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沧市:民族贫困乡做活做细林改大文章
1
作者 杨之辉 李文灿 《绿色中国》 2009年第Z2期80-81,共2页
南美拉祜族乡是云南省临沧市一个出了名的少数民族贫困乡。作为民族乡,林改工作更要细致,环环把关,才能给广大群众带来发家致富的机会。做好做细做活林改大文章,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细林 临沧市 业“三定” 历史遗留问题 集体 勘界 领导小组 实地踏查 实施方案 阳光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尾细桉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12
2
作者 时忠杰 徐大平 +4 位作者 高吉喜 宋爱云 于春堂 张宁南 胡哲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8,共8页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hm-2,乔木层(85.10%)>凋落物层(8.08%)>林下植被层(6.82%);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平均为88.84t·hm-2,乔木层为20.55t·hm-2(23.13%),林下植被层为1.55t·hm-2(1.74%),凋落物层为1.93t·hm-2(2.17%),土壤层(0~100cm)为64.81t·hm-2(72.96%);尾细桉各器官碳贮量以树干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2.81%;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年净生产力平均为17.56t·hm-2a-1,年净碳固定量平均为8.43t·hm-2,折算成CO2量为30.91t·hm-2a-1;整个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958.37万t,年净碳固定量为280.97万t·a-1;从不同区域来看,中部山地区尾细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达11.89t·hm-2a-1,远高于北部平原区(8.97t·hm-2a-1)、西部沿海台地区(7.18t·hm-2a-1)和东部沿海台地区(8.26t·hm-2a-1),北部、西部和东部区域间固碳能力差异不明显;除东部沿海台地区与西部沿海台地区之间碳贮量差异不大外,其他区域之间碳贮量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土壤碳贮量差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人工 碳贮量 固碳能力 空间分布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沛健 卢万鸿 +3 位作者 徐建民 林志锋 陈马兴 李孔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9,共10页
[目的]对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为雷琼地区尾细桉造林立地选择及生产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1~18年生的尾细桉人工林内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112块样地,调查样地内尾细桉的生... [目的]对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为雷琼地区尾细桉造林立地选择及生产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1~18年生的尾细桉人工林内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设置112块样地,调查样地内尾细桉的生长指标,记录立地因子,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建立尾细桉优势木高年均生长量与立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尾细桉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质量评价。[结果]海拔、坡度、土壤厚度、成土母岩、pH值、土壤质地、土壤密度7个立地因子与优势木高生长量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712,达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质地、成土母岩和土壤密度是主要影响尾细桉优势木高生长的立地因子,依此将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划分归类为12个立地类型;根据适宜性和生产力情况对立地质量进行评价,分为高产组、中产组、低产组和劣产组4个等级,最适宜、较适宜和适宜等级总占比为91.89%,表明雷琼地区尾细桉种植基本合理;土壤pH值、有机质、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对尾细桉人工林生长影响显著。[结论]雷琼地区适宜尾细桉生长,营造尾细桉人工林时应选择酸性壤土、中低密度的立地,在造林及抚育管理中应及时补充磷肥和钾肥,可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对不适宜立地及时进行改种,提高造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地区 桉人工 立地类型 立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