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狭义上,调节性免疫细胞是指具有负性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在控制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免疫应答、介导免疫耐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reg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狭义上,调节性免疫细胞是指具有负性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在控制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免疫应答、介导免疫耐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reg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负性调控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TLRs/MyD88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Breg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TLRs/MyD88信号转导活化促进Breg细胞产生IL-10,抑制T细胞活化及IFN-γ分泌。不同TLR控制着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启动和恢复。运用优先触发Breg细胞调节功能的TLR激动剂,分离TLRs的相反作用,对控制免疫反应,制定合理的炎症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展开更多
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Non-Overlap Emission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or in Vivo Two-Color Colocalization of Immune Cells》。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口腔癌等多种实性肿瘤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响应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孙志军教授课题组发现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作为一种负性免疫调节细胞,阻碍了抗PD-1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体观察肿瘤内MDSC的数量,并且活体动态观察药物对MDSC的作用,对于实现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展开更多
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Non-Overlap Emission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or in Vivo Two-Color Colocalization of Immune Cells》。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口腔癌等多种实性肿瘤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响应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孙志军教授课题组发现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作为一种负性免疫调节细胞,阻碍了抗PD-1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体观察肿瘤内MDSC的数量,并且活体动态观察药物对MDSC的作用,对于实现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展开更多
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Non-Overlap Emission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or in Vivo Two-Color Colocalization of Immune Cells》。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口腔癌等多种实性肿瘤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响应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孙志军教授课题组发现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作为一种负性免疫调节细胞,阻碍了抗PD-1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体观察肿瘤内MDSC的数量,并且活体动态观察药物对MDSC的作用,对于实现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调节性免疫细胞具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狭义上,调节性免疫细胞是指具有负性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在控制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免疫应答、介导免疫耐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reg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负性调控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TLRs/MyD88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Breg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TLRs/MyD88信号转导活化促进Breg细胞产生IL-10,抑制T细胞活化及IFN-γ分泌。不同TLR控制着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启动和恢复。运用优先触发Breg细胞调节功能的TLR激动剂,分离TLRs的相反作用,对控制免疫反应,制定合理的炎症免疫相关疾病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摘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Non-Overlap Emission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or in Vivo Two-Color Colocalization of Immune Cells》。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口腔癌等多种实性肿瘤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响应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孙志军教授课题组发现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作为一种负性免疫调节细胞,阻碍了抗PD-1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体观察肿瘤内MDSC的数量,并且活体动态观察药物对MDSC的作用,对于实现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文摘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Non-Overlap Emission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or in Vivo Two-Color Colocalization of Immune Cells》。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口腔癌等多种实性肿瘤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响应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孙志军教授课题组发现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作为一种负性免疫调节细胞,阻碍了抗PD-1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体观察肿瘤内MDSC的数量,并且活体动态观察药物对MDSC的作用,对于实现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文摘我院孙志军团队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崔然团队、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团队合作,在活体免疫细胞成像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论文题目为《Molecular Targeting Nanoprobes with Non-Overlap Emission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or in Vivo Two-Color Colocalization of Immune Cells》。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口腔癌等多种实性肿瘤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响应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孙志军教授课题组发现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作为一种负性免疫调节细胞,阻碍了抗PD-1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体观察肿瘤内MDSC的数量,并且活体动态观察药物对MDSC的作用,对于实现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