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亚飞 徐水凌 +1 位作者 罗冬娇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3-558,共6页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B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FRIS6B株DNA中扩增全长SE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 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B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FRIS6B株DNA中扩增全长SE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B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α-SEB—E.coliBL2IDE3.采用SDS-PAGE检测rSEB表达产量,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SEB.采用TCID50法测定rSEB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计算TCID50值.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EB体外对小鼠脾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对HepG2细胞(人肝腺癌细胞)、HeLa细胞(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公布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SEB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rSEB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40%.rSEB对Vero细胞的TCIC50为3.02μg.5.0~20.0μg/ml的rSEB对小鼠脾细胞和人PBMC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5.0~20.0μg/ml rSEB作用的人PBMC上清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rSEB高效原核表达系统.rSEB仍然具有生物学活性.所建立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检测方法,为以后减毒rSEB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系统/构建 重组蛋白/表达 细胞毒性 淋巴细胞/增殖 肿瘤细胞/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促进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早期T细胞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镜如 梁惠 +3 位作者 陈欣林 石明 黎诚耀 张玉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65-236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小鼠模型联合腹腔给药,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SEC)对allo-BMT小鼠的T细胞早期重建的影响。方法以BALB/C雄性小鼠为受... 目的通过建立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小鼠模型联合腹腔给药,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SEC)对allo-BMT小鼠的T细胞早期重建的影响。方法以BALB/C雄性小鼠为受鼠,C57BL/6雄性小鼠为供鼠,在移植前12 h对受鼠进行全身性照射的预处理,进行异基因骨髓内骨髓移植(intra-bone marrow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IBM-BMT)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腹腔给药。实验组给予SEC 100μL/(g·d),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组10只。每天检测受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并于移植2周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及脾脏T淋巴细胞重建情况,采用ELISA检测血浆IFN-γ、IL-2、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12.63±1.33)%、(6.67±0.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脾脏和外周血的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1.798±0.110)%、(1.470±0.075)%,高于对照组(1.418±0.069)%、(1.112±0.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浆中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水平分别为(383.7±49.22)pg/mL、(17.49±1.434)pg/mL和(144.9±14.38)pg/mL,高于对照组(230.0±13.17)pg/mL、(12.38±0.759)pg/mL和(102.0±7.58)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注射SEC能有效促进移植后T细胞早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骨髓移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 T细胞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水凌 毛亚飞 +2 位作者 张梅光 罗冬娇 严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A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3565株DNA中扩增全长SEA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a-S... 目的:构建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重组表达产物rSEA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高保真PCR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3565株DNA中扩增全长SEA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SE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a-SEA-E.coliBL21DE3。采用SDS-PAGE检测rSEA表达量,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SEA。采用TCID50法测定rSEA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计算TCIC50值。采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rSEA体外对小鼠脾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增殖作用以及对HepG2细胞(人肝癌细胞)、HeLa细胞(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与公布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SEA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rSEA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25%。rSEA对Vero细胞的TCIC50为3.14μg。1.0-20.0mg/L的rSEA对小鼠脾细胞和人PBMC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5.0-20.0mg/LrSEA作用的人PBMC上清均能有效地抑制HepG2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rSEA原核表达系统。rSEA仍然具有生物学活性。所建立的细胞毒性、促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检测方法,为以后减毒rSEA突变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基因表达 原核表达 HEPG2细胞 HELA细胞 Veto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外毒素和外膜蛋白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高效表达 被引量:8
4
作者 何鸣筱 叶巧真 +2 位作者 陈诚 谢俊锋 何建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用基因融合方式 ,以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把去除部分毒性活性编码区的细胞毒肠毒素基因 (act)与去除信号肽的外膜蛋白基因 (OmpTS)连接一起 ,两基因之间插入一个link er(Gly4Ser) 3 经BamHⅠ... 用基因融合方式 ,以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把去除部分毒性活性编码区的细胞毒肠毒素基因 (act)与去除信号肽的外膜蛋白基因 (OmpTS)连接一起 ,两基因之间插入一个link er(Gly4Ser) 3 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 ,得到 2 .1kb的双基因融合片段 ,克隆于表达质粒pQE 30中 ,构建了双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QE30 /act GS ompTS ,转化大肠杆菌M15 (pREP4 ) ,经IPTG诱导 ,表达出预期大小 (81.0kD)的融合蛋白Act GS OmpTS ,此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4 2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该蛋白与抗Act兔血清和抗OmpTS兔血清都呈阳性反应 ,表明融合蛋白保留了外毒素和外膜蛋白的反应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细胞肠毒素基因 外膜蛋白基因 融合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码子优化提高重组金葡菌肠毒素O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
5
作者 黄鹏 孙红颖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3,共7页
目的:优化稀有密码子提高重组肠毒素O的表达量。方法:将带H is标签的肠毒素O成熟肽克隆至pET28a质粒上,采用PCR方法对15个稀有密码子进行突变,将突变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并进行蛋白表达及活性鉴定。结果:通过稀有密码... 目的:优化稀有密码子提高重组肠毒素O的表达量。方法:将带H is标签的肠毒素O成熟肽克隆至pET28a质粒上,采用PCR方法对15个稀有密码子进行突变,将突变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并进行蛋白表达及活性鉴定。结果:通过稀有密码子优化,重组肠毒素O的表达量由菌液总蛋白的7.49%提高至19.8%;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通过密码子优化的肠毒素O具有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其增殖作用与未优化前的肠毒素O相当。结论:稀有密码子优化能够有效增加肠毒素O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免疫学 肠毒素类/免疫学 密码子 基因表达 遗传载体 质粒 突变 细胞增殖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检测及不同毒力基因型菌株对剑尾鱼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任燕 孙承文 +3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陶家发 吴淑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13-117,共5页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临床分离株中,具有4种毒力基因(aer+hly A+epa+act+)的菌株占58.33%(35/60),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其他25株的毒力基因有不同数量缺失。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对剑尾鱼攻击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aer+hly A+epa+act+型的毒力最强,对剑尾鱼的致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气溶素 溶血素 胞外蛋白酶 细胞毒性肠毒素 毒力基因 剑尾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和SEA双基因重组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红霞 林晨 +4 位作者 查显丰 周羽竝 黄欣 高永鹏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构建和表达含BCR/ABL融合基因和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双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K562细胞中扩增出含BCR/ABL融合位点基因片段,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扩增出SEA基因,分别将两基因片段连在pIRES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目的:构建和表达含BCR/ABL融合基因和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真核双表达质粒。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K562细胞中扩增出含BCR/ABL融合位点基因片段,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扩增出SEA基因,分别将两基因片段连在pIRES载体的多克隆位点A和B上,构建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染K293细胞,RT-PCR鉴定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的转录情况,SDS-PAGE电泳鉴定目的蛋白在真核细胞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出BCR/ABL和SEA基因片段;双酶切鉴定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重组质粒中含有BCR/ABL和SEA基因,测序证实完全正确;将重组质粒转染K293细胞后,经RT-PCR扩增鉴定,插入到重组质粒的BCR/ABL和SEA基因能在真核细胞正常转录,经SDS-PAGE电泳鉴定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BCR/ABL和SEA蛋白。结论:成功构建BCR/ABL-pIRES-SEA、SEA-pIRES-BCR/ABL真核双表达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正常转录并表达BCR/ABL和SEA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针灸干预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庞瑞康 冯卓 +4 位作者 何列涛 邹卓成 许富 何就杰 覃宁婧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76-582,共7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在梗死区缺血脑组织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级联反应而造成的损害,其症状可较前期加重,表现为脑神经细胞凋亡、坏死或者组织形态学改变等。神经细胞凋亡在CIRI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现通...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在梗死区缺血脑组织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级联反应而造成的损害,其症状可较前期加重,表现为脑神经细胞凋亡、坏死或者组织形态学改变等。神经细胞凋亡在CIRI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现通过国内外文献总结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钙超载、线粒体损伤、凋亡基因、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溶栓治疗是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IVCD)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存在过程复杂化、操作不便利等缺点,而针灸疗法对于IVCD治疗具有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能很好地弥补溶栓疗法操作复杂、易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限制的不足,有较佳的辅助治疗效果。目前经大量基础研究发现,针灸疗法可介导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超载、炎症反应、凋亡基因等方面对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治疗,但目前在内质网应激、线粒体损伤的针灸疗法研究较少,故加强对于这2个方向的研究可为针灸治疗IVCD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细胞凋亡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钙超载 炎症反应 凋亡基因 针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的创建及应用
9
《养猪》 2012年第2期59-59,共1页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ac是引起仔猪断奶前腹泻最主要的细菌性病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有无ETECF4ac受体是仔猪被感染时是否发病的关键。任军等(2012)利用大规模资源家系群体和远缘群体,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定位分析、目的区域的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ac是引起仔猪断奶前腹泻最主要的细菌性病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有无ETECF4ac受体是仔猪被感染时是否发病的关键。任军等(2012)利用大规模资源家系群体和远缘群体,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定位分析、目的区域的重组断点事件分析和远缘群体高通量SNP标记的关联性分析等严谨的遗传学分析手段,确定了ETECF4ac受体基因为MUC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前 仔猪 育种技术 抗病基因 腹泻 肠毒素大肠杆菌 应用 小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璐 梁利国 +2 位作者 谢骏 徐跑 夏飞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9-223,共5页
根据GenBank收录的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基因和气溶素结构基因(aerA),依据嗜水气单胞菌保守序列分别设计能检测alt和ae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 根据GenBank收录的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基因和气溶素结构基因(aerA),依据嗜水气单胞菌保守序列分别设计能检测alt和ae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供试菌株嗜水气单胞菌扩增2条目的带,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00bp和280bp,而对照菌株温和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河流弧菌的PCR扩增则无条带检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双重PCR最低能检测3×104cfu/mL菌体密度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模板DNA的检出极限为49fg/μL;同时对送检的患病水产品进行抽检,检测出阳性结果的样品均可分离到优势生长的嗜水气单胞菌。结果证实,试验所建立的基于2种基因的双重PCR方法快捷、灵敏,为今后由于该菌所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双重PCR 快速检测 气溶素基因 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