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寿胎丸合四物汤联合孕酮片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丽娟 梁虹 +2 位作者 王爱丽 符吉芬 郝彦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713-2715,2719,共4页
目的:研究寿胎丸合四物汤联合孕酮片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均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孕酮片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寿胎丸合四物汤联合孕酮片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均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寿胎丸合四物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妊娠情况,测定2组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5.24%,妊娠成功35例,再次流产率93.02%;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64.29%,妊娠成功12例,再次流产率71.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5.86±1.24)分;对照组为(8.67±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D-二聚体、IL-10和TNF-α水平与治疗前均有所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和TNF-α水平降低程度更明显,而IL-10水平显著上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合四物汤联合孕酮片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细胞免疫因子水平,增加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胎丸 四物汤 孕酮片 复发性流产 细胞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胎丸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对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魏竞男 王爱丽 +1 位作者 陈彦 陈彦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7-1889,共3页
目的:研究寿胎丸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对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均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治... 目的:研究寿胎丸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对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均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黄体酮胶囊加寿胎丸合四物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妊娠情况,测定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35例,再次流产4例;对照组妊娠成功18例,再次流产12例,观察组妊娠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D-二聚体、TNF-α水平均有下降,而IL-10水平则上升;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寿胎丸合四物汤加减可显著改善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细胞免疫因子水平,增加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胎丸 四物汤 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 细胞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学文 王羽 +1 位作者 吴杰 王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3-2379,共7页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测序法测定IDH1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测定脑胶质瘤组织IDH1表达。脑胶质瘤患者均进行替莫唑胺化疗,分析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免疫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及预后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79例存在IDH1突变,突变位点多为R132,突变率为58.96%,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χ^(2)=48.066,P<0.05)。免疫组化显示,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56例IDH1强阳性表达。IDH1突变型组WHO分级Ⅳ级占比低于IDHI野生型组[11.39%(9/79) vs 63.64%(35/55),Z=41.020,P<0.05],IDH1突变型组低分化比例高于IDHI野生型组[50.63%(40/79) vs 20.00%(11/55),χ^(2)=12.907,P<0.05]。IDH1突变型组总有效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91.14%(72/79) vs 76.36%(42/55),χ^(2)=5.575,P<0.05]。IDH1突变型组IFN-γ、IL-2水平高于IDH1野生型组[(28.98±3.25) pg/ml vs (20.15±2.54) pg/ml、(33.42±4.25) pg/ml vs (25.23±3.52) pg/ml,t=16.870、11.750, P<0.05],IL-4、IL-10水平低于IDH1野生型组[(7.90±1.02) pg/ml vs(12.38±1.66) pg/ml、(8.79±1.00) pg/ml vs (15.26±1.23) pg/ml,t=19.330、33.500,P<0.05]。IDH1突变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FN-γ、IL-2水平呈正相关(r=0.845、0.772,P<0.05),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L-4、IL-10水平呈负相关(r=-0.786、-0.685,P<0.05)。IDH1突变型组替莫唑胺化疗后生存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89.87%(71/79) vs 72.70%(40/55),Log Rank检验χ^(2)=5.208,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WHO分级Ⅲ级(RR=1.342)、低分化(RR=1.783)、IFN-γ(RR=1.808)、IL-2(RR=2.112)、IL-4(RR=2.342)、IL-10(RR=1.342)为危险因素,替莫唑胺化疗有效(RR=0.653)、IDH1突变(RR=0.895)为保护因素,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化疗预后(P<0.05)。结论:IDH1突变与脑胶质瘤患者疾病分级、分化程度有关,可影响替莫唑胺化疗疗效、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是替莫唑胺化疗后预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IDH1突变 替莫唑胺化疗 免疫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杯状病毒调控宿主免疫类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洪早 朱杰 +4 位作者 缪秋红 汤傲星 陈少宇 袁莉刚 刘光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为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包含许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病毒成员。由于该病毒科的大部分成员均不能在体外进行有效增殖,导致杯状病毒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 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为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包含许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病毒成员。由于该病毒科的大部分成员均不能在体外进行有效增殖,导致杯状病毒的研究相对滞后,虽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目前已证实的人诺如病毒(HuNoV)、鼠诺如病毒(MNV)、猫杯状病毒(FCV)和兔出血症病毒(RHDV)四种常见杯状病毒感染机体后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机制,以了解免疫类细胞因子与杯状病毒感染的关系。为探讨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诺如病毒 鼠诺如病毒 猫杯状病毒 兔出血症病毒 免疫细胞因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温肾方对荷肉瘤小鼠腹水模型免疫细胞相关因子影响研究
5
作者 黎智燊 张芸 +1 位作者 罗智杰 史清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温肾方对荷S180肉瘤小鼠腹水模型免疫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影响。方法:5~6周龄的C57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顺铂+低剂量组以及顺铂+高剂量组,每组15只。制备荷S180肉瘤小鼠腹水模型。顺铂组给予0.2 mg/kg顺铂,每周... 目的:探讨健脾温肾方对荷S180肉瘤小鼠腹水模型免疫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影响。方法:5~6周龄的C57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顺铂+低剂量组以及顺铂+高剂量组,每组15只。制备荷S180肉瘤小鼠腹水模型。顺铂组给予0.2 mg/kg顺铂,每周第1天、第4天、第7天给药,给药4周。顺铂+低剂量组在顺铂组基础上灌胃9.75 g/kg健脾温肾方,1次/d,共4周。顺铂+高剂量组在顺铂组基础上灌胃19.5 g/kg健脾温肾方,1次/d,共4周。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第1天、第4天、第7天给药,给药4周。比较各组小鼠瘤重和抑瘤率、腹水量、红细胞和肿瘤细胞计数、癌胚抗原(CEA)、免疫细胞相关因子变化;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顺铂+低剂量组和顺铂+高剂量组抑瘤率高于顺铂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顺铂+低剂量组以及顺铂+高剂量组瘤重、腹水量、红细胞计数和肿瘤细胞计数减少,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降低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生存时间延长(P<0.05);顺铂+低剂量组和顺铂+高剂量组瘤重、腹水量、红细胞计数和肿瘤细胞计数低于顺铂组,CEA、VEGF、IL-4水平低于顺铂组而IFN-γ高于顺铂组,生存时间长于顺铂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健脾温肾方对荷S180肉瘤小鼠腹水模型抑瘤率显著,可减少腹水量,且可下调VEGF和IL-4水平及上调IFN-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健脾温肾方 荷S180肉瘤小鼠 腹水模型 免疫细胞相关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Γ干扰素 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免疫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郭建军 杨则宜 +3 位作者 杨志勇 许葆华 高红 魏雪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研究了不同训练强度的长期训练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因子产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训练和强化训练都能提高巨噬细胞IL-1的产生能力,但一般训练还提高了巨噬细胞IL-6的产生能力,这种提高作用在大强度训练时受到明显... 研究了不同训练强度的长期训练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因子产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训练和强化训练都能提高巨噬细胞IL-1的产生能力,但一般训练还提高了巨噬细胞IL-6的产生能力,这种提高作用在大强度训练时受到明显抑制。不同训练强度的长期训练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NF的产生能力没有显示明显影响,提示适量运动训练能更好地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大强度训练则抑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训练 免疫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暴露对足球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缨 周帆扬 +2 位作者 胡扬 陈效科 田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低氧暴露对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受试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 8名 ,平均年龄 2 0 .6 3± 0 .74岁。让受试者晚上在低氧房暴露 (居住 ) 10小时。低氧房空气中氧含量... 目的 :探讨急性低氧暴露对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受试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男子足球专项运动员 8名 ,平均年龄 2 0 .6 3± 0 .74岁。让受试者晚上在低氧房暴露 (居住 ) 10小时。低氧房空气中氧含量为 15 .3% (相当于海拨 2 5 0 0m)。分别于低氧暴露前 1天、急性低氧暴露 10小时后晨起取安静空腹静脉血测试 ,采用花环方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活性。结果显示 ,急性低氧暴露 10小进后 ,机体RBC-C3bRR、RBC -ICRR急剧升高 (P <0 .0 1) ,同时出现免疫促进因子活性降低、免疫抑制因子活性升高的趋势。提示急性低氧应激后 ,红细胞免疫功能表现为亢进与紊乱 ,红细胞免疫调节系统对红细胞免疫功能亢进的反馈性调节作用可能发生障碍或作用较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暴露 细胞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运动员 细胞黏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及小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天章 李慧英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李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1018,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及小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及小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5%、1.0%和2.0%的APS。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APS可提高肉仔鸡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以1.0%APS组效果最佳。2)饲粮中添加APS可提高肉仔鸡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42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0.05),二者分别以1.0%和0.5%APS组最高。3)饲粮中添加APS可提高肉仔鸡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增加iNOS活性,促进小肠iNOS mRNA的表达,42日龄时小肠iNOS mRNA的表达呈显著二次曲线增加(P<0.05),其中以1.0%APS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APS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与iNOS mRNA的表达和活性以及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肉仔鸡 免疫细胞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免疫细胞因子 被引量:11
9
作者 段立晖 张丽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7期651-653,共3页
脑缺血的炎症免疫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在炎症反应发生之前可有细胞因子介导、参与免疫调节和趋化作用 ,促进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使白细胞自血管内向缺血脑组织迁移。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并加重脑缺血损伤。细胞因子产生后进... 脑缺血的炎症免疫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在炎症反应发生之前可有细胞因子介导、参与免疫调节和趋化作用 ,促进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使白细胞自血管内向缺血脑组织迁移。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并加重脑缺血损伤。细胞因子产生后进一步诱导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 ,促使炎症免疫细胞浸润到损伤组织 ,炎症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又相互诱导激活 ,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作者就以下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免疫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荣生 柯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72-2275,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孕妇89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3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的HCMV-DNA,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HCMV感染与... 目的:分析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孕妇89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3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的HCMV-DNA,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根据孕妇HCMV感染的检测结果,将152例孕妇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ELISA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免疫相关因子IL-1、IL-6和IFN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的关联性。结果:发生自然稽留流产孕妇的HCMV感染阳性率(32.58%)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孕妇(9.52%),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HCMV感染组患者的血清IFN、IL-1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针对两组孕妇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IL-1、IL-6和IFN的表达水平与HCMV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FN、IL-1、IL-6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则说明血清IFN、IL-1、IL-6水平与HCMV感染存在正相关,孕妇血清中的IFN、IL-1、IL-6表达水平越高,孕妇发生HCMV感染的概率越高。结论:孕妇发生HCMV感染可以增大胚胎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而IL-1、IL-6和IFN等免疫反应相关因子与HCMV感染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孕妇HCMV感染的辅助血清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 感染 自然流产 免疫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氧训练方式对大鼠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玉周 王蕊 张缨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SD大鼠经过4周不同的低氧训练方式后,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低氧舱模拟4000 m高原低氧环境(12.7%氧浓度),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住对照组、高住低练组、高住高练组、低住对照组。实验4周,... 目的观察SD大鼠经过4周不同的低氧训练方式后,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低氧舱模拟4000 m高原低氧环境(12.7%氧浓度),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住对照组、高住低练组、高住高练组、低住对照组。实验4周,每周6天游泳,1天休息,每天训练l.5 h。结果高住对照组与低住对照组相比,抑制率有显著性提高,IC花环率有非常显著性升高;高住组内相比,抑制率、促进率和C3 b受体花环率没有显著变化,IC花环率则为高住对照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且三组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1)单纯低氧因素对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活性的影响较大;2)模拟高原组红细胞免疫功能除了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影响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3)4周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由强到弱大致规律为:低住对照组>高住低练组>高住对照组>高住高练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 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细胞免疫促进因子 细胞免疫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肉仔鸡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慧英 闫素梅 +3 位作者 史彬林 赵天章 王淑琴 崔玉铭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3,共3页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球范围日益广泛的关注。禁止抗生素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和开发天然、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壳聚糖学名为(1,4)-2-氨基-2-...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球范围日益广泛的关注。禁止抗生素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研究和开发天然、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壳聚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因子 壳聚糖 生活水 鸡血清 食品安全问题 抗生素添加剂 抗生素替代品 健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调控因子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素菊 李永生 +3 位作者 侯晓军 邓本强 赵玉武 郭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调控因子对红细胞免疫粘附 (RCIA)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免疫促进率 (RFER)与抑制率 (RFIR)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调控因子对红细胞免疫粘附 (RCIA)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免疫促进率 (RFER)与抑制率 (RFIR)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 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 ,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RCIA功能随缺血程度加重 ,RBC C3bRR活性、RFER逐渐降低 ,以 72小时明显 ,而RBC ICR、RFIR逐渐增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RCIA功能降低与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平衡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细胞免疫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免疫细胞因子变化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魏彦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0-534,共5页
本文分别通过大鼠肌肉注射利血平和口服小承气汤两种方法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比较研究了脾虚证大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含量变化 ,并用四君子汤治疗以反证。结果表明 ,不论利血... 本文分别通过大鼠肌肉注射利血平和口服小承气汤两种方法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比较研究了脾虚证大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含量变化 ,并用四君子汤治疗以反证。结果表明 ,不论利血平法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还是小承气汤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均表现为外周血IL 2、IL 6和T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四君子汤治疗组 (P <0 0 1) ,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除利血平所致脾虚证动物模型用四君子汤治疗后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以外 ,以上其它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说明脾虚大鼠产生IL 2、IL 6和TNF等细胞因子能力下降 ,使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 ,四君子汤治疗能够提高脾虚证大鼠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从而达到健脾益气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利血平 四君子汤 细胞介素 大鼠 免疫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冬华 刘宇 王文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异种移植法建立子宫肌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理冲汤组和阳性药组,每组6只,连续药物干预4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平滑肌细胞的... 目的: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异种移植法建立子宫肌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理冲汤组和阳性药组,每组6只,连续药物干预4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促进细胞凋亡因子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抑制细胞增殖因子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MSD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生长相关基因(GRO/K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冲汤组子宫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善明显,细胞排列紊乱和细胞膜增厚现象均有所减轻;子宫组织中Caspase-3表达升高(P<0.01),Ki67表达降低(P<0.01);血清中IL-12p70表达升高(P<0.05),IL-1β、IL-6、GRO/KC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理冲汤具有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调控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理冲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免疫细胞因子 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 细胞介素-12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免疫细胞活性因子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16
作者 孙蕾 常雅萍 于永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 :研究梅花鹿免疫细胞活性因子 (SIAF)对组织培养细胞的促增殖活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 SIAF对 FL细胞、L92 9细胞及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促增殖活性。结果 :SIAF对以上各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关键词 梅花鹿 免疫细胞活性因子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鹿免疫细胞生长因子样活性研究
17
作者 张晓姝 常雅萍 于永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 :测定梅花鹿脾细胞培养上清的生长因子样活性。方法 :采用 MTT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 ;采用细胞机械创伤模型 ,检测此上清促进创伤愈合作用。结果 :梅花鹿脾细胞培养上清对正常小鼠 NIH3T3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 ,对创伤的 NIH3T3细胞具... 目的 :测定梅花鹿脾细胞培养上清的生长因子样活性。方法 :采用 MTT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 ;采用细胞机械创伤模型 ,检测此上清促进创伤愈合作用。结果 :梅花鹿脾细胞培养上清对正常小鼠 NIH3T3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 ,对创伤的 NIH3T3细胞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并且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此上清对正常 NIH3T3细胞也具有促增殖作用。结论 :推测梅花鹿脾细胞培养上清具有生长因子样活性 ,并在细胞培养基中代替血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免疫细胞生长因子 活性 细胞培养上清 MTT掺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因子网络模型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碧 段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25,29,共6页
针对免疫细胞因子网络,提出CKSIM模型,并利用Net Logo对其进行可视化仿真。该模型主要研究的是免疫细胞、抗原、抗体、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给出了仿真的具体步骤和仿真结果。研究表明,计算机仿真比传统的手工实验具有可视... 针对免疫细胞因子网络,提出CKSIM模型,并利用Net Logo对其进行可视化仿真。该模型主要研究的是免疫细胞、抗原、抗体、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给出了仿真的具体步骤和仿真结果。研究表明,计算机仿真比传统的手工实验具有可视化程度高、容易控制、参数易调节等优点,利用计算机仿真可以研究整个的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共同作用所涌现出来的规律。今后的研究可以以此模型为基础,不断进行改进,以促进对免疫细胞因子网络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因子网络 CKSIM模型 可视化仿真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过程中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对摄食行为中枢的调节作用
19
作者 马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0,共1页
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动物下丘脑与摄食行为密切相关。破坏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引起动物拒食;破坏动物下丘脑腹内侧核,则动物食欲增大并逐渐肥胖。因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饥饿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饱食中枢。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 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动物下丘脑与摄食行为密切相关。破坏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引起动物拒食;破坏动物下丘脑腹内侧核,则动物食欲增大并逐渐肥胖。因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饥饿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饱食中枢。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饥饿中枢和饱食中枢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率较高而后者放电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 下丘脑 饱食 摄食行为 免疫细胞因子 调节作用 拒食 运动过程 情况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啮齿类疟原虫对小鼠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梁晓枫 张玉红 齐艳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古老疾病,疟原虫是其病原体。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方式对抗疟原虫的侵袭。固有免疫是第一道防线,通过固有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发挥作用;适应性免疫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抵抗疟原虫。由... 疟疾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古老疾病,疟原虫是其病原体。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方式对抗疟原虫的侵袭。固有免疫是第一道防线,通过固有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发挥作用;适应性免疫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抵抗疟原虫。由于抗疟药物的广泛使用,疟原虫逐渐产生抗药性,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啮齿类疟原虫是研究疟疾的良好模型,通过研究其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加深对疟疾的了解,并为新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啮齿类疟原虫、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及目前的一些治疗新靶点,旨在促进对疟疾免疫反应的理解,并探索新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疟原虫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因子 疟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