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细根分布特征及土壤特性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琳琳
陈云明
张飞
王锋利
李寰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浙江中冶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1,共5页
-
基金
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陕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动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2008K-04)
国家科技支撑重点课题"植被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建设技术"(2006BAD09B03)
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课题"林草植被恢复潜力与生态稳定性"(KZCX2-XB2-05-03)
-
文摘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典型林分和荒坡地进行了根系采样,分析了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结果表明,7个林分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比根长等形态测定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60cm土层的平均值,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指标均以14龄沙棘林最大,30龄刺槐林次之,10龄刺槐林最小,比根长则以10龄刺槐林最大,14龄沙棘林与30龄刺槐林最小。不同类型林分150cm以下土层均存在明显的干层现象,乔灌种差异对其影响很小,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干燥化程度增加;乔木刺槐林对土壤容重的改善作用大于2种灌木林,随林龄增加改善土壤容重的深度增加;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与根系一致,0—6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以24龄沙棘和50龄柠条林最高,10龄刺槐林最低。
-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细根参数
土壤特性
-
Keywords
loess hilly area
plantation
fine root characteristic
soil property
-
分类号
S157.5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晋西黄土区人工林细根与土壤水碳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刘新春
赵勇钢
刘小芳
朱兴菲
高冉
栗文玉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987-7995,共9页
-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1D021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242)
-
文摘
以晋西黄土区山西离石典型人工林刺槐、侧柏、核桃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深剖面(0—500 cm)细根参数、土壤水分和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以农地为对照,评价各人工林土壤水分亏缺和有机碳积累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3种人工林土壤浅层(0—70 cm)细根累计生物量占整个土层的56%—71%,具有明显表聚性。(2)3种人工林土壤深层(70—500 cm)土壤水分亏缺效应均显著高于浅层(P<0.05),与农地相比,其亏缺值表现为:侧柏>核桃>刺槐。(3)3种人工林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土层的77%—86%;与农地相比,侧柏和核桃土壤有机碳积累效应总体为正向积累作用,刺槐则相反。(4)在土壤浅层,细根参数与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而在深层,细根主要与有机碳密度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仅在刺槐样地显著。晋西黄土区不同人工林深层细根分布有很大差异,且已对其深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的分布产生影响。综合来看,刺槐的细根分布已造成深层土壤水分亏缺,同时也不利于深层有机碳的积累。
-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人工林
细根特征参数
土壤水分亏缺效应
有机碳积累效应
-
Keywords
loess region of western Shanxi Province
artificial forests
fine root parameters
soil moisture deficit
soil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
分类号
S15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