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竹林细根周转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益明 林鹏 杨志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研究了闽南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Munro.)Kengf.]林细根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细根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闽南绿竹林的细根生物量为9761kg/hm2,1996年7月至1997年6... 研究了闽南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Munro.)Kengf.]林细根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细根的分解动态.结果表明:闽南绿竹林的细根生物量为9761kg/hm2,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的细根生物量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在春季最大;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一年的细根生长量为3537kg/hm2,其中5月的活细根量为最大值;细根的周转率为0.46次/年;细根的半分解期为2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生物量 细根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3种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艳梅 苗晓茸 +3 位作者 刘俊英 张前兵 于磊 马春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100,共10页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存量 生产量 死亡量 苜蓿 细根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水平下不同土层中紫花苜蓿细根周转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俊威 李生仪 +3 位作者 孙延亮 刘选帅 马春晖 张前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8-128,共11页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P_(0))、50(P_(1))、100(P_(2))和150 kg·hm^(-2)(P_(3))]和两个氮...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P_(0))、50(P_(1))、100(P_(2))和150 kg·hm^(-2)(P_(3))]和两个氮水平[0(N_(0))和120 kg·hm^(-2)(N_(1))],共计8个处理,通过微根管根系监测0~60 cm的土层细根周转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_(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P_(1)、P_(2)处理显著大于P_(0)处理(P<0.05),在相同施磷条件下,N_(1)处理显著大于N_(0)处理。在不同土层中,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现存量在0~30 cm土层中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15 cm土层中,P_(2)处理苜蓿细根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处理下,苜蓿细根现存量主要集中在15~30 cm土层。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周转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细根周转率受细根现存量与细根死亡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细根死亡量与周转率拟合的相关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当施磷(P_(2)O_(5))量为100 kg·hm^(-2)、施氮(N)量为120 kg·hm^(-2)时,能够显著增加苜蓿细根的现存量和根表面积密度,进而促进苜蓿根系周转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细根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参数对苹果树细根生长与周转的影响
4
作者 陈静航 张绍武 +3 位作者 杨金鑫 叶蕊蕊 孙建喜 胡田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为揭示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苹果树细根时空分布规律,探明不同滴灌施肥参数对苹果树细根生长的调控效应,2019—2021年进行二因素二水平完全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毛管布设方式设置一行一管和一行两管,施肥周期设置15 d和30 d,采用微根管原... 为揭示不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苹果树细根时空分布规律,探明不同滴灌施肥参数对苹果树细根生长的调控效应,2019—2021年进行二因素二水平完全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毛管布设方式设置一行一管和一行两管,施肥周期设置15 d和30 d,采用微根管原位监测技术,持续观测苹果树活跃生长期内细根的生长和死亡情况,分析了苹果树细根生长和周转对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的响应动态。细根现存量和生长量随季节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细根死亡量为双峰曲线。与施肥周期30 d相比,施肥周期15 d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能显著提高细根现存量、生长量和死亡量。毛管布设方式对苹果树细根现存量和死亡量的影响在时间上未达到显著水平,对细根生长量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空间分布上,一行两管的细根现存量、生长量和死亡量在19~38 cm土层中显著大于一行一管,在57~76 cm土层中规律相反。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根系周转率有显著影响,一行一管、施肥周期15 d较其他处理能够加快细根周转。施肥周期对苹果树细根生长和死亡有较明显的调控效应,而毛管布设方式能调节细根的空间分布,一行一管、施肥周期15 d处理较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提高细根现存量和生长量,加快细根周转,优化细根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现存量 细根周转 滴灌施肥周期 毛管布设方式 系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被细根生产和周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吴伊波 车荣晓 +3 位作者 马双 邓永翠 朱敏健 崔骁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529-3537,共9页
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和养分库,细根周转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碳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在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化敏感地区之一的青藏高原,对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矮嵩草草甸同时采用根... 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汇和养分库,细根周转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碳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在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化敏感地区之一的青藏高原,对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矮嵩草草甸同时采用根钻法、内生长袋法和微根管法3种观测方法研究细根生产和周转速率,并探讨了极差法、积分法、矩阵法和Kaplan-Meier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计算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估算细根净初级生产力时,根钻法宜采用积分法,内生长袋法宜选用矩阵法;由此进一步以最大细根生物量为基础,根钻法和内生长袋法估测的细根年周转速率分别为0.36 a-1和0.52 a-1,内生长袋法的估算结果是根钻法的1.44倍。对于微根管法,将其观测得到的细根长度转换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值后,采用积分法计算出细根周转速率为0.84 a-1,远高于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则计算出的细根周转速率更高达3.41 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嵩草草甸 细根周转 钻法 内生长袋法 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两种琵琶柴群落细根生物量、分解与周转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学春 来利明 +7 位作者 朱林海 王健健 王永吉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95-4303,共9页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连续土钻取样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节内,对三工河流域两处长势不同的琵琶柴群落的细根(φ<2mm)生物量、分解与周转规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连续土钻取样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节内,对三工河流域两处长势不同的琵琶柴群落的细根(φ<2mm)生物量、分解与周转规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1和群落2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和电导率等土壤因子差异显著。两群落的细根生物量表现出相同的季节和垂直变化趋势,即在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值,9—10月份逐渐下降。平均月细根生物量分别为51.55g/m2和133.93 g/m2。群落1的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69.68%和30.32%,群落2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72.61%和27.39%。在垂直变化上,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生物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其中10—20cm土壤层次细根生物量比例最大,群落1和群落2分别占46.48%和29.15%。群落1和群落2的细根年分解率分别为34.82%、42.91%。达到半分解和95%分解时,群落1需要630 d和2933 d,群落2需要467 d和2238 d。群落1和群落2的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50.67 g/m2和178.15 g/m2,细根年周转率分别为1.41次、1.69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细根动态受土壤水分、pH值、电导度等土壤因子的显著影响,琵琶柴细根具有相对较低的分解速率和较高的周转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柴 细根周转 凋落物分解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梭梭群落细根生长动态及周转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永吉 赵学春 +7 位作者 来利明 朱林海 王健健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内,对三工河流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的细根生物量以及分解和周转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群落细根生...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内,对三工河流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的细根生物量以及分解和周转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群落细根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9—10月逐渐下降。细根生物量月平均值为183.76 g·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细根总生物量的72.59%和27.41%。梭梭群落细根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51.36%的活细根和51.81%的死细根生物量分布在>10~30 cm土层。梭梭群落细根年分解率为58.76%,达到50%和95%分解率所需时间为279和1 302 d。梭梭群落细根净生产力为110.73 g·m-2·a-1,年周转速率为1.2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细根周转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枣人工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周转过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永吉 赵学春 +7 位作者 来利明 朱林海 王健健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8-554,共7页
细根是植物根系中直径<2 mm的部分,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对人工林的研究相对较少。沙枣人工林是西部荒漠地区重要的人工林类... 细根是植物根系中直径<2 mm的部分,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对人工林的研究相对较少。沙枣人工林是西部荒漠地区重要的人工林类型,目前对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尚属空白。利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节内,对三工河流域人工沙枣群落的细根生物量、分解与周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枣群落的细根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即在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平均月细根生物量为146.24 g/m2,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73%和27%。在垂直变化上,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其中,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比例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4.63%。沙枣群落的细根年分解率为58.5%。达到半分解和95%分解时,分别需要277d和1093d。沙枣群落的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151.99 g·m-2·a-1,细根年周转率分别为1.43次。实验证明,沙枣人工群落地下根系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是适合在荒漠地区大力推广的人工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细根周转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橡胶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周转 被引量:15
9
作者 房秋兰 沙丽清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用土钻法研究了西双版纳橡胶Hevea brasiensis林0~20cm土层中≤2mm细根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橡胶林细根的分解,结果表明:0~10cm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0~20cm的细根生物量(p<0.01);在0~20cm土层中,橡胶林活细根和死... 用土钻法研究了西双版纳橡胶Hevea brasiensis林0~20cm土层中≤2mm细根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用分解袋法研究了橡胶林细根的分解,结果表明:0~10cm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10~20cm的细根生物量(p<0.01);在0~20cm土层中,橡胶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现存量分别为2 206 kg·hm^(-2)和345 kg·hm^(-2);活细根现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1月份;死细根现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8月份;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年生长量和年周转率分别为213 kg·hm^(-2)、733 kg·hm^(-2)、1 801 kg·hm^(-2)和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橡胶林 生物量 细根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沙区几种典型固沙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莉莉 贾志清 +5 位作者 刘涛 李清雪 张友焱 石坤 何凌仙子 杨凯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5,130,共7页
利用钻土芯法获取了6—8月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并确定其生物量分布。采用极差法和矩阵法计算了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周转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40cm的深度。在沙丘上,不同固沙植物细根周转速率的相对顺序... 利用钻土芯法获取了6—8月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并确定其生物量分布。采用极差法和矩阵法计算了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周转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固沙植物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40cm的深度。在沙丘上,不同固沙植物细根周转速率的相对顺序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混交林>沙蒿>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混交林>中间锦鸡儿,从结果来看低矮的沙蒿相对于高大的柠条锦鸡儿或者中间锦鸡儿具有较高的细根周转速率。在丘间地上,不同固沙植物细根周转速率的相对顺序为:沙柳(Salix psammophila)>小穗柳(Salix microstachya)>乌柳(Salix cheilophila)混交林>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混交林>乌柳>小叶杨,从结果来看沙柳的细根周转速率明显大于其他几种固沙植物,而高大的乔木小叶杨具有较低的细根周转速率。无论是在沙丘还是丘间地上,混交林的细根周转速率都要大于纯林。高寒沙区典型固沙植物的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研究为该区域植被细根的养分循环、碳平衡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植物 生物量 细根周转速率 钻土芯法 高寒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根窗法在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赵晓敏 孙桂琳 +2 位作者 霍常富 于立忠 王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4,共5页
植物根系深藏于地下,由于缺乏有效的观测方法,制约了对根系的了解。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扫描根窗法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长期观测案例,介绍扫描根窗法在野外原位观测细根动态的过程。结果表明:在深秋季节安装根窗,根窗安装扰动... 植物根系深藏于地下,由于缺乏有效的观测方法,制约了对根系的了解。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扫描根窗法对落叶松人工林细根长期观测案例,介绍扫描根窗法在野外原位观测细根动态的过程。结果表明:在深秋季节安装根窗,根窗安装扰动后恢复期为1 a,经过冻融交替和一个生长季后,细根现存量迅速恢复且趋于稳定;通过观察发现吸收根现存量峰值多出现在春季和初夏,而运输根峰值多出现在秋季;野外根窗法与微根管法相比可清晰的观测到细根的完整分枝结构,将高度异质性的细根群体细分为不同根序或功能类型,为区分不同细根功能和分枝等级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周转 寿命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三工河流域柽柳群落细根生产与周转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健健 赵学春 +7 位作者 来利明 朱林海 王永吉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4,共6页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的月平均值为54.51 g·m^-2,群落细根生产量为58.64 g·m^-2.细根生物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即5-9月逐渐增加,9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在土壤剖面垂直变化上,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各土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9.53%、30.05%、26.41%、12.01%、7.33%、4.67%.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取样时间、不同土层之间的活细跟生物量、死细根生物量均差异极显著.柽柳群落细根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净生产力分别为17.41、33.75、83.60 g·m^-2 ·a^-1年周转率为1.98次·a^-1,通过细根死亡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为(42.68±5.40)g·m^-2·a^-1,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2.12%.这表明,尽管柽柳群落通过细根周转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仅占现存土壤有机碳的一小部分,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柽柳群落细根对干旱区生态系统地下有机碳的补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群落 生物量 分解与周转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净生产力及周转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2 位作者 何宗明 陈银秀 谢锦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5-41,共7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2mm)的生物量、净生产力和年周转率。结果表明 ,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活细根现存量分别为 3 872和 3 315t·hm- 2 ,活细根现存量变化呈双峰型 ,在 3月和 9月出现两次高...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 2 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 (<2mm)的生物量、净生产力和年周转率。结果表明 ,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活细根现存量分别为 3 872和 3 315t·hm- 2 ,活细根现存量变化呈双峰型 ,在 3月和 9月出现两次高峰 ;死细根现存量为 1 5 0 9和 1 2 6 9t·hm- 2 ,数量变化呈现单谷型 ,在 5月或 3月出现最低值 ;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 4 12 4和 3 5 2 8t·hm- 2 a- 1 ,分别占各自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2 2 9%和2 0 9% ;细根年死亡量分别为 2 119和 1 894t·hm- 2 ,相当于各自群落地上部分凋落物量的 31 4%和 2 7 8% ;细根周转率分别为 1 0 7和 1 0 6 ,观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杉木的细根周转速率依次降低 ,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率高于乔木层。表明细根周转是群落有机质归还的重要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净生产力 周转 杉木 观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根系碳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水强 王政权 +2 位作者 史建伟 梅莉 于立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63-2669,共7页
根系作为树木提供养分和水分的“源”和消耗C的“汇”,在陆地生态系统C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尽管20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根系消耗净初级生产力占总净初级生产力较大的比例,但是,根系(尤其是细根)消耗C的机理以及C分配的去... 根系作为树木提供养分和水分的“源”和消耗C的“汇”,在陆地生态系统C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尽管20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根系消耗净初级生产力占总净初级生产力较大的比例,但是,根系(尤其是细根)消耗C的机理以及C分配的去向一直没有研究清楚。主要原因是细根消耗光合产物的生理生态过程相当复杂,准确估计各个组分消耗的C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常常受树种和环境空间和时间异质性、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综述了分配到地下的C主要去向,即细根生产和周转、呼吸及养分吸收与同化、分泌有机物、土壤植食动物,及有关林木地下碳分配机理的几种假说,分析了地下碳分配估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目的是在全球变化C循环研究中对生态系统地下部分根系消耗的C以及分配格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地下分配 生长 细根周转 呼吸 分泌物 植食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