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维薇 杨燕 +2 位作者 汪受传 谢彤 单进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代谢组学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对内外因素的应答规律。细胞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近年来的新兴领域,广泛运用于疾病机制研究、药理学、毒理学研究等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简要综述细胞代谢组学近年来方法学的优化及在... 代谢组学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及其对内外因素的应答规律。细胞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近年来的新兴领域,广泛运用于疾病机制研究、药理学、毒理学研究等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简要综述细胞代谢组学近年来方法学的优化及在中西医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方法 病原体 肿瘤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细胞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娜 杜海涛 +4 位作者 王晓雪 景田园 胡亚楠 李玮 王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0-757,共8页
目的 探究黄芩苷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作用效果及对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 通过抗病毒细胞实验验证黄芩苷体外抗RSV效果;利用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黄芩苷抗RSV的细胞代谢机制。结果 黄芩苷在RSV感染... 目的 探究黄芩苷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作用效果及对细胞代谢的影响。方法 通过抗病毒细胞实验验证黄芩苷体外抗RSV效果;利用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黄芩苷抗RSV的细胞代谢机制。结果 黄芩苷在RSV感染的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CPE情况明显改善,其抗病毒主要作用于RSV的吸附和增殖过程;细胞代谢组学研究共筛选得到差异代谢物19个,主要为甘油磷脂、核苷和脂肪酸等成分。通过富集分析得到7条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结论 黄芩苷主要对RSV的吸附和增殖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氨基酸和嘌呤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呼吸道合胞病毒 药效 细胞代谢组学 作用阶段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代谢组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卫峰 周莉娜 +2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李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细胞代谢组学通常被定义为胞内和细胞膜小分子代谢物的集合,而代谢物参与胞内进程的多种变化,其浓度可近似地反映一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表型。细胞代谢组学是一个新兴发展的领域,它可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并允许观察细胞内的代谢现象... 细胞代谢组学通常被定义为胞内和细胞膜小分子代谢物的集合,而代谢物参与胞内进程的多种变化,其浓度可近似地反映一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表型。细胞代谢组学是一个新兴发展的领域,它可解决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并允许观察细胞内的代谢现象。在后基因时代,与当前其他常用的方法相比,细胞代谢组学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已成为一个有前途的分析工具。现简要综述细胞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流程及其应用、与其他组学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研究流程 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代谢组学用于羽扇豆醇干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机理探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史栋栋 况媛媛 +3 位作者 王桂明 彭章晓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 应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细胞周期实验,研究羽扇豆醇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机理。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很好地区分羽扇豆醇作用的MCF-7细胞代谢谱与对照组细胞代谢谱,模型参数为:R2 Ycum=0.988,Q2 Ycum=0.964。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值大于1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用t检验进行单位分析,选择t<0.05(VIP>1)的代谢物作为羽扇豆醇作用组的生物标志物,得到琥珀酸、磷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11种代谢差异物。结合羽扇豆醇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1期这一现象,推测羽扇豆醇可能是主要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辅酶A的生成和底物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本实验从代谢组学角度为乳腺癌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羽扇豆醇 MCF-7 细胞 乳腺癌 抑制机理 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 细胞代谢组学 细胞周期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药物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艳丽 刘春花 +4 位作者 潘洁 孙佳 刘亭 李勇军 陆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8-2267,共10页
生命科学研究促进了组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可以从基因和蛋白功能等方面揭示生命科学活动外,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十分精细的调控体系,既有直接参与能量代谢的糖类、脂质及其中间代谢物,也有对新陈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的... 生命科学研究促进了组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可以从基因和蛋白功能等方面揭示生命科学活动外,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十分精细的调控体系,既有直接参与能量代谢的糖类、脂质及其中间代谢物,也有对新陈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它们在体内形成相互关联的代谢网络,共同参与对生命活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药物研发 研究流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代谢组学的他莫昔芬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仇小丹 张翼 白玉 《质谱学报》 EI CAS 2024年第6期785-792,I0003,共9页
雌激素受体阳性型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亚型,以他莫昔芬为代表的内分泌治疗是针对该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部分患者在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后仍然面临复发的风险。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流式质谱装置,考... 雌激素受体阳性型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亚型,以他莫昔芬为代表的内分泌治疗是针对该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部分患者在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后仍然面临复发的风险。本研究利用单细胞流式质谱装置,考察他莫昔芬作用下MCF-7细胞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到576、480种代谢物,在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给药组的细胞中分别鉴定到811、776种代谢物。其中,在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的代谢物能够实现他莫昔芬给药前后MCF-7细胞的显著区分。在他莫昔芬作用下,MCF-7细胞中共有28种代谢物含量上调,59种代谢物含量下调,主要影响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代谢通路。本研究利用基于质谱的单细胞代谢组学技术考察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产生的代谢变化,从单细胞代谢组学角度阐明他莫昔芬抗雌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可为研究其他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质谱 乳腺癌 他莫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葫芦素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杜思宇 王楚婷 +4 位作者 李励 陈新 郑国华 王桂红 胡俊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0,共9页
目的探究葫芦素B(Cu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CCT1细胞分为对照组,CuB给药低(50 nmol·L^(-1))、中(100 nmol·L^(-1))、高(200 nmol·L^(-1))剂量组,给予药物干预24 h,采用Annexin V/PI双... 目的探究葫芦素B(Cu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CCT1细胞分为对照组,CuB给药低(50 nmol·L^(-1))、中(100 nmol·L^(-1))、高(200 nmol·L^(-1))剂量组,给予药物干预24 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检测其主要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Annexin V/PI双染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CuB给予处理后HuCCT1细胞的凋亡比例从7.86%±0.73%增加到16.53%±0.27%,P<0.0001;Hoechst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200 nmol·L^(-1)CuB给予处理24 h后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破碎,边缘轮廓不规则,出现大量核固缩现象;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了20个显著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TCA循环、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结论CuB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HuCCT1细胞的多条代谢通路,引起细胞快速增殖的物质缺乏,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而发挥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葫芦素B 细胞代谢组学 肝内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丸抗大鼠肾细胞衰老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佳 刘其南 +4 位作者 翟园园 冯丽 谢彤 姚卫峰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8-464,共7页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细胞(NRK)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衰老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二至丸对衰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复制NRK细胞衰老模型,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细胞(NRK)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衰老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二至丸对衰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复制NRK细胞衰老模型,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组细胞样本进行测定,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及Dunn's多重比较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结果经PLS-DA模式识别分析,对照组、模型组和EZW组细胞样本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共鉴定出3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二至丸含药血清给药后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二至丸可以使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异常代谢有所恢复,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机体内31个代谢物及10条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二至丸 细胞代谢组学 GC-MS 大鼠肾细胞 含药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离子对细胞代谢通路影响的代谢组学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瑞兴 刘舒 +2 位作者 皮子凤 宋凤瑞 刘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6-1151,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汞离子作用后细胞的代谢组学进行了研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了多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非汞离子作用组相比,汞离子作用组存在能量、磷脂、脂肪酸及氨...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汞离子作用后细胞的代谢组学进行了研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了多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非汞离子作用组相比,汞离子作用组存在能量、磷脂、脂肪酸及氨基酸代谢异常,并发现16种有显著差异的生物标记物.进一步探讨了汞中毒的细胞代谢机理及细胞的应激保护.本研究建立的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细胞代谢组学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对细胞在重金属作用后的代谢物变化进行轮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汞毒性 代谢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苄基十六碳酰胺促小鼠Leydig细胞增殖和分泌睾酮的~1H NMR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楠茜 吕经纬 +4 位作者 金平 李晶峰 边学峰 张辉 孙佳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32-1839,共8页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了玛咖有效成分N-苄基十六碳酰胺(NBH)促进小鼠Leydig细胞增殖和分泌睾酮的作用机制.测定了小鼠Leydig细胞在给药前后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培养液中的睾酮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了玛咖有效成分N-苄基十六碳酰胺(NBH)促进小鼠Leydig细胞增殖和分泌睾酮的作用机制.测定了小鼠Leydig细胞在给药前后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培养液中的睾酮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了小鼠Leydig细胞在给药前后细胞破碎液中的代谢物差异,并进行了代谢通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NBH能提高小鼠Leydig细胞增殖率和睾酮分泌量,给药后小鼠Leydig细胞破碎液中的代谢轮廓明显改变,共鉴定亮氨酸、赖氨酸、鲨肌醇、缬氨酸和丙氨酸等24种差异代谢物.经Metaboanalyst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及丙酮酸代谢等10条新陈代谢和遗传信息处理代谢通路,初步阐明了NBH通过调节上述代谢通路的相关节点发挥促进小鼠Leydig细胞增殖和分泌睾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N-苄基十六碳酰胺 小鼠Leydi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抗菌肽HI-3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嘉敏 许晓燕 +4 位作者 胡紫媛 陈映丹 孙虹霞 杨愈丰 夏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1-1049,共9页
【目的】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抗菌肽HI-3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以丰富对其抑癌机理的认识。【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80,160和320μg/mL)抗菌肽HI-3对HCT-8细胞的抑制率;利用GC-MS进行HCT-8细胞代谢物测... 【目的】研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抗菌肽HI-3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以丰富对其抑癌机理的认识。【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80,160和320μg/mL)抗菌肽HI-3对HCT-8细胞的抑制率;利用GC-MS进行HCT-8细胞代谢物测定,通过基于R软件的通路分析找出氨基酸含量差异最显著的氨基酸代谢通路并筛选出该通路靶标酶。320μg/mL HI-3处理HCT-8细胞后,利用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靶标酶谷氨酰胺酶(GLS)活性;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HCT-8细胞的GLS基因进行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利用生化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HCT-8细胞内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涉及的重要代谢物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谷胱甘肽(GSH)、α-酮戊二酸(α-KG)和ATP含量的变化。【结果】浓度为80,160和320μg/mLHI-3对HCT-8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85%±3.50%,46.26%±0.90%和55.53%±1.70%,且抑制率随HI-3浓度升高而增大。320μg/mL HI-3处理对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最大,其中氨基酸代谢物含量与阴性对照组(0μg/mL HI-3)相比差异最为显著;这一通路中的靶标酶GLS活性及其GL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另外与此通路相关的重要代谢物Gln,Glu,GSH,α-KG和ATP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亦显著减少。【结论】浓度为320μg/mL黑水虻抗菌肽HI-3对HCT-8细胞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通路影响最为显著,并能通过阻碍该通路来显著抑制HCT-8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抗菌肽 人结肠癌 HCT-8细胞 细胞代谢组学 谷氨酰胺 谷氨酸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 MS技术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睿 钟品菲 +5 位作者 周昌园 胡雪黎 袁小鹿 胡泽华 张淇淞 杨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34-1441,共8页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应用棕榈酸和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竹节参总皂苷干预24 h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分析。采用改良的Bligh-Dy⁃er法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分为极性和非极性部...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机制。应用棕榈酸和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竹节参总皂苷干预24 h后进行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分析。采用改良的Bligh-Dy⁃er法将细胞内源性代谢物分为极性和非极性部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检测代谢物,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火山图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富集代谢通路。结果显示,竹节参总皂苷可显著改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的脂质代谢。从极性部位鉴定了34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脂肪酸和氨基酸类成分;从非极性部位鉴定了28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神经酰胺类成分。差异代谢物在竹节参总皂苷干预后均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该研究提示竹节参总皂苷改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的脂质代谢与调控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总皂苷 HEPG2细胞 脂质代谢 细胞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