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被引量:286
- 1
-
-
作者
吴兑
邓雪娇
毕雪岩
李菲
谭浩波
廖国莲
-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
基金
"973"课题2006CB4037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3029
+2 种基金
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4A30401002
2005B32601011)
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4J1-0021
-
文摘
近年来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19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广州地区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粉尘污染、硫酸盐加粉尘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加硫酸盐加粉尘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广州地区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有关,PM10有一半季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而PM2.5季均值全部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日均值浓度限值,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PM2.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62%~69%,尤其是旱季比雨季更高。
-
关键词
广州地区
气溶胶云
灰霾天气
能见度恶化
细粒子污染
-
Keywords
Guangzhou area
aerosol cloud
haze weather
visibility deterioration
fine particles pollution
-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广州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 2
-
-
作者
陈慧娟
刘君峰
张静玉
宋之光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民族大学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91,共5页
-
文摘
文章报道了2005年干季和2006年湿季广州市大气细粒子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实时监测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干季监测点PM2.5日均质量浓度在11.8~164.0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81.7μg/m3;湿季日均质量浓度在19.9~121.2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57.7μg/m3。干季PM1.0日均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4.9~129.1μg/m3,总平均值为59.4μg/m3;湿季日均质量浓度在11.9~86.7μg/m3之间,总平均值为52.9μg/m3。对比发现,PM1.0总平均质量浓度在干、湿季相差很小,且与湿季PM2.5总平均质量浓度也相差不大,显示PM1.0具有相对固定成因来源且基本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而且湿季PM2.5的组成主要由PM1.0大气细粒子构成。干季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呈明显夜间高、白天低的特点,质量浓度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1:00左右;湿季由于雨水频繁,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气象分析表明,干季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主要受冷空气影响,而湿季主要受降雨影响。
-
关键词
广州
大气细粒子污染
PM2.5
PM1.0
TEOM
-
Keywords
Guangzhou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
PM2.5
PM1.0
TEOM
-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灰霾天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 3
-
-
作者
吴兑
廖碧婷
陈慧忠
吴晟
-
机构
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
-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64,共1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403403
-
文摘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气溶胶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较早开展灰霾天气研究的地区,从灰霾标准、科学概念、长期变化趋势、细粒子污染本质、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能力以及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和物理化学特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出现,且长期稳定存在,重污染区位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粗颗粒气溶胶污染、硫酸盐+粗颗粒气溶胶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硫酸盐和粗颗粒气溶胶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珠江三角洲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PM10有一半年份的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浓度限值(70 μg m-3),而细颗粒物(即PM2.5)各年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限值(35 μg m-3),尤其是有些年份年均值浓度超过标准限值的2倍,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近年细颗粒物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57%~79%,黑碳气溶胶浓度非常高,月均值达到5.0~9.1 μg m-3,黑碳气溶胶污染严重。和20余年前的资料相比较,细粒子在气溶胶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有机碳和硝酸盐、铵盐的占比增加,而硫酸盐占比略有减少,钙占比明显减少。区域气流停滞区的形成是发生严重灰霾天气的主要气象条件,垂直输送能力不足也是加重灰霾天气的气象条件之一。
-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灰霾天气
细粒子污染
黑碳
能见度恶化
气流停滞区
垂直输送
-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Haze weather, Fine-particle pollution, Black carbon, Visibility deterioration, Airflowstagnation area, Vertical transport
-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沿海城市灰霾天气与海盐氯损耗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吴兑
吴晟
毛夏
李海燕
-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
深圳市气象局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4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11
U0733004)
+2 种基金
"973"课题(2011CB403403)
"863"课题(2006AA06A306
2006AA06A308)
-
文摘
随着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城市灰霾天气增长较快,沿海城市灰霾天气增多与海盐气溶胶粒子的氯损耗机制关系密切。我国30年前在粉尘污染时代建立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描述新型复合空气污染类型,尤其是不能描述细粒子污染的情况,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的浓度关系比较大,而与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关系不大。能见度与PM2.5尤其是PM1有非常好的关系,因而目前用能见度来描述灰霾天气是最好的指标。
-
关键词
沿海城市
灰霾天气
海盐巨粒子
细粒子污染
氯损耗机制
-
Keywords
Coastal cities
haze weather
giant sea salt particles
fine particle pollution
Chlorine loss
-
分类号
X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题名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62
- 5
-
-
作者
吴兑
-
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7-161,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733004
40375002
+3 种基金
40418008
40775011)
"863"课题(2006AA06A306
2006AA06A308)
-
文摘
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直接排放的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与光化学转化形成的细粒子二次气溶胶,可形成灰霾(特指人类活动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诱发的低能见度事件),致使能见度下降。我国东部地区灰霾天气迅速增加,灰霾天气的本质是细粒子气溶胶污染,与光化学烟雾相关联,形成灰霾天气的气溶胶组成非常复杂。近年来由于灰霾天气日趋严重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和气溶胶辐射强迫引发的气候效应问题,广泛地引起科学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而成为热门话题。文章讨论了目前对灰霾天气的认识,灰霾的定义与判别标准,灰霾天气与光化学烟雾、气象条件的关系,也涉及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展望了灰霾研究的前景与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
关键词
灰霾天气
形成与演化
细粒子污染
灰霾定义
灰霾标准
-
Keywords
haze weathe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fine particles pollution
definition of haze
criteria of haze
-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