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南麓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和细根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志铭 赵河 +4 位作者 杨建涛 祝忆伟 胡启立 余洁 赵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363-8370,共8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匮乏、土壤贫瘠等因素,将形成一定的裸地斑块,而这些斑块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而具有不同植被覆盖的林地则能有效的保持水土。为完善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理化和细根特征,选择太行...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匮乏、土壤贫瘠等因素,将形成一定的裸地斑块,而这些斑块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而具有不同植被覆盖的林地则能有效的保持水土。为完善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理化和细根特征,选择太行山南麓山区具有代表性的裸露地、草地、荆条地、侧柏地、栓皮地和刺槐地等植被恢复类型,比较了各植被恢复类型下的土壤养分、粒径及细根状况等差异。研究表明:1)相对于裸露地,有植被覆盖的植被恢复类型拥有良好的土壤及细根状况。2)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刺槐林的有效氮转化速率较高;侧柏林有较高的细根参数;草地能够提高土壤中可吸收的磷组分。3)林地类型和土层均对土壤中含水率、黏粒、细根生物量和比根长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1)。4)各植被类型的对于土壤斑块的利用能力不同;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及细根状况变化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为生态恢复中植被类型的合理布局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粒径 细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6种树种细根序级结构和形态特征 被引量:48
2
作者 熊德成 黄锦学 +3 位作者 杨智杰 卢正立 陈光水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88-1897,共10页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占优势的6种天然林树种(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CI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TOC;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CAF;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A...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占优势的6种天然林树种(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CI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TOC;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CAF;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ALG;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AC)为研究对象,对其1—5级细根的结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樟,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分支比表现出在1,2级(4倍以上)明显大于其它序级(3倍左右);其余3种树种则是在3,4级的细根分支比最大,其中浙江桂达到8.65倍,其它序级则大致为3倍左右。6种树种1,2级细根数量占到总数的70%—90%。6种树种细根直径,根长,组织密度随序级升高逐渐增大,比根长减小,生物量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6种树种生物量主要集中在高级根部分。方差分析表明,树种对细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浙江桂和米槠细根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余4种树种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树种和分支水平的交互作用对6种树种细根分支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树种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比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组织密度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树种和序级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组织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比根长影响不显著(P>0.05)。序级对6种树种细根根长,直径,比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影响并未达到一致,对6种树种细根组织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种间1—4级根的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而5级根的比根长变异则由直径引起,同时在1级根中组织密度与直径呈现出权衡的关系。6种树种细根数量,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以及生物量与序级之间回归分析发现它们与序级之间具有指数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或者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序级 细根结构 形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典型荒漠植物细根序级结构及功能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4 位作者 张正中 种培芳 王洋 苏铭 王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4-1019,共6页
在根序水平上,细根具有高度形态和功能异质性,进行不同根序细根形态与养分特征的研究,对认识根系内部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典型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 在根序水平上,细根具有高度形态和功能异质性,进行不同根序细根形态与养分特征的研究,对认识根系内部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典型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收集根序完整细根,按照Pregitzer根系分级法对其分级,用细根分析软件(WinRHIZO)对细根形态参数进行测定,同时对各序级根C、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序级的升高,2种荒漠植物细根直径、根长均增加,而比根长则降低。随根序的升高,2种荒漠植物C含量和C/N比逐渐增加,而N含量逐渐降低,1级根C、N含量与2、3级根之间差异显著。根直径和根长与C含量及C/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比根长刚好相反。综上所述,2种典型荒漠植物形态的变化与功能相适应,支持短命根模式假说,末端细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吸收养分和水,而高级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运输和贮存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级 细根结构 红砂 白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白桦山杨次生林细根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洪梓明 邢亚娟 +2 位作者 闫国永 张军辉 王庆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8-620,共13页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物质交换和养分循环的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17年7月植物生长季,对长白山模拟11年氮(N)沉降控制试验样地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根系采样,并利用根...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物质交换和养分循环的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17年7月植物生长季,对长白山模拟11年氮(N)沉降控制试验样地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根系采样,并利用根序法研究了根系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对不同梯度N添加处理的响应,旨在探求两物种根系之间潜在生态联系。本试验共设置了三个N添加梯度,分别为对照(CK,0 g N m^-2a^-1)、低N处理(TL,2.5 g N m^-2a^-1)和高N处理(TH,5.0 g N m^-2a^-1)。研究结果如下:1)TL显著抑制白桦和山杨前三级细根皮层厚度的生长。白桦通过增加皮层细胞直径(一级根增加了72.77%,二级根增加了53.22%,三级根增加了39.96%)但减少皮层层数来降低皮层厚度,而山杨主要通过皮层细胞直径的减少(一级根下降了40.80%,二级根下降了28.17%)来降低其皮层厚度。2)TH显著抑制山杨前三级细根生长。主要通过增加皮层厚度(一级根增加了68.78%,二级根增加了50.81%,三级根增加了88.53%)以及降低导管横截面积来抑制吸收养分,从而达到影响生长的目的。3)白桦TH相比于TL细根直径呈抑制生长状态。其主要通过抑制中柱直径(一级根下降了17.61%,二级根下降了16.89%,三级根下降了20.62%)的生长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白桦和山杨的细根对不同浓度N沉降的响应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 形态特征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山区典型林分地表层根系结构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闫东锋 张振 杨喜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36,共7页
以豫南山区20年生的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林地地表层细根结构参数和土壤理化特性指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麻栎—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有效氮质量分数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均高于... 以豫南山区20年生的不同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林地地表层细根结构参数和土壤理化特性指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麻栎—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有效氮质量分数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均高于麻栎林和马尾松纯林,且主要集中在林地0-10 cm土层中;各根系结构参数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根质量密度最大的林分类型为马尾松纯林,达到2.268 mg·cm^-3;各林分类型林地表层的根系以直径在0.3-0.7 mm的细根为主。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均与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土壤密度与根系结构参数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三次曲线能很好的拟合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的关系,而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根系各参数拟合效果较好的是幂函数或S形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土壤理化特性 地表层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11个造林树种细根解剖性状对土壤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旭 陈冬倩 +5 位作者 刘洪凯 赵春周 赵文太 董智 张永涛 王延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50-4159,共10页
细根作为植物与土壤连接的重要部位,能够反映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11个造林树种为对象,基于细根分支等级划分1—4级根序并进行解剖特征测定,分析细根解剖性状对滨海盐碱地不同土壤条件的响应... 细根作为植物与土壤连接的重要部位,能够反映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11个造林树种为对象,基于细根分支等级划分1—4级根序并进行解剖特征测定,分析细根解剖性状对滨海盐碱地不同土壤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根序的细根直径存在显著差异,细根直径随根序升高呈增大趋势,而同根序的细根直径在不同树种间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P<0.05)。1—2级细根皮层厚度、3—4级细根导管密度在树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在较为严重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立地1),细根皮层厚度较其他立地显著增大,但细根导管密度较小;在轻度盐碱立地条件下(立地3),细根导管密度较大;较为严重的盐碱立地具有更为发达的细根直径及维管柱直径。(3)树种1—2级细根解剖结构与土壤环境关系最为密切,其中1级根直径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细根解剖性状的冗余分析表明,前两个轴的特征值达0.640和0.196,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轴一(RDA1)呈正相关,低级根解剖性状则与轴二(RDA2)呈显著负相关。低级根解剖结构以及土壤的pH值能解释较多树种的差异性,其中低级根直径与皮层厚度对盐碱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解剖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s,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wo zinc(Ⅱ) complexes bearing 5⁃phenyl⁃1H⁃pyrazole group
7
作者 LIU Chao WU Jiang JIN Zhaolei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6-1994,共9页
A novel compound(H_(2)L)SCN(5⁃methyl⁃3⁃phenyl⁃2H⁃pyrazol⁃1⁃ium thiocyanate)has been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thiosemicarbazide with benzoylacetone in ethanol.Two zinccomplexes[Zn(HL)_(2)(NCS)(CH_(3)COO)](1)and[Zn_(... A novel compound(H_(2)L)SCN(5⁃methyl⁃3⁃phenyl⁃2H⁃pyrazol⁃1⁃ium thiocyanate)has been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thiosemicarbazide with benzoylacetone in ethanol.Two zinccomplexes[Zn(HL)_(2)(NCS)(CH_(3)COO)](1)and[Zn_(2)(L)_(2)(HL)_(2)(NCS)_(2)]_(2)·2CH_(3)OH(2)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Zn(OAc)_(2)·2H_(2)O or ZnCl_(2)with(H_(2)L)SCN under reflux conditions.Elemental analyse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have con⁃firm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The(H_(2)L)SCN ligand and complex 1 pertain to the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while complex 2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_(1)/n.Additionally,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using the agar diffusion method against the bac⁃terial strains(Candida albicans,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Escherichia col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gand exhibited relatively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bacteria,and the complexes possessed stronge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same bacteria than the free ligand.CCDC:2190252,(H2L)SCN;2190253,1;21902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complex 5⁃phenyl⁃1H⁃pyrazole THIOCYANATE crystal structure BAC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