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的年龄和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劲松 胡俊良 +2 位作者 刘阿睢 金世超 定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88-2099,共12页
用LA-ICP-MS技术对北大别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中的锆石进行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128.9±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在锆石中发现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锆石核;锆石ε_(Hf)(t)介于-25.1^-... 用LA-ICP-MS技术对北大别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中的锆石进行原位U-Pb年龄和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形成于128.9±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在锆石中发现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锆石核;锆石ε_(Hf)(t)介于-25.1^-19.2之间,平均值为-22.7,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主要介于2115~2505Ma之间,2个继承锆石分析点分别给出了-10.5和6.5的ε_(Hf)(t)值,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151Ma和1709Ma。木子店地区细粒二长花岗岩脉的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岩为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岩石源区可能有中元古代地幔物质及太古宙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形成于大别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木子店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结合带北段纽多细粒二长花岗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2
作者 徐长昊 任飞 陆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北澜沧江结合带是研究特提斯洋扩张、消减、闭合构造演化的天然实验室,该区大致平行结合带所出露的吉塘岩体、纽多岩体、东达山岩体,记录了澜沧江洋的地质演化历史,对揭秘特提斯洋的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澜沧江结合带之纽多岩体进... 北澜沧江结合带是研究特提斯洋扩张、消减、闭合构造演化的天然实验室,该区大致平行结合带所出露的吉塘岩体、纽多岩体、东达山岩体,记录了澜沧江洋的地质演化历史,对揭秘特提斯洋的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澜沧江结合带之纽多岩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纽多细粒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48.9±1.3)Ma(MSWD=1.1,n=30),属于早三叠世奥伦尼克阶的产物;细粒二长花岗岩的IA/CNK(铝饱和指数)为1.06~1.45、刚玉分子介于1.05~4.96,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Ba、Sr、Nb、Zr、Hf、P、Ti等元素相对亏损,Rb、K、Th、U、Nd、Sm等元素富集的特征,为S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介于(262±1.3)Ma^(243.6±1.4)Ma之间,反映了澜沧江洋消减过程中的持续变化。与临沧花岗岩侵位时代介于261~203Ma相比,无论岩石成因还是成岩时代,均具有相似岩浆演化历程,暗示其具有相近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澜沧江洋在藏东地区于(248.9±1.3)Ma之前已经进入俯冲碰撞阶段。纽多细粒二长花岗岩的源区与变质泥质岩的部分熔融有关,成因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增温以及岩石圈剪切、伸展期的深熔作用引起的深部热流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澜沧江结合带 特提斯洋 细粒二长花岗岩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区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陶继雄 王弢 +2 位作者 陈郑辉 唐伟 王任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5-1530,共6页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隐伏细粒二长花岗岩与钼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为了揭示本区成矿规律...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隐伏细粒二长花岗岩与钼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为了揭示本区成矿规律,对细粒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单颗粒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1.3±1.6Ma(MSWD=1.7),该年龄与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34.1±3.3Ma基本一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地质勘查成果表明,矿床的形成主要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上述同位素年龄的获得,为本区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二长花岗岩 单颗锆石SHRIMPU-Pb年龄 乌兰德勒 中蒙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白沙地区晚侏罗世高分异Ⅰ型细粒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孔文 郭敏 +5 位作者 林杰春 胡启锋 王邱春 汤珂 周晗 黄一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6-944,共19页
受东西向佛冈-丰良断裂控制的佛冈复式岩体形成于多期次和不同来源的岩浆侵入作用。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佛冈岩体北缘,是佛冈岩体的一部分,成因目前还不明确。文章以该岩体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 受东西向佛冈-丰良断裂控制的佛冈复式岩体形成于多期次和不同来源的岩浆侵入作用。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位于佛冈岩体北缘,是佛冈岩体的一部分,成因目前还不明确。文章以该岩体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沙地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5.6~157.1 Ma,表明其侵位于晚侏罗世。岩体具高硅(w(SiO2)=70.74%~77.47%)、富碱(w(Na2O+K2O)=5.78%~8.62%)、低磷(w(P2O5)=0~0.10)等特征,富集Rb、Th、U、K、Pb、Nd、Zr和Hf等元素,亏损Ba、Nb、La、Ce、Sr、P、Eu和Ti等元素。岩石总体上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0.94~54.69,1个为0.94),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7~0.57,n=6),个别正Eu异常(1.00~1.16,n=3)。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和菲律宾地块与南中国-印支地块的岩石圈消减作用下,岩石圈伸展-减薄,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在高温条件热流作用下幔源物质诱导下地壳中-元古代物质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黑云母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粤北白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