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西族传统艺术形式白沙细乐的特色与传承路径研究
1
作者 李红媛 《戏剧之家》 2025年第5期67-69,共3页
白沙细乐可谓是纳西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其文化内涵深厚、音乐文化独特,始终是纳西族传统且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鉴于此,笔者分析了白沙细乐的起源、特色形式,结合当下纳西族传统艺术形式白沙细乐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传承路径,... 白沙细乐可谓是纳西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其文化内涵深厚、音乐文化独特,始终是纳西族传统且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鉴于此,笔者分析了白沙细乐的起源、特色形式,结合当下纳西族传统艺术形式白沙细乐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传承路径,以期促使白沙细乐更好地传承发展,并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传统艺术形式 白沙细乐 传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党细乐与冀中笙管乐风格差异及其成因辨析
2
作者 董郑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上党细乐与冀中笙管乐同属北方“笙管乐”乐种,但音乐风格却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名同曲,在韵谱等方面亦存在一定区别。除了普遍意义上地域、方言等潜在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冀中笙管乐属于僧道音乐风格的延续,而上党细乐却非宗教... 上党细乐与冀中笙管乐同属北方“笙管乐”乐种,但音乐风格却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名同曲,在韵谱等方面亦存在一定区别。除了普遍意义上地域、方言等潜在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冀中笙管乐属于僧道音乐风格的延续,而上党细乐却非宗教化风格。具体在乐谱形态方面,无论谱面还是韵唱,都有较大差异。冀中笙管乐乃至西安鼓乐,其工尺谱中存在的“阿口”“哼哈”现象,并非全国所有乐种工尺谱的共性特征,这类“谱式”更多附着于僧道等具有宗教音乐特征的乐种中,而像上党细乐、潮州细乐等非僧道风格的乐种,无论抄谱还是韵谱,鲜见“阿口”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党细乐 冀中笙管 僧道音 籍制度 民存 工尺谱“阿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传文化视角下的民族音乐研究--以云南纳西族“白沙细乐”为例
3
作者 柴甜甜 李亚锟 《民族音乐》 2024年第6期28-31,共4页
口传文化是指通过口头语言、声音、身体表现等非书面形式进行的文化传承方式,是中国许多民族音乐传承的关键方式。笔者在分析民族音乐时发现无法完全使用西方分析思维对其全面分析,因此想到在口传文化视角下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白沙... 口传文化是指通过口头语言、声音、身体表现等非书面形式进行的文化传承方式,是中国许多民族音乐传承的关键方式。笔者在分析民族音乐时发现无法完全使用西方分析思维对其全面分析,因此想到在口传文化视角下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白沙细乐”是云南纳西族的一部大型歌舞乐套曲,其融合了纳西族的历史、宗教、哲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是该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主要通过口传心授传承。本文以“白沙细乐”为例,深入探讨口传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变异性与传承性,并考察不同时代中不同分析视角下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文化 白沙细乐 变异性 传承性 分析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沙细乐”传承人和凛毅
4
作者 殷智勇 《民族音乐》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和凛毅,纳西族,1967年7月出生,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沙细乐”代表性传承人。和凛毅出生于“白沙细乐”世家,掌握了“白沙细乐”套曲的历史渊源、内容音乐风格、表现技... 和凛毅,纳西族,1967年7月出生,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人。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沙细乐”代表性传承人。和凛毅出生于“白沙细乐”世家,掌握了“白沙细乐”套曲的历史渊源、内容音乐风格、表现技巧。对“白沙细乐”口传曲谱的大量技法、技巧及细节都能准确把握。不仅能吹奏笛子,统领全曲,而且能演奏“白沙细乐”中的苏古笃、直笛、芦管、胡琴等乐器。父亲去世后,他热衷于“白沙细乐”的传承与传播工作。从2005年开始,在玉河广场义务演出,观众累计达20万余人次,2006年在长水村组建了纳西族“白沙细乐”传承中心,为有志于传承、宏扬纳西民族民间音乐的群众义务传授“白沙细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音 纳西族 传承与传播 表现技巧 玉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乐器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明跃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3期60-65,共6页
“白沙细乐”是纳西族一部源远流长的器乐组曲 ,演奏这部古乐的七种乐器分别是横笛、竖笛、芦管、筝、苏古杜、二簧和胡琴。本文据考古及文献资料 ,对这几种乐器的源流进行考辨 ,论证了竹笛乐器的发祥地为我国内地 ,苏古杜源于中亚地区 ... “白沙细乐”是纳西族一部源远流长的器乐组曲 ,演奏这部古乐的七种乐器分别是横笛、竖笛、芦管、筝、苏古杜、二簧和胡琴。本文据考古及文献资料 ,对这几种乐器的源流进行考辨 ,论证了竹笛乐器的发祥地为我国内地 ,苏古杜源于中亚地区 ,二胡则源出我国古代北方奚人。同时 ,对这七种乐器是于何时、由何地传入云南进行了初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白沙细乐 源流 传入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古典套曲《白沙细乐》的源流及其艺术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旭 《民族音乐》 2011年第5期45-46,共2页
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中的古典风俗性音乐套曲《白沙细乐》,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全曲共有《笃》、《一封书》、(仨思士》、婀哩格金拍》、傅布》等十四首。《白沙细乐》在解放前夕已频临失传,解放后,在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关心下... 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中的古典风俗性音乐套曲《白沙细乐》,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全曲共有《笃》、《一封书》、(仨思士》、婀哩格金拍》、傅布》等十四首。《白沙细乐》在解放前夕已频临失传,解放后,在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先后进行了十多起学习、采访和搜集整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艺术特征 套曲 古典 源流 白沙细乐 解放前夕 文化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白沙细乐”的曲牌看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明跃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2-66,共5页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对这部音乐的曲牌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有的与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相关联,有的则属于古代流行于内地的戏曲曲牌和民间小调。由此可...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对这部音乐的曲牌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有的与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相关联,有的则属于古代流行于内地的戏曲曲牌和民间小调。由此可以推断,"白沙细乐"很可能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纳西族传统曲牌 内地音曲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细乐》的历史与现状
8
作者 孙明跃 方伟伟 《民族音乐》 2012年第6期28-29,共2页
《白沙细乐》是至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古典音乐,它大约产生于元明之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最终形成了一部融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组曲。纳西语“崩石”汉译为白沙,是位于丽江城北10公里的... 《白沙细乐》是至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古典音乐,它大约产生于元明之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最终形成了一部融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组曲。纳西语“崩石”汉译为白沙,是位于丽江城北10公里的一个古镇,系古代丽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细哩”意为细乐,是与演奏这部古乐时不用音响粗犷的打击乐器和唢呐有关。本文拟对记载《向沙细乐》的相关文献做一简单梳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传承现状做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传承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历史 古典音 云南丽江 元明之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细乐》的历史与现状
9
作者 方伟伟 孙明跃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2-45,共4页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融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组曲。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相关文献、民间传说和《关于〈白沙细乐〉的调查报告》来看,《白沙细乐》显然是受内地音乐文化...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融歌、舞、器乐为一体的音乐组曲。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相关文献、民间传说和《关于〈白沙细乐〉的调查报告》来看,《白沙细乐》显然是受内地音乐文化影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承至今的《白沙细乐》也遇到了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的窘境,缺钱、缺人、缺生存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历史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于琵琶,立于筝——百年潮州细乐主奏乐器变迁研究
10
作者 屠金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5,共7页
潮州细乐早期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出现了洪沛臣、王泽如、苏文贤、丁鸿业等演奏名家。1958年前后,潮州筝派吸收北方筝派的演奏技法,加之古筝形制的改进,古筝逐渐取代了琵琶的地位,成为潮州细乐的主奏乐器。主奏乐器转变后,潮州细乐的乐器... 潮州细乐早期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出现了洪沛臣、王泽如、苏文贤、丁鸿业等演奏名家。1958年前后,潮州筝派吸收北方筝派的演奏技法,加之古筝形制的改进,古筝逐渐取代了琵琶的地位,成为潮州细乐的主奏乐器。主奏乐器转变后,潮州细乐的乐器组合也逐渐发生变化,变成使用古筝而不使用潮州二弦、扬琴、大提琴的小型乐器组合都可称作潮州细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沛臣 潮州细乐 《古调劲套》 琵琶 潮州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洪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52-58,共7页
《白沙细乐》是纳西族一部传统歌舞器乐套曲,是纳西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白沙细乐》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历史,本文拟对《白沙细乐》的称谓、源流、性质、音乐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和综述。
关键词 纳西族 白沙细乐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毛继增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1期18-26,共9页
白沙细乐是长期流传在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人民之中的一部音乐。它有歌,也有舞,但主要的部分是器乐合奏。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大都认为这是一部元代(1206——1368年)遗留下来的音乐。因此,对白沙细乐的系统收集整理,不仅有着一定的艺术价值... 白沙细乐是长期流传在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人民之中的一部音乐。它有歌,也有舞,但主要的部分是器乐合奏。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大都认为这是一部元代(1206——1368年)遗留下来的音乐。因此,对白沙细乐的系统收集整理,不仅有着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从音乐史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苏古杜 三思渠 别时谢礼 学术研究 队编制 民族音 府志 曲结构 寄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之谜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镇方 《民族艺术研究》 1992年第5期45-59,共15页
《白沙细乐》的源头在哪里?这是个并不荒远的历史之谜。 在云南省丽江县境内的部分纳西族村寨中,流传着一部古乐,人们称之为《白沙细乐》。它以器乐为主,间以歌唱和简单的舞蹈。人们确知,至迟在清代晚期已将其用于丧仪。从其现状看,除... 《白沙细乐》的源头在哪里?这是个并不荒远的历史之谜。 在云南省丽江县境内的部分纳西族村寨中,流传着一部古乐,人们称之为《白沙细乐》。它以器乐为主,间以歌唱和简单的舞蹈。人们确知,至迟在清代晚期已将其用于丧仪。从其现状看,除唱法上、演奏上的某些纳西民族风格外,《白沙细乐》不同于纳西族其它民间音乐,也不同于我国任何少数民族音乐。它以其独具的风格特色,长大的套曲形式,严谨而精巧的旋法艺术,以及筝、笛、琵琶、二胡、火不思等等多种外来乐器的组合演奏而令人惊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民间音 少数民族音 三思渠 火不思 外来 旋法 别时谢礼 民族风格 清代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音乐形态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7-154,共8页
“白沙细乐”是一部风俗性歌舞乐套曲,原用于丧葬仪式,流传至今仍是云南丽江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关于白沙细乐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传统8首曲目。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结合田野考察搜集传承人和茂... “白沙细乐”是一部风俗性歌舞乐套曲,原用于丧葬仪式,流传至今仍是云南丽江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关于白沙细乐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传统8首曲目。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结合田野考察搜集传承人和茂根新创作的6首附加乐曲,进而分析60年代、90年代和现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特点,探寻其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旋律发展手法、新旧音乐材料运用方面的变化,挖掘白沙细乐民族文化中的即兴性与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白沙细乐 形态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探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宣科 《民族音乐》 2003年第12期51-54,共4页
一、文献源远流长的纳西族细乐组曲《白沙细乐》,历来有两种看法:蒙古族音乐,纳西族音乐。前一种看法占了音乐界、文学界和民俗界中的绝对优势;后一种见诸文字的迄今只有两家,即《云南丛书》集部之六十三《一笑先生诗文选》(一笑先生即... 一、文献源远流长的纳西族细乐组曲《白沙细乐》,历来有两种看法:蒙古族音乐,纳西族音乐。前一种看法占了音乐界、文学界和民俗界中的绝对优势;后一种见诸文字的迄今只有两家,即《云南丛书》集部之六十三《一笑先生诗文选》(一笑先生即纳西人李玉湛,1827—1887年):“……此曲创自民间。木氏盛时,永宁夷率众来袭,木氏设伏白沙以待之,歼夷殆尽,民间造此曲以吊之,故云《白沙细梨》。细梨者,细乐也;……白沙者,白尸(即普米族死了)之转音,白番夷(普米族)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蒙古族 戏曲音 普米族 白沙细乐 忽必烈 丽江 纳西语 伊斯兰教徒 器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的由来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继增 《民族音乐》 2004年第9期52-52,共1页
今年6月5日,是曹安和先生虚岁100岁诞辰。我们几十位原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前身)的老同志和她的亲朋好友,都前去左家庄曹先生的住所为她祝寿。
关键词 白沙细乐 中国音 研究 民族音 中国艺术 研究所 纳西族 左家庄 忽必烈 老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及其乐队 被引量:1
17
作者 和占环 《民族音乐》 2006年第1期22-22,共1页
据史料记载:《白沙细乐》(以下简称细乐)在宋末元初(公元1244-1271年)之前已流传于丽江纳西民间,是一部纳西先民创作并反映民族之间战争和表达向往和平理念的音乐套曲。清代(公元1616-1911年),以来,《细乐》由盛变衰,至民国(1912-1949年... 据史料记载:《白沙细乐》(以下简称细乐)在宋末元初(公元1244-1271年)之前已流传于丽江纳西民间,是一部纳西先民创作并反映民族之间战争和表达向往和平理念的音乐套曲。清代(公元1616-1911年),以来,《细乐》由盛变衰,至民国(1912-1949年)已濒于失传。 1954年,纳西族歌手周琼芝从《细乐》传人和锡典那里学习了《阿丽哩格几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纳西族 青年联欢节 史料记载 莫斯科 古典音 套曲 民族 胡琴 歌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纳西古乐——白沙细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佳辰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9期28-28,共1页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丽江市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都是纳西族祖祖辈辈演奏传承下来的,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丽江市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都是纳西族祖祖辈辈演奏传承下来的,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由"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现已流失),以及丽江本土音乐"白沙细乐"组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本文通过介绍纳西古乐,浅谈纳西古乐最重要的分支白沙细乐的由来,分类和音乐特点,以及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古 白沙细乐 纳西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白沙细乐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丽光 《音乐时空》 2014年第23期11-12,共2页
白沙细乐又名"崩时细哩"、"别时细梨"、"别时谢礼"、"北石细哩"、"北沙细乐"、"伯侍司藜"。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纳西族传统音乐形式,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的民间。白沙细乐是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 白沙细乐又名"崩时细哩"、"别时细梨"、"别时谢礼"、"北石细哩"、"北沙细乐"、"伯侍司藜"。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纳西族传统音乐形式,迄今仍然保留、传承于纳西族的民间。白沙细乐是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曲,其中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三个部分。 纳西族的传统音乐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东巴音乐、白沙细乐和洞经音乐,其中白沙细乐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号:Ⅱ-152)。因其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还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别时谢礼 洞经音 纳西古 形式 东巴 北沙 丽江市古城区 吴学源 莫尔吉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静土上的音乐瑰宝——白沙细乐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昕 《音乐时空》 2014年第21期21-25,共5页
纳西族传统音乐是本届民族民间音乐周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演活动中最为丰富多元的板块,其中《白沙细乐》与《热美磋》两项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音乐时空》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白沙细... 纳西族传统音乐是本届民族民间音乐周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演活动中最为丰富多元的板块,其中《白沙细乐》与《热美磋》两项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音乐时空》特别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白沙细乐》传承人和凛毅与纳西族传统音乐展演团队领导、讲释坊《血浓于水——纳西族白沙细乐的传承现在》主讲人李之典老师,带大家领略西族音乐遗产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 白沙细乐 纳西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演活动 传统音 团队领导 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