞凋亡前后细胞牵引力进行测量,发现凋亡前变形场相对均匀,诱导细胞凋亡100 min后局部变形突然增加,随后转变为整体变形,最终稳定在相对均匀的状态。结论诱导MCF10A细胞凋亡会破坏上皮完整性,随着周围细胞扩散和迁移,上皮细胞层重组并完整恢复。上皮细胞层完整性被破坏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机械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细胞凋亡打破了上皮细胞层的力平衡,活细胞承受增加的牵引力而发生迁移,维持上皮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 CASPASE9 细胞密度 细胞牵引力 迁移速度 诱导细胞 透过率 上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凋亡蛋白BCL-XL作为胃癌治疗靶点的可行性研究
20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1-921,共1页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大国,其中进展期胃癌具有治疗效果差、治疗方案少且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助于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凋亡逃逸是肿瘤细胞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靶向促存活BCL2家族蛋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很有...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大国,其中进展期胃癌具有治疗效果差、治疗方案少且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助于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凋亡逃逸是肿瘤细胞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靶向促存活BCL2家族蛋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治疗策略。因此,了解支持癌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潜在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癌症治疗 治疗靶点 靶向治疗 诱导细胞 可行性研究 复发率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