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细粒子气溶胶反演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一凇 范兰兰 +10 位作者 李正强 洪津 林军 郑杨 董鉴韬 伽丽丽 马䶮 张罗 王羿 涂碧海 朱梦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 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大气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评估所需的关键参数。对2022年8月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CM-1)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DPC/CM-1的主要改进是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从3.3 km提升到2.4 km。针对DPC/CM-1载荷及数据特点,发展了基于偏振与光谱特征和空间纹理特征的云检测方法,同时耦合了多角度信息实现较严格的云像元判识。该方法对于沙漠、植被、丘陵,以及海表耀光及非耀光区域等不同下垫面,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发展了基于改进气溶胶模型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FAOD)反演算法,利用全球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数据对FAOD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拟合直线斜率达到0.95以上,且有接近73%的数据分布于期望误差以内,说明了反演算法的可靠性。FAOD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全球FAOD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印度、非洲中部等地区受人口分布、工/农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影响,FAOD高值达到0.7~0.9。DPC/CM-1在轨测试期间的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其在大气环境监测、污染传输分析等方面的潜力,能够提供更精细尺度的大气参数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 卫星遥感 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 云检测 在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8年广东省气溶胶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艳群 张骥 +2 位作者 庞古乾 吕晶晶 张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7-88,共12页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细粒子光学厚度(FAOD)以及细粒子消光比例(FMF)的总体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方法】基于2001—2018年MODIS/AQUA Level-23 km气溶胶产品,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研究气溶胶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细粒子光学厚度(FAOD)以及细粒子消光比例(FMF)的总体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方法】基于2001—2018年MODIS/AQUA Level-23 km气溶胶产品,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研究气溶胶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广东AOD呈南高北低分布特征,珠三角、汕头和湛江为高值区;2001—2018年,AOD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之后尤为明显,但三个高值区有部分地区呈小幅增加趋势。AOD春夏季高于秋冬季,春季最大,冬季最小;四季AOD总体均呈震荡下降趋势,8、9和10月下降趋势最显著。广东地区FAOD呈西高东低特征,其高值中心在珠三角,区域平均FAOD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春夏季FAOD明显高于秋冬季,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存在东西部差异,夏秋季有显著下降趋势,7—9月下降速度较快,冬春季无显著变化趋势。FMF的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高海拔山区为FMF高值区,粤北山区最高,珠三角和汕头地区相对较小;FMF有逐年增加趋势,2016—2018年增加趋势明显;FMF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9月最大,1月最低。2001—2018年,在年、季度、月多个时间尺度上,珠三角始终为AOD和FAOD显著高值区,AOD和FAOD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004—2007年为AOD最大时期,FAOD在2012年最大,2015—2018年AOD和FAOD均最小,但FMF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5年之后,增加尤为显著。【结论】2001—2018年,无论是整个广东省还是珠三角,FAOD和AOD总体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与广东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空气质量监管等措施密切相关,但FMF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未来广东大气污染治理中需重点控制细颗粒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气溶胶光学厚度 细粒子光学厚度 粒子消光比例 时空特征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