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生长量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望远 熊德成 +6 位作者 史顺增 宋涛涛 蔡瑛莹 郭润泉 陈廷廷 郑欣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305-5314,共10页
为了揭示杉木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试验,采用内生长环法探讨增温实验开始后第2年(2015年1月、7月取样)和第3年(2016年1月、7月取样)杉木幼苗细根生长... 为了揭示杉木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试验,采用内生长环法探讨增温实验开始后第2年(2015年1月、7月取样)和第3年(2016年1月、7月取样)杉木幼苗细根生长量和形态特征(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组织密度,RTD)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苗木的生长,土壤增温对细根生长量的影响趋势是先抑制,再无显著影响,最后促进。(2)土壤增温对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在不同取样时间有差异:土壤增温对7月份(夏季)取样的细根SRL或SRA有显著促进作用,对1月份(冬季)取样的细根SRL、SRA均无显著影响。(3)土壤增温对第二、第三次取样的1—2 mm细根RTD有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生长量的影响与苗木生长阶段有关;同时苗木可通过细根形态的调整(增大SRL和RTD)以适应土壤增温引起的土壤资源变化和环境胁迫,维持自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生长 细根生长量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述影响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几种因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向飞 邰文超 +2 位作者 景璐 常金财 齐雅静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2期31-33,共3页
细根(直径≤2 mm)是树木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生产和周转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力流动的主体,但因为测定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在以往的研究中,影响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因子很多,其中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细根(直径≤2 mm)是树木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生产和周转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力流动的主体,但因为测定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在以往的研究中,影响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因子很多,其中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氮的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广泛。如:当细根生长不受土壤水分因子、养分因子等限制时,适合范围内的土壤温度,细根生长量、死亡量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即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直到最大值,之后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因为过高的土壤温度使细根寿命缩短,死亡加速;当细根生长不受土壤温度控制时,细根的生长量、死亡量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即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氮的有效性季节变化影响细根的生长量、死亡量,而且不同矿化速率的土壤氮含量会导致细根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差异。本文就这几种因子对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影响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长量 死亡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氮的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向飞 王传宽 全先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72-4180,共9页
细根(直径≤2 mm)的生长和死亡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于2010年5—10月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东北东部山区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长量(FRP)和死亡量(FRM... 细根(直径≤2 mm)的生长和死亡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于2010年5—10月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东北东部山区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长量(FRP)和死亡量(FRM)进行了动态跟踪测定,并同步测定了土壤温度(Ts)、土壤湿度(Ms)、叶面积指数(LAI)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和取样时间的FRP和FRM均差异显著(P<0.001)。杨桦林、硬阔叶林、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蒙古栎林的FRP和FRM分别为:(13.34±0.90)μm.cm-.2d-1(平均值±标准误)和(5.02±0.36)μm.cm-.2d-1、(13.04±0.82)μm.cm-.2d-1和(6.85±0.32)μm.cm-.2d-1、(8.74±1.44)μm.cm-.2d-1和(5.05±0.61)μm.cm-.2d-1、(8.02±2.27)μm.cm-.2d-1和(3.88±0.35)μm.cm-.2d-1、(7.59±0.82)μm.cm-.2d-1和(3.88±0.61)μm.cm-.2d-1。所有林型生长季期间FRP的时间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却因林型而异。FRM随生长季的进程而逐渐增加,杨桦林和硬阔叶林FRM在8月初出现峰值,而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和蒙古栎林的FRM峰值均出现在生长季末期。Ts、Ms和LAI对FRP和FRM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P<0.05),3个因子的综合作用对各个林型FRP和FRM变异性的解释率分别达68%和53%以上,表明这些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长和死亡的时间动态主要受土壤温湿度和叶面积变化的联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长量 死亡量 季节动态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