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邢国锋 党乙凡 +3 位作者 赵耀 苏帆帆 吴自豪 李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4-1894,共11页
【目的】探究唾液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肉汤稀释法测定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亚抑菌浓度(SIC);利... 【目的】探究唾液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肉汤稀释法测定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亚抑菌浓度(SIC);利用溶血活性半定量法检测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活性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hla)和AraC/XylS家族转录调控因子rbf基因相对表达量;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检测唾液乳杆菌CFCS对小鼠死亡率、脏器载菌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使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 mg/mL,SIC为3.906 mg/mL。经MIC唾液乳杆菌CFCS处理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hl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rbf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经MIC唾液乳杆菌CFCS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载菌量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肾脏和脾脏脏器组织病变明显减轻。MRS培养基中发酵的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7.64 mm, TPY培养基次之(12.83 mm)。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在初始葡萄糖含量为4%、初始氮源含量为1.1%、初始pH 4.0、发酵时间48 h时,唾液乳杆菌CF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唾液乳杆菌CFCS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活性,降低其致病性。培养条件的改变可对唾液乳杆菌CFCS抑菌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细胞上清液(CFCS)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活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无细胞上清液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安祺 杨慧轩 +5 位作者 姚现琦 董鹏程 朱立贤 罗欣 张一敏 刘昀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共8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在抑制L.monocytogenes野生菌株118(以下简称No.118)生物被膜方面的作用和潜力。首先测定了B.subtilis CF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接着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不同亚最小抑菌浓度下B.subtilis CFS对No.118的生物被膜抑制率,发现不同亚抑菌浓度下的CFS对No.118生物被膜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1/64 MIC时生物被膜抑制率仍可达到47%;同时B.subtilis CFS对No.118生物被膜代谢活性、自聚集率、表面疏水性、群集泳动能力和膜外聚合物分泌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在CFS作用下,No.118生物被膜结构和细胞分布的变化规律,经CFS处理后,No.118生物被膜结构松散,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综上,B.subtilis CFS可通过影响No.118生物被膜细胞的代谢活性、自聚集能力和群集泳动能力以及膜外聚合物的分泌来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对探究益生菌代谢产物作为生物被膜抑制剂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细胞上清液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SNK-6无细胞上清液对畜禽8个致病菌属的抑制和杀灭研究
3
作者 吴凡 吴婕 +5 位作者 朱丽慧 姚俊峰 蔡霞 侯浩宾 张安云 严华祥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利用微生态制剂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是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卫生的重要产业技术。通过过滤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唾液乳杆菌SNK-6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96孔板检测CFS对8个属13个种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 利用微生态制剂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是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卫生的重要产业技术。通过过滤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唾液乳杆菌SNK-6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96孔板检测CFS对8个属13个种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的CFS对检测的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不同菌株的MIC和MBC差异较大,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弯曲杆菌的MIC和MBC为1250—2500 mg∕L;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为5000—10000 mg∕L;对奇异变形杆菌的MIC和MBC均为5000 mg∕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均为10000 mg∕L;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00 mg∕L和10000 mg∕L;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均为5000 mg∕L。研究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具有广谱抑菌和杀菌活性,可为唾液乳杆菌SNK-6 CFS预防和治疗主要细菌性疫病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细胞上清液 沙门氏菌 弯曲杆菌 猪链球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肿瘤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VEGF及VEG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宋颖 孟晓 +1 位作者 刘云鹏 杨向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肿瘤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β-榄香烯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EPCs。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上清液诱...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肿瘤细胞上清液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β-榄香烯在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EPCs。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上清液诱导EPCs 12 h后,分别用0、5、10、20μg/mLβ-榄香烯干预48 h,用20μg/mLβ-榄香烯干预0、12、24、48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EPCs VEGF和VEGFR-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β-榄香烯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EPCsVEGFR-2的表达明显下降;当β-榄香烯浓度增加至10μg/mL及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EPCs 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β-榄香烯可降低EPCs VEGF及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EPCs的动员,进一步抑制EPCs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肿瘤细胞上清液 Β-榄香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肿瘤细胞上清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肖衡 杜成友 +1 位作者 罗诗樵 刘定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54-2458,共5页
目的利用含不同浓度肿瘤细胞上清液的条件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表型变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凋亡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变化与凋亡率。用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α-平滑肌肌... 目的利用含不同浓度肿瘤细胞上清液的条件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表型变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凋亡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变化与凋亡率。用RT-PCR检测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发现肿瘤细胞上清液与2×DMEM∶F12比例为1∶1时,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浓度(P<0.05)。流式细胞凋亡术检测表明随着肿瘤细胞上清液浓度的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也上升,1∶1的凋亡率与1.5∶1时有差异(P<0.05)。RT-PCR、Western blot表明普通培养液培养的成纤维细胞α-SMA与TGF-β1的表达高峰在第5天,第7天下降明显(P<0.05)。当比例为1∶1时,α-SMA与TGF-β1的表达增加,高峰提前到第3天(P<0.05),第3天以后α-SMA的表达稳定(P=0.96,P=0.21)。结论当肿瘤细胞上清液与2×DMEM∶F12比例为1∶1时,能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促使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稳定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肿瘤细胞上清液 肌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丽坤 张磊 +4 位作者 刘牧 赵辉 卢士红 吴寿岭 陈乃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按UC-MSCs和中性粒细胞以1∶1、1∶10、1∶50、1∶100比例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实验设立单独UC-MSCs培养的对照组(1∶0)...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按UC-MSCs和中性粒细胞以1∶1、1∶10、1∶50、1∶100比例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实验设立单独UC-MSCs培养的对照组(1∶0)和UC-MSCs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的实验组,在分别培养18和40h后,根据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1∶1、1∶50分组作为实验对象,根据MTT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8h作为实验对象,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组间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1∶0、1∶1、1∶50各组间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1∶50实验组Bax和MCL-1表达量较1∶0和1∶1实验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Bax升高为主。结论: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使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升高,且以凋亡基因Bax升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 BAX MC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人胎肝细胞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7-酮基胆固醇
7
作者 张庆林 吴祖泽 +1 位作者 曹菊荣 薛惠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9-80,共2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7-酮基胆固醇在胎肝细胞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的含量。色谱柱为μ-PorasilSiO2柱,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1∶9,V/V)。方法回收率高、色谱重复性好。
关键词 高效相色谱法 酮基胆固醇 胎肝 细胞上清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软骨细胞的形态学及功能检测
8
作者 张金柱 戚译天 李鹏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7-520,I0002,共5页
目的:应用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并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检测,探讨MSCs在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条件。方法:分离家兔的MSCs和肋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前3代肋软骨细胞上清液作为诱... 目的:应用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并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检测,探讨MSCs在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条件。方法:分离家兔的MSCs和肋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前3代肋软骨细胞上清液作为诱导液,对第3代MSCs进行14d的诱导培养。设置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特异性蛋白表达、各组ALP活性,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Ⅱ型胶原(ColⅡ)mRNA的表达。结果:经过14d的诱导培养,实验组MSCs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多角形,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ALP活性显著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lⅡmRNA表达呈阳性。阴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阴性,ColⅡmRNA表达呈阴性。阳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ColⅡmRNA表达呈阳性。结论: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能够促进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S 分化 软骨细胞上清液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方步武 靳珠华 +1 位作者 林秀珍 吴咸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方法 :以 2 ,3 -二氨基萘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荧光产物 2 ,3 -二氨基萘三唑或 1-[H] -萘三唑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2 ,3 -二氨基萘浓度为 0 63mmol·L- 1,反应液和终止反应...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方法。方法 :以 2 ,3 -二氨基萘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荧光产物 2 ,3 -二氨基萘三唑或 1-[H] -萘三唑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2 ,3 -二氨基萘浓度为 0 63mmol·L- 1,反应液和终止反应后pH值各为 2 0 0和 12 10 ,2 0℃水浴 15min是较适测定条件。本法的检出限为 61 3 4nmol·L- 1,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 3 %和 5% ,加入NaNO2 0 3 6、1 45、2 54nmol的回收率各为 99 12 %±4 64%、10 3 2 8%± 2 68%、10 5 14 %± 4 3 6%。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大鼠胎鼠大脑半球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 ( 10 9 95± 4 57) μmol·L- 1和 ( 6 52± 1 57) μmol·L- 1,后者的 95%分布范围为 3 44-9 60 μmol·L- 1。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标准品化学位移δ7 3 3 0 2 7ppm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化学位移δ7 3 3 0 2 3ppm。结论 :本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上清 亚硝酸盐类 荧光光度测定法 一氧化氮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调控肝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雷 胡昆鹏 +5 位作者 徐丽南 姚志成 徐见亮 林楠 卢逸 许瑞云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4期230-237,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培养上清液对肝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旁分泌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细胞分离相结合提取BMSC。培养48h的BMSC细胞培养上清液按B...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培养上清液对肝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旁分泌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细胞分离相结合提取BMSC。培养48h的BMSC细胞培养上清液按BMSC不同处理(培养)时间和含量两种方法建组。不同处理时间建组:取培养48hBMSC上清液处理肝细胞(完全培养),分为处理24h、48h、72h组,对照组为1640培养基处理24h的肝细胞。不同含量BMSC建组:实验1组为完全BMSC培养上清液(含肝细胞的6孔板中每孔加入BMSC上清液2ml)处理肝细胞;实验2组为部分BMSC培养上清液(每孔加BMSC上清液1ml+1640培养基1ml)处理肝细胞;对照组为完全细胞培养基(每孔加1640培养基2ml)处理肝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B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情况及培养时间对其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肝细胞细胞分期和检测凋亡细胞数;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样本上清液中白蛋白的表达。结果 BMSC分泌HGF,其含量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加入BMSC培养上清液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中的培养上清液可以明显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72h>处理48h>处理24h,均为P<0.05);实验组(1组、2组)的白蛋白分泌较对照组上调,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白蛋白含量增加。结论 BMSC有可能通过分泌HGF促进肝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白蛋白分泌,从而抑制肝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抗CD_3单克隆抗体、LI-2诱导牌细胞培养上清液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11
作者 王晓林 沈关心 +3 位作者 朱慧芬 张悦 邵静芳 黄乐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103-105,共3页
本文探讨了PHA、CD_3单克隆抗体、IL-2体外诱导正常人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抗肿瘤效应及其对LA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IL-2诱导脾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不仅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效应,并且能增强L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PHA... 本文探讨了PHA、CD_3单克隆抗体、IL-2体外诱导正常人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抗肿瘤效应及其对LA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IL-2诱导脾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在体外不仅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效应,并且能增强L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PHA、抗CD_3单克隆抗体和IL-2联合刺激可增强脾细胞培养上清液杀伤肿瘤细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 单克隆抗体 LAK细胞培养上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wis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通过调控糖酵解途径增强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花 常怡 +3 位作者 陆薇 许化溪 王胜军 马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1-497,共7页
目的探讨Lewis肺癌细胞培养上清(TCCM)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代谢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脾脏MDSC,用小鼠TCCM处理MDSC 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DSC中乳酸脱氢酶A(LDHA)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 目的探讨Lewis肺癌细胞培养上清(TCCM)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代谢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脾脏MDSC,用小鼠TCCM处理MDSC 4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DSC中乳酸脱氢酶A(LDHA)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水平,己糖激酶(HK)法检测葡萄糖浓度,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糖酵解途径终产物乳酸含量,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精氨酸酶1(ARG1)检测试剂盒检测MDSC的ARG1活性,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泌水平。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TCCM处理过的MDSC糖酵解途径关键酶LDHA的mRNA水平及糖酵解途径相关蛋白GLUT1、HIF-1α的mRNA水平明显上调,MDSC分泌的免疫抑制性效应分子ARG1的活性和iNOS的分泌量显著增加,MDSC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TCCM能够激活MDSC的糖酵解途径,上调其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免疫抑制效应分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Lewis肺癌细胞培养上清(TCCM) 糖酵解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红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佩君 白丽丽 +1 位作者 乔琦 陈德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4,59,共5页
无菌采取犬血、肝素抗凝、分离出红细胞,制备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悬液,接种24孔板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不同时间分别收集红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检测其单独及协同不同丝裂原(PHA-P、ConA和LPS)对犬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 无菌采取犬血、肝素抗凝、分离出红细胞,制备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悬液,接种24孔板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不同时间分别收集红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检测其单独及协同不同丝裂原(PHA-P、ConA和LPS)对犬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淋转结果用MTT法测定。结果显示,无论单独或是协同不同丝裂原(PHA- P、ConA和LPS),红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转化作用(P<0.05);单独及协同丝裂原PHA-P、ConA和LPS刺激淋巴细胞时,红细胞浓度分别为1×108,1×109,5.0×107和1×108mL1,培养时间分别为56,72, 56和72 h的红细胞培养上清效果最佳。表明,犬红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犬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上清 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刺激下骨细胞和骨组织分泌因子对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祝英文 刘洪杏 +3 位作者 李亚楠 胡婷婷 韩标 郭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3-613,共1页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下,骨细胞和骨组织分泌因子对MCF-7乳腺癌细胞和TPC-1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小鼠跑台训练的方式建立小鼠运动模型,同时利用四点弯曲加载装置给予体外培养MLO-Y4骨细胞力学刺激,收集小鼠胫骨...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下,骨细胞和骨组织分泌因子对MCF-7乳腺癌细胞和TPC-1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小鼠跑台训练的方式建立小鼠运动模型,同时利用四点弯曲加载装置给予体外培养MLO-Y4骨细胞力学刺激,收集小鼠胫骨股骨的骨组织培养液和骨细胞MLO-Y4培养上清液,培养MCF-7细胞和TPC-1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Hoechst33342/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力学刺激骨细胞上清液和经过跑步锻炼的小鼠骨组织培养液,抑制MCF-7细胞和TP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以上癌细胞的凋亡,并上调了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力学刺激后的MLO-Y4骨细胞上清液和骨组织培养液中的分泌因子抑制MCF-7细胞和TP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MCF-7细胞和TPC-1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分泌因子 凋亡相关蛋白 细胞上清液 BAX蛋白 细胞 跑台训练 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秀秀 王华东 余小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74-1974,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去甲肾上腺素 CASPASE 细胞上清液 乳鼠心肌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活性氧 乳酸脱氢酶 心肌细胞损伤 NOREPINEPHR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对培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江瑜 康毅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90-1990,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细胞缺氧 H9C2 复氧损伤 薯蓣皂苷 线粒体膜电位 模型组 细胞上清液 脂质过氧化物 心肌细胞损伤 荧光探针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肾损伤分子-1的表达
17
作者 邹平 华春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71-2071,共1页
关键词 肾损伤 药物浓度 荧光法 细胞上清液 肾毒性作用 免疫印迹法 活性氧含量 体外培养 细胞氧化应激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和STAT3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作用
18
作者 孟爱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78-2078,共1页
关键词 小鼠肺 LPS刺激 STAT3 P38MAPK 巨噬细胞 细胞上清液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宪章 王前 +7 位作者 郑磊 陈晓 肖萍 熊石龙 包杰 丁海明 黄妩姣 庄俊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取4例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1例软骨瘤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和1名健康人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FLS,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取4例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1例软骨瘤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和1名健康人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FLS,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RA第4代FLS细胞培养液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L-1RI)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FLS。RA患者FLS细胞4~7d细胞数量明显增加,8~12d细胞可以长满瓶底。第3代以后细胞均质性最好,3~7代细胞稳定且增殖活跃,8代以后增长缓慢并逐渐老化。软骨瘤患者和健康人滑膜组织培养7d后才有散在单个FLS细胞爬出,大约16d后FLS细胞可以长满瓶底。FCM分析RA第4代FLSCD90+细胞的百分率为99.04%,CD3+为2.73%,CD3-CD19+为0.29%,CD3-CD16+CD56+为2.81%,CD14+为5.89%,CD55+为54.17%。RA第4代FLS细胞培养上清液IL-1RI浓度为(158.63±20.32)pg/ml,IL-1β为(4.67±0.82)pg/ml。结论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分离RA患者FLS,FLS具有高水平表达CD90、IL-1RI和IL-1β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流式细胞 细胞培养上清 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 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宏达 刘凯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285-291,共7页
主要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血清和血细胞破碎上清液(HLS)对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不同浓度HLS对抗菌活性的影响以及血清中抗菌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只有HLS对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表... 主要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血清和血细胞破碎上清液(HLS)对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不同浓度HLS对抗菌活性的影响以及血清中抗菌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显示,只有HLS对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而血清对4种菌、HLS对蜡状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表现出抗菌活性;随着HLS浓度的降低,大肠杆菌的细菌存活指数(SI)迅速七升,抗菌活性迅速下降,HLS浓度高低直接影响抗菌活性的强弱;通过注射灭活大肠杆菌,血清在1~24h内表现出抗菌活性的诱导作用,在6h时抗菌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血淋巴 细胞破碎上清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