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晶花岗岩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谢强 Carlos Dinis da Gama 余贤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5-749,共5页
对葡萄牙细晶花岗岩同一岩样进行多次单轴压缩循环加卸载试验,监测试验过程中岩样的声发射活动,记录岩样的变形特征,分析总结声发射与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葡萄牙细晶花岗岩在高应力状态下凯塞效应明显,所受应力越高,凯塞效应... 对葡萄牙细晶花岗岩同一岩样进行多次单轴压缩循环加卸载试验,监测试验过程中岩样的声发射活动,记录岩样的变形特征,分析总结声发射与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葡萄牙细晶花岗岩在高应力状态下凯塞效应明显,所受应力越高,凯塞效应越弱;在判断岩石凯塞点时,因时间–累计声发射能量曲线中拐点明显,比利用时间–累计声发射事件数曲线更容易、更合理;另外,了解试样的变形特征对解释声发射试验结果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晶花岗岩 循环加载 声发射 单轴压缩 凯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方向变化对细晶花岗岩凯塞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强 江小城 +1 位作者 余贤斌 Carlos inis da Gama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7-1632,共6页
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重复加载时加载方向变化对细晶花岗岩凯塞效应的影响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加载方向不变或加载角度变为7°时,岩石的凯塞效应明显;加载角度为10°和15°时,部分试件由于受试验环境、试件加工等因素... 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条件下重复加载时加载方向变化对细晶花岗岩凯塞效应的影响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加载方向不变或加载角度变为7°时,岩石的凯塞效应明显;加载角度为10°和15°时,部分试件由于受试验环境、试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观测不到凯塞效应。试验统计数据表明,重复加载时加载方向变化越大,其凯塞效应越弱。研究同时发现:加载方向变化对凯塞效应的影响还取决于岩石的受力状态,单轴压缩状态下,岩石受力状态单一,重复加载时加载方向的轻微变化不会影响岩石对历史应力的记忆能力;劈裂状态下,圆盘试样应力状态复杂,加载方向的轻微变化足以引起试样内应力的重分布,进而影响岩石的凯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方向 细晶花岗岩 凯塞效应 单轴压缩试验 声发射 劈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发现印支运动的新证据——来自同构造花岗细晶岩脉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白国典 何凯 +3 位作者 王艳慧 琚根社 杜保峰 王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8,共12页
在青藏高原北部昆仑山口-甘德断裂与巴颜喀拉山中央断裂之间发育延伸超过100 km的呈雁列排列的花岗细晶岩脉带,这些花岗细晶岩脉走向多为北西向(118°),少量呈南北向(2°)。通过对其宏、微观特征分析研究,并结合在这两组花岗细... 在青藏高原北部昆仑山口-甘德断裂与巴颜喀拉山中央断裂之间发育延伸超过100 km的呈雁列排列的花岗细晶岩脉带,这些花岗细晶岩脉走向多为北西向(118°),少量呈南北向(2°)。通过对其宏、微观特征分析研究,并结合在这两组花岗细晶岩脉中分别采获的224.7±0.64 Ma(南北向)与220.5±1.1 Ma(北西向)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数据,指出这些花岗细晶岩脉是印支运动的产物,是早印支期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向东昆仑地块斜向俯冲过程中,岩浆沿着昆仑山口-甘德北西向冲掩断层下盘(南盘)形成的北西向与南北向两组"X"型共轭剪节理贯入形成的同构造花岗细晶岩脉。两组"X"型共轭剪节理的展布方向揭示了印支运动的主压应力方向,即NNW-SSE向;北西向雁列排列的节理反映其受右行走滑作用控制的特点;花岗细晶岩脉形成的最早时间(224.7±0.64 Ma)代表了这次俯冲走滑事件的时间,也即昆仑山口-甘德断裂的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细晶花岗岩脉带 雁列 同构造 印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龙门山锂铍伟晶岩区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唐俊林 柯强 +5 位作者 徐兴旺 康凯 李杭 谭克彬 董连慧 刘洋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5-675,共21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相继发现了众多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已成为我国新的锂资源基地。目前关于这些锂铍花岗伟晶岩的成因多强调其源于地壳深熔形成的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分异,但研究区出露的同时代的黑云母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没有被讨论...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相继发现了众多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已成为我国新的锂资源基地。目前关于这些锂铍花岗伟晶岩的成因多强调其源于地壳深熔形成的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分异,但研究区出露的同时代的黑云母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没有被讨论和关注。为了探讨黑云母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作者对龙门山矿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以及与成矿相关的细晶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1)黑云母花岗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Rb、La和Nd,亏损Ba、Nb、Sr、P和Ti元素,均表现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2)从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晶花岗岩,表现出连续分异演化的特征;3)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6.8±0.85Ma,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IMS U-Pb年龄为216.0±1.5Ma,细晶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09.5±1.2Ma,花岗伟晶岩的锡石LA-MC-ICP-MS U-Pb年龄为211.3±5.0Ma,这意味着从黑云母花岗岩到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细晶花岗岩的形成时间是连续的并且是接近的。基于此,作者认为大红柳滩地区的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锂铍伟晶岩源于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分异。实验岩石学显示,变杂砂岩或黑云母片麻岩的黑云母脱水熔融可形成黑云母花岗岩,据此推测大红柳滩地区的大规模黑云母花岗岩源于地壳深部麻粒岩相变质过程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的脱水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锂铍伟 黑云母花岗岩 二云母花岗岩 细晶花岗岩 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