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冬季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孟昭阳 张怀德 +5 位作者 蒋晓明 颜鹏 王雁 林伟立 张养梅 王淑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4-531,共8页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冬季PM2.5,OC和EC浓度均较高,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变...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冬季PM2.5,OC和EC浓度均较高,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25.4~419.0μg/m^3,日平均浓度为193.4±102.3μg/m^3,OC平均浓度为28.9±14.8μg/m^3,EC平均浓度为4.8±2.2μg/m^3,OC/EC平均比值是7.0±3.9,即太原市冬季PM2.5和碳气溶胶污染严重。OC在PM2.5中占18.6%,EC占2.9%,这表明碳气溶胶是太原大气细粒子污染控制的关键组分。在太原市冬季,采暖燃烧的煤是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造成OC大大高于EC,从而使OC/EC比值增大。各种气象条件对PM2.5,OC,EC和OC/EC比值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大雾天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雪是影响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对悬浮PM_(2.5)作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竹林 凡凤仙 +2 位作者 姚刚 赵兵 沈湘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8-302,共5页
基于采用声波脱除气体中悬浮细粒子(PM2.5)的目的,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声场中悬浮于气体中的PM2.5在受到声波作用后所发生的运动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模拟结果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对纵向疏密波所引起的PM2.5不均衡受... 基于采用声波脱除气体中悬浮细粒子(PM2.5)的目的,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声场中悬浮于气体中的PM2.5在受到声波作用后所发生的运动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模拟结果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通过对纵向疏密波所引起的PM2.5不均衡受力分析,以及跟踪声场中不同位置PM2.5的运动轨迹,发现在平面声波的作用下,沿声波传播方向不同初始位置的PM2.5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具有较大差异,声场的加入使气体中原来静止的悬浮细粒子发生顺声波而下、逆声波而上及原处振动的非线性运动,该种运动形式得到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作用 粒子(pm2.5 ) 运动特性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定量关系初探 被引量:169
3
作者 王京丽 刘旭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8,共8页
北京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通过消光作用使大气能见度下降的气溶胶细粒子的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合作于2001年春季(3月)、夏季(6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大气细粒子与气象能见度... 北京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大气中通过消光作用使大气能见度下降的气溶胶细粒子的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合作于2001年春季(3月)、夏季(6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开展了大气细粒子与气象能见度的同步综合观测,旨在探求细粒子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监测结果表明,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在春季呈乘幂关系;夏季除高相对湿度外,呈指数关系;秋季呈对数关系;冬季呈指数关系。为了便于比较,将两者间的关系全部用指数关系表示。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无疑细粒子污染是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它已成为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pm2.5) 能见度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微颗粒在行波和驻波声场中运动特性数值实验 被引量:7
4
作者 袁竹林 李伟力 +2 位作者 魏星 凡凤仙 沈湘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采用数值实验方法对平面行波和驻波声场中悬浮细粒子的受力和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声场中细粒子(PM2.5)受力计算和跟踪声场中不同位置细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现行波和驻波声场均能够使气体中的悬浮细微颗粒发生运动并产生汇聚.2种声... 采用数值实验方法对平面行波和驻波声场中悬浮细粒子的受力和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声场中细粒子(PM2.5)受力计算和跟踪声场中不同位置细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现行波和驻波声场均能够使气体中的悬浮细微颗粒发生运动并产生汇聚.2种声场所引起的细粒子运动特性存在较大差别,行波声场可使气体中原来静止的悬浮细粒子发生顺声波而下、逆声波而上以及原处振动等运动方式,而驻波声场只能使波节点以外的细粒子发生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作用 粒子(pm2.5) 汇聚现象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声场对增加PM_(2.5)碰撞几率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凡凤仙 袁竹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16,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细粒子(PM2.5)在平面行波声场作用下的碰撞几率进行研究,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诺 (DSMC)方法的硬球模型研究PM2.5之间的碰撞。通过统计计算区域内PM2.5在一定时间内的碰撞次数,发现在外加声场作用下,PM2.5之间的碰撞几...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细粒子(PM2.5)在平面行波声场作用下的碰撞几率进行研究,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诺 (DSMC)方法的硬球模型研究PM2.5之间的碰撞。通过统计计算区域内PM2.5在一定时间内的碰撞次数,发现在外加声场作用下,PM2.5之间的碰撞几率与PM2.5浓度、声场强度及声波频率有显著关系。在声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碰撞几率随PM2.5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PM2.5浓度和声波频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碰撞几率随声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 PM2.5浓度和声场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碰撞几率随声波频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使碰撞几率最大的最佳频率值。文章给出了碰撞几率与PM2.5浓度、声场强度、声波频率的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声波作用 粒子(pm2.5) 蒙特卡罗方法 颗粒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团聚对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控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鸿 骆仲泱 +2 位作者 王鹏 徐飞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8-1171,共4页
为了从煤燃烧过程中脱除细粒子(PM2.5)颗粒物以控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程度,将高强度的声场运用于气溶胶中以改变颗粒的粒径分布,使粒子团聚为较大的颗粒以在传统的除尘器中脱除.在1~5 kHz、110~140 dB行波声场内对燃... 为了从煤燃烧过程中脱除细粒子(PM2.5)颗粒物以控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程度,将高强度的声场运用于气溶胶中以改变颗粒的粒径分布,使粒子团聚为较大的颗粒以在传统的除尘器中脱除.在1~5 kHz、110~140 dB行波声场内对燃煤电厂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飞灰进行声团聚实验,载尘质量浓度为1~5 g/m^3,并采用碰撞式分级仪和激光粒度仪MS-2000在线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得到声强和声波频率对团聚效果的影响.在1.72 kHz、140 dB声波团聚实验中,分级仪上的实验结果显示,PM2.5减少52%~63.6%,PM10减少35.6%~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团聚 行波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粒子(pm2.5) 飞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