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细根现存量及养分内循环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存国 韩士杰 +4 位作者 周玉梅 张军辉 张岩 徐媛 王树堂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细根(直径≤2mm)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细根通过呼吸作用和周转过程向土壤输送有机质(Jackson et al.,1997;王政权等,2008)。细根生物量虽然仅占植物体总生物量的5%左右,但由于细根生长和周转迅速,其生长量可占森林初级... 细根(直径≤2mm)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细根通过呼吸作用和周转过程向土壤输送有机质(Jackson et al.,1997;王政权等,2008)。细根生物量虽然仅占植物体总生物量的5%左右,但由于细根生长和周转迅速,其生长量可占森林初级生产力的50%~75%(Nadelhoffer et al.,1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细根现存量 养分内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变化对砒砂岩区平茬沙棘细根现存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 郭月峰 +3 位作者 姚云峰 徐雅洁 刘晓宇 祁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内蒙古砒砂岩区13年生的平茬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技术对4—10月份沙棘林地0~100 cm土层深度的沙棘细根现存量(D RL)动态进行了观测,并对其细根现存量季节分布特征与周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岭... 以内蒙古砒砂岩区13年生的平茬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技术对4—10月份沙棘林地0~100 cm土层深度的沙棘细根现存量(D RL)动态进行了观测,并对其细根现存量季节分布特征与周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岭回归诊断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多重共线问题,并构建沙棘细根现存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平茬沙棘D RL在土层深度0~30 cm分布较为集中,且在7、8月份达峰值。②各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率对沙棘D RL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而空气温度对D RL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沙棘 细根现存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参数对苹果树细根生长与周转的影响
3
作者 陈静航 张绍武 +3 位作者 杨金鑫 叶蕊蕊 孙建喜 胡田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为揭示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苹果树细根时空分布规律,探明不同滴灌施肥参数对苹果树细根生长的调控效应,2019—2021年进行二因素二水平完全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毛管布设方式设置一行一管和一行两管,施肥周期设置15 d和30 d,采用微根管原... 为揭示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苹果树细根时空分布规律,探明不同滴灌施肥参数对苹果树细根生长的调控效应,2019—2021年进行二因素二水平完全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毛管布设方式设置一行一管和一行两管,施肥周期设置15 d和30 d,采用微根管原位监测技术,持续观测苹果树活跃生长期内细根的生长和死亡情况,分析了苹果树细根生长和周转对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的响应动态。细根现存量和生长量随季节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细根死亡量为双峰曲线。与施肥周期30 d相比,施肥周期15 d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能显著提高细根现存量、生长量和死亡量。毛管布设方式对苹果树细根现存量和死亡量的影响在时间上未达到显著水平,对细根生长量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空间分布上,一行两管的细根现存量、生长量和死亡量在19~38 cm土层中显著大于一行一管,在57~76 cm土层中规律相反。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根系周转率有显著影响,一行一管、施肥周期15 d较其他处理能够加快细根周转。施肥周期对苹果树细根生长和死亡有较明显的调控效应,而毛管布设方式能调节细根的空间分布,一行一管、施肥周期15 d处理较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细根现存量和生长量,加快细根周转,优化细根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细根现存量 周转 滴灌施肥周期 毛管布设方式 系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3种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艳梅 苗晓茸 +3 位作者 刘俊英 张前兵 于磊 马春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100,共10页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现存量 生产量 死亡量 苜蓿 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